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方式 | 业务合作 | 会员

窒息性气体知识及案例

2011-02-12   来源:安全文化网    热度:   收藏   发表评论 0

  窒息性气体是指进入人体后,使血液的运氧能力或组织利用氧的能力发生障碍,造成组织缺氧的有害气体。常用的窒息性气体有一氧化碳、氰化氢和硫化氢。

  一、一氧化碳(CO)

  〔理化特性〕

  一氧化碳(CO)是无色无味和无刺激性的气体,是工业生产中常见的职业有害因素。

  〔接触机会〕

  煤气制造、炼焦、冶金、铸造和化肥制造等。

  〔毒理〕

  CO与血液中Hb结合形成HbCO,抑制组织呼吸形成缺氧血症。

  〔毒作用表现〕

  人体吸入一氧化碳可引起急性中毒和慢性损害。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按中毒程度分轻度、中度和重度中毒。轻度中毒表现为头痛、头晕、耳鸣、眼花、颞部压迫和搏动感,并可有恶心、呕吐、心悸和四肢无力等症状。轻度中毒患者经治疗,症状可迅速消失。中度中毒除上述症状外,初期尚有多汗、烦躁、步态不稳和皮肤粘膜樱红,出现意识模糊,甚至进入昏迷状态,经及时抢救,一般数日可恢复,无明显并发症;重度中毒除具有轻、中度中毒全部或部分症状外,患者可迅速进入昏迷状态,昏迷可持续十几个小时,甚至几天,可出现阵发性和强直性痉挛,一般伴有心肌损害、肺炎、肺水肿及水电解质紊乱等严重并发症,有时可迅速引起死亡。长期反复吸入一定量的一氧化碳可引起神经和心血管系统损害,常见的有神经衰弱综合症、心肌损害和动脉粥样硬化。

  〔实例分析〕

  (一〕煤气生产过程中发生的急性一氧化碳中毒

  1984年2月4日,某煤气厂回收车间工人陈某准备调换压送机一个损坏的阀门。陈某未戴防毒面具即拆除了损坏的阀门,阀门拆除后有煤气逸出,陈某感到头晕头痛,就戴上防毒面具继续作业。不久陈某感到身体非常不适,方才感到情况不妙,赶紧离开作业场所,可是刚走出十几步就昏倒在地。同年12月26日,该车间输配小组工人顾某在拆洗压送机冷却小管及夹层时,由于压送机密封不好,有煤气逸出。顾某虽然感到头痛头晕,但仍然坚持工作,指导顾某感到站立不稳、全身乏力,才想走到室外去休息以下,不料刚起步就昏倒在地。两人经送医院抢救,均脱离了危险。

  〔二〕煤气设施安装检修过程中发生的急性CO中毒

  1987年7月25日,市煤气公司某工程队在某路段施工,作业5小时后,接头工黄某在接通煤气管头时,未佩带个人防护用具,在吸入煤气后突然晕倒,其他施工人员将其急送医院抢救脱险。同年12月8日下午,煤气公司另一支工程队15名煤气管道工在某路段安装煤气管道。朱某未佩带个人防护用具作业,刚作业15分钟就因吸入一氧化碳而昏倒,其他工人将其抬到路边呼吸新鲜空气。朱某苏醒后立即继续作业。半小时后朱某口吐白沫再度昏倒,其他工人方将其送至医院,因病情比较严重,医院将朱某送入高压氧舱治疗,方脱离危险。时隔几天,煤气公司另一支工程队在某路段施工时,管道工蔡某佩带给氧式防毒面具进行接管作业,由于面具漏气,吸入一氧化碳而中毒,被送入医院急救脱险。

  〔三〕生产过程中以煤气或焦炭为燃料发生的急性CO中毒

  1989年6月29日下午3时左右,某水泥厂立窑车间下料系统通道被湿料堵塞,乙班操作工张某负责清理通道,当张某打开窑顶盖子时,聚集在窑顶处的大量一氧化碳随烟气冲出,张某当即感到头晕、恶心、站立不稳,靠在炉顶旁栏杆上。同班工人见状,立即将张某背离现场,但未去医院就诊。半小时后,张某出现神智不清、四肢阵发性抽搐等症状,众人才将张某急送医院抢救脱险。

