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 业务合作

职业中毒的诊断与预防

2010-05-13   来源:安全文化网    热度:   收藏  

  职业中毒可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三种。

  急性中毒:毒物一次或短时间内大量进入人体后引起的中毒。

  慢性中毒:小剂量毒物长期进入人体所引起的中毒。

  亚急性中毒:介于两者之间,在较短时间内有较大剂量毒物进入人体而引起的中毒。

  由于毒作用不同,有些毒物在生产条件下一般只引起职业性慢性中毒,而另

  一些毒物常可引起急性中毒。毒物的急慢性中毒,不仅在症状出现的快慢和病

  变程度上不同,而且在临床表现上亦可有质的差异。

  (一)职业中毒的主要临床表现

  1、神经系统

  慢性中毒早期常见神经衰弱综合症和精神症状,多属于功能性改变,脱离毒物接触后逐渐恢复,毒物可

  损伤运动神经、感觉神经或混合神经,引起周围神经病症。震颤为CO及锰等中毒后损伤锥体外系的症状。重

  症中毒时可发生中毒性脑病及脑水肿。

  2、呼吸系统

  一次大量吸入某些气体可突然引起窒息。长期吸入刺激性气体能引起慢性呼吸道炎症,可出现鼻炎、鼻

  中隔穿孔、咽炎、喉炎、气管炎、支气管炎等上呼吸道炎症。吸入大量刺激性气体可引起严重的呼吸道病变

  ----化学性肺水肿和化学性肺炎。某些毒物可导致哮喘发作,如MDI、TDI等。接触某些刺激性气体可造成肺

  纤维化、肺气肿、导致气体交换障碍,呼吸功能衰竭。

  3、血液系统

  许多毒物能对血液系统造成损伤,常表现为贫血、出血、溶血、高铁血红蛋白血症等,如铅可抑制卟啉

  代谢通路中的巯基酶而影响血红素的合成,临床上常表现为低血色素贫血。苯及三硝基甲苯等毒物可抑制骨

  髓造血功能,表现为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甚至全血减少,成为再障。苯还可导致白血病。亚硝酸盐类及苯

  的胺基及硝基化合物可引起高铁血红蛋白血症,后者并在红细胞内出现赫恩氏小体。CO可产生碳氧血红蛋白

  血症,导致组织缺氧。

  4、消化系统

  因毒作用特点不同可出现急性胃肠炎、腹绞痛、口腔征象。许多亲肝性毒物,如CCL4等,根据进入体内

  量的多少,可引起急性或慢性肝病。

  (二)、职业中毒的诊断

  分析多方面的资料,着重了解清楚所接触毒物的种类和导致中毒的条件,排除非职业性疾病的可能性。

  1、职业史  需详尽

  2、劳动条件卫生学调查  是诊断的基本依据

  3、症状与体征  根据此作出鉴别判断

  4、实验室检查  对职业病诊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有:

  (1)、反映毒物吸收的指标(血铅、尿酚、发汞等)。

  (2)、反映毒作用的指标(某些酶的变化)。

  (3)、反映毒物所致病损的指标。

  (三)职业中毒的急救和治疗原则

  治疗可分为:

  1、病因治疗:目的是解除中毒的病因,阻止毒物继续进入体内,促使毒物排泄以及拮抗或解除其毒作用。

  2、对症治疗:为缓解引起的主要症状,以促使人体功能恢复。

  3、支持治疗:能提高患者抗病能力,促使早日恢复健康。

  急性职业中毒

  1、现场抢救,立即是患者停止接触毒物,尽快将其移离至空气流通处。保持呼吸畅通。衣物或皮肤若被污染,必须将衣服脱下,用清水洗净皮肤。如出现休克、呼吸表浅或停止,心博停止等,立即进行紧急抢救,具体措施与内科急救原则相同。

  2、防止毒物继续吸收  患者到达医院后,应重点详细检查,需要冲洗的要重复冲洗,气体或蒸汽吸如中毒是,可给予吸氧,以纠正缺氧,加速毒物经呼吸道排出。如系经口中毒,需尽早催吐、洗胃及导泻。

  3、加速排出或中和已进入机体的毒物。许多化学物中毒可采用如透析疗法,使其通过透析膜而排出体外。对严重中毒性溶血患者可考虑换血疗法,但必须慎重。吸入氯气中毒时,可采用雾化吸如,中和形成的盐酸,以减轻对肺组织的毒性损伤。

