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方式 | 业务合作 | 会员

易燃液体的危害及防治——丙酮

2006-04-10   来源:安全文化网    热度:   收藏   发表评论 0
    丙酮又称二甲(基)酮,是一种无色、透明、易流动、易燃液体,极易挥发,有芳香气味。工业制造方法有多种,如淀粉发酵法、丙烯水合成异丙醇再催化脱氢法、异丙苯氧化水解法、丙烯用钯催化剂液相氧化法等。
    分子式:C3H6O。相对分子质量:58.88。熔点:-94.6℃。沸点:56.5℃。饱和蒸气压:53.32kPa(39.5℃)。闪点:-20℃。自燃温度:465℃。临界温度:235.5℃,临界压力:4.72Mpa。相对密度(水=1):0.79,相对密度(空气=1):2.00。溶解性:与水混溶,可混溶于乙醇、乙醚、氯仿、油类、烃类等多数有机溶剂。
    化学性质较活泼,能起卤代、加成、缩合等反应。其蒸气与空气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爆炸极限为2.5%~12.8%(体积分数)。与氧化剂能发生强烈反应。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引着回燃。燃烧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危险货物编号:31025,UN编号:1090,CAS号:67-64-1。
    主要用途  是墓本的有机化工原料,是制造醋酐、双丙酮醇、氯仿、碘方、环氧树脂、聚异戊二烯橡胶等的重要原料;是低沸点溶剂,如无烟火药、赛璐珞、醋酐纤维、涂料等工业中用作溶剂。
    健康危害表现  急性中毒表现为对中枢神经系统的麻醉作用,出现乏力、恶心、头痛、头晕、容易激动。重度者发生呕吐、气急、痉挛,甚至昏迷。对眼、鼻、喉有刺激性,出现流泪、畏光、角膜炎和鼻炎、咽炎等。误口服后,口唇、咽喉有烧灼感,后出现口干、呕吐、昏迷、酸中毒和酮症。
    慢性影响:长期高浓度接触该品出现眩晕、灼烧感、咽炎、支气管炎、乏力、易激动等。皮肤长期接触可致皮炎。
    急救措施  脱去污染的衣着,用流动清水彻底冲洗。眼睛接触者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彻底冲洗。吸人者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呼吸困难者给吸氧。呼吸停止者,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预防措施  密闭生产工艺,隔离操作,注意通风。
    中国卫生标准(TWA):300mg/m3。空气中浓度超标时,要戴防毒面具。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工作现场禁止吸烟。应避免长期反复接触。
    属低闪点易燃液体,应储存于阴凉、通风仓库内。远离火种、热源。保持容器密封。应与氧化剂分开存放。储存间内的电器应采用防爆型,开关设在仓外。罐储时要有防火防爆措施。露天储罐夏季要有降温措施。灌装时应注意流速(不超过3m/s),且有接地装置,防止静电积聚。
    发生泄漏事故时,疏散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堵漏。用沙土或其他不燃性吸附剂混合吸收,然后收集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