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 业务合作

王家岭矿难115人成功获救

2010-04-06   来源:新华社    |   热度:   收藏   发表评论 0
安全文化网 www.anquan.com.cn

  ■王家岭矿难事发八天八夜后115人获救创造中国救援史奇迹

  ■胡锦涛、温家宝向获救者表示慰问

  ■目前被困井下38人仍有生还希望  

  3月28日山西王家岭煤矿发生透水事故后,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十分牵挂井下被困人员,对救援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和统一部署下,各有关方面迅速行动、密切配合,全力营救井下被困人员。经过8昼夜的艰苦努力,截至4月5日18时,153名被困人员中已有115人成功获救,救援工作取得重大进展。

 

昨日,救援人员将获救矿工抬出井口。

  得知这一消息后,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向获救人员表示亲切慰问,向所有参加救援的人员表示崇高敬意,并要求前方救援指挥部,继续发扬不怕疲劳、连续作战的精神,进一步加大救援工作力度,全力以赴、争分夺秒,千方百计搜救其余被困人员,同时精心做好获救人员的医疗救治工作。

  根据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的重要指示,山西省和有关部门正在抓紧组织搜救仍被困井下的38名人员,并对安全升井人员进行积极救治。

  全力搜救其余38名被困人员

  据新华社电5日,王家岭煤矿透水事故抢险救援工作取得重大进展,截至15时,成功救出115名被困人员。抢险指挥部再发动员,把排水救人作为中心工作,继续坚持科学施救原则对井下其余38名被困人员实施全力搜救,力求取得更大胜利。

  经过八天八夜的艰苦奋斗和科学抢险,王家岭煤矿透水事故抢险救援工作5日取得突破性进展。5日零时至1时15分之间,首批9名生还者顺利升井;11时18分到14时15分,共有106名被救工人平安升井;15时40分左右,新闻发言人宣布,共有115人被救升井。

  国家安监总局局长骆琳说,王家岭煤矿抢险救援在中国事故抢险救援史上创造了两个奇迹,一个是被困工人的生命奇迹,一个是事故救援的奇迹。山西省省长王君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救援方案准备充分,各个环节紧密相扣,排水救人、通风救人、科学救人的原则是科学有效的。

  生存之谜

  被困矿工靠吃松树皮喝凉水生存

  昨日下午,参与第一批救援的山西焦煤集团汾西矿业救援大队的大队长陈永生首次披露了被困矿工在地下生存之谜:吃松树皮,喝井下凉水。

  陈永生说:“我们发现生存者以后,先给他们送去营养液加强和保持体力,做简单的思想工作,就分批有序向外运送。”目前救援非常艰苦,只能用皮筏运送幸存者,到了干燥的地点,体质好的被困者自己走上来,身体不好的就由救援人员背上去。陈永生说,被困的矿工们很聪明,几个矿工集中在一起,轮流用矿灯晃动,以让救援人员看到他们。到被救援人员救出时,他们的电源的电还是很充足。

  矿工在地下如何生存8天,创造生命奇迹,也是目前外界普遍关注的话题。陈永生说,被他救出的矿工透露,他们在井下靠吃施工用的木头柱子上的松树皮,喝凉水,挨过了这艰难的8昼夜。

  获救工人曾在井下墙上挂了三天三夜

  首批获救的9名工人意识比较清醒,休息了一段时间后,听力很好,有较强的倾诉欲,愿意讲自己在井下的遭遇。在只言片语的交流中,他们向医生和护士透露了这样的信息:在井下,当大水冲过来时,这些人挂在了井的内壁上,一名工人说自己把裤腰带挂到了墙上,就这样,他们在墙上挂了三天三夜,之后漂过来了两个矿车,他们跳到矿车里才得以脱险。

  【进展】

  大多数获救人员可以喝米汤

  记者从王家岭煤矿透水事故抢险救援指挥部获得消息,山西铝厂职工医院是离事发地最近的医院,有六七

  公里的路程,第一批9名获救人员就被送到了这家医院。原计划铝厂医院接收30名被困人员,出于救护的需要,医院临时作出调整,又挤出了6个床位。

  记者还了解到,截至下午3时30分许,共有49名获救人员被送到河津市人民医院,其中43人生命体征平稳,6人情况稍显严重;其余30名获救人员都被送到了河津市中心医院接受治疗,山西晋城市和运城市的医院也做好了准备,随时待命收治其他被救伤员。

