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日发生在河南省延津县的施工民房坍塌事故酿成7死21伤的悲剧,事故调查证实,承接工程的乡村建筑队没有任何资质、施工人员系村民临时拼凑、安全观念淡薄等是重要原因。长期以来,农村盖房修屋都是由一些乡村建筑队承担,盖房靠经验、工人靠拼凑、安全靠运气,存在巨大的安全隐患,亟待相关部门加强规范。
农村在建房倒塌致7人死亡
47岁的农妇杨秀英头上裹着纱布,她回忆说当时一群妇女正听着喇叭口号压千斤顶,不知道咋回事“忽腾”一声房塌了,她卡在一块预制板下面,感觉脸上一凉,用手一摸全是血。
5月3日上午10时20分左右,河南省延津县丰庄镇河道村一户民房在整体抬升施工过程中突然倒塌,施工人员中28名被埋,导致7人死亡21人不同程度受伤。
“正垒着墙呢,突然像地震一样就塌了。”55岁的泥瓦匠杨元祥右手小指骨折,头部面部擦伤,他说施工人员用千斤顶把房子整体抬起来后,他们正在垒砖加高地基,房子忽然整个塌了,跑都跑不及。50岁的孙姓农妇第一次跟着干活,她说当时啥都不知道就被埋进去了,被挖出来时腰骨盆骨多处骨折。
记者从事故调查组了解到,倒塌民房系一座建于1989年的2层楼房,屋主丰法琴嫌房屋地势低洼,便聘请临近的卫辉市李元屯镇北鲁庄村一个施工队对房屋进行整体抬升。
调查显示,这支施工队不具备任何资质,是北鲁庄村民冯登明临时召集本村闲散人员43名组建而成,在抬升施工过程中房屋倾斜,导致无法控制而整体坍塌。
隐患重重的乡村建筑队
记者采访了解到,延津施工民房倒塌事故并不是个案。家住农村的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博士张翔说,无施工资质、安全防护措施缺乏等安全隐患的叠加,使乡村建筑队成为施工伤亡事件发生的“重灾区”。
延津民房坍塌事故中,施工队伍共43人,不仅是从村民中临时召集,而且年龄整体偏大,最大的已65岁。此外,妇女占绝大多数,达34人,成为传统观念中男性色彩浓厚的建筑队的主力军。
“孙子上幼儿园不用照看了,想多挣点钱呗。”杨秀英说丈夫在外地打工,以前她专门在家带小孩,这几年孩子大了,她不想闲着。见村里有人在建筑队干活,她也跟着去了。
在收治伤者的延津县人民医院,记者见到6名女施工队员,惊讶地注意到她们的年龄都在50岁上下。50岁的孙姓农妇家里供着两个学生,要花不少钱,平时她隔三差五干点拆棚屋、盖房子的体力活,在这次房屋抬升工程中,她的工钱是一天40元。
多名伤者反映,年轻人不愿在家打工,工钱低,而且三天两头接不到活儿,但三里五村总有盖房子拆房子的,施工队人手不够,只能收岁数大的和妇女了。5月1日,在距离延津县城九公里的原阳县齐街镇,记者看到方圆一公里的范围内有数十处房屋正在施工,从业人员多是中年妇女。
一位姓王的建筑队老板告诉记者,自己带领“盖房班”在十里八村施工已经十多年了,经手的大小项目五十多个。据了解,在一些农村区域,只要置办了搅拌机、脚手架和简易起吊机等设备,再招募几名懂技术的“泥瓦匠”和干力气活的“小工”,就可以组成建筑队承接项目。
这样的乡村建筑队活跃于农村,形成极大的安全隐患。王老板说,建筑队里没有技术的留守妇女越来越多,她们只能做“搬砖提泥”的粗活,安全意识和防护能力较弱。由于利润较低,基本无力采取安全防护措施,工人很容易从高处摔下或者被重物砸中,他时常听到周边的建筑队发生伤亡。
规范乡村建筑队亟需政府作为
无资质施工队所酿成的悲剧令人惋惜,乡村建筑队的生存和安全现状亟需引起重视。不少受访者表示,政府要在满足民间建房需求的基础上加强行业监管、提高准入门槛、强化管理力度,把乡村建筑队管起来,使其朝规范化的方向发展。
延津县主管城建工作的副县长司天奇说,按照规定,村民建住宅应提出建房申请,经村委会同意由乡级政府审查批准,而施工单位和个体工匠应确保施工质量,严格按照批准的规划、设计图纸和有关技术规范、标准施工,没有资质的杂牌军敢贸然实施涉及专业力学知识的房屋抬升工程,令人捏一把冷汗。
致力于农村社会研究的天津市委党校副教授王海峰告诉记者,从长远来看,乡村建筑队要改变目前经验化、兼职化的现状,走规范化之路。在乡镇级政府层面,可以扶持一两个综合实力强,技术水平高的建筑队开展安全生产,形成示范效应,对于那些安全防护设施缺失,设备简陋的建筑队,要及时取缔。
安全文化网 www.anquan.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