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黑作坊何以吞命10条
2009-11-17
来源:安全文化网
| 浏览:
评论:
收藏
安全文化网 www.anquan.com.cn
8月10日,云南省昆明市官渡区小板桥镇一出租“黑作坊”发生火灾,造成10人死亡、两人受伤的恶果。而令人难以置信的是火灾原因系作坊民工使用非法自制的简易电热丝切割海绵,高温引燃海绵起火并迅速蔓延所致。这是一起近10年来昆明市乃至在云南省因火灾死亡人数最多的一次,它暴露出城中村、“黑作坊”等场所的诸多安全隐忧,发人深思。
“黑作坊”火灾何以如此凶恶?
灾后,就近消防中队及时到场,开展火灾扑救和被困人员搜救,在扑救难度极大的情况下,成功地救出两人。那么,在短时间内一起极其普通的火灾又何以吞噬10条生命?首先,从燃烧的海绵物质看,属于高分子材料,主要成分是聚氨酯,燃点低、发烟量大,且产生高温和氰化氢气体(俗称光气),健康人吸入两分钟内死亡。再者,发生火灾建筑物的惟一逃生通道———楼梯设在建筑中部,而起火点又在一楼,灾后立即形成“烟囱效应”,火势和大量烟气迅速向上蔓延,封堵了二、三楼人员逃生。其三,10名遇难者均为农民工,文化水平低,消防安全意识淡薄,逃生自救能力弱,室内楼梯直通楼顶是极好的逃生通道,但无一人从此逃生。为何容许“黑作坊”的存在?
据该镇党委书记张贵介绍,易燃易爆等“黑作坊”的危险场所是清理工作的难点问题,村民们为了自家的利益甚至对抗执法人员,关上大门加以庇护,说到底是为了蝇头小利而忽视生命安全。同样,许多租房户认为,村里并没下大力气监管这些“黑作坊”,甚至视而不见,着火的这家平时在街上生产加工时并无人管。
现场进行调查工作的消防人员称:“黑作坊”本不应存在,尤其是小家具作坊在消防安全要求上根本就不达标,不安全隐患随时可能转成火灾,造成悲剧。记者在采访时看到,一些小家具作坊已经开始搬家。张书记说,政府开始采取措施,我们十分高兴,但是这些“黑作坊”搬到哪里呢?如果今后不加强管理,搬到哪里,哪里就还存在隐患,而且风头一过,有可能还会搬回来。
村民为了赚钱只管房租不顾危险!
记者进入陈旗营村采访,发现这里已成为一个到处施工的大工地,多家农户都在给自家房屋加高加层,有的在原先三层的基础上竟盖到了七层。一位村民说,现在房租涨价了,多盖房才能赚钱。正如一租房户称,村民只管赚钱不怕危险,就拿这些乱搭的电线来说吧,我们都觉得太危险了,是我们出钱把电线拉高拉齐,村里都不动手。张贵说,村中多数人都把房屋出租了,也不管租房人做何用途,能交房租就行。据他介绍,自己租的仓库去年才七八千元钱,今年已超过1万元了。
记者在现场看到,村里的街上许多地方乱堆着建筑材料和杂物,车辆无法进入。火灾当天,消防车就因为被阻而难以就近灭火。房前屋后堆着木条等易燃品,电线乱拉乱接,又无任何消防设施,这一现象在昆明的“城中村”中十分普遍。同时,“城中村”村民住宅普遍没有灭火器材,“城中村”的小门店、小作坊、出租屋、小招待所、小餐厅和小影视厅等“六小场所”虽在办理证照时按照有关规定配置了灭火器材,但一段时间过后,大部分场所的灭火器数量就严重不足了,新配备的灭火器型号也不符合要求,甚至失效。建筑防火间距不足,消防安全通道太窄。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外来人口涌向城市,廉价的“城中村”民房成为他们的青睐之地。由此,“城中村”的村民见缝插针地多盖房子,导致楼与楼之间形成“背靠背”、“连体式”、“贴面式”的“一线天”等独特景观。而这一幢幢在“城中村”如雨后春笋拔地而起的楼房,存在着进村难、出村更难。并且“城中村”建筑大多二楼外“凸”,一楼的消防安全通道还有3米,到二层楼的高度就只剩2米的宽度,致使本来就十分狭窄的楼间间距显得更为狭窄,严重影响消防车的通行。消防设施缺乏,消防知识匮乏。
由于城市规划滞后,“城中村”普遍未设置市政消火栓。部分“城中村”的消火栓是规划开发单位和市政道路经过该村设置的,不但布局不合理,而且保护半径也不达标。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城中村”村民对如何正确使用液化石油气等安全防范知识一知半解,对初期火灾扑救、火场逃生等消防常识更是一问三不知。“城中村”村民还普遍存在焚香敬神、拜佛的现象。“城中村”火灾频发,令人堪忧。
“城中村”村民在生活中普遍使用柴、煤、电、油、液化气的过程中,因用火不慎,导致火灾频发。以昆明市四城区为例,2004年,四城区共发生火灾980起,其中城乡结合部的城中村发生火灾71起,死5人,伤3人,直接财产损失883356元;2005年,四城区共发生火灾1157起,其中城乡结合部的城中村发生火灾153起,死4人,伤13人,直接财产损失337730元,呈现上升的态势。
安全文化网 www.anquan.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