  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是企业职业卫生防护设施不到位,致使炉顶通风不畅,大量滞留;同时由于企业没有完善的职业卫生和安全操作规程,工人作业时不佩戴个人防护用品习以为常;另外由于企业没有良好的职业卫生和安全教育氛围,工人缺乏职业卫生基础知识,导致张某一氧化碳中毒后,没有及时送入医院就诊,引起病情加重,险酿大祸。

  〔四〕生产过程中的一氧化碳为原料发生的急性一氧化碳中毒

  1987年4月9日上午6时左右,某农药厂一车间光气工段在生产过程中,由于当班工人作业时未将分子筛干燥器底部阀门关闭,造成一氧化碳气体倒流至鼓风机吸风口,随后逸入三车间检修工具存放室内滞留,造成在存放室睡觉的工人李某一氧化碳中毒死亡。

  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是企业管理松散,当班工人作业时违反操作规程,造成一氧化碳气体外逸;其次是生产设备布置不合理,导致外逸一氧化碳气体进入非作业场所,结果引起重大中毒死亡事故。

  〔五〕煤气泄漏殃及无辜发生的积极性一氧化碳中毒

  1987年10月29日上午,某煤气厂因故需检修4号计量器、临时使用2号计量器。当开启2号计量器时,管道阻力突然增大,导致1号干箱 “水封”被冲破,干箱顶盖的100mm放散管保险球被冲开,造成大量煤气外逸。厂方采取了水封补水、管道抽水、减少煤气产量、降低煤气流量、增加管道阻力和疏散员工等应急措施,由于措施比较及时,企业无一员工发生一氧化碳中毒。正当厂方领导甚感庆幸的时候,与煤气厂一墙之隔的某棉纺厂却来电反映该厂细纱车间大批职工出现一氧化碳中毒的症状。现场检查后,发现棉纺厂细纱车间两台正在运转的冷风机进口正对着煤气厂干箱煤气外逸处,造成煤气经冷风机吸入细纱车间内滞留,结果引起该车间几百名纺织女工吸入一氧化碳,其中85名纺织女工发生一氧化碳急性中毒,出现呕吐、头昏、抽筋等症状,送入医院进行治疗。

  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是企业没有完善的职业卫生和安全操作规程,致使检修设备时管道阻力突然增大,造成大量煤气外逸。厂方采取应急措施时,忽略了煤气外逸对邻厂的影响,没有采取相应的措施,结果造成隔壁厂家大批工人一氧化碳急性中毒,酿成大祸。

  〔六〕道路施工损坏煤气管道发生的急性一氧化碳中毒

  为了满足工业和民用的需求,城市中一般设有专门输送煤气的管道,因此在市政建设中,挖掘路面时应特别留意地下煤气管道铺设状况。施工前一定要调查清楚煤气管道的分布和走向,施工时要尽可能避开煤气管道,实在不能避开时,施工时要小心作业,并做好相应的保护措施。

  实例 1992年 8月11日上午9时左右,某钢铁总厂绿化公司4名女工在厂区道路施工,作业时不慎损坏了煤气管道,瞬间大量煤气喷出,4名女工躲避不及,吸入大量煤气而引起急性一氧化碳中毒。1994年9月13日下午,某机械厂几名工人在厂门。施工路面时,不慎损坏弄断了煤气管道,造成煤气大量外泄,工人张某躲避不及,煤气外逸,吸入大量一氧化碳而引起胸闷、气急、乏力、头痛、头晕等症状,被逮入医院急救脱险,医院诊断为急性一氧化碳中毒。

  两起中毒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均是在道路施工时损坏了煤气管道所致。这说明作业工人缺乏职业卫生和安全培训,缺乏自我保护意识,作业时明知现场有煤气管道,却依然没有引起重视,结果损坏了煤气管道,酿成了中毒事故。

  

  〔防治要点〕

  立即移至新鲜空气处,保持呼吸道通畅,保暖,积极纠正脑缺氧,立即给予氧气吸入。

  防治脑水肿用20%甘露醇或50%葡萄糖静注。人工降温,防治神经系统后遗症。

  二、硫化氢(H2S)

