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方式 | 业务合作 | 会员

职业中毒成因与特征

2006-04-05   来源:安全文化网    热度:   收藏   发表评论 0

    职业病主要是劳动者接触职业性有害因素而导致的疾病,是有害因素作用于人体的综合结果。职业病的发病有两个比较明显的特征,一是在较长时间内逐渐形成,属于缓发性伤残;二是多数表现为较长时间的体内器官生理功能的损伤(如矽肺、放射性疾病等),很少有痊愈的可能,属于不可逆性损伤。从管理和防治的角度看,还应注意职业病的以下特征:
    ①病因明确。如职业性苯中毒是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接触苯引起的;法定尘肺是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吸人过量的粉尘引起。接触不到这些物质的人,一般不存在发病机会。
    ②疾病发生与劳动条件密切相关。职业病的发生与生产环境中有害因素的数量或强度、作业时间、劳动强度及个人防护等因素密切相关。如急性中毒的发生,多由短期内大量吸人毒物引起;慢性职业中毒则多由长期吸收小量的毒物蓄积引起。
    ③群体发病。在同一生产条件下接触某一种有害因素,常有多人同时或先后发生同一种疾病的情况,如煤矿井下工人,无论是同一矿或不同矿,只要井下煤尘浓度超过国家规定标准,个人防护又不符合要求,皆可出现煤工尘肺。
    ④临床表现有一定特征。许多生产性有害因素对机体的危害有一定特征,如急性一氧化硫中毒,表现为血液碳氧血红蛋白形成,导致缺氧象征;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表现为胆碱酯酶抑制,出现胆碱能神经兴奋的症状和体征;矽肺表现为以肺间质纤维化为特征的胸部X线改变等。
    ⑤可预防性。职业病的病因明确,能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防止疾病发生。这些措施包括工艺改革、生产过程实现自动化密闭化、加强通风及个人防护措施等。
    由于生产性有害因素种类繁多,对人体的作用也很复杂,因此各种职业病的病因和特征也各异,在职业病防治中应区别对待。
    1.职业中毒
    劳动者在生产劳动职业活动过程中,由于接触生产性毒物而引起的中毒,称为职业中毒,是职业病中最常见的一种。
    (1)职业中毒成因
    导致职业中毒的原因有多种因素,主要包括:①作业环境存在致病毒物;②毒物通过一定的途径进入人体;③进入人体内部的毒物量达到一定数量;④其他因素的协同作用;⑤个体差异性。
    作业环境存在致病毒物是引起职业中毒的必要条件。可引起职业中毒的化学物质种类繁多,按用途和毒作用一般可分为:①金属、类金属中毒,如铅、汞、锰、砷等中毒;②刺激性气体中毒,如氯、光氧、臭氧等中毒;③窒息性气体中毒,如一氧化碳、硫化氢、氰化物等中毒;④有机溶剂中毒,如芳烃、二硫化碳、醇类、酯类等中毒;⑤苯的氨基、硝基化合物中毒,如苯胺、硝基苯等中毒;⑥杀虫剂中毒,如有机磷、有机氯、氨基甲酸酯、拟除虫菊酯等中毒。
    不同毒物的毒性大小不同,所引起的职业中毒危害程度也各异。毒物的挥发性愈大,释放在空气中毒物的浓度愈高,进人人体的可能性愈大。如苯、乙醚、三氯甲烷、四氯化碳等都是挥发性大的物质,它们对人体的危害也严重。毒物在水中的溶解度愈大,其毒性也愈大。作业环境常有多种有毒物同时存在,它们有的表现为单独作用,有的则表现为相加、相乘或相减作用,这些特性也都与有毒物的性质有关。毒害作用大小还与毒物的物理性质有关。
    当作业环境中的某些生产性有毒化学物质进入人体以后,通过生物化学或物理化学作用而破坏机体组织的正常生理功能。引起某些器官和系统的暂时性或永久性的病理变化。生产性毒物进入人体的途径有三种,即呼吸道、消化道和皮肤。其中最主要的途径是呼吸道,其次是皮肤,只有特殊情况下才会出现消化道摄人(如误服,或发生事故时毒物喷人口腔等)。呼吸道吸入是人体摄人生产性毒物的最主要、最危险的途径,约占职业中毒数的95%。散布于空气中的毒物随着人的呼吸过程而进入人体肺部,人体气管和肺泡具有很大的吸收能力。人体肺泡面积大(总面积大约55~120m2),吸收能力强。进入人体的毒物通过肺泡上丰富的微血管吸收,毒物便很快随血液循环分布全身。皮肤的吸收发生在与毒物接触的过程,对于脂溶性或类脂溶性物质,如芳香族的硝基、氨基化合物,金属有机铅化合物以及有机磷化合物等,在与皮肤接触过程中溶解于脂肪.而进入人体。对于具有腐蚀性物质,如强酸、强碱、酚类及黄磷等。则通过破坏人体皮肤的保护屏障作用而进入人体。
    人体具有一定的毒物吸收能力,只有进入人体内部的毒物量达到一定数量时才引起职业中毒。进入人体毒物量与空气中有毒物的含量(即有毒物的浓度大小)和有毒物与人体持续接触的时间有关。浓度越大,危害越大;毒物与人体持续接触的时间越长,危害也越大。有毒物对人体毒害作用大小与有毒物浓度和接触时间的关系可表示为:Ht=(C—Ca),。其中Ht为某种可观察到的毒性作用;(为有毒物对机体的作用时间;C为有毒物的浓度;Ca为有毒物不呈现有毒作用的最低浓度。有毒物在最低浓度下,即使长时间作用对人体也不产生危害或危害很小,即在该浓度下进入人体的有毒物能被人体的保护性反应所分解。接触时间越长,有毒物浓度越大,人体吸入有毒物量就越多,对人体危害也就越大。
    作业环境条件与劳动强度对职业中毒也有影响。对于高湿、高温的作业环境,人体皮肤毛细血管扩张,出汗增多,血液循环及呼吸加快,从而增加吸收有毒气体的速度。劳动强度大,呼吸频率高,呼吸深度大,中毒也就快。
    职业中毒还与个体的年龄、性别和体质情况有关。相同接触条件下,有些人可能没有危害症状,而有些人中毒,且中毒程度也不同。这与各人的年龄、性别和体质情况有关。
    (2)职业中毒特征
    不同有害物及作用条件不同,引起毒害的表现形式也不同。根据人体吸人毒物后产生中毒效应的快慢可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三种。
    ①急性中毒:是指一次吸收大量毒物并迅速作用于人体所引起的中毒。在短时间内有大量毒物侵入人体后突然发生的病变,具有发病急、变化快和病情重的特点。引起中毒原因多是因出现生产事故或工人违反安全操作规程所致。
    ②慢性中毒:是指小量毒物长期进入人体,所引起的中毒,即人体长时间内摄人低浓度毒物,经积累逐渐引起的病变。一般具有积累效应的毒物才会引起慢性中毒。其特点是潜伏时间较长,常常从事该毒物作业数月、数年或更长时间才出现症状,如慢性铅、汞、锰等中毒或尘肺等。
    ③亚急性中毒:介于急性与慢性中毒之间的病变形式。
    毒作用可能是局部作用,也可能是全身性作用。局部作用包括皮肤粘膜的刺激和腐蚀作用;全身作用是接触部位以外的器官损害,如缺氧、麻醉作用及肝、血液等器官的损害。根据引起人体伤害部位表现不同又可分为对神经系统、血液系统、呼吸系统、肾脏、皮肤等的损害,中毒危害特征详见表1—2所示。
    表1—2  常见职业中毒危害特征

