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 业务合作

铸造作业的防毒技术措施

2011-01-24   来源:安全文化网    热度:   收藏  

  铸造车间作业环境中散发出的有毒有害气体和蒸气主要有丙烯醛、丙酮、乙炔、二氧化氮、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乌洛托品、二氧化碳、酚、甲醛、乙醇、氯等。这些有害气体的释放源主要是金属熔炼设备和树脂砂芯的制作和浇注过程。例如铸铁和铸钢时从熔炼炉里排放的废气中一氧化碳浓度可高达15%。在有色金属如镁、铝及其合金的熔炼中可产生二氧化硫、氯化氢、氟化氢等多种有害气体。而在树脂砂的成型烘干和浇注时可产生上述的多种有毒有害气体,目前已成为铸造过程的重要危险源之一。

  铸造业的主要防毒技术措施有:

  1)确保通风换气,在铸造车间的所有生产场地均必须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通风。机械通风的送风量应满足换气要求(表10-1)。此外,在发生源处必须设置局部排风装置:密闭收集器、侧式、伞式排气罩等。抽气口内空气流速应保持在0.5~1m/s(依毒气的最高容许浓度而定)。

  2)上述接毒作业的操作人员必须佩戴防毒口罩或面具。3)在废气重点排放处附近应设置毒气监测报警仪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