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方式 | 业务合作

三年砺剑谱新篇——兖矿山西天池公司建设发展掠影

2010-03-18   来源:安全文化网    |   浏览:    评论: 0    收藏
安全文化网 www.anquan.com.cn

  一个人均工资不足800元、回采率不到30%、年产不到15万吨的老矿井,摇身一变成为了一座年产120万吨、回采率达到85%以上、年上缴税费7000万元以上的现代化矿井。六年前播种孕育,三年前扬帆起航,翻看兖矿山西天池公司由老及新、由远及近的影像资料,你不得不惊叹于一个老矿区脱胎换骨后的繁荣景象。矿井改扩建带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让这块原本贫瘠的土地拥有了更加光鲜亮丽的明天。

  以人为本,彰显现代企业智慧

  有人说,天池公司是兖矿对外开发的“苦行僧”,条件艰苦,但传播先进管理经验和先进技术的使命却不含糊。据第一批援建的职工介绍,改扩建之前的天池,宿舍是用塑料布封堵窗户的简易瓦房,1000多人挤在一个200多平方米的食堂就餐,没有澡堂,没有有线电视,加之四面环山,离县城较远,职工的生活也由此可窥一斑。因驻外的特殊性,天池公司的人员构成也相对复杂,兖矿抽选的调入人员、外招的技术能手和熟练工、社会招聘的本专科毕业生,还有属地招聘的职工,地域、文化、习俗迥异,文化水平、工作能力落差较大,维护人员稳定的工作担子重、任务艰巨。“没有职工的满意度就没有天池的明天。”在改善职工生活环境的征程上,该公司党政下定了决心、用尽了心思。

  因所属矿区均是傍山而建,找块平地建宿舍,难!“挖地三尺也要把宿舍楼盖起来!”一声令下,挖掘机、推土机、搅拌机等蜂拥而至,随着时间的推移,三栋崭新的职工宿舍楼相继落成。紧接着可供1200人同时就餐的食堂和24小时供应热水的职工澡堂拔地而起,有线电视、局域网也紧随其后走进职工生活。在此基础上,这个公司还开通了山东至山西的通勤车,建立了职工洗衣房,在方便职工日常生活的同时,解决了职工的后顾之忧。随着“衣食住行”问题的解决,该公司党政又把目标锁定在了职工日益提升的物质文化生活需求上。购物超市、乒乓球室、阅览室、灯光球场等日常购物、活动场所应声而起;建立了困难职工帮扶的长效机制;推行了每年一次的职工荣誉疗养制度。一系列措施的出台,将“以人为本”推向了矿井发展的前沿,下面的一组数据充满着说服力,投产3年多来,该公司先后走访、慰问困、难、病、急、残职工近500人次,发放救济金、物资30余万元,为职工、社会各界捐款35余万元,为职工健康查体2700人次,组织254名模范、先进、骨干到西安、张家界、黄山、大连等地进行了疗养,举办各类文体娱乐活动86项,参与职工2.2万余人次。虽地处边远山区,但职工生活却日渐精彩起来,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得到了巩固,彰显了作为一个现代企业的大智慧。

  以质取胜,彰显现代矿井本色

  “不仅仅是一个单一的资源‘开拓者’,更是一个先进技术、优秀管理理念的‘传道士’和‘春耕者’”。作为兖矿驻外开发企业,山西天池公司一直把审慎自己、找准定位作为矿井谋求发展的关键。回想六年前的古窑煤矿,掘巷采煤、放炮落煤、木头支护、井下人力装煤、运煤,被如今高度机械化、自动化的采掘设备,钢筋混凝土支护的宽敞靓丽巷道和数字化操控的皮带运输系统所取代,这是理念、技术更新带来的巨变。

  建立之初,这个公司就高树大旗,被冠以当时晋中市“双百项目工程”,晋中地区第一座以综放技术为主导的大型现代化矿井。起点决定高度。这个公司坚持高标准定位、高质量推进,把构建“两型三化”矿井作为企业目标,把现代化开采工艺、技术和“兖矿式”管理方式融入改扩建全过程,先后投入安全技措资金5000余万元,对矿井15大系统进行了全面的安全整治和质量标准化改造,采掘系统、供电系统、运输提升系统等,全面实现机械化、自动化、信息化,高效率和高可靠性的重型装备带来的是矿井质的飞跃。

  在管理上,这个公司继承和发扬了“兖矿式”成熟先进的经营管理模式,先后建立完善了各类安全管理制度300余项,构建了公司统一部署、部室专业督导、单位严格落实、监督奖惩有力的科学化、精细化制度管理体系。同时,他们在照搬、照套、照学、照用的基础上,在抓“兖矿式”管理的“水土不服”上下足了功夫,其重点就在于高瓦斯衍生的一系列问题。引进先进设计和技术工艺,请外援前来授课、送人员外出培训、建专项攻坚小组,构建以超限断电和一超限、一分析、一处理为重点的瓦斯防治体系,投入300余万元,安装完善安全监控系统、瓦斯抽放系统、人员定位系统,实现了矿井瓦斯、重要岗点、人员入井24小时自动监控和瓦斯管理。

  荣誉与成绩相辅相成。截止3月16日,该公司共实现安全生产1691天。先后被评为“全国煤炭行业一级安全高效矿井”,被山西省劳动竞赛委员会记集体二等功一次,被山西省评为“守合同重信誉企业”荣誉称号。

安全文化网 www.anquan.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