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之声《全球华语广播网》报道,近日,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局长骆琳在一次会议上提出,要加快强制推行井下救生舱、避险硐室等先进装备,并限期完成。
此前,33名智利矿工在井下被困69天成功获救,井下避难所被认为是“矿难救星”。被困矿工在获得地面援助物资前,能吃到金枪鱼,还有牛奶喝。这让曾经在2009年贵州省新桥煤矿透水事故中被困25天的矿工赵卫星感慨不已:自己当初被困时,吃的是树皮,喝的是渗透水。
那么,中国的井下避难应该如何建立,面临哪些挑战,下面我们连线北京科技大学土木与环境工程学院金龙哲教授:
主持人:金教授您好!我们国家的矿山有没有紧急避难所,完备的井下避难所应该具有哪些功能?
金龙哲:咱们国内现在避难所主要分为避难洞室和救生舱两块,救生舱是可以移动的,所以对这两块国家局曾经在年初颁发过一个基本要求。
在基本要求里,主要就是针对煤与瓦斯突出等这些矿井规定了兴建避难所的要求。这里边主要提到的一个是隔绝空气,主要从对有毒有害气体处理这方面。我们国家做了一定的要求,并且应该说从反向封门到空气的增压装置等等方面做了比较详细的要求,至于说像智利能吃到金枪鱼这些,我们确确实实从要求上没有做。
从我们从科研这个角度做的时候,主要是为了减少排泄物,我们在食品供应上主要是采用了压缩饼干加上水的方式,当然肯定不如金枪鱼好吃,肯定达不到金枪鱼这种标准,但是压缩饼干的热量值以及规定的。比如像我们实验的时候要求是500毫升的水,一日每天的这种,主要是从减少排泄物和保证热量这两个方面考虑。应该说坚持四天四夜也就是说96小时的标准是可以保证的。
主持人:应该说我们国家目前也有个别矿山自发建设了井下避难所,但水准参差不齐。据平禹矿难中逃生矿工陈加国介绍,该矿作为国有大矿,矿井下每隔二三十米的距离有一个小型的逃生洞,在不放任何设备的情况下,能藏10个人左右。但其中没有救生设备,更没有食品或饮水,平时都用于放钢钎一类的杂物。那么我们如果建立井下避难所,目前的难点在哪?
金龙哲:难点是这样,从目前来看我个人认为有这么几个方面的问题可能需要急于解决的。
第一,有关避难所的知识、理念这方面的教育和培训,尤其是员工的培训与演练,我觉得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因为工人必须得学会怎么来用,现在他们来说不用说工人,矿领导现在对避难所的概念还不是很清楚,所以这个是需要加大力量去宣传、去培训、去演练。
第二,我觉得应该是在原有我们矿井的预计预案的基础上,应该尽早建立避难所,也就是包括避难所和救生舱的应急救援体系。体系一旦建成每个就应该按新的防护体系去积极主动的应对灾难。这种救援体系还没有,我们在底下跟工人沟通的时候,工人觉得很简单我只要进到里面就行了,所以对不同灾害比如水灾该怎么办,火灾怎么做,瓦斯爆炸怎么做。这些应急救援体系我觉得是目前来说比较头痛的。
第三,我觉得从投入上毕竟我们国家矿山数量很多,非煤矿山、煤矿加起来可能有十万多。这些矿山全部装备救生舱、避难洞室,应该说压力还是很大很大,尤其是民营小矿,它在投入、认识、预案的编制等方面的力量明显是不足的。
安全文化网 www.anquan.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