  昨晚8时许,记者通过3家医院的医护人员打探到,目前获救人员除了个别有脑肺水肿、血压不正常外,大多数目前生命体征都基本平稳,可以喝水、喝米汤。

  据了解,在普遍检查之后,每位获救工人都有一套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主要是输液和输氧。获救被困工人可能会出现的病症主要有肺水肿、血压和心率不正常、电解质失衡,以及一些轻微的中毒症状。

  首批9名工人的普遍问题是因在水下浸泡时间较长,皮肤有些溃烂;心跳呼吸脉搏的波动比较大。到昨天白天,9名工人身体状况良好,各项体征指标都比较正常,脸色红润,没有严重的中毒状况。

  披露发现幸存者过程

  发现水面远处有灯光在晃动   

  来到潞安集团矿山救护中队驻地时,救护队员们有的在帐篷外面歇息,有的在里面吃着桶装方便面,疲惫的神情掩不住丝丝喜悦。正是这个救护中队,4日22时27分,发现了水面深处的第一缕灯光,从而全面拉开了王家岭透水事故井下救援行动的帷幕,使救援行动疾速展开。

  二百米以外,救援的场面正热。一辆辆救护车拉着刚刚抢救上来的王家岭煤矿透水事故被困人员疾速驶离。

  发现第一缕灯光的救护队员名叫郝喜庆,是潞安集团矿山救护大队二中队一小队小队长。

  “我正坐在巷道旁的水泵管上,无意中抬头发现水面远处有灯光在晃动,那不是指挥部说的有可能有人生存的工作面吗?”他迅速起身跑向50米外的联系电话,拨出在心里默记了多遍的矿山救护协调组电话号码:8000。瞬间,这个令人激动的消息传回指挥部。

  郝喜庆所在的小队4日下午4时下井作业,主要任务是监测气体,观察水位,监护现场施工工人的安全。这些数据,通过每两小时一报的值班电话,迅速汇总到指挥部,成为指挥营救153名被困人员的第一手数据。

  淹没巷道的地下老窑水极度浑浊,郝喜庆崭新的救护服已成了泥巴服,油黑一层看不出原来的颜色。一双大手上沾满厚厚的黑泥,脸上黑亮亮的,有许多泥巴。其他10多名工友也和他几乎一个模样。

  郝喜庆小队是3日凌晨2时临时接到紧急通知,从长治赶来乡宁参加救援的。尽管当时许多人还在休假,但紧急集合令下达后,休假的队员连夜赶回驻地,其中最远的是从35公里外的家里打的赶回执行任务。

  【花絮】

  护士对获救工人道“谢谢”

  也许是因为在井下困的时间太长,多位矿工有较强的交流欲望,主动和医生、护士说话,但是医生护士尽量不主动和他们说话,也建议他们不要太耗费体力。一位矿工一直对一位护士说“谢谢”,这位护士也回他以“谢谢”。

  原来,早在人被救出前,医院里所有医生和护士已按照编组,时刻待命,等待自己“分配”的这张床位早日收治获救工人。这位说“谢谢”的护士说,自己一直在等待这张床位“来人”,现在人终于躺到了床上,自己才终于踏实了下来,所以,会对这位工人道出这声“谢谢”。

  温暖守候

  “给他们洗洗擦擦都行”

  据新华社电5日中午,75岁的石兰英匆匆吃完午饭,便让女儿带着她来到山西铝厂职工医院大门口,与现场近千名群众一起守候王家岭煤矿“3·28”透水事故第三批营救出来的工人。

  5日,河津市中午气温最高上升到了24摄氏度,春风扬起一阵阵尘沙,从四面八方涌来的群众在山西铝厂职工医院门口焦急地等待着新获救的人员。

  一辆接一辆的救护车呼啸而来,人群中响起阵阵热烈的掌声。一位退休老干部挥毫泼墨,一口气写下“全国人民与矿工心连心”“共产党好”“祝贺营救成功”等标语。群众手持着标语向不断驶来的救护车发出阵阵喝彩声。

