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 业务合作

防毒技术及防毒管理措施

2009-06-08   来源:安全文化网    热度:   收藏  

  多年来,我国开展防毒工作是从预防与治理着手的,特别是以预防为主。实践表明,只有搞好预防,采取综合防毒措施,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生产性毒物对人体造成的危害。综合性防毒措施应从技术、管理、教育三方面同时入手。

  一、防毒技术措施

  对生产系统中各个系统采取各种防护措施,仍不能把全部危害消除和减少到国家有关标准或规定中规定的限值时,需要采取独立的防护措施,以避免和减小危害对人的影响。根据GB12801—91《生产过程安全卫生要求总则》对安全卫生技术措施的基本要求如下:能预防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危险和有害因素;能处置危险和有害物,并降低到国家规定的限值内;能从作业区排除危险和有害因素;能防止生产装置失灵或操作失误时产生危险和有害因素;发生意外事故时,能为遇险人员提供自救条件。防毒技术措施包括预防措施和回收措施两部分。

  1、预防措施

  (1)替代或排除有毒或高毒物料

  在化工生产中,原料和辅助材料应该尽量采用无毒或低毒物质。用无毒物料代替有毒物料,用低毒物料代替高毒或剧毒物料,是消除毒性物料危害的有效措施。近些年来,化工行业在这方而取得了很大进展。但是,完全用无毒物料代替有毒物料,从根本上解决毒性物料对人体的危害,还有相当大的技术难度。

  在合成氨工业中,原料气的脱硫、脱碳过去一直采用砷碱法。而砷碱液中的主要成分为毒性较大的三氧化二砷。现在改为本菲尔特法脱碳和蒽醌二磺酸钠法脱硫,都取得良好效果,并彻底消除了砷的危害。

  (2)改革工艺

  通过改革工艺和改进设备,消除生产过程的产毒源,从根本上消除毒物危害。例如无氰电镀,氯碱工业用隔膜电解法代替水银电解法电解食盐,以消除汞害;苯胺生产中用硝基苯氢化催化还原法代替铁粉还原硝基苯法;用偏三甲苯烃烷基化、空气氧化成均苯四甲酸二酐新工艺,代替间二甲苯经氯甲基化和硝酸氧化法生产均苯四甲酸二酐,从而消除了氯甲基甲醚(致癌物)的产生和硝酸的污染。

  采用减少毒害的工艺也可以是工艺条件的变迁。如黄丹(PbO)的老式生产工艺中氧化部分为带压操作,物料捕集系统阻力大,泄漏点多;而且手工清灰,尾气直接排空,污染严重。后来生产工艺改为减压操作,控制了泄漏。

  改进设备也可以控制污染。例如氯碱法制氯气现用钛裂管冷却器间接冷代替筛板塔直接吸收氯气,可使废氯水减少,作业场所氯气浓度不超过车间空气中氯的最高容许浓度。

  (3)生产过程的密闭、机械化、连续化措施

  在化工生产中,敞开式加料、搅拌、反应、测温、取样、出料、存放等等,均会造成有毒物质的散发、外逸,毒化环境。为了控制有毒物质,使其不在生产过程中散发出来造成危害,关键在于生产设备本身的密闭化,以及生产过程各个环节的密闭化。

  生产设备的密闭化,往往与减压操作和通风排毒措施互相结合使用,以提高设备密闭的效果,消除或减轻有毒物质的危害。设备的密闭化尚需辅以管道化、机械化的投料和出料,才能使设备完全密闭。

  用机械化代替笨重的手工劳动,不仅可以减轻工人的劳动强度,而且可以减少工人与毒物的接触,从而减少了毒物对人体的危害。

  对于间歇操作,生产间断进行,需要经常配料、加料,频繁地进行调节、分离、出料、干燥、粉碎和包装,几乎所有单元操作都要靠人工进行。反应设备时而敞开时而密闭,很难做到系统密闭。尤其是对于危险性较大和使用大量有毒物料的工艺过程,操作人员会频繁接触毒性物料,对人体的危害相当严重。采用连续化操作可以消除上述弊端。

