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题 金鼎有3万原住民,外来人口也有3万人,这6万人食用的豆腐大部分来自附近的3家小作坊,每天的销量大约有130多板。与此同时,QS认证豆腐企业在这一地区的销量只有30-40板。记者暗访发现,这3家小作坊的生产条件极为简陋,卫生状况堪忧。
(见昨日《珠江晚报》)
谁给黑作坊场地就罚谁
要加强对民用出租屋的管理,并给予严格的约束。针对提供食品生产场地者,上海的做法是:任何单位或个人,把空厂房、旧仓库、闲置房屋出租给食品“黑作坊”,并造成危害人体健康、威胁公共安全等严重后果的,“房东”将被处以最高50万元的罚款。如此举措,无疑就是一个釜底抽薪的好办法。“黑作坊”只有失去立足之地,才有可能偃旗息鼓,人们才能真正吃得安心。 程绍德
消费者要提高食品安全意识
“脏兮兮的大塑料桶里装着磨好的豆浆,地上污水横流,加工生产用具等物品凌乱堆放着”,而且“为防止豆腐变质,添加防腐剂已经是公开的秘密。”这样生产出来的豆腐又怎么能够入口呢?人吃了能够保证安全吗?消费者不能一时贪便宜而悔恨,想想看,节省下来的小钱,能够保证食品安全吗?能够买回人们的健康权吗?
大家宁可不吃豆腐,也不能买那些黑作坊生产的豆腐,只要没有了市场对豆腐的强烈需求,那些黑豆腐生产作坊就会自生自灭了。 崔立锋
要让违法作坊赔偿受害者
要鼓励消费者追究责任,让违法企业赔偿受害者个人。受害者可以集体拿起法律武器向违法生产商和销售商索赔,加大其违法成本,要让违法小作坊得不偿失,否则,根本无法做到使违法小作坊大伤元气,有的违法小作坊很可能早就赚足了,即使从此洗手不干,也不亏本,更不在乎那点处罚。而且,很有可能这边被处罚,那边又另起炉灶,屡禁不绝。 马长军
要有正规的豆腐企业取而代之
取缔“黑豆腐”作坊并不难,只要相关部门齐心协力,取缔是早晚的事,可消费者的市场需求又如何解决?在我看来,一方面管理部门要加强管理,并且能够发掘市场,降低门槛,使豆腐企业能够兴旺起来;另一方面正规豆腐企业也应该降低成本,降低价格,使“正规”的豆腐能够进入金鼎市场。实行准入制,真正从源头上进行把关,让消费者吃到便宜又合格的豆腐,应该不是件难事。 王军荣 赵小婷
要发动和依靠群众围剿黑作坊
设立举报有奖制度,发动和依靠黑作坊周围的群众帮助政府积极提供线索,对那些举报生产有害食品的市民,一经核实,予以重奖,通过经济杠杆,调动民间“打黑”的积极性,不仅可优化食品安全环境,也可使监管更加高效,从而节省行政成本。对涉及食品安全监管的主要机构还要建立统筹运作机制,对管理缺位和滞后的部门及人员要追究不作为的责任。
崔冰
监管不能头疼医头脚痛医脚
“黑心豆腐”之所以能够大量存在,除了较为隐蔽的特性外,监管处于真空状态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食品安全关乎百姓的生命健康,职能部门的市场执法监管决不能马虎、怠慢,更不能头疼医头脚疼医脚 。要彻底消除“黑心豆腐”,让百姓的口福更安全可靠,食品监管不但要常态化,还要采取排查法、拉网式执法,决不能给不法分子留下可趁之机,从而让更多的“良心豆腐”挺起腰身走向市场。 郑文 东方尔
监管部门应积极主动
近年来,地下黑作坊引发的食品质量卫生安全问题一直存在着“打不疼”、“打不死”的问题。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不够,执法不严、打击不力,甚至以罚代刑、一罚了之。不管从打击假冒伪劣来说,还是从维护消费者的正当权益来说,政府监管部门多一点主动,多一些敏感,公众的食品安全才有更多的保障。如果黑作坊总是群众知道,记者知道,偏偏监管部门不知道,就有点说不过去了。 石子河 朱少华
上一篇:黑作坊牺牲了谁富了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