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 业务合作

电梯事故6年致死近200人 自动扶梯新国标将实施

2011-07-15   来源:新华社    |   热度:   收藏   发表评论 0
安全文化网 www.anquan.com.cn

  新标准增加了一些相关技术领域的安全要求,如扶梯与建筑物的接口的要求,同时还加强了梯级踏板与围裙边的安全防护等。据报道,新欧标中新增了工作制动器和附加制动器制动减速度的要求,对乘客安全起到保障作用。

  据新华社电 我国近期将颁布实施根据新的欧洲标准修改的自动扶梯新国标。全国电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用了约一年半的时间,调研成稿,今年7月初完成报批稿上报。

  全国电梯标委会秘书长陈凤旺日前表示,我国现行国家标准采用1995年的欧洲标准,新国标是根据2009年底欧洲标准进行修改的。

  6年电梯事故致死近200人

  我国自动扶梯标准到底处于怎样的水平?陈凤旺指出,除我国外,目前国际上正在执行的扶梯标准主要有两个,分别是欧洲EN115系列标准和美国ASME标准,其中欧洲EN115系列标准使用最为广泛。

  目前,我国1997年发布实施的国家标准《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的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GB16899-1997)等效采用1995年欧洲标准EN115:1995,在技术内容上与之等同。2009年12月欧洲标委会CEN实施了EN115-1:2008,国家标准委立即下达GB16899修订计划。

  “我国正在修订的新版自动扶梯标准,技术较先进。”陈凤旺认为。据介绍,新标准增加了一些相关技术领域的安全要求,如扶梯与建筑物的接口的要求,同时还加强了梯级踏板与围裙边的安全防护等。此前有媒体报道称,新欧标中新增了工作制动器和附加制动器制动减速度的要求,对乘客安全起到保障作用。

  来自国家质检总局的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底,全国在用电梯总数已经达到162.8万台,在保有量和年增长量上占多个世界第一。

  尽管近期发生的几起事故让人们心有余悸,但电梯的安全状况并没有想象的那么糟糕。从2005年开始,每年电梯事故起数平均在40起、死亡人数在30人左右。

  国家质检总局事故调查处理中心主任、高级工程师吴旭正说:“总体而言,我国与发达国家相比,安全水平基本接近。但由于电梯的数量近些年高速增长,所以压力前所未有。”

  根据国家质检总局发布的数据,我国的电梯以每年20%左右的速度高速增长,这意味着,每年新增电梯的数量在30万台以上,这占到全球每年新增电梯总量的一半以上。庞大的电梯数量给安全带来诸多挑战。

  电梯维保两头“不给力”

  业内专家一再强调,提升安全管理和维护保养水平,是保障电梯安全运行的根本和关键。但是,目前电梯维保行业面临的尴尬是,委托方和受托方两头“不给力”。

  “维保单位服务质量没有保证,物业公司不重视电梯维保,一味压低维保价格。”上海市电梯行业协会副会长、高级工程师梅水麟说,这是目前电梯维保市场存在的突出问题。

  据介绍,我国电梯维保的主要依据是《电梯使用管理与维护保养规则》,维保单位按照合同,受物业公司的委托对电梯进行15天一次的维保。

  “但是多数维保单位规模小、能力弱、待遇差,难以培养和挽留高水平技术工人,所以工作质量没有保证。”梅水麟说,另一方面,一些物业公司从业主收取包括电梯维保在内的物业费后,为赚取更多利润,一味压低维保价格,对维保质量重视不够;而业主又不了解维保情况,难以形成有效监督。

  梅水麟提出,质监部门应加大对维保单位的监督检查力度,对依靠降低维保质量降价竞争的单位依法依规从严处理。发挥行业协会对市场竞争的监督和引导作用,推进维保合同范本制定和实施工作,促进合理的维保价格机制的形成。

  质检总局正在研究制定《电梯安全监察规定》,进一步明确并促进电梯使用、维保单位主体责任的落实。

  沪立项研究零部件报废

  面对越来越多的电梯,人们对老旧电梯报废、更新、改造问题产生了担忧。电梯有报废的要求吗?“目前,国际上均没有电梯整机的报废标准。”梅水麟答复说,不过,电梯零部件达不到国家标准规定的性能指标,即要进行更换。

  据介绍,我国电梯新增量较大,但老化问题不断显现,电梯隐患不容忽视。国家质检总局目前已部署各地质监部门,通过摸底排查掌握老旧电梯安全状况,开展老旧电梯更新技术和措施的研究,为老旧电梯更新改造做好技术储备。

  据了解,上海市电梯行业协会近期在上海市质量技术监督局立项,进行电梯零部件报废方面的研究与尝试,主要是针对垂直升降电梯部件,如果能取得良好效果,今后也计划在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零部件方面进一步研究和探索。

  “老旧电梯更新改造最为突出的问题在于更新改造资金的落实。”梅水麟建议,各地政府应加强领导,畅通资金来源渠道,尤其对产权关系不清的老旧住宅,要建立财政、住建、质监等相关部门各司其职、分工协作的电梯更新改造工作机制。

  他同时建议,财政、科技部门应增加必要投入,提早开展电梯关键零部件失效风险项目研究,明确电梯关键零部件失效风险,改进科学检验方法,完善相关技术法规。

安全文化网 www.anquan.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