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取消了强制投保,学平险的整体投保率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下滑,一些保险公司也将其视为鸡肋。然而,从保障功能来看,学平险仍不失为一种面对广大学生的很好的保险产品,当务之急是如何使其多元化和多样化
最近发生的几起灾难事故,又让学平险成为热点。6月10日,在黑龙江宁安沙兰镇洪灾中,有100多名学生死亡;近日,上海一名初三学生在世纪公园内不幸溺水身亡。有所安慰的是,在这些灾难事故中,学平险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宁安洪灾中的遇难学生几乎全都购买了学平险;上海那名初三学生也将很快得到学平险给付。他们的亲人在悲痛之余,保险赔付或许还能给他们些许慰藉。
虽然上述事故中的学生绝大多数投保了学平险,但不等于学平险已经成为一个高投保率险种。事实上,目前学平险的整体投保率并不高,尚不足20%,即便在广东、福建等沿海省份,学平险的投保率也不过30至40%。暑假是学生安全事故高发期,据统计,全国每年约有1.6万中小学生死于各类意外伤害事故,其中一半以上发生在假期中。一边是事故高发,一边是学平险投保率低,这势必出现灾难事故发生时保险缺位的遗憾。
学平险投保率有待提高
学平险投保率曾经一度达到了90%以上,当时采用的是强制保险的形式,也正因为强制投保,致使很多学生家长不满,认为这是搭车收费。保监会2003年一纸令下,任何单位和个人均无权强制学生购买学平险,也无权强制学生购买指定保险公司的学平险。此后,学平险投保率直线下降。这里面固然有学生家长保险意识不强的原因,但保险公司方面也难辞其咎。
保险公司没有积极应对投保的新需求。学平险是一个低保费、高赔付率的险种,为降低运营成本,保险公司采取了团险销售方式,每次承保一个学校或者一个地区的学平险。强制保险取消后,面向个体销售对象,成本不免升高了许多,有的保险公司干脆规定,学平险不卖给个人,造成一些学生家长投保无门。同时,保险产品过于单一、不能满足需求,也是投保不足的另一个原因。保险公司的天职是提供风险保障,市场对学平险的需求很大,一味躲避显然不是办法。因此,在暑期来临时,保险公司应加快创新步伐,提高学平险的投保率,充分发挥保险的保障功能。
产品需要多样化
目前来看,学平险的品种比较单一,在时间上都是一年期,费率以及保障额度相似,以上海地区的学平险为例:通常保费为30-50元,保障范围包括1万元的身故保险,最高为10万元住院医疗费用,还有3000多元的住院补贴金和1000元意外门急诊医疗费用等。
不难看出,学平险的保障额度设置不很合理,特别是身故保险额度偏低,这个问题已经在宁安洪灾中暴露出来。学生所投保的学平险,身故保障只有1万元,医疗险等则相对较高。虽然后来承保这些学生的中国人寿捐款100万元,提高了身故给付,但学平险保障额度低的问题不能靠保险公司捐款来解决。不同学生对保障额度需求不同,一刀切显然不合理,在此情况下,保险公司自然需要创新,如身故保障额度可灵活变化,每10元保1万元,而不是1万元封顶。
意外医疗保障更应呈现多样化,有的学生医疗费用父母单位可以报销部分乃至全部,有的则投保过其他医疗险,有的没有医疗保障。这样,统一规定的医疗险自然无法满足多元化的需求,已经具有医疗保障的学生就不再需要医疗险或者仅需要少量医疗险。因此,学平险的品种需要多样化,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
从保障周期来看,既然寒暑假是学生事故的高发时段,加上目前学平险的投保率偏低,保险公司针对这个时段,可以开发相应的假期学平险,为学生安全提供保护伞,就像短期旅游险一样。据悉,已经有保险公司在考虑开发这方面的险种。
学平险缺少个性化产品与保险公司的团险销售方式有关。保险公司习惯于集中销售,统一出单,个性化保单势必造成不小的麻烦。保险公司应该及时转变理念,现在强制投保已被取消,个性化学平险有了用武之地,保险公司应借此良机创出自己的新产品。
渠道由整到零
投保渠道不畅已成为制约学平险发展的一个关键问题,现在,每学期开学之际,保险公司就会组织人员到学校中去宣传学平险,然后对投保人登记,团体承保。过了这个时间段,个人投保学平险基本无门,这自然会影响学平险的投保率。学平险目前虽然不是保险公司的盈利险种,可考虑到保障功能和社会知名度等附加价值,保险公司还是应该大力发展学平险。
所以,保险公司需要拓宽学平险的渠道。除了常规的团险销售渠道之外,保险公司还应推出针对个险的销售渠道。学平险属于意外险,条款简单,投保手续简单,网络销售不失为一条有效途径,各家保险公司目前都很重视电子商务,把学平险放在上面销售也是顺理成章的,这样学生家长可以随时上网投保。保险公司还可以像销售交通意外险一样,把产品摆上超市的货架,特别是暑假短期意外险更需要借助这种形式,实现快速销售。此外,保险公司还可以通过社区来销售学平险。
安全文化网 www.anquan.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