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方式 | 业务合作

用好方言让新媒体语言更鲜活

2022-08-13   来源:安全文化网    作者:王帅   |   浏览:    评论: 0    收藏
方言不仅是人们日常交流的工具,也是一种深深植根于心中的文化记忆。翻阅众多纸媒,方言词句在特写、通讯等新闻稿件中被频频使用,意味深长,吸引读者眼球。方言是群众的语言,也是地方文化的结晶。如果把适当的方言
安全文化网 www.anquan.com.cn

方言不仅是人们日常交流的工具,也是一种深深植根于心中的文化记忆。翻阅众多纸媒,方言词句在特写、通讯等新闻稿件中被频频使用,意味深长,吸引读者眼球。方言是群众的语言,也是地方文化的结晶。如果把适当的方言词句运用到新闻稿件中,那么,新闻语言就会鲜活起来,新闻就会“悦读”起来,无疑有利于烹调出适合读者口味的“地方新闻大餐”。
  使用方言,新闻更加接近当地群众,乡土气息更浓,更能吸引读者。
  地方味浓。一位老记者说,地方新闻只有突出地方性,才能写出新闻的个性与特色。联系自己多年来的采访写稿心得,的确如此。现在的新闻改革发展趋势表明,新闻内容地方化、特色化是众多地方纸媒吸引读者的有效手段之一,而把方言词句有机揉合到新闻中,不失为一种好方法。方言是最具地方性的语言,文章中的事,是“我们本地的事”,这张纸媒“敲的是本地锣,唱的是本地调”,瞬间拉近了与读者之间的距离,迅速挑起阅读欲望。如含有方言的标题,就非常吸引读者。
  贴近性强。求近心理是读者在阅读信息时主要心理因素之一,这也是读者看好本地纸媒和关注本地新闻的原因。近年来,纸媒把民生新闻作为重中之重来打造,无论在采写上、编审上都给予了倾斜,提倡用平民化视角,贴近群众,走亲民路线。而把方言词句科学地运用到纸媒新闻中,既减少了说教味,使叙述方式变得新鲜,又满足了读者一种求近心理。讲述当地农民脱贫故事,在用直接引语描述以前的生活就用了活地方的方言,让本地读者一下子有了画面感。
  亲和力大。任何一种语言都有其特定的表达方式,有特殊的固定结构和词汇体系,综合起来才富有亲和力。方言具有质朴、洗炼、幽默等特点,它是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实践和社会实践中产生出来的地方话,除了浓厚的地方特色外,还有一定的艺术性,它能将表述对象表述得更生动形象。将适当的方言词句写入新闻,讲当地人,说当地事,加上被采访对象用读者看得懂的方言说话,就富有亲和力。在三县一市的方言都不相同,如有方言冰脊亮瓦(形容人家干净),方言锅舍(家),方言玉茭子(玉米)等,如用在纸媒文章中,使得作品更加鲜活,更加具有亲和力。
  保护和传承方言。对传统文化而言,方言是其中重要的部分,以方言为载体的区域特色文化,体现着不同地区的民土风情,是生动的文化地理坐标。无论走到何方,家乡的味道总让人无法忘怀。方言被称为传统文化的“活化石”,纸媒与新媒体时代有责任肩负起保护传承方言的重任,在采写一些基层新闻报道时,可加入一些方言,让读者了解方言,学习方言,传承方言。
  但是,事物无不具有两面性。方言虽然有上述长处,也有其短处。
  不易理解。这同样是由方言自身的特点决定的。方言的产生及其演变,受地理条件、文化条件和历史条件的影响,也受政治和经济发展的制约。任何事物都有它的两面性,有利必有弊,方言词句在纸媒新闻与新媒体的运用也是如此,其不足之处也是比较明显的。
  排斥外地读者。方言对本地读者来说十分亲近,对外地读者来说往往倍感别扭,不知所云。在大力推广普及普通话的今天,如果纸媒与新媒体不加限制地大量使用方言编写新闻,是比较忌讳的。譬如:因为天干(方言:天旱之意),田不住水(方言:保水之意)等等。这些文章中引用的方言,鲜为人知,外地读者一般较费解,即便是本地读者,外来人口较多,也不一定就明明白白。所以,在新闻稿件中引用方言,最好能加上注脚。
  信息传递受限。纸媒与新媒体是大众信息平台,信息交流渠道要畅通,多用方言会造成信息传递受限。如清徐方言恶水,就是脏水的意思,古交方言红脸脱戏,是不好意思而脸红的意思,像这样的方言词句,外地读者就很费解。
  安徽皖北方言种类繁杂,这无疑给现在的记者采访工作增添了极大的困难。增强此种技能修养,对顺利进行人际交流、提高采访活动效率十分有利,也对在新闻作品中灵活、准确地使用方言有很大帮助。
  新闻标题在词语的选用中一定要遵循适度原则,不能一个标题中出现过多方言词语。如果标题中出现过多方言词语,不利于非方言区读者的阅读和理解。还要注重从俗的原则,就是在标题制作时要尊重方言口语的习惯用法,不能人为地制造词义。
  如《某报》有篇文章主题为“烧烤摊卖鳄鱼串 看眼的多买的少”。标题中的“看眼”在《现代汉语词典》《汉语方言大词典》中都未收录,而这个词语本人也是百思不得其解,究竟是何意思,根据标题及文中来判断估计是看热闹的意思,如果用了“看热闹”那不就更容易理解了吗?如果制作出来的标题大家都不知道何意,新闻就起不到宣传传递信息的作用。
  方言使用应注重规范原则。在标题中出现的方言口语,要使用规范的词形、词义,不能简单地音译方言口语,不能望文生义,要细致地考查词语的深层含义,以及这些含义背后的文化内涵。
  注重生动性原则。方言之所以能进入新闻,是和方言生动形象分不开的。如果是拗口生僻的方言词汇入选的话,既起不到传递信息的功用,又容易引起歧义,只能给纸媒与新媒体所要传达的信息带来障碍。
  这些需要记者通过常年生活、工作积累,才能在新闻作品中灵活使用方言,写出外地人看得新鲜,本地人看得亲切,不管是本地人还是外地人都看得懂,都爱看的好作品。(王帅)

安全文化网 www.anquan.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