  1、消除进入人体内毒物的作用  尽快使用络合剂或其他特效解毒疗法。金属中毒可用二巯基丙醇等络合剂,达到解毒和促排作用。中毒性高铁血红蛋白血症可用美蓝或VitC治疗,使高铁血红蛋白还原。急性氰化物中毒是给予亚硝酸钠使形成一定量的高铁血红蛋白以与氰化物结合而解毒,以后迅速给予硫代硫酸钠,是氰化物形成硫氰酸盐而排出体外。严重的CO中毒时主要给予吸氧疗法。有些毒物可以直接或间接造成低氧血症,严重时可危及生命。吸氧疗法,特别是高压氧仓是很有效的抢救措施。

  慢性职业中毒

  早期慢性中毒常是功能性、可逆性的病变,而晚期则形成较严重的器质性病变。故必须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以防病情发展。早期诊断有困难时,也应根据具体情况,给予必要的治疗或处理。

  对大多数患者来说,有必要暂时脱离毒物接触。适当的营养和休息对于慢性中毒患者健康的恢复可起到良好的作用。对于慢性职业中毒,即使有解毒剂,对症治疗亦不可忽视。患者在恢复过程中应注意康复疗法。经治疗后,应及时为患者做好诊断、认定、劳动能力鉴定并进行妥善、合理的工作安排。

  职业中毒的预防

  生产性毒物的种类繁多,危害严重,职业中毒数超过了职业病总数的一半。

  预防职业中毒必须采取综合措施,分清主次,着重从根本上解决,而有不放松辅助性措施,防毒措施的具体办法多种多样,但就其作用而论可归纳为以下四个方面:

  (一)消除毒物

  从生产工艺流程中消除有毒物质,用低毒或无毒物质代替有毒物质,是最理想的防毒措施,但做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二)、降低毒物浓度

  降低空气中毒物含量使之达到乃至低于国家职业卫生标准中的最高容许浓度(阈限值),是预防职业中毒的中心环节。为此,首先要使毒物不能逸散到空气中,或消除工人接触毒物的机会;其次,对逸散出的毒物要设法汇集排往吸收装置,防止污染大气,同时要控制飞扬、扩散,对散落在地面的毒物应及时清除;第三,缩小毒物波及的范围,以便于控制排出并减少受毒物危害的人数。

  a)革新工艺,改造工艺  

  采用先进技术和工艺过程,以减轻劳动强度,避免开放式生产,消除毒物逸散的条件,采用遥控、程序控制及控制毒物的逸散。

  b)通风排毒 

  用通风排毒的方法将逸散的毒物排出,是预防职业中毒的一项重要的辅助措施。要根据不同的情况采用排毒柜、排毒罩、槽边吸风或下吸式排毒等不同装置。必须注意,经过通风排出的废气,要加以净化回收,综合利用。

  c) 建筑布局卫生

  不同生产工序的布局,不仅要满足生产上的需要,而且要考虑卫生上的要求。有毒物逸散的作业,应设在单独的房间内,以避免相互影响。可能发生剧毒物质泄露的生产设备应隔离。使用容易积存或吸附与墙壁、地面等处的毒物,或能发生有毒粉尘飞扬的工序,其内部装饰应符合卫生要求,地面、墙面要光滑、无缝隙以便于清洗和收集、处理散落的物料。

  (三)个体防护

  做好个体防护与个人卫生,对于预防职业中毒虽不是根本性措施,但在许多情况下起着重要的作用

  a)防护服  除普通工作服外,对某些作业工人尚需供应特殊质地或式样的防护服。

  b)防护面具  包括防毒口罩与放毒面具。按其作用原理可分为机械过滤式与化学过滤式两种作用。有毒物质呈粉尘、烟、雾形态时可使用机械过滤式防毒口罩;如呈气体、蒸汽形态,则必须使用化学过滤式防毒口罩或放毒面具,而且不同型号防毒面具装填的滤料不同,一定的滤料只对一定类别的毒物有效,必须合理选用。在毒物浓度过高或空气中氧含量过低的特殊作业情况下,则要采用隔离式防护面具,使工人吸入作业环境以外的清洁空气。

  c) 个人卫生设施  为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状况,减少毒物作用机会,应设置盥洗设施、淋浴室及存(更)衣室,配备个人专用更衣箱。接触经皮肤吸收及局部作用危险性大的毒物,要设置皮肤洗消和冲洗眼的设施。

  (四)增强体质   合理实施有毒作业保健待遇制度,开展体育运动,补充营养,以及做好季节性多发病的预防等,对提高机体免疫力有重要意义。

  (五)安全卫生管理

  生产设备的维修和管理,特别是化工生产中防止跑、冒、滴、漏,对预防职业中毒具有重要意义。

  (六)环境监测、生物材料监测与健康检查 

  必须定期监测作业场所空气中毒物浓度,将其控制在国家职业卫生标准之内。实施就业前健康检查,排除有职业禁忌症者从事禁忌作业。定期进行职业健康检查,早期发现工人健康受损情况并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