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 业务合作

电镀作业的防毒措施

2011-01-25   来源:安全文化网    热度:   收藏  

  电镀作业是化学物质用量大、品种多的典型毒物危害严重的工种。电镀用的化学物质有镍、铬、铜、锌、锡等金属及其盐类,亚硝酸钠、氰化钾、氰化钠、酚、甲醛、聚乙烯、聚氨酯、三乙醇胺和多种酸碱等。这些物质进入人体均可引起中毒和职业病。它们在空气中存在的形式可以是气体、蒸气、雾沫、粉尘等。现场典型测试结果表明,从电镀槽排出有害物质量大、危害严重的重要工序有:金属件在铬酸溶液中进行电化学处理(排出铬配合物);在碱液中进行电化学处理(碱雾沫);在含氰溶液中镀锡、镀银、镀金和电蚀(氰化氢);金属在氢氟酸及其盐类的溶液中进行化学处理(氟化氢);金属在冷浓或热稀的盐酸中进行腐蚀和除渣等(氯化氢),金属在浓硫酸、磷酸或硝酸溶液中进行电化学处理(相应的酸雾和酸性氧化物等)。此外,在打磨、抛光、除锈去脂的工序中还有金属粉尘、有机蒸气产生。

  电镀作业的防毒措施可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1)通风排气。在重点排气部位安装局部排风装置。电化学处理间的换气倍数不得小于5,其他辅助设备场所的换气倍数也应在4左右。在溶液配制、金属的化学和电化学处理工段多采用三种类型的局部排风装置(伞形罩、通风柜和槽边吸气罩)。伞形罩适用于排气量不大的部位,如冷电解质镀槽。通风柜用于在硝酸和硫酸混合液中的铜腐蚀槽、溶液制备、散体材料称量等工作点。目前应用最多的是槽边式排气罩(单侧或双侧)。排风装置最好与工艺过程连锁,另外,应注意新鲜空气的补充。

  2)电镀生产过程中的操作方式大体上属同一类型,并且多次重复,因而要努力实现综合机械化、自动化和速度控制。这样不仅改善了劳动条件,而且可提高产品质量,大量减少化学品的消耗。

  3)用低毒、无毒、不燃物代替有毒易燃物,如使用无氰电解液;用cr3+代替cr"电解液;在酸洗液中加入腐蚀抑制剂等。

  4)佩戴个体防护用品,如眼镜、口罩、防毒面具,穿特种工作服、工作鞋,涂擦护肤霜、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