  (4)隔离操作和自动控制

  由于条件限制不能使毒物浓度降低至国家卫生标准时,可以采用隔离操作措施。隔离操作是把操作人员与生产设备隔离开来,使操作人员免受散逸出来的毒物的危害。目前,常用的隔离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将全部或个别毒害严重的生产设备放置在隔离室内,采用排风的方法,使室内呈负压状态;另一种是将操作人员的操作处放置在隔离室内,采用输送新鲜空气的方法,使室内呈正压状态。

  过程的自动控制可以使工人从繁重的劳动中得到解放,并且减少了工人与毒物的直接接触。如农药厂将全乳剂乐果、敌敌畏、马拉硫磷、稻瘟净等采用集中管理、自动控制。

  2、净化回收措施

  生产中采用一系列防毒技术预防措施后,仍然会有有毒物质散逸。如受生产条件限制使得设备无法完全密闭,或采用低毒代替高毒而并不是无毒等,此时必须对作业环境进行治理。治理措施就是将作业中的有毒物质收集起来,然后采取净化回收的措施。

  (1)通风排毒

  按其范围可分为局部通风和全面通风。

  ①局部通风

  局部通风是指毒物比较集中,或工作人员经常活动的局部地区的通风。局部通风有局部排风、局部送风和局部送、排风三种类型。

  a、局部送风

  对于厂房面积很大,工作地点比较固定的作业场所,在改善整个厂房的空气环境有困难时,可采用局部送风的方法,使工作场所的温度、湿度、清洁度等局部空气环境条件合于卫生要求。局部送风最好是设有隔离操作室,将风送入室内,以免效果不显著。

  b、局部送、排风

  有时采用既有送风又有排风的通风设施,既有新鲜空气的送入,又有污染空气的排出。这样,可以在局部地区形成一片风幕,阻止有害气体进入室内。这是一种比单纯排风更有效的通风方式。

  ②全面通风

  全面通风是用大量新鲜空气将作业场所的有毒气体冲淡至符合卫生要求的通风方式。全面通风多用于毒源不固定,毒物扩散面积较大,或虽实行了局部通风,但仍有毒物散逸点的车间或场所。全面通风只适用于低毒有害气体、有害气体散发量不大或操作人员离毒源比较远的情形。全面通风不适用于产生粉尘、烟尘、烟雾的场所。

  a、全面排风

  为了使室内产生的有害气体尽可能不扩散到邻室或其他区域,可以在毒物集中产生区域或房间采用全面排风。使含毒空气排出,较清洁的空气从外部补充进来,从而冲淡有毒气体。

  b、全面送风

  为了防止外部污染空气进入室内,同时室内有害气体又得到送入的经过滤处理的空气的冲淡,可采用全面送风的方法。这时室内处于正压,室内空气通过门窗被压出室外。

  c、全面送、排风

  在不少情况下,采用全面送风与全面排风相结合的通风系统。这往往用在门窗密闭、自行排风、进风比较困难的场所。

  ③混合通风

  混合通风是既有局部通风又有全面通风的通风方式。如,局部排风,室内空气是靠门窗大量补入的。在冬季大量补入冷空气,会使房间过冷,往往要采用一套空气预热的全面送风系统。

  (2)净化回收

  ①净化措施

  a、燃烧净化方法

  有害气体、蒸气或烟尘,通过焚烧使之变为无害物质,称为燃烧净化方法。燃烧净化方法仅适用于可燃或在高温下可分解的有害气体或烟尘。燃烧净化法广泛用于碳氢化合物和有机溶剂蒸气的净化处理。这些物质在燃烧过程中被氧化为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常用的燃烧净化法有直接燃烧、热力燃烧及催化燃烧等。

