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方式 | 业务合作 | 会员

多地频发地陷事故引发全民热议 谁是罪魁祸首

2012-08-23   来源:羊城晚报    |   热度:   收藏   发表评论 0
  世界末日的说法姑且不论,但对每一位城市地陷的遇难者来说,这个夏天就是他们的2012。 步步惊心 其实一点都不远,脚下的马路足以令人胆战心惊。北京、哈尔滨、广州等全国多个城市近期频发地陷,一时更有路吃人
安全文化网 www.anquan.com.cn

  世界末日的说法姑且不论,但对每一位城市地陷的遇难者来说,这个夏天就是他们的“2012”。“ 步步惊心” 其实一点都不远,脚下的马路足以令人胆战心惊。北京、哈尔滨、广州等全国多个城市近期频发地陷,一时更有“路吃人”之说。而这一切究竟是天灾还是人祸?我们居住的城市地下到底发生了什么?未来究竟会怎样?种种的不确定性引发的是无尽的惊慌,然而,除了对世事无常的唏嘘和对救援的感激外,我们还应对此类事件反思:我们的城市建设究竟在哪些方面出了问题?

    最近一段时间,多地频发的地陷事故引发全民热议,城市的地下究竟发生了什么?

  哈尔滨辽阳街地陷事件
 
“轰隆”一声,地面瞬间塌陷
 
电影《2012》中,在末日来临之际,杰克逊开车载着全家人,穿梭于城市四面地陷的街头,行人、车辆、树木、街道、楼房, 周围的一切瞬间坠入地狱, 惊心动魄, 生死一线……而就在2012 年夏天,电影中的这一幕却在现实中“上演”。
2012 年8 月14 日, 哈尔滨,又是晴朗宜人的一天。牡丹江市绥棱人孙淑英准备带着14 个月大的侄孙女小玉玉去医院探望孩子的母亲。年近古稀的金贞淑来到女婿在辽阳街90号开的“鑫鑫仓买店”帮忙,顺便照应放暑假的小外孙女彤彤。职员刘晓轩(化名)则同往常一样,匆忙走在上班路上。这样稀松平常的早晨,他们都在为各自生活忙碌着,谁也不会料到,八小时后,命运会将他们牵连在一起。

  下午四点半, 金贞淑坐在店门前小憩, 八岁的外孙女彤彤也在旁边玩耍, 门前正走过一位抱着婴儿的妇女。突然间, “轰”的一声,地面瞬间塌陷, 金贞淑和彤彤以及抱着孩子的妇女一起坠了下去。耳边一声“轰隆”之后,金贞淑便什么也不记得了……

  尖锐刺耳的消防车警报声划破辽阳街上空。凭直觉,刘晓轩感到附近肯定出了大事,抬手看表,下午4 时47分,他立即冲下楼去。一跑上街,便看到百米开外、他早前路过的“鑫鑫仓买店” 门前赫然出现了一个十米见方的大坑,虽然只是站在离大坑五米远处, 坑里传来的哗哗流水声和轰隆隆的异响仍让他不寒而栗。不远处,几个家属拼命想要冲到坑前去呼唤亲人,被警察拦住后只好坐在路上痛哭,其中一男子表情呆滞不停念叨:“孩子才14 个月啊, 孩子才14 个月啊……” 听了围观群众的议论方知,原来有四个人掉进去了!

  有人告诉他,路边一棵大树也掉了进去。晓轩环顾四周,附近的树木一般都有两三米高,连这样的树都不见了踪影,就更别提人了。消防官兵早已赶到, 民警也拉起了警戒线,但因为坑洞深不见底, 又恐再度坍塌,架梯子、系吊绳等救援方案均告破产。五点十五分,警察开始清理塌陷现场。一位救援人员说,他们用生命探测仪探测到生命迹象了,准备从距离事发地1.5 公里的一个防空通道入口进入防空洞搜救。

  也不知过了多久,金贞淑醒了过来。周围一片漆黑,她感到自己的身体被泥土埋没了一大半,她想大声呼喊却无力发声, 她想离开这湿冷的地方却只能靠着墙直哆嗦。半昏半醒中,金大妈觉得有人向她走来, 当时这个人对她说:“你坚持一下, 我先把孩子抱出去,后面人马上过来救你。”金贞淑毫不犹豫地应道:“你先救小孩,你先救小孩。” 当时的金大妈还不知道,远处她的外孙女彤彤几乎已被泥土堆完全掩盖,停止了呼吸。救援人员口中的“孩子”是之前孙淑英怀抱里的婴儿小玉玉。半身侧躺在泥中的孙淑英(已遇难)当时头部受伤,血流不止,在她肚子上趴着的小玉玉浑身淤泥, 一直睁着大眼睛,用手抱着头。至此,辽阳街塌陷事件中的四位失踪人员全部找到。

