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方式 | 业务合作 | 会员

刺激性气体的危害与防护

2010-03-12   来源:安全文化网    热度:   收藏   发表评论 0

  刺激性气体是对眼和呼吸道粘膜有刺激性的一类有害气体的统称。它是工业生产中最常见的有害气体。它们大多数是化学工业中的原料或副产品,多数具有腐蚀性。常因生产过程中设备、管道被腐蚀破裂而发生跑、冒、滴、漏或因管道、容器内压力增高而大量外逸,以致气体经呼吸道进入人体,造成急性中毒事故。

  一、种类

  1.酸  硝酸、盐酸、硫酸、鉻酸;

  2.成酸氧化物   二氧化硫、三氧化硫、铬酐、氮氧化物;

  3.成酸氢化物  氯化氢、氟化氢;

  4.无机氯化物  光气、三氯氧磷、氯化磷、四氯化硅;

  5.卤族元素  氟、氯、溴、碘;

  6.卤烃  溴甲烷、氯化苦;

  7.酯类  硫酸二甲酯、甲苯二异氰酸酯;

  8.醛类  甲醛、乙醛、丙烯醛;

  9.有机氧化物  环氧氯丙烷;

  10.成碱氢化物  氨。

  以上除最后一项外,其余化合物的刺激作用都与酸有关。在上述化合物中,有些物质在常态下虽非气体,但可以通过蒸发、升华及挥发后的蒸气和气体作用于人体。刺激性气体的种类虽然很多,但常见者有氯、氨、氮氧化物、光气、氟化氢、二氧化硫、三氧化硫等。

  二、毒性

  刺激性气体对人体的危害主要是对眼、呼吸道粘膜以及皮肤有不同程度的刺激作用。一般来说,刺激性气体常以局部损害为主,但强烈的局部刺激也能引起许多方面的全身反应。对人体危害的严重程度,主要取决于景物在空气中的浓度和接触时间;又因刺激性气体的水溶性的差异,常影响病变的部位及其临床表现。

  水溶性大的刺激性气体,如氯、氯化氢,氨、二氧化硫,氟化氢等,极易溶于水,可直接刺激眼结膜和上呼吸道粘膜,出现化学性炎症反应,出现流泪、流涕、呛咳等症状。在意外事故下吸入高浓时,气体可深入呼吸道的末端肺泡,引起化学性肺炎或肺水肿(肺泡中充满了液体,不能进行正常的气体交换);在极高浓度下可引起声门痉挛、支气管痉挛或反射性地呼吸中枢受抑制,出现昏迷和休克。但由于这些气体刺激作用明显,易使人警觉,一般情况下较少造成严重急性中毒。

  氮氧化物、光气(等水溶性小,它们通过呼吸道粘膜时,很少溶解,刺激作用较轻,故可继续深入肺泡,往往出现肺水肿。因此吸入水溶性小的刺激性气体后,即使开始没有上呼吸道刺激症状,也应密切观察,警惕预防肺水肿的发生。

  三、临床表现

  刺激性气体吸入后即可出现咳嗽不止、憋气、气急、流泪、怕光、咽痛等症状,吸入高浓度的刺激性气体,还可出现口唇、指甲青紫等缺氧现象,和头晕、恶心、呕吐、呼吸困难等,有的出现咽喉部水肿,甚至出现肺炎和中毒性肺水肿等。皮肤污染处,局部可有皮肤红肿,有些可造成水泡或糜烂。

  中毒性肺水肿是刺激性气体引起的一种严重的病变。光气、氮氧化物、硫酸二甲酯等气体易引起肺水肿。其发展过程可分为四期:

  1、刺激期  吸入刺激性气体后出现呛咳、胸闷、气急、头晕,恶心、呕吐等症状。有时这期的症状并不突出。

  2.潜伏期  刺激期后,患者自觉症状减轻或消失,但实际上病变仍在发展,因此必须引起重视,以免延误诊治时间。此期一般2-12小时,长者可达24-48小时。

  3.肺水肿期  潜伏期后,症状突然加重,剧咳、气促、胸闷、呼吸困难、烦燥、吐粉红色泡沫痰。检查可见明显紫绀、面色青灰、两肺湿性罗音。x射线胸片检查,两肺可有点片症状。

  4、恢复期  经治疗后,症状逐渐减轻,3~4天症状即减轻,7~11天基本恢复。

  四、抢救与治疗

  1.立即将患者撤离现场,置空气新鲜地方,脱去污染衣服,注意保暖。如出现呼吸困难,可立即给氧。呼吸停止者作口对口人工呼吸。

  2.污染部位要用大量清水彻底清洗,再用中和剂冲洗,如为酸性气体,可用5%碳酸氢钠溶液;碱性气体,可用2~4%硼酸或5%醋酸溶液,但某些无机氯化物遇水可产生氯化氢和大量热,可加重灼伤,应先用布类吸去液体,再用水彻底清洗。

  眼被污染应立即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

  3.预防中毒性肺水肿,须由医务人员严密观察及治疗。

  五、防护

  (一)生产技术措施

  1.实现生产过程的自动化、机械化和管道化

  采用自动控制技术,维持正常操作条件,防止事故发生,如用射流技术控制氯气阀门。物料输送、搅拌、加料、出料等使之管道化、机械化,以减少工人接触刺激性气体的机会。

  2.设备防腐蚀  为防止金属设备腐蚀破裂,可采用塑料或陶瓷等耐腐蚀材料或在金属设备内表面加上一层耐腐蚀覆盖物,如衬铅、橡胶,塑料或玻璃钢等。在设备衔接处或管道接点可用石棉绒浸沥青填塞,并经常对设备进行维护检修,防止跑、冒、滴、漏。

  3.密闭通风  一般以密闭加局部抽风的效果最为理想。酸洗、电镀或充电槽可设置槽边抽风装置。

  4.储存、运送过程应防爆、防火。搬运氯气瓶、光气瓶、氨气瓶时,避免受阳光、热辐射的影响或互相碰撞,以防瓶内压力升高而爆炸。搬运酸类时,注意运输工具的安全。储存时避免雨淋、日晒和高温,并保持良好通风,注意防火、防爆。

  (二)个人防护措施

  1.戴防毒口罩  一般情况下可戴防毒口罩,检修或进入现场抢救时,应戴防毒面具。应经常检查防毒口罩、防毒面具的效能,防止失效。

  2.使用防护药品  防止皮肤灼伤,可用防酸(3%氧化锌)、防碱(5%硼酸)油膏。

  (三)医疗预防措施

  1.做好就业前及定期体检,发现有过敏性哮喘、过敏性皮肤病或皮肤暴露部位有湿诊等疾病,眼及鼻、咽喉、气管及呼吸道的慢性疾病,肺结核以及心脏病患者,不应从事接触刺激性气体的工作。

  2.容易发生事故的车间应备有急救设备。如救护或抢修用防毒面具,冲洗皮肤用水龙头,冲洗眼用水壶、冲洗液(以生理盐水为主)等。

  3.定期测定车间空气中刺激性气体的浓度,如超过国家规定的最高容许浓度,应立即查找出原因,采取改进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