毒害

部位

职业中毒症状及表现

中毒例子

 

神经

系统

神经衰弱症

无力,易疲劳,记忆力减退,头昏

砷、铅中毒

多发性神经炎

损害周围神经,动作不灵活

二硫化碳、铅、砷中毒

神经症状

狂燥、欣快、忧郁、消沉、健谈

二硫化碳、汞中毒

血液

造血

系统

血细胞减少

头昏、无力、牙龈出血、鼻出血等

慢性苯中毒、放射病

血红蛋白变性

出现胸闷、气急、紫绀等

苯胺、一氧化碳中毒

溶血性贫血

胸闷、气急

急性砷化氢中毒

呼吸

系统

窒息

咳嗽、胸痛、胸闷、气急、喉头痉挛

有机磷

中毒性水肿

改变了肺泡壁毛细血管的通透性

氮氧化物、光气等

支气管、肺炎

气体作用于气管、肺泡引起炎症

汽油

支气管哮喘

多为过敏性反应

苯二胺、乙二胺

肺纤维化

某些毒物慢性作用

铍中毒

消化

系统

直接刺激腐蚀

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症状

四氯化碳、硝基苯、砷、磷中毒

肾脏

肾脏损害

蛋白尿、血尿、管型尿、浮肿等

砷化氢、四氯化碳、汞

皮肤

刺激变态反应

搔痒、刺痛、瘫丘疹、皮炎和湿疹

沥青、石油、铬酸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