  直接燃烧

  对于有害废气中可燃组分浓度较高的情形,可采用直接燃烧的方法做净化处理。在直接燃烧中,有害废气是作为燃料来燃烧的,燃烧温度一般在1100℃以上。完全燃烧的产物是二氧化碳、水蒸气和氮气.直接燃烧的条件是有害废气中可燃组分的浓度应在燃烧极限浓度范围之内。如果有害废气中可燃组分浓度高于燃烧上限,则需另外补充空气再燃烧;如果可燃组分浓度低于燃烧下限,则需补充一定数量的其他辅助燃料,以维持燃烧。

  热力燃烧

  热力燃烧一般用于处理可燃组分浓度较低的废气。如果有害废气的本底是空气,即含有足够的氧时,废气的一部分可作为辅助燃料的助燃气体;如果废气中的氧含量低于16%,废气只是被焚烧的对象,而不能作为助燃气体。有害组分经燃烧氧化为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废气中可燃组分的焚烧是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在此范围内,不同的温度有不同的净化率。在热力燃烧中,多数物质的反应温度为760~820℃。热力燃烧中辅助燃料的消耗量,就是把全部废气升温至反应温度所需的辅助燃料量。

  热力燃烧需要辅助燃料燃烧提供热量,这就需要部分废气作为助燃气体,其余部分废气则称为旁通废气。旁通废气与高温燃气湍流混合,以达到反应温度。为了使废气完全燃烧,废气在此高温下,要有一定的驻留时间。如果把全部废气与所需辅助燃料混合,辅助燃料的燃烧热得不到充分利用。所以,务必分流出旁通废气,使之与高温燃气混合。

  催化燃烧

  催化燃烧是用催化剂使废气中可燃组分在较低温度下氧化分解的方法。适用于含有可燃气体、蒸气的废气的净化,而不适于含有大量尘粒雾滴的废气的净化,也不适于含有催化活性较差的可燃组分的废气的净化。催化燃烧也要先将废气预热,由于反应温度较低,所需辅助燃料也较少。催化燃烧的燃烧产物与热力燃烧完全相同。

  在工业上,只有铂、钯等少数几种催化剂可用于催化燃烧。催化燃烧不仅依赖于操作条件,而且依赖于催化剂的活性。应用燃烧净化方法,要注意防火、防爆及防止回火,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

  ②吸收和吸附净化方法

  吸收是气相混合物中的溶质不同程度地溶解于液体,从而被液体所吸收。如用水从空气中吸收氨,吸收后再用蒸馏的方法从溶液中回收溶质。废气的吸收净化,是应用吸收操作除去废气中的一种或几种有害组分,以防危害人体及污染环境。

  吸附操作是利用多孔性的固体处理流体混合物,使其中一种或数种组分被吸附在固体表面上,达到流体中组元分离的目的。吸附分离可用于气体的干燥、溶剂蒸气的回收、清除废气中某些有害组分、产品的脱色、水的净化等。气体吸附可以清除空气中浓度相当低的某些有害物质,是有害物质净化回收的重要手段。

  二、防毒管理教育措施

  1、防毒管理措施

  企业及其主管部门在组织生产的同时要加强对防毒工作的领导和管理。组织管理是防毒技术得以落实的保证。领导首先要提高劳动保护意识,认识生产与劳动安全卫生的辩证统一关系,在组织生产过程中自觉贯彻“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原则,有计划地改善劳动条件、建立健全有关防毒管理制度,教育群众自觉保护自己,只有企业上下一致,才能真正控制毒物,保护职工健康,促进生产。

  车间空气中有毒物质的检测工作是搞好防毒工作的重要环节。通过测定可以了解生产场所污染的程度、污染的范围及动态变化,以了解毒害的程度及评价劳动条件,采取防毒措施。通过测定有毒物质浓度的变化,还可以判明防毒措施的效果;通过对作业环境的测定,可以为职业病的诊断提供依据,为制定和修改有关法规标准积累资料。

  (1)有毒作业环境管理

  有毒作业环境管理的目的是为了控制甚至消除作业环境中的有毒物质,使作业环境中有毒物质的浓度降到国家卫生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①组织管理措施

