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面积2000多万平方公里的青岛经济新区里,黄岛油库和二期地下储气罐、中石化青岛炼油厂、丽东炼化厂、黄岛火电厂等危险项目,一直和居民区毗邻而居。 本刊记者 朱晓培 11月26日,黄岛爆炸的第五天。
安全文化网 www.anquan.com.cn
在这个面积2000多万平方公里的青岛经济新区里,黄岛油库和二期地下储气罐、中石化青岛炼油厂、丽东炼化厂、黄岛火电厂等危险项目,一直和居民区毗邻而居。
本刊记者 朱晓培
11月26日,黄岛爆炸的第五天。
清晨,丽东化工厂南门前的秦皇岛路拉着警戒线,路两边有武警站岗,只允许抢险、救援的工程车通过—记者截稿时,11月22日黄岛因原油管道泄漏而发生的爆燃事件中,死亡人数已经上升至55人,丽东化工厂区南门正是第一个爆炸点。
现场看起来仍然触目惊心。当时,原油管漏油渗透到下面的暗渠后,在丽东化工南门东北方向约20米远处暗渠爆炸,除了门前的路面被掀起,冲击波还炸塌了十几米围墙。
一辆丽东化工的班车也通过了警戒线—工厂没有停工,绝大部分工人在爆炸发生后仍然正常上班。
“要打卡吗?”一个员工进厂时问旁边的保安,两个人看来很熟,“你想打就打,小事,没死,这都是小事。”
两位住在两公里外的阿姨把孙子送到幼儿园后,向爆炸点走去。被炸开的道路成为一个深坑,两辆被埋在里面的小轿车没来得及清理。
“昨天就想来看看,”其中一位阿姨说,很多人是爆炸后第一次出门,“前几天不敢出来,心慌慌的。”
爆炸后居民们更加担心自己的居住环境—东面的港口是容量超过十几万立方米的黄岛油库和地下已经挖空的天然气存储罐,紧挨着油库不远就是丽东化工厂和中石化青岛炼油厂,南面则是黄岛火电厂。而地下,星罗密布地排列着原油、天然气管道、排污管道和供暖管道。
事故原因仍在进一步的调查核实中,但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局长杨栋梁说,这次事故暴露出的突出问题是,输油管道与城市排水管网规划布置不合理。
而输油管道的运营方—中国最大的炼油企业中国石油(7.54, -0.04, -0.53%)化工集团公司的发言人也为自己进行了辩护,输油管道建于27年前,原本管线所处的郊区现在变为繁华城区,建筑物众多,人口密集,部分管道陆续被占压。
早在1970年代初,黄岛成为当时的石油部确定的储油区,其后的几十年石化工业高速发展。
这个并不“宜居”的重化工基地,后来又成为青岛市的扩张重点。2001年,青岛市称将“把经济发展的重点,大踏步地向黄岛转移”,几年后出台的《黄岛分区规划》,计划将黄岛建成人口超百万的“特大城市”,和全国许多大城市的卫星城一样,黄岛进入城镇化的快车道。
直到2013年11月22日10点20分,城镇化和工业化的矛盾终于在这里以最剧烈的形式爆发出来。
储气罐上的别墅区
李师傅是黄岛油库的管道工人,已经快到退休的年龄,爆炸发生后,公司就在刘公岛路上离最近的爆炸点附近搭了一个账篷,让他和另外一工友日夜轮流值班,查看输油管线。“领导说了,这条线可不能再出事了。”
“要不是爆炸,谁知道这里埋着的是输油管道。”他指着脚下说。这个海岸线似乎到处都潜藏着风险,他又指着不远处的一个小山丘,“你看那山上的乳山别墅,别看外表华丽,其实地下全挖空了,都是天然气储气罐,幸亏现在还没灌气,要不这次全完。”
东北来的姜先生去年刚刚在刘公岛路小区买了一套住房,和乳山别墅仅一路之隔,储油罐就在家门前十几米远的地下,“当时开发商说这边没挖,没事。”
