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日,国务院正式下发了《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决定》,把食品安全工作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对加强全国食品安全工作做出了重大决策和部署。那么,当前我国食品安全总体状况如何?百姓在哪些食品种类上可以放心消费?还有哪些薄弱环节亟待加强?10月15日,全国食品安全综合监管工作座谈会召开之际,本报记者专访了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局长郑筱萸。
食品生产经营秩序有所好转,蔬菜农药残留和瘦肉精检出情况比较乐观
记者:食品消费的安全与否是公众最为关心的焦点问题。目前食品安全总体状况究竟如何?居民日常购买的肉菜蛋总体质量怎样?人们能不能放心消费?
郑筱萸: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各食品安全监管相关部门密切配合,齐抓共管,地方政府以实施食品放心工程为切入点,深入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可以肯定地说,在食品源头污染治理、打击制售假劣食品违法犯罪活动以及信用体系建设方面都有新进展。
今年蔬菜农药残留和瘦肉精检出情况比较乐观。从7月份的例行监测结果看,全国37个城市蔬菜(抽检51种蔬菜、3988个样品)农药残留不合格率为9.2%,超标率比去年同期(19.0%)下降了9.8个百分点;16个城市畜产品(抽检样品1281个)中瘦肉精检出率为1.5%,基本保持了去年集中整治后的水平。北京、天津、上海、深圳、广州对养殖虾中氯霉素的检出率连续三次为零。
各地食品生产经营市场秩序有所好转,基本建立起索证、索票制度。据全国23个省(区、市)不完全统计,今年上半年建立索证、索票制度的企业266099家,其中新增41359家;已建立自检制度的企业达69820家,新增16057家。福建、贵州、四川、江苏、深圳、青岛、大连等地还建立了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保证市民可以放心进市场消费。
制售假劣食品违法犯罪活动得到有效遏制,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试点工作全面启动
记者:对食品安全问题您一直强调要标本兼治,重在治本。近来打击制售假劣食品违法犯罪活动的治标与信用体系建设治本两方面都有哪些新进展?
郑筱萸:严厉打击制售假劣食品违法犯罪活动,是保证百姓放心吃饭的重要措施,也是各相关监管部门常抓不懈的工作。目前制售假劣食品违法犯罪活动得到了有效遏制。今年上半年,24个省(区、市)共检查食品生产加工经营企业1287926家;查处违法行为138938起,货值48459.4万元,其中立案56295起,15万元以上案件81起,移送司法机关601起。取缔无卫生许可证生产企业3907家,经营企业30755家;取缔无营业执照生产企业4764家,经营企业57579家;吊销卫生许可证639个,营业执照997个;取缔无卫生许可证的餐饮店(馆)9722家;罚款9602.5万元。在很大程度上净化了市场。
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是保证食品安全的治本之策。截至今年9月底,全国已有16个省(区、市)全面启动了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试点工作,其中除黑龙江在全省推动这项工作外,有33个市(区、县)为省级试点城市,粮油、肉类和儿童食品行业109家成为首批试点企业,此外有部分省市把调味品、乳制品和饮水行业列为省级试点行业。
食品安全尚存5个突出问题
记者:从今年上半年发生的阜阳劣质奶粉、广东毒酒等食品安全事故可以看出,我国食品安全存在的问题依然突出,监管形势不容乐观。
郑筱萸:确实是这样。我国食品安全存在的突出问题可以概括为5个方面:首先是种养殖环节的污染问题。我国农产品生产多以农户为单位,农产品全过程质量监控难度大。非法使用违禁药物现象严重,国家明令禁止或限制生产、使用的农药、兽药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仍有发生。
其次,食品生产加工领域问题比较多。突出表现为食品生产企业多、小、散、乱。100多万食品生产单位约70%是10人以下的家庭小作坊,大多不具备生产合格食品的必备条件。
再次,食品流通秩序比较乱。全国食品经营企业达300多万家,大多为个体工商户,缺乏必要的设施,经营管理落后。一些食品批发市场缺乏有效的安全检测手段和质量控制措施,使造假者有机可乘,甚至成为假冒伪劣食品集散地。一些经营企业贪图私利,蓄意出售过期或变质食品现象屡禁不止。不法食品生产经营者时常伪造标识、滥用标识,欺骗和误导消费者。
还有,农村食品安全工作相对薄弱。不法分子往往将假劣食品销往农村集贸市场和小卖店,农民购买食品时容易买到假冒伪劣产品,蒙受损失。在阜阳奶粉事件中,农民的权益受到了最直接、最严重的伤害。食品安全执法监督中存在的依据标准不统一的问题,也伤害了农村地区的生产积极性。
此外,食品安全问题影响了我国食品国际贸易。近期媒体对阜阳奶粉、龙口粉丝和四川泡菜等食品安全案件的连续报道,引起了日本、美国等国家和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的严重关注,并相继采取设限措施。5月份粉丝出口同比下降了25.2%,罐头对港出口下降了30%。
因此,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任重道远,需要深入研究监管规律,完善监管体系和政策法规,加强各相关部门的协作配合,落实地方政府的责任,整合食品安全监管资源,不断创新监管方式。
来源:《人民日报》 (2004年10月18日 第六版)
安全文化网 www.anquan.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