  ②定期进行作业环境监测

  ③严格执行“三同时”原则

  ④及时识别作业场所出现的新有毒物质

  (2)有毒作业管理

  有毒作业管理是针对劳动者个人进行的管理,使之免受或少受有毒物质的危害。对有毒作业进行管理的方法是对劳动者进行个别的指导,使之学会正确的作业方法。通过改进作业方法、作业用具状态等防止劳动者在生产中身体过负荷而损害健康。除此外,还应教会和训练劳动者正确使用个人防护用品。

  (3)健康管理

  健康管理是针对劳动差异进行的管理,主要包括:

  ①对劳动者个人进行卫生指导。

  ②由卫生部门定期对从事有毒作业的劳动者做健康检查。

  ③对新员工入厂进行体格检查。

  ④对于有可能发生急性中毒的企业,其企业医务人员应掌握中毒急救知识,并准备好相应的医药器材。

  ⑤对从事有毒作业的人员,应按国家有关规定,按期发放保健费及保健食品。

  2、防毒教育措施

  对职工进行防毒的宣传教育,让职工既明白有毒物质对人体的危害性,又了解这些危害是可以预防的,从而使职工主动遵守安全操作规程,加强个人防护,积极学习和总结防毒先进经验,不断地改善劳动条件。要对工人进行个人卫生指导,如指导工人不在作业场所吃饭、饮水、吸烟等,坚持饭前漱口,班后洗浴,工作服清洗制度等。这对于防止有毒物质污染人体,特别是防止有毒物质从口腔、消化道进入人体,有重要意义。企业要定期对从事有毒作业的劳动者进行健康检查,以便能对职业中毒者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新工人入厂要进行体格检查,有职业禁忌者不得从事有毒作业。厂医务人员和工人要掌握中毒急救知识,并准备好相应的医药器材。

  三、个体防护措施

  可针对有毒物质进入人体的三条途径(呼吸道、皮肤、消化道)予以防护。

  1、呼吸防护

  采用呼吸防护器是防止有毒物质从呼吸道进入人体引起职业中毒的有效措施之一。呼吸防护器有过滤式(空气净化式)和隔离式(供气式)两种类型。

  (1)过滤式呼吸器

  过滤式呼吸防护用品把吸入的环境空气,通过净化部件的吸附、吸收、催化或过滤等作用,除去其中有害物质后作为气源,供使用者呼吸用,主要有过滤式防毒面具和过滤式防毒口罩。

  过滤式防毒面具由面罩、吸气管和滤毒缺罐组成。

 

  过滤式防毒口罩由于滤毒盒容量小,一般用以防御低浓度的有毒物质。

 

  (2)隔离式呼吸器

  隔离式呼吸器将使用者呼吸器官与有害空气环境隔绝,靠本身携带的气源(携气式或称自给式)或导气管(长管供气式),引入作业环境以外的洁净空气供呼吸。

  按照面罩内压力模式分:正压式和负压式

  按照供气气流分:连续供气式(只适用于长管供气式系统)、压力需求式;

  由于应急响应作业中A和B级呼吸防护都选择正压全面罩空气呼吸器,一般不会选择长管供气式。我国目前正压全面罩空气呼吸器产品一般执行消防行业的空气呼吸器标准,目前在抢险作业中也有不少选择欧美进口产品。

  逃生型呼吸防护用品:只用于在紧急情况下从有害环境逃生的呼吸防护用品。可分为过滤式和供气式。

  2、皮肤防护

  生产过程中对皮肤的有害因素有物理因素、化学因素和生物因素。物理因素如放射性辐射、电火、机械摩擦等;化学因素如煤焦油、石油分馏产品,铬、铍、砷、石棉等;生物因素如昆虫叮咬等。

  皮肤防护主要依靠个人防护用品,如工作服、工作帽、工作鞋、手套、眼镜等,对外露的皮肤需涂上皮肤防护剂。

  皮肤被有毒物质污染后,应采用皮肤清洗剂立即清洗(如皮肤清洗液、皮肤干洗膏)。

  3、消化道防护

  消化道防护主要是要搞好个人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