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方式 | 业务合作 | 会员

粉尘的分类及来源

2011-11-09   来源:安全文化网    热度:   收藏   发表评论 0

  一、粉尘的分类及来源

  粉尘及粉尘来源:能够较长时间呈浮游状在空气中的固体微粒叫粉尘。在生产过程中所形成的粉尘叫生产性粉尘。按胶体化学的观点,粉尘是一种气溶胶,其分散介质是空气,分散相是固体微粒。

  生产过程粉尘的主要来源:(1)固体物质的机械加工或粉碎,如金属研磨、切削、钻孔、爆破、破碎、磨粉、农林产品加工等。(2)物质加热时产生的蒸气在空气中凝结或被氧化所形成的尘粒,如金属熔炼,焊接、浇铸等。(3)有机物质不完全燃烧所形成的微粒,如木材、油、煤类等燃烧时所产生的烟尘等。(4)铸件的翻砂、清砂粉状物质的混合,过筛、包装、搬运等操作过程中,以及沉积的粉尘由于振动或气流运动,使沉积的粉尘重又浮游于空气中(产生二次扬尘)也是粉尘的来源。

  粉尘的分类:粉尘的分类,通常有两种方法,一是按粉尘的性质分类,另一种是按粉尘颗粒的大小分类。

  按粉尘的性质分类:(1)无机性粉尘:包括矿物粉尘(如砂、煤):金属性粉尘(如铁、锡、铅及其化合物);人工无机粉尘(如金刚砂、水泥、玻璃纤维)。(2)有机性粉尘:包括植物性粉尘(如木材、烟草、面粉)动物性粉尘(如兽皮、角质、毛发);人工有机粉尘(如炸药、有机染料、塑料、化纤);(3)混合性粉尘,上述多种粉尘的混合物(如金属研磨时,金属和磨料粉尘混合物等)。在职业健康工作中,常依据粉尘性质,初步判断其对人体危害机理及程度。

  按粉尘颗粒的大小分类:(1)灰尘:粉尘粒子的直径大于10微米,在静止的空气中,以加速沉降,不扩散。(2)尘雾:粉尘粒子的直径介于10~0.1微米,在静止的空气中,以等速降落,不易扩散。(3)烟尘:粉尘粒子直径为0.1~0.001微米,因其大小接近于空气分子,受空气分子的冲撞呈布朗运动(不规则运动),几乎完全不沉降或非常缓慢而曲折地降落。由于粉尘颗粒的大小不同,在空气中滞留的时间长短也不同,直接影响操作人员的接尘时间。粉尘在空气中呈现的状态不同所采取的治理方法也不同。

  粉尘的浓度,分散度、溶解度、形状和硬度对职业危害的影响。

  粉尘浓度:粉尘浓度表示方法有两种,一种以单位体积空气中的粉尘重量(毫克/立方米)表示;另一种是用单位体积空气中的粒子数(粒子数/立方厘米)表示。我认为前者较为合理,后者涉及到粉尘粒子直径组别及大小。粉尘浓度直接决定粉尘对人体的危害程度,粉尘浓度愈高,则危害愈大。如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是粉尘矽肺的病源,二氧化硅含量愈高,危害愈大,引起的病变越严重,病变的发展速度也越快。因而制定生产车间作业地带空气中粉尘的最高容许浓度有着重要的意义。

  粉尘分散度:粉尘分散度是表示粉尘颗粒大小的一个概念,分散相由越小的尘粒组成时,则分散度越高;反之则越低。它是用粉尘颗粒按直径大小分组的重量百分比表示,即取样粉尘中颗粒直径为d(按直径大小分组的类别)的粉尘重量(克)与取样粉尘总重量(克)的百分比,为该组的分散度。当粉尘粒子的比重衡定时,分散度愈高则粉尘粒子沉降愈慢,在空气中飘浮的时间愈长。在静止的空气中,1微米以下的粉尘,从1.5~2米高处降落到地面,则需5~7小时,因而被人吸入的机会也就愈多。分散度还与粉尘在人体呼吸道中的阻留有关,尘粒愈大,被阻留于上呼吸道的可能性愈大,尘粒愈小,通过上呼吸道而吸人肺内的机会愈多,危害也就越大。

