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燃液体的危害及防治——吡啶
2006-04-11
来源:安全文化网
热度:
收藏
发表评论
吡啶又称氮杂苯,是无色或微黄色易燃液体,有恶臭、辛辣味。主要由萘油或焦油碱分出。
分子式:C
5H
5N。相对分子质量:79.06。熔点:-42℃。沸点:115.3℃。饱和蒸气压:2.666kPa(24.8℃)。闪点:20℃。自 燃温度:482℃。临界温度:346.8℃,临界压力:4.05MPa。相对密度(水=1):0.978,相对密度(空气=1):2.73。溶解性:溶于水、苯、乙醇、乙醚、石油醚、动植物油类等多数溶剂。
本品有显著的碱性,与无机酸作用生成盐。其蒸气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温、氧化剂有引起燃烧的、危险。与硫酸、硝酸、铬酸、发烟硫酸、氯磺酸、顺丁烯二酸酐、高氯酸银等能发生剧烈反应,有爆炸危险。其蒸气比空气重,能扩散到很远的地方,遇火源引着回燃。燃烧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危险货物编号:32104,UN编号:1282,CAS号:110-86-1。
主要用途 用作化学试剂、溶剂,也用于有机合成,如制维生素和药物,橡胶促进剂、软化剂、缩合剂。
健康危害表现 由于用途广,接触面也就广,危害较严重。其溶液和蒸气对皮肤和黏膜有刺激作用。吸入高浓度蒸气能引起头晕、头胀、口苦、咽干、全身无力、恶心、呕吐、步态不稳、呼吸困难、意识模糊,甚至大小便失禁、强直性抽搐、血压下降、昏迷等症状。
急救措施 脱去污染的衣着,先用清水冲洗,再用肥皂水彻底洗涤污染的皮肤。溅入眼内,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彻底冲洗。吸入中毒者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安置休息并保暖。误服者应立即漱口、饮水、引吐、洗胃。
预防措施 生产过程密闭,加强通风。
中国卫生标准(TWA):4mg/m
3。应定期对作业场所空气中浓度进行监测,发现超标时应查找原因,杜绝跑、冒、滴、漏。
工作现场禁止吸烟。工作后沐浴、更衣。对作业工人应进行就业前和定期体检。
本品是中闪点易燃液体,应储存于阴凉、通风仓库内。远离火种、热源。防止阳光直射。与过氧化物、氧化物、硝酸等抵触性物品分开存放。
发生泄漏时,疏散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切断火源。应急处理人员戴空气呼吸器。在确保安全情况下堵漏。用水冲洗,经稀释的洗水放入废水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