  理化特性〕

  硫化氢,H2S,是可燃性无色气体,具有典型的臭蛋味。工业生产中很少使用硫化氢,接触的硫化氢一般是某些化学反应和蛋白质自然分解过程的产物,或以杂质形式存在。

  〔接触机会〕

  本市接触硫化氢较多的行业有污水处理、造纸、石油加工、化肥制造、化学纤维制造以及某些化工原料制造等。

  〔毒作业表现〕

  人体吸入硫化氢可引起急性中毒和慢性损害。急性硫化氢中毒按中毒程度可分为三级,轻度中毒、中度中毒和重度中毒,不同程度的中毒,其临床表现有明显的差别。轻度中毒表现为畏光、流泪、眼刺痛、异物感、流涕、鼻及咽喉灼热感等症状,检查可见眼结膜充血、肺部干性 罗音等,此外,还可有轻度头昏、头痛、乏力症状,中度中毒表现为立即出现头昏、头痛、乏力、恶心、呕吐、共济失调等症状,可有短暂意识障碍,同时可引起呼吸道粘膜刺激症状和眼刺激症状,检查可见肺部干性或湿性罗音,眼结膜充血、水肿等。重度中毒表现为明显的中枢神经系统的症状,首先出现头晕、心悸、呼吸困难、行动迟钝,继而出现烦躁、意识模糊、呕吐、腹泻、腹痛和抽搐,迅速进入昏迷状态,最后可因呼吸麻痹而死亡。在接触极高浓度硫化氢时,可发生“电击样”中毒,接触者在数秒内突然倒下,呼吸停止。长期反复吸入一定量的硫化氢可引起嗅觉减退,以及出现神经衰弱综合征和植物神经功能障碍。

  〔毒理〕

  主要由呼吸道进入,体内无蓄积作用,可抑制细胞呼吸酶的活性。

  〔实例分析〕

  (一)污水处理企业发生的急性硫化氢中毒

  为了集中处理生活污水和工业污水,城市一般设有污水处理企业和污水输送泵站和管道。由于生活污水和工业污水中有时富含蛋白质等有机物,因此,在自然分解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硫化氢气体,在这些场所作业时,稍不留神,便会发生急性硫化氢中毒事故,甚至引起死亡。

  某污水处理厂张厂长是位风华正茂,年轻有为的厂长,年仅26岁,同济大学毕业。1986年4月7日,张厂长带领几名技术人员来到下属某污水泵站测量泵站机械设备的技术参数,并了解设备运转情况,可是张厂长根本没想到,此时死神已在向他招手。当日上午9点左右,当张厂长和其他5位同志关闭水泵,进入室内污水池,进行室内污水池排水二阀的测量时,突然大量硫化氢气体伴随污水涌入室内污水池中,似闪电一击,众人悉数倒下,泵站其他人员见状,急忙呼救。邻近一工程队闻声赶来,立即组织十多人的抢救队和泵站的同志一起投入抢救,从室内污水池救出4人,其中3人送往医院途中已经死亡。经在场人员核实,发现仍有两人下落不明,当即又组织人员佩带防毒面具下池搜索,在污水中发现了一具尸体,随后消防人员赶到,下池后又捞起一具尸体。至此,6人中,已有5人死亡,其中包括那位年轻的厂长。同时,在抢救过程中,又有4人先后中毒,送往医院抢救,急救铃声骤起,三家医院的医务人员先后投入抢救,幸存者才脱离了危险。在整个事件中,有10人中毒,其中5人死亡。

  事故发生后,卫生部门迅速派员赶赴现场,一方面组织抢救,一方面开展调查,事故元凶就是硫化氢气体。现场检测显示,在事故发生三个半小时后,硫化氢浓度仍高达600mg/m3,超过国家卫生标准近60倍,可想而知,当时现场硫化氢的浓度有多高。要知道,硫化氢浓度达到1000mg/m3时,接触者便会发生“电击样”中毒,瞬间死亡。硫化氢来自何方?原来该泵站排水阀门已关闭数周,室外污水池内积聚的污水达5-6米深,污水腐败产生大量的硫化氢,而张厂长等人在室内污水池测量时,由于进水阀门未关紧,导致硫化氢伴随污水冲入现场。