  石兰英老人拉着记者的手说,几天以来她一直守在电视机旁。虽然这些遇险的工人与自己素昧平生,但心里却一直记挂着他们。从5日凌晨开始,首批9名工人顺利入住山西铝厂职工医院。5日上午,更大规模的营救展开。石兰英老人再也按捺不住,亲自来到医院门口等待被营救的工人们。

  “还是我们的国家好啊!他们活下来太不容易了!”说到动情之处,老人的眼角便泛起了泪花。

  其实在5日凌晨,医院门口已经开始有群众自发地等候被救人员,中午聚集的群众达千人。在这千名群众中,既有八旬老人,也有不到两岁的孩子。他们站在安全线之外,手持红色对联,像翘望亲人归来一样热切地盼望着更多被困工人安全生还。他们和医护人员一起见证了奇迹的发生,见证了救护接力棒的传递。

  河津市太华小学语文老师谢锐带着孩子也来到了医院门口,她希望这些被救治的矿工能够早日康复、早日与亲人们团聚。

  山西铝厂一位姓张的退休职工对记者说:“党好国家好人民好,事故无情人有情。”

  一位“80后”的小伙子由衷地说道:“奇迹在党的领导下才可能发生,在这样的政府领导下才会出现,我们的党和政府值得信赖。”

  更多的群众对记者说,他们的激动和感激之情难以用语言来形容。73岁的山西铝厂职工医院原内科大夫柴英祯退休多年了。她表示,如果院方人手不够,她会“随时做志愿者”,发挥自己的一技之长。开小诊所的王巧叶想到工人们身处困境,连日来心急如焚。她顾不上吃午饭便来到医院门口,很想到医院里做志愿者。孙贵云、孙云清、车书琴、王安霞、李庆英、阮连妙等在职、退休职工也纷纷想加入志愿者的大军,“给他们洗洗擦擦都行”。

  新华时评

  不抛弃不放弃见证生命奇迹

  从9名到115名,平安生还者的名单不断拉长。从料峭凌晨到正午暖阳,迎接被困工友升井的风门一次次打开。华晋焦煤王家岭煤矿“3·28”透水事故发生8天8夜后,153人中已有115条顽强生命平安获救。

  在王家岭煤场通风巷广场群众的含泪欢呼中,这个传统的清明节变成了百余名工人兄弟的“重生日”。

  正如国家安监总局局长骆琳所言,王家岭煤矿抢险救援在中国事故抢险救援史上创造了两个奇迹,一个是被困工人的生命奇迹,一个是事故救援的奇迹。

  这是一组令人感动的数据:被困人员在井下190多个小时,坚守生存希望,突破生理极限;3000多名抢险救援人员,夜以继日,抽水17万方;低洼积水巷道长达500多米,运送排水设施巷道长达600多米,倾角25度斜坡作业,工作最大断面只有30平方米……救援难度之大,丝毫没有阻碍全力救人的决心。

  这是一个以人为本的国家挽救生命的铮铮誓言和如铁信念:“要人给人,要物给物,一切为此让路”“一切为了排水,一切为了救人”“不惜一切代价,调动一切力量”……排水遇阻、地形复杂、生命信号时隐时现,不管出现任何困难,抢险指挥部都没有一丝一毫动摇,始终抱着要让受困兄弟全体生还的信念。正是把最可宝贵的生命放在第一位,被困人员的伤亡才能降到最低。

  奇迹的发生,更离不开科学施救和有力组织。事故发生后,党中央和国务院高度重视、科学部署,有关领导坐镇指挥、直接指导,制定了排水救人、通风救人、科学救人的原则;国家安监总局和山西省领导靠前指挥,使抢险救援工作始终在科学的轨道上推进。

  190多个小时里,3000多人直接参加抢险,数万人外围提供支持,十几个国有大企业、十几个山西厅局有序参与。当第一批被救工人升上井口,现场数千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这掌声,彰显了全社会的关爱,更表达了对生命的礼赞和对这场大救援的致敬。

  抢险还在进行,希望仍在延续。我们期盼着,让吕梁山深处的春日继续见证生命的奇迹!

安全文化网 www.anquan.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