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方式 | 业务合作 | 会员

噪声对作业工人听力影响的分析

2008-09-19   来源:安全文化网    热度:   收藏   发表评论 0

  为了解某石化炼油厂工业噪声对120名作业工人听力的影响情况,我们对1999年噪声作业场所的噪声测定结果和2000年噪声作业工人职业性体检结果进行了分析。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某炼油厂从事噪声作业工人120名,其中女16人,男104人。年龄25~52岁,平均40岁。接触噪声工龄5~32年,平均19年。根据各车间噪声强度不同分成4组:A组26人(加氢车间),B组24人(排水车间),C组31人(催化车间),D组37人(油品车间)。

  1.2 内容和方法

  (1)对作业环境进行现场劳动卫生学调查,使用美国FA-18听力检测仪。

  为排除非噪声因素影响,在测试前对调查对象进行耳鼻喉科及内科的身体检查。为保证电测听数据可靠,要求调查对象在停止噪声接触12~48小时后进行测试。如两耳听力相差较大,测病耳听力时,要对健耳做噪声掩蔽。气导测试频率的次序为1,1.5,2,3,4,6,8,0.125,0.25,0.5 kHZ;骨导为0.25,0.5,1,1.5,2,3,4,6,8 kHZ。用上升和下降法相结合的方法操作,直到两次测试结果相差不超过5dB为止。记录被测试者听阈数据,绘制听力曲线图。

  (2)评定标准:根据我国“职业性噪声聋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GB16152—1996),正常情况下,双耳在各频率听力损失均≤25 dB。观察对象依据听力损失程度分Ⅰ~Ⅴ级。凡高频(3 000,4 000,6 000 Hz)任一频率听力下降≥30 dB,或一耳听力损失达V级者,直接计算双耳平均听阈,评定听力损伤及噪声聋。按下降程度分为轻度听力损伤(26~40 dB)、中度听力损伤(41~55 dB)、重度听力损伤(56~70 dB)、和噪声聋(71~90 dB)。

  2 结果

  2.1 现场调查

  该石化炼油厂主要炼制原油,其中加氢、排水、催化、油品等车间里都有泵房,泵机起动后噪声很大。经测定各车间噪声以高频为主,噪声强度(见表1)均在国家允许标准内,均未超标。

表1 各岗位噪声强度均值dB(A)  

组别

强度均值

最高限值*

A(加氢)

84

85

B(排水) 

85

85

C(催化)

78

85

D(油品)

94(2h)

96

* 最高限值采用国家规定的噪声卫生标准

表2 听力损伤检出率(%)

组别

测耳数

损耳数

检出率

A

56

9

16.1

B

48

10

20.8

C

62

17

27.4

D

74

14

18.9

  2.2 听力检测

  120例电测听检查结果和听力曲线提示:听力损伤检出率(见表2)以C组最高,但与A组、B组、D组相比,其差异经χ2检验没有显著性意义(χ2=1.08 P>0.05)。听力损伤具体情况见表3。

表3 听力损伤情况

组别

轻损耳数

中损耳数

重损耳数

噪声聋数

A

2

6

1

0

B

5

5

0

0

C

7

7

3

0

D

8

2

4

0

  3 讨论

  噪声对机体各系统都有影响,其中对听觉系统作用具有特异性。噪声可引起听力损伤及噪声聋。其特征是听力曲线在3 000~6 000Hz处出现“V”型下降。本组调查中具有此特征的耳数50只,检出率41.4%。由此可见,本组听力损伤是由噪声引起的,与噪声作业有关。应当引起重视,须对作业工人加强听力保护。

  据调查,这些工人每天工作8小时,平均每月工作18天。尽管在国家允许强度下工作,但由于接触噪声时间相对较长且个人防护较差,仍造成一定的听力损伤,应当适当缩短工人每天的工作时间,或根据不同强度制定轮换周期,采取多岗位轮换操作方法,预防或减少噪声对工人的听力损害。

  噪声性听力损伤是噪声聋的前驱信号,对噪声聋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故早期发现噪声性听力损伤病人,给予及早处理,是预防噪声聋的有效措施,如暂时调离、治疗、强制佩戴护耳器等。

  因此,对噪声作业工人,应做好就业前及作业中的定期体格检查,并把电测听检查作为必要的检查项目,进行健康监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