  污水处理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硫化氢气体。因此,从事污水处理的人员对硫化氢的危害是不会陌生的,然而有着名牌大学学历的年轻厂长还是忽视了,进入作业场所不采取任何相应的防护措施,事故发生时又无有效的应急救援方法,结果大家束手无策,眼睁睁地看着5条生命被硫化氢气体夺去。

  (二)生产过程中发生的急性硫化氢中毒

  生产过程中的硫化氢一般是某些化学反应的产物,或以杂质形式存在。如染料合成、催化剂合成和化学纤维制造中有些工艺会产生硫化氢,石油加工、煤气制造中的脱硫过程中也会产生硫化氢,这些企业是急性硫化氢中毒事故的多发企业。因此,企业应当把防止急性硫化氢中毒事故作为职业卫生和安全工作的重点之一。

  1983年12月30日,某染料化工厂分散兰车间硫化碱工段,大学毕业刚进厂尚未分配工作的洪某来到该工段劳动,工作中硫化碱工段长高某见硫化碱沉降槽发生堵塞现象,便用大量的水冲洗硫化碱沉降槽,冲洗后的废液流入了硝酸废液贮槽内,立即发生酸碱中和反应,产生了大量的硫化氢气体。并迅速逸入工段内,洪某和高某因吸入过量硫化氢气体而引起急性硫化氢中毒,另一名工人发生硫化氢吸入反应。1988年6月2日上午9时左右,另一家染料化工厂1012工段深红色基RC染料精制岗位,操作工杨某将6桶粗料(包括从阴沟和地上清扫收集的回收料)投入精制桶内,加入盐酸升温溶解。由于粗料中混有硫化碱,在升温溶解过程中发生化学反应,产生大量硫化氢气体,杨某吸入高浓度硫化氢气体昏倒在地,经医务室医务人员紧急处理后,送入医院抢救脱险,医院诊断为急性重度硫化氢中毒。

  两起中毒事故均发生在染料化工厂,主要原因是企业管理松懈,缺乏职业卫生和安全操作规程,作业工人自我保护意识淡薄。硫化碱遇酸会产生硫化氢,应该是染料化工厂的常识,然而,操作工人不管是冲洗硫化碱沉降槽,还是粗料加酸升温精制,明知存在产生硫化氢危险,仍然不采取任何防范措施,结果导致硫化氢大量产生并迅速逸出,当事人猝不提防,吸入过量硫化氢气体而中毒。

  (三)进入封闭狭小空间作业时发生的急性硫化氢中毒

  封闭狭窄空间中如果存在有机物时,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腐烂分解,极易产生硫化氢,并且由于是封闭狭窄的空间,通风情况不好,硫化氢会日积月累,浓度逐步增高,这时工人一旦进入这样的空间作业,往往就会引起急性硫化氢中毒。因此,进入封闭狭窄空间作业时,特别是平时存在有机物的封闭狭窄空间,如下水道、粪便池、窨井、地下室等应该特别小心,防止发生急性硫化氢中毒。进入前,应先确认一下作业场所是否存在硫化氢气体,如先放入小动物观察有无中毒现象,或用直读式仪器或醋酸铅试纸测试一下现场空气,经强制性通风,同时应使用安全可靠的个人防护用品方可作业。

  某新村在建道路市政工程大部分工程已经完工,但新村化粪池尚未与排污管接通。由于新村建设单位未经市环卫局的同意,私自将粪便直接排放到污水总管,结果影响了道路市政工程的污水排放。1996年6月6日下午3时左右,某市政工程队周某、殷某和沈某等3位民工,带了铁杆、榔头等工具至一窨井处准备下窨井凿洞,该窨井深4.14m,直径0.75m。周某首先下井凿洞,作业了约5分钟后自觉胸闷便上井休息;然后殷某下井继续凿洞,在施工过程中殷某脚被铁杆砸伤,约15分钟后也上井来到地面休息;接着沈某下井作业,周某在窨井口观察,约5分钟后周某发现沈某靠在井壁上不动了,立即大声呼叫,但沈某没有反应。殷某即下井抢救,刚抱起沈某自己也不支倒在井下。周某见势不妙,急忙到工地呼救,同时打电话向派出所民警求援。工地施工人员张某和王某即刻赶到现场,用绳子系住自己的腰部,并用湿毛巾捂住嘴部下井救人,相继将沈某、殷某救出井外。在救人过程中,张某和王某也吸入过量硫化氢气体而中毒。下午4时左右,民警用警车开道送4人送至中心医院抢救。由于沈某和殷某病情严重,被转送其他医院送入高压氧舱进行治疗,沈某终因中毒过深于6月9日身亡,殷某等3人抢救脱险,得以生还。

