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 业务合作

山丹煤矿透水事故:17名被困矿工缘何无一生还?

2004-06-30   来源:安全文化网    |   热度:   收藏   发表评论 0
安全文化网 www.anquan.com.cn

    5月23日12时10分,甘肃省山丹县吴涛煤矿发生透水事故,井下作业的29名矿工中,12人脱险,17人被困井下。事故发生后,山丹县委、县政府,张掖市领导及有关部门,甘肃省政府领导及相关单位迅速赶到事故现场,展开救援工作。6月18日下午,“5·23”透水事故抢险指挥部宣布,抢险救援工作停止,对矿井实施永久性关闭———
    “5·23”严重透水事故煤矿——吴涛煤矿是一个私营煤矿,位于甘肃省山丹县东乐乡境内,海拔1786米,距离山丹县城18公里。该矿于1989年2月开始建设,1997年2月正式投产,年产煤不足3万吨。事故井斜长608米,井下积水预测斜近70米,积水量据初步估计为3.6万多立方米。

    事故发生后,甘肃省省长陆浩、副省长杨志明先后亲临现场指挥。杨志明在事故发生当日严令抢险救援指挥部,必需加紧排水,赢得时间,抢救井下被困矿工。

    排水进度迟缓 贻误抢救时机

    迅速排水,是整个救援工作的关键。现场参加救援的煤矿工程技术专家分析说,事故发生后的前3天抢救最为关键,如果一切工作进展顺利,能够及时排完水,井下被困矿工生还的可能性最大。
 
    然而,第一台大功率水泵在事故发生6天后才开始抽水,第二台大功率水泵5月30日投入使用。5月31日,由于矿井水位的下降,潜水泵露出了水面,抢险队暂停了水泵的抽水工作,转而开始向下铺设新的抽水管道,并在当天14时30分重新抽水。6月11日,因井下瓦斯含量超标,排水工作再次被迫停止。

    至此,现场专家组认为被困人员生还已无望,建议对矿井实施永久性关闭,在井口立碑,以警示后人。6月18日下午,“5·23”透水事故抢险指挥部宣布,吴涛煤矿抢险救援工作正式停止。

    对此,当地群众颇有议论,他们认为救人如救火,但不该发生的惨剧发生了,6天后才开始抽水,被困人员活着的可能性打了折扣,何况20多天过去了,连水都没抽完……救援工作缓慢令人费解。究其原因,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专家一针见血地指出,主要是抽水进度迟缓,导致了整个抢救工作进程的缓慢。
 
    设备严重不足 救援措施无力

    参加抢救的四川省煤矿抢险排水站站长、高级工程师朱正平等甘肃省内外有关专家分析排水缓慢的主要原因认为:

    一是井内作业空间狭窄。吴涛煤矿属于个体煤矿,煤层仅有0.8米。采掘中巷随煤走,致使巷道弯曲狭小。巷道斜坡为31度,横截面积平均不足4平方米。除去人活动的空间以外,可供铺设排水管道的空间横截面积不足1平方米。原来计划铺设8套排水管线,最后只能铺设4套。

    二是排水设备不完备。据现场工程技术人员介绍,排水需要无缝抽水钢管,紧急采购来的部分钢管却变成了有缝钢管而不能使用,又去重新购买。有些钢管壁厚不合标准只能应急使用。有些橡胶垫与水管法兰盘之间的孔眼不匹配,不能顺利装配。排水使用的第一台潜水泵是从个体老板处购来,由个体老板拼装。5月27日凌晨3时使用时,不能正常运转,因无说明书而无法查明原因,只能把泵从井里拉出井外检查修理后使用。

    三是供电跟不上。按照常规,井下一般应有中央变电所,采掘区也应设变电所,而事故煤矿却没设井下变电所,给井下供电带来了困难。5月27日,第一路二级串联排水管路开始以每小时近100立方米的排水量排水,然而排水不到十几秒就跳闸停机了。据专家分析,现场需用横截面积90毫米的电缆线608米,而采购来的400米电缆线中,却有100米横截面积是50毫米的,井下的电缆线过细,供电线路过长,致使电压不稳,水泵不能正常运转。后来全部换成了90毫米的,才开始正常排水。即使如此,电缆线仍然发烫。

    四是救援准备有疏漏。事故煤矿没有井下作业图,只能根据脱险矿工的描述作分析判断,致使指挥人员对井下情况无法一次作出准确判断,因而对井深过长、作业面窄、坡度较大等不利因素估计不足。

    采区情况不明 安全意识淡漠

    事故发生后,甘肃省煤矿安全监察局的有关负责人介绍说,初步分析,“5·23”透水事故的原因是,该矿在开采煤炭的过程中与周边矿井老采空区贯通,导致老采空区积水涌入矿井所致。但据有关知情人员透露,引发透水事故的主要原因是矿主未按有关部门要求停产整顿、矿用设备严重老化、采区内陈旧的设施无法承受各种正常压力。逃生矿工们则认为,引发透水的主要原因是煤矿无采区图纸,井下情况不明,导致采区与已采空区贯通。
 
    今年1月至6月20日,甘肃省共发生煤矿伤亡事故34起,死亡65人。甘肃省煤矿安全监察局通报的有关材料表明,煤矿安全事故近来屡屡发生,最大的问题是个别地方政府、部门和企业忽视职工安全,煤矿安全整改、整顿不到位,对事故责任者查处不力。

    甘肃煤矿安全监察局张家渔局长介绍说,煤矿安全生产隐患多,形势严峻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尤其是小煤矿安全基础差、安全投入少、职工素质低、管理水平不高、开采方法落后等问题层出不穷。矿难频发的核心是个别地方政府、部门和企业对生产安全不重视、工作不到位、措施不落实,薄弱环节多,以至安全隐患多,特别是一些不具备条件的矿井关而不死、非法生产,安全检查存在漏洞,这是发生事故的最大隐患。
 
    业内人士指出,煤矿是高危险行业,工作环境变化非常大,移动性也很大。煤矿井下采煤的工作是在不断向前推进,工作环境随着采煤的深入时刻在变化,情况非常特殊。要避免发生事故,需要有完善的组织系统和较高技术水平的专业人才管理。而“5·23”透水事故煤矿现有的装备达不到一定条件,煤矿自身管理存在漏洞,责任落实不到位,应急救援处置预案措施空白,对人身财产安全上的投入不足,酿成事故是迟早的事。(记者 阿旦增)

安全文化网 www.anquan.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