  城市地陷:是天灾,更是人祸

  地陷,是地面沉降的一种,指地面由于地下物质移动而发生的渐进下陷或急剧下沉。近年来,这一特殊地质现象频现北京、广州、上海、深圳、杭州、武汉、天津等全国数十个城市。中国地质调查局最新数据显示,我国已有50 多个城市不同程度地出现了地面沉降和地裂缝灾害,沉降面积扩展至9.4万平方千米,发生岩溶塌陷1400 多起。

  “地陷”按形成的类型分成自然塌陷和人为塌陷两大类,自然塌陷是地表岩、土体受地下岩溶发育的影响向下陷落而成;人为塌陷是由地下水超采、不合理开矿及工程建设等人为作用导致的。而城市地陷,虽然有地质、气候等原因,但更与人类活动紧密相关,往往是人为地陷。可以说,城市地面塌陷,是天灾,更是人祸。

  总结城市地面塌陷,特别是近段时间以来频繁发生的地面塌陷的原因,主要包括如下三点:

  1.地下排水管网老化腐蚀

  如果将一座城市比喻成一个人, 那么地下给排水管线相当于城市的“血脉”,在接二连三发生的地面塌陷事故中, 锈迹斑斑的给排水管线无疑是罪魁祸首之一, 往往是先有给排水管线的腐蚀泄漏, 后来才有路面坍塌事故的发生, 是“病在肌肤, 祸在血脉”。由于地下管线的老化腐蚀,泄漏的水流冲走了周围的土壤,致使路面下土层疏松, 形成地下空洞, 以致光鲜亮丽的城市马路下暗藏着一个个“雷区”。

  哈尔滨市今年8 月接连发生了多起路面塌陷事故,其中12日发生于南岗区工程师街以及14 日发生于南岗区邮政街的两起路面塌陷事故便是由于地下排水管线因为超期服役发生泄漏造成的,它们均修建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和六十年代;8 月12 日发生于北京市朝阳区工人体育场西北角一处人行道的路面塌陷也与排水管道老化有关;5 月27 日凌晨发生于西安朱宏路北二环的路面塌陷则是因自来水管老化爆裂导致,5 月13 日乌鲁木齐市延安路的路面塌陷则是因为供水主管道发生爆裂……可以说,老化导致的水管爆裂泄漏已经成为地面塌陷的一大原因,令人防不胜防。

  地下管线老化现象往往发生在城市的旧城区。一方面,管线铺设历史久, 超期服役现象严重,另一方面,早期使用的管材材质强度低,抗腐蚀能力弱,潜在危险极大。此外,旧城区往往人口密度大, 地下管线所承受压力巨大, 再加上很多旧城区疏于管理,地面污染严重,地下管线所处环境恶劣, 于是问题更加严重。

  一直以来, 国内城市在建设过程中一直存在着“重地上、轻地下” 的问题, 地上建设日新月异, 可地下管网的建设更新却一直跟不上趟, 管线陈旧老化问题也一直得不到有效处理, 于是在城市地上风光无限的同时, 地下却已是千疮百孔。

  以北京为例,全市城区八区总长5100 公里的排水管道,其中近四分之一, 也就是有1200公里的排水管道是1977 年前建成的, 其中甚至还包括了解放前的旧砖沟和 解放后改造的合流制排水沟。如果按管线技术等级划分,属三级、四级的低等级管网设施占到全部管网的27%。另据报道,乌鲁木齐长达1000 多公里的排水管线, 其中30%的管网属于老化或超负荷运行, 其中包含了始建于1959年的部分管线。

  除老化问题外, 管网建设长度也远远不够。“十一五”期间全国城镇污水及再生利用主要指标统计结果显示, 全国实际新增污水配套管网仅7 万公里,不到计划16 万公里的一半。这使得原管道负荷量加大,折旧及损毁情况加剧。

  2.反复开挖的“拉链马路”

  城市地面塌陷是“水”“土”共同作用的结果,除水管老化导致的水流泄漏外, 在道路施工后,由于回填时夯实和碾压的程度不够, 造成土壤不够稳定,这也是城市地面塌陷隐患的另一常见原因。这就不得不让人联想到城市里挖挖填填的“拉链马路”。

  “拉链马路”是指道路挖了填、填了挖的现象。道路建设缺乏统一的规划、管理,各自为政,是导致“拉链马路”现象不断的重要原因。“拉链马路”在影响城市面貌和市民生活,造成了资源巨大浪费的同时,更是埋藏着影响城市安全的巨大危机。在城市道路被反复挖开填埋的过程中, 泥土回填如果达不到标准,一旦天降大雨,路面遭雨水的浸泡后,便容易形成空洞,地面塌陷不可避免。