  化粪池与排污管尚未接通的情况下,时间一长便会产生硫化氢气体,滞留在窨井内。施工人员在不采取任何防护措施的情况下,贸然下井作业,发生硫化氢中毒事故是必然的。此类中毒事故在市政建设中时有发生,主要原因是市政建设单位从领导到施工人员都缺乏防止急性硫化氢中毒的意识和基本常识,不开展职业卫生和安全教育,不制订职业卫生和安全操作规程,盲目施工,才导致事故频频发生。

  〔防治原则〕

  立即移离中毒现场,在新鲜空气中对症抢救。对窒息者作人工呼吸,吸氧,注射强心剂和兴奋剂,控制肺水肿脑水肿。

  三、氰化氢(HCN)

  〔理化特性〕

  氢氰酸,HCN-,别名氰化氢,是一种具有苦杏仁特殊气味的无色液体。易溶于水、酒精和乙醚。易在空气中均匀弥散,在空气中可燃烧。氰化氢在空气中的含量达到5.6%~12.8%时,具有爆炸性。氰化氢为气体,其水溶液称氢氰酸。氢氰酸属于剧毒类。

  〔接触机会〕

  其主要应用于电镀业(镀铜、镀金、镀银)、采矿业(提取金银)、船舱、仓库的烟熏灭鼠,制造各种树脂单体如丙烯酸树酯、甲基丙烯酸树酯等行业,此外也可在制备氰化物的生产过程中接触到本物质。

  〔毒理〕

  主要由呼吸道进入,其毒性主要由其在体内释放的氰根而引起的。氰根离子在体内能很快与细胞色素氧化酶中的三价铁离子结合,抑制该酶活性,使组织不能利用氧。

  〔毒作用表现〕

  氰化物对人体的危害分为急性中毒和慢性影响两方面。氰化物所致的急性中毒分为轻、中、重三级。轻度中毒表现为眼及上呼吸道刺激症状,有苦杏仁味,口唇及咽部麻木,继而可出现恶心、呕吐、震颤等;中度中毒表现为叹息样呼吸,皮肤、粘膜常呈鲜红色,其他症状加重;重度中毒表现为意识丧失,出现强直性和阵发性抽搐,直至角弓反张,血压下降,尿、便失禁,常伴发脑水肿和呼吸衰竭。氢氰酸对人体的慢性影响表现为神经衰弱综合症,如头晕、头痛、乏力、胸部压迫感、肌肉疼痛、腹痛等,并可有眼和上呼吸道刺激症状。皮肤长期接触后,可引起皮疹,表现为斑疹、丘疹,极痒。

  〔实例分析〕

  1992年7月27日上午10时左右,上海某化工厂二车间丙氰醇工段氢氰酸管道发生堵塞,该工段长周某即进行检修,在排除故障过程时,周某发生已拆下考克的氢氰酸管道有轻微滴漏,即感到四楼平台,本想关闭滴漏管道的考克,却匆忙中误将氢氰酸储槽总考克打开了,造成槽内60公斤氢氰酸外漏。在呼叫撤离过程中,处于下风向的其它工段的部分职工来不及逃离,吸入了大量氰化氢气体,导致4人发生急性氰化氢中毒,其中1人急性氰化氢中毒伴脑外伤死亡。

  〔防治要求〕

  就地治疗:立即将亚硝酸异戊脂1-2安瓿包在手帕内打碎,贴在口鼻前吸入,同时进行人工呼吸,注意生命体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