这个星期天,东平县城黄河河务局家属院内格外热闹,有的职工忙着换炉具,有的忙着改装暖气……喜悦的心情挂满了每个人的脸上,原来他们在为天然气西气东输管道接入院内而忙碌。
“这一安装天燃气,即干净又方便,我们享受的可是城里人的生活,在十里堡工作时,连做梦都不敢想啊。”现年61岁的退休职工刘寒青边整理厨房的炊具边说,激动的心情溢于言表。
十里堡是位于东平县戴庙乡黄河岸边一个普通的小村庄,东平黄河河务局成立之初的机关就设在这里。
“来到十里堡,一天四两土,白天吃不够,晚上再来补。”这一歌谣形象地描述了当地工作、生活环境的恶劣。然而,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期,东平湖综合治理在这里开展的热火朝天,石洼闸、林辛闸、十里堡闸等一大批工程建设项目相继开工,几万名黄河儿女在这里战天斗地,昼夜奋战。
70岁的退休干部孙洪祥老人告诉笔者,那时的住房非常紧张,整个单位就有几排瓦房,双职工的能分到一间20多平米的房子就不错了,一家几口人在里面挤,有时一来客人,就要到办公室“打游击”,单职工要全部住工棚。后来,工程完工后,房子稍微宽松了点。“那时,职工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分到一间宿舍,尤其是准备结婚的年轻职工。”当年因为房子几推婚期的职工单永盛至今记忆犹新。
职工的业余生活则更是单调无味,白天铁锨、镰刀、锤头拿一天,晚上就不愿动了,偶尔能跟单位的卡车去县城或集市卖点东西成为每个职工的奢望。
上世纪80年代末,随着国家经济形势的好转,各级领导对基层职工工作、生活条件的改善给予了高度重视。1989年,东平河务局在距十几公里外的银山镇建设了2栋24户54平米的职工宿舍楼。为此,职工们着实高兴了一阵子,因为他们平生第一次住进了自己的楼房,工余饭后能逛逛商店,隔三差五能在集市上买买菜,生活质量确实提高了不少。然而人多房子少,分到房子的高兴,分不到的心理还是不舒服。
转眼进入二十一世纪,沿着中央科学发展观和治水新思路的脉络,黄河治理开发与管理事业提出了维持河流健康生命的治河新理念,“三条黄河”建设、调水调沙、黄河标准化堤防建设、管养分离水管体制改革等一项项治黄新实践,让古老的黄河迸发出前所未有的生机和活力。
事业的发展为改善民生提供了坚强的保障。2002年,东平河务局领导班子抓住县城新区开发的机遇,在繁华地段购置土地,筹资为职工建起了3栋85户138平米的住宅楼,而且水、电、暖、气、楼宇对讲等配套齐全,成为县城数得着的住宅区。对于年轻职工,拥有一套这样的住房成为了谈婚嫁娶的“硬件”,黄河职工成了城里同龄人追求的“香饽饽”。如今,已有不少人在县城找了对象,安了家。
新世纪的黄河处处蕴含着浓郁的现代化气息,黄河人也尽情地分享着社会发展的成果,腰包鼓起来了的职工有了更多的空余时间,在家里布置了书房、健身房,安装了电脑宽带,并根据的个人的喜好对房子进行了漂亮的装修,他们对住房的需求不只是遮风挡雨,而是升级为对精神的追求和视觉的享受。
尤其是今年以来推行的带薪年休假制度,又让不少职工“热”上了外出旅游,刚刚从“新、马、泰”旅游回国的职工贺喜莲兴奋地说:“外面的世界很精彩!”旅游已成为当前职工的一种时尚。
30年,从偏僻的黄河岸边到繁华的县城,从忧房、有房到优房,从枯燥无味的业余生活到丰富多彩的精神生活,东平河务局职工三次搬家的经历,见证了黄河治理开发与管理事业取得的辉煌业绩,也见证了祖国改革开放三十年的沧桑巨变。
安全文化网 www.anquan.com.cn下一篇:台前河务局:冬季安全常抓不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