  佛山市顺德区测绘产品质量管理所的曹兵认为,在“拉链马路”现象的背后,隐藏着中国城市统筹规划管理中的更多深层次问题:首先是管理体制的问题。“拉链马路”现象的长期存在,一方面反映出城市地下管线综合管理法规制度建设的滞后,地下管线管理职责的划分不明,导致监管不力,各自为政。另一方面暴露了地下管线产权分散、缺乏统一协调机构的老问题,而这一问题的长期存在导致城市道路反复开挖。

  其次是规划设计的问题。科学、合理的规划设计是管线建设有序进行的前提,依据规划确定的走向、平面位置、埋深等进行建设是避免“拉链马路”、减少管线破坏的有效途径。在实际工作中,大部分地下管线权属单位普遍存在重建设轻档案的现象,“工程完工,资料全扔”的情况时有发生,导致地下管线规划设计不科学。

  再次是建设监管的问题。目前对于地下管线建设项目的管理,只是在地下管线工程建设前由相关政府部门进行道路开挖审批许可和建设开工审批许可,而在建设中却并没有对地下管线工程进行有效的监督管理。至于施工单位是否严格按照规划审批设计路径和方案实施,并没有实际有效的监督,施工单位随意改变批准方案进行施工建设的现象时有发生,由此造成后期“拉链马路”现象不断。

  3.排水系统难敌暴雨冲击

  曾有人问龙应台: “如果被带到一个陌生的国度,如何分辨它是否发达? ”龙应台回答:“最好来一场倾盆大雨,足足下它三个小时。如果你撑着伞溜达了一阵,发觉裤脚虽湿却不肮脏,交通虽慢却不堵塞,街道虽滑却不积水,这大概就是个先进国家; 如果发现积水盈足,店家的茶壶头梳漂到街心来,小孩在十字路口用锅子捞鱼,这大概就是个发展中国家。”

  诚如龙应台所言,一个城市管理的混乱与落后,交通和排水系统的运行首当其冲,而一场大雨也足以让它原形毕露。对于近段时间以来各大城市频繁发生的地面塌陷事故,很多人便将矛头指向了近期接连不断的暴雨天气。

  以北京为例,据气象监测数据显示,北京今年7 月的平均降水量为近14 年来同期降水最多的一年。7 月21 日至22日,北京更是遭遇有气象记录61 年来最大降雨。北京市交通委路政局日前也通报,北京“7•21”特大自然灾害致使城区道路出现近百处路面塌陷等突发事件,与去年同期相比,多出近三分之二。

  再如哈尔滨,8 月8 日,这里下了一场急雨,大雨过后的7 天里,哈尔滨市南岗区、香坊区陆续发生5 起地面塌陷事故。

  总结起来,大雨至少从两个方面诱发了多起地面塌陷事故:一是突如其来的大雨对城市地下排水管道造成了极大的管压,使很多本来就超期服役的老化管道不堪承受,成为压塌这些管道的最后一根稻草,而泄漏的水流造成了周围土壤的疏松和地下空洞的形成,最终诱发地面塌陷;二是由于排水系统的落后导致雨水排不出去,长期淤积在道路上,就会出现雨水下渗,造成路面下方的土质疏松乃至空洞。

  除了诱发地面塌陷以外,这个夏天的几场大雨也让城市排水系统的弊端暴露无遗。根据中国《室外排水设计规范》的标准要求,我国城市一般地区排水设施的设计暴雨重现期为0.5 年至3年,重要地区为3 年至5 年。以北京市为例, 根据《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中心城、新城一般地段排水标准为1 年至3 年一遇,城市重点地区、地势低洼地区、重要道路交叉口和立交桥雨水排除设施的排水标准为3年至5 年一遇。相对而言,发达国家多以10 年为标准来设计,纽约是“10 年至15 年一遇”, 东京是“5 年至10 年一遇”,巴黎是“5 年一遇”。

  改革关键:将内涝防治纳入法治轨道
 
雨果在《悲惨世界》中写道: “下水道是一个城市的良心。”此话用于反思近期频发的地陷事故再合适不过。最近接连的大雨不仅考验着众多城市的地下排水系统,更是拷问城市的良心。而城市的建设和管理者们也自当吸取教训,总结经验,以绝后患;更该扪心自问、拷问灵魂。
对于地下水管陈旧老化的问题,哈尔滨市的抢险工程人员从事故现场做起,一方面将直径300 毫米的旧排水管线更换为直径400 毫米的新管线,以减轻排水管线的管压。另一方面是将老管线更换成不易腐蚀的HDPE 材质管线, 以增强其抗压性和抗腐蚀性。

在北京,劲松、望京、西罗园这三片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后建成的小区,已经被列入了排水集团非雨季管道更换重点地区的名单,8 月14 日朝阳区700余条道路集体“体检”完成,28 处路面积水点和128 处塌陷路面修复工

安全文化网 www.anquan.com.cn

上一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