  粉尘溶解度:粉尘溶解度大小对人体危害程度的关系,因粉尘的性质不同而各异。主要呈化学性作用的粉尘,随溶解度的增加其危害作用增强;呈机械刺激作用的粉尘与此相反,随溶解度的增加其危害作用减弱。难溶性粉尘都能引起气管炎和肺组织纤维化(尘肺)。有毒脂溶性(溶解于油脂)和水溶性(溶于水)粉尘,通过湿润的上呼吸道能迅速溶解而被吸收,还可通过人体表皮的汗腺、皮脂腺、毛囊进人人体而产生中毒反应。

  粉尘的形状和硬度:粉尘颗粒形状多种多样,有块状、片状、针状、球状、线装等。粉尘因形状不同,在沉降时所受空气的阻力也不同。当粉尘作用于上呼吸道、眼粘膜和皮肤时,尘粒形状和硬度具有一定意义。锐利而坚硬的尘粒往往引起机械损伤较大,柔软的长纤维状有机粉尘,易沉着于气管、大中支气管的粘膜上,使呼吸道粘膜覆盖着一层绒毛样物质,易产生慢性支气管炎及气管炎。

  二、如何确定粉尘作业危害程度的大小

  根据《生产性粉尘作业危害程度分级标准》,要确定接触某种生产性粉尘的危害程度,需进行全面的综合分析。首先,应确定其危害程度的定性指标,即生产性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其次,再评定危害程度的定量指标,即工人接尘时间肺总通气量及生产性粉尘浓度的超标倍数。该标准将生产性粉尘作业危害程度共分为五级:0级、I级、Ⅱ级、Ⅲ级、Ⅳ级危害。确定危害程度时,只要将现场所获得的三项指标数据,在危害程度分级表中找到相应的位置,即可在分级表中查出其危害等级。(1)生产性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的含量系指生产性粉尘中含有结晶型游离二氧化硅的质量百分比。其含量高低对矽肺的发生和发展起着重要作用。该标准中将其划分为四类:即含量等于或小于10%的游离二氧化硅粉尘;含量为10%~40%的游离二氧化硅粉尘;含量为40%~70%游离二氧化硅粉尘,以及大于70%游离二氧化硅粉尘。(2)工人接尘时间肺总通气量系指工人在一个工作日的接尘时间内吸入含有生产性粉尘的空气总体积。在接触同一种性质的生产性粉尘行业中,由于工人所处的生产条件不同。劳动强度和接尘作业的持续时间差异悬殊,因而实际吸入到肺内的粉尘亦不同。考虑到我国生产方式的复杂情况,将工人接尘时间肺总通气量作为一项定量指标,列入分级标准。工人接尘时间肺总通气量,实际包括两项内容,即工人接尘工时调查,以及接尘时间肺总通气量的测定。该指标既表示工人劳动强度的大小,又反映工人实际接尘作业时间。(3)生产性粉尘浓度超标倍数,是指作业场所实际测得的粉尘浓度值,超过国家标准的倍数,计算方法如下:生产性粉尘浓度超标倍数= 粉尘实测值/该粉尘最高允许浓度 —1 然后,取几次所测定的粉尘浓度超标倍数的算术平均值表示。例如:某铸件清理岗位使用的天然砂时,游离二氧化硅的含量是99.50%。一个工作日中一个工人的肺总通气量6999升/日•人,作业场所中粉尘浓度是4毫克/立方米,国家标准规定最高允许浓度是1毫克/立方米,根据计算,超标倍数为3该岗位粉尘危害程度为Ⅲ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