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己烷,是石油馏分与天然气分离过程中得到的六碳化合物。常态下为液体,主要用做溶剂。正己烷虽属低毒类化学物,但因其挥发性和脂溶性高,在人体内可蓄积,特别是对神经系统具有毒性,故应考虑为高性毒物。近年来,正己烷导致职业中毒的案例在各地均有出现。
正己烷接触行业有:食品制造业的粗油浸出、石油加工业的催化重整、塑料制造业的丙烯溶剂回收、日用化学产品制造业的花香溶剂萃取、粘胶剂制品业的制造及使用、电子行业生产过程中的擦拭清洗作业,此外,在制鞋行业,它多用作粘合剂,在彩色印刷与家具行业,用作清洗剂,生产液晶显示器的清洗等。
正己烷可经呼吸道、消化道、皮肤进入机体,但职业性中毒主要是经呼吸道进入人体,其代谢产物2,5-己二酮具有周围神经毒性,可引起以感觉运动型多发性周围神经病为主要临床表现的职业性慢性正己烷中毒。
职业性慢性正己烷中毒是指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长期接触正己烷所致的以周围神经损害为主的疾病,起病隐匿,患者常先感觉食欲不振、四肢乏力,继而出现四肢对称性的感觉异常,如发麻、刺痛,并出现感觉迟钝。检查会发现,患者四肢的触觉、痛觉、震动觉和位置觉等均减退,并且以远端为重。重者可出现垂腕和垂足、站立和行走困难以及肌肉萎缩、手足皮肤温度降低、跟腱反射消失。
患者在脱离接触正己烷后3个月内病情仍可继续恶化。一般病程为6~30个月,恢复缓慢。
职业性慢性正己烷中毒的诊断
应有具备职业病诊断资质的机构,依据GBZ84—2002《职业性慢性正己烷中毒诊断标准》集体诊断。劳动者可选择用人单位所在地或本人居住地的职业病诊断机构进行诊断。
根据劳动者长期接触正己烷的职业史,出现以多发性周围神经病为主的临床特点和诊断起点,以四肢远端为重的双侧对称性感觉或感觉障碍、下肢运动神经元性运动障碍以及神经—肌电图出现神经源性损害改变等表现。结合实验室检查及作业场所卫生学调查,综合分析,排除其他原因所致类似疾病后,方可诊断。
观察对象:长期接触正己烷后无周围神经损害体征,但具有以下一项者:(a)肢体远端麻木、疼痛,下肢沉重感,可伴有手足发凉多汗。食欲减退、体重减轻、头昏、头痛等;
(b)神经—肌电图显示可疑的神经源性损害。
诊断的分级,依据周围神经损害的程度分为轻度中毒、中度中毒和重度中毒。
处理:迄今慢性正己烷中毒性神经病尚无特效药物治疗。诊断一经确立,患者应立即停止接触具有神经毒性的化学物质,并给予对症处理,治疗上可应用神经生长因子促进患者周围神经功能的恢复。轻度中毒者痊愈后可重返原工作岗位,中度及重度中毒者治愈后不宜再从事接触正己烷以及其他可引起周围神经损害的工作。
防护
皮肤:应穿戴合适的个人防护服,防止皮肤直接接触;
眼睛:佩戴合适的眼部防护用品,防止眼睛直接接触;
呼吸系统:正确佩戴有效的防毒面罩,并应及时更换滤芯或滤料。
预防
用人单位在生产中尽可能用无毒或低毒的物质取代正己烷;实行危害告知,工作场所必须安装卫生防护设施并应加强机械通风排毒;定期对作业环境空气中正己烷浓度进行监测,并控制在国家职业卫生标准范围内。用人单位应严格按照《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的要求项目及周期组织接触者到具有“职业健康检查资质的单位”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如发现有早期中毒症状者,应将其及时调离,并进行诊治。
上一篇:需谨防氯气中毒的企业及岗位
下一篇:几种常见有毒有害气体的危害及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