砷,又名砒,砷为重金属毒物,蕴含在岩层中,渗入地下水和煤层。正常人体组织中也含有微量的砷。本来金属砷因不溶解于水,是没有毒性。通常说的砷中毒,实为砷化物、特别是又名砒霜的三氧化二砷中毒。日常生活中,砒霜常用于他杀或自杀,也有由砒霜引起灾难事故的。
砷中毒的症状
急性砷中毒口服后即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水样大便、混有血液,可引起失水和循环衰竭。中枢神经系统症状有烦躁不安、谵妄、四肢肌肉痉孪、意识模糊、以至昏迷,最后因呼吸中枢麻痹而死亡。急性中毒可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多发性神经炎、中毒性肝炎和心肌炎。急性吸入砷化合物的主要症状有咳嗽、喷嚏、胸痛和呼吸困难;三氯化砷对呼吸道刺激性很强烈,可引起咽喉、喉头水肿,以致窒息。全身中毒症状一般较轻。皮肤接触砷化合物可有瘙痒和皮疹。
慢性砷中毒,除有神经衰弱症状外,多见皮肤粘膜病变和多发性神经炎,胃肠道症状较轻。砷化合物粉尘可引起刺激性皮炎,特别在胸背部、皮肤皱褶或湿润处,如口角、眼睑、腋窝、阴囊、腰部、腹股沟和指(趾)间。皮肤干燥、粗糙,可见丘疹、疱疹、脓疱,少数人有剥脱性皮炎。日后,皮肤呈黑色或棕黑色的散在色素沉着斑。毛发有脱落,手和脚掌有过度角化或脱皮。指甲失去光泽,变厚而脆。指(趾)甲出现1~2mm宽的白色横纹,称米氏线,为砷吸收的证据。米氏线是在一次较多量的砷化合物进入体内才出现。砷化合物粉尘对粘膜有刺激,引起鼻咽部干燥、鼻炎、鼻衄,甚至鼻中隔穿孔。砷还可引起结膜炎、齿龈炎、口腔炎和结肠炎。
砷化氢中毒的临床表现主要是急性溶血;吸入气体后3~7小时,突然出现畏寒,继有发热、恶心、呕吐和腰酸痛。随即有血红蛋白尿和心悸、气急等贫血症状。1—2天后出现黄疽和肝脾肿大。严重患者在3—12小时出现少尿或无尿和急性肾功能衰竭。
砷中毒的治疗
急性砷中毒解毒药选用①二琉丙磺钠;②二巯丙醇;③青霉胺。发生肾功能衰竭应及早用血液透析,并可同时应用适量解毒剂,以对肾毒性较小的青霉胺为好,剂量100~200mg,每日2~3次。急性砷化氢引起的严重溶血,根据病情可考虑换血,一次换血量约3000ml。换血过程中应注意输血反应、酸碱平衡、凝血功能等。
慢性砷中毒的治疗:解毒剂应用方法参见慢性汞中毒,此外还可用10%硫代硫酸钠10ml,静脉注射,以辅助砷排泄。皮肤或粘膜病损处可用2.5%二巯基丙醇油膏或地塞米松软膏。
控制溶血,及早进行血透及换血疗法,解毒药物的合理应用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1 溶血治疗:由于严重溶血,血红蛋白、砷-血红蛋白复合物与红细胞碎片可堵塞并毒害肾小管。溶血后贫血又导致肾缺氧,加重了肾的损害。故应用大剂量激素控制溶血,并静脉补充碳酸氢钠碱化尿液,保持尿pH 7~8,减轻血红蛋白对肾小管的阻塞。
2 透析及换血疗法:急性砷化氢中毒并发急性肾衰者均需尽快进行透析治疗和换血疗法。换血疗法能排出血液内红细胞碎片、砷-血红蛋白复合物、血影细胞等;补充正常红细胞,改善贫血、缺血、缺氧是砷化氢中毒时的特殊治疗方法。换血过程中应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尤其是血压的变化,如血压偏低,则应在血压正常后行换血治疗,或先输血后放血,保证足够的血容量,密切观察有无输血反应。血液透析,1/d,每次透析5 h,首次3 h。由于患者凝血功能障碍,故透析时应减少肝素剂量;合并消化道出血的患者行无肝素透析,应用全身和局部止血药。每日观察尿量、血压、全身水肿情况,能下床行走的患者应监测体重,以决定透析脱水量,避免发生心力衰竭。注意有无高钾、低钠、低钙、代谢性酸中毒等临床表现。
3 解毒药物的合理应用:对于合并急性肾衰的患者,由于砷化氢中毒的解毒药具有肾毒性,且络合物不能从尿排出,故应减少用药剂量,在透析配合下使用。二巯基丙醇肌注后30 min,其血浓度达高峰,吸收与解毒于4 h内完成,故于透析前4 h静脉推注。中度中毒,6~8 h静脉推注二巯基丁二钠1 g,并保持尿量>1 500 ml/d,至尿砷正常为止。
上一篇:急性职业中毒抢救及治疗
下一篇:砷及其固体化合物中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