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产性毒物的来源、存在形态及分类
1、生产性毒物的来源
生产性毒物,是指在生产中对人体有害的毒物。主要来源于生产过程中的原料、辅助原料、中间产品(中间体)、成品、副产品、夹杂物或废气物;有时也可来自热分解产物及反应物。
2、存在的形态
毒物可以固态、液态、气态或气溶胶的形式存在于生产环境中。
3、生产性毒物的分类及致病特点
生产性毒物种类很多,按化学成分可分为金属、类金属、非金属、高分子化合物等;按毒作用则可分为刺激性、腐蚀性、窒息性、神经性、溶血性,以及致畸、致癌、致突变性等。
二、生产性毒物的接触机会
在生产劳动过程中主要有以下操作或生产环节有机会接触到毒物,如原料的开采与提炼,加料和出料;成品的处理、包装;材料的加工、搬运、储藏;化学反应控制不当或加料失误而引起冒锅和冲料,储存气态化学物钢瓶的泄漏,作业人员进入反应釜出料和清釜,物料输送管道或出料口发生堵塞,废料的处理和回收,化学物的采样和分析,设备的保养、检修等。
三、生产性毒物进入人体的途径
1生产性毒物主要经呼吸道吸收进入人体
2、经皮肤吸收
3、经消化道食入
四、职业中毒
1、定义: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过量接触生产性毒物引起的中毒,由于是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与所从事的作业密切相关,所以称为职业中毒。
2、职业中毒类型(按发病过程可分为三种类型)
(1)、急性中毒
(2)、慢性中毒
(3)、亚急性中毒
五、职业中毒的处理原则
1、脱离有毒环境
2、排毒治疗
目前,许多职业中毒无特效的治疗方法,对无特效解毒药物治疗的职业中毒,只有进行对症治疗。减少职业中毒的发生关键在于预防。
上一篇:砷化氢职业危害及防护
下一篇:密闭空间的职业中毒与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