李师傅对这种说法不屑一顾,近几年新开发的小区大多卖给了外来打工者,刘公岛路小区的房子每平方米不到5000元,对于年轻人来说的确是不错的选择。
实际上,黄岛老城区的房价近几年一直没怎么变化,只有离油库远些的地方,房价会稍微贵一些。
“有钱的当地人都搬走了,”李师傅说,他们难以忘记1989年发生的油库爆炸。1989年8月12日,建成不久的黄岛油库5个万吨以上油罐相继爆炸,青岛消防队、胜 利油田消防队、济南军区、北海舰队等多方联合扑救,才在104小时后将明火扑灭。
“20多年前的事儿了,大多数外地人不知道。”李师傅说。
更早的时候,这里还仅有几个小村子。退休工人管雨1956年来到黄岛时,“只有5个屯子,就我们的水产场算是工厂,出门打渔从不锁门。”
现在只能从公交站牌上看出那5个村子的痕迹—分别是前湾、后湾、盐滩、卧棚村、柳沟。这里本应成为一个旅游景区,但是1973年却被规划为胜利油田的储油基地,之后青岛港务局又建起了储油区和外运码头。
“那时候,哪知道这些危害啊。就觉得,这个地方要开发了,心里还挺高兴,要富了嘛。”管雨说。
1989年的大火让当地居民第一次见识到石油的危险,部分居民陆陆续续迁出岛外,原本办公地点就在油库附近的黄岛开发区政府也最终搬到现在的位置—距离丽东化工厂和油库超过30公里。
之后的化工项目,如丽东化工厂、中石化青岛炼油厂等都遭到了当地居民不同程度的抗议,但都没有成功。
搬迁
2001年青岛港建成后,黄岛区进入新一轮快速发展期。海尔、海信[微博]、中海油、中石油等大型企业纷纷在这里成立分公司。这些公司选择了不同的区域,科技公司大多落户在西部,后来被当地人称为“开发区”,而石化公司则尽量靠近油库和码头,也就是当地人所说的“老市区”。现在,黄岛的经济中心不断向西南迁移,成为黄岛的购物中心、金融中心和贸易中心。
越来越多的黄岛人从老市区搬到开发区,“你看这个地方,就是个定时炸弹啊。”70多岁的管雨指着四周给《财经天下》周刊的记者看,“能搬走的都搬走了。”
另一个看起来和管雨年龄相仿的环卫工人凑过来附和。这位岳伯是地地道道的老黄岛人,年轻的时候打渔为生,8年前成为当地的环卫工人,“22日那天,我早上5点就起来了,但是那里的臭味道熏得我难受,我就回家了。我要是不回去,就没了。”
岳伯并不想搬走,但幻想这里能变回他小时候的样子,“那得是多好的旅游景点啊。”
留下来的人大多无力在黄岛开发区或青岛市区购房,必须等待政府的搬迁补偿。
“我们村已经说好要搬迁了,但之前说补偿又变少了。”管雨说,他所在的张戈庄村前不远就是中石化青岛炼油厂,附近的轮胎厂每到半夜就排放废气,“都不敢抱孩子上街。”
村民们希望政府能够加速拆迁进程,“以前,我们觉得自己老了无所谓,就住在这里吧,现在连我们这些入土半截的人也都不敢住了。”管雨说。
大多数人的搬迁目的地是开发区。同在一岛的开发区,新开楼盘已经涨到了10000元每平方米,“说是均价8000多,只要去看,没10000元根本拿不下来。”在经济开发区国贸大厦开橡胶贸易公司的张明说。
走在长江中路,仿佛置身国内一线城市。十车道的宽阔马路两旁是栉比林立的高楼大厦—与十几公里之隔的黄岛老区有着天壤之别。
“黄岛爆炸啊,不是几天前的事情了么?现在都没事了,而且那里离我们这里很远。”长江中路上的一家理发店老板娘说完拉下百叶窗,锁好门骑着电动车回家了。上班族大多不住在这里,一到天黑就顿时冷清下来。
这位年轻的老板娘或许不知道,1989年那场大爆炸燃烧范围瞬间就扩大到了25万平方米,最终烧毁路面2万多平方米。
安全文化网 www.anquan.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