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通过对PVC管材生产行业的职业病危害状况调查及其综合治理的研究,探索出有效的职业病防治策略及方法。方法 对PVC管材生产企业进行职业卫生调查,对铅危害采取以职业健康教育卫生防护工程和职业卫生管理等多措施的综合治理,治理前后检测作业场所铅尘浓度,作业工人进行职业健康检查。结果 PVC管材生产企业以混料作业场所的铅尘危害最为严重,经综合治理,铅尘浓度超标率由82.2%降至44.6%(P<0.001),作业工人职业性铅中毒的发病率由7.2%降到0.8%(P<0.001)。结论综合治理措施有显著效果,经济实用有利于在该行业推广。
关键词:职业病;效果;综合治理;有机铅
随着高分子工业的发展,聚氯乙烯(polyvinylchroride,PVC)管材成为广泛使用的建材,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后期顺德区的PVC管材生产行业得到迅速发展,同时也导致包括铅中毒等职业病的防治形势异常严峻[1]。为有效预防职业性铅中毒的发生,促进顺德区PVC行业的健康发展,近几年来我们从职业健康教育、卫生防护工程和职业卫生管理等方面开展了综合治理工作,收到较好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调查对象 在佛山市顺德区范围内,选择5间具有一定规模和代表性的PVC管材生产企业。
1.2调查方法 ①基本情况调查:采用调查表法,进行劳动卫生基本情况调查,包括企业生产规模、工艺流程、卫生防护设施、个人防护等职业卫生管理情况,通过调查掌握职业病危害状况。②铅尘浓度检测:作业场所空气铅尘浓度测定采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2],主要仪器有AA一100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美国PE公司),粉尘采样器(常熟电子仪器厂)。③职业健康检查:对混料、配料、破碎、投料和挤出等接触粉尘的作业工人进行职业健康检查,检查项目包括内、外科体格检查、血常规、胸部x线摄片、肝功能、尿铅、血铅、血锌原卟啉等,铅中毒诊断按GBZ37—2002[3]。
1.3治理措施 ①改革生产工艺,如:根据生产的产品不同减少甚至不使用有机铅稳定剂、使用产生扬尘少的片状复合型的有机铅稳定剂替代原来的粉剂型等。②卫生防护设施工程改造,对产生扬尘严重的混料等作业尽可能采用密闭操作,如:在混料机出料口处设计防尘密闭小室,在小室顶部安装漏斗状吸风口,出料小车通过密闭小室前的活动档板出入,从而减少扬尘的逸散;在接触粉尘的岗位增设抽风除尘设施,治理前有些企业未考虑到PVC粉尘的强静电性和憎水性而选择了布袋除尘法,导致除尘效果不理想,后经比较采用不锈钢高效旋风除尘器,此外还要求企业加强对抽风除尘系统的定期清理和维护,充分发挥除尘效率。③职业健康教育,采用讲座、培训等交流方式,对企业管理者和劳动者进行职业健康教育,以期增强企业管理者职业病防治的法律意识,丰富劳动者的职业病防治知识,改变不良的个人生活、卫生习惯,自觉加强个人防护。④职业卫生管理,按照《职业病防治法》等法规要求,制订实施严格的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如:对劳动者实行职业病危害告知制度,定期对作业场所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作业人员进行上岗前、在岗和离岗的职业健康检查等。
1.4统计学处理 全部资料用VisualFoxpro6.0建立数据库,应用SPSS10.0软件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对铅尘浓度值进行对数转换后作t检验,铅尘浓度超标率作χ2检验。
2结果
2.1基本情况 根据现场调查,PVC管材生产使用的主要原料有PVC粉剂、轻质碳酸钙、硬脂酸铅、桐油等,工艺流程:配料→混料→投料→挤出→成型→切割→包装/废料破碎,由于使用了PVC粉剂和硬脂酸铅稳定剂,因此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有铅尘和PVC粉尘等,混料作业场所的铅尘浓度最高,其余依次为配料、废料破碎、投料和挤出工序。
2.2治理前、后铅尘浓度比较 分别在治理前和治理后对该5间PVC管材生产企业的混料、配料、破碎、投料和挤出等产生粉尘的作业场所进行空气中铅尘浓度检测,治理前共检测了45个作业点,铅尘浓度范围为0.006~0.538mg/m3,几何均值为0.074mg/m,所检测的作业点铅尘浓度超标率为82.2%(37/45);治理后检测了74个作业点,铅尘浓度范围为0.008~0.771mg/m3,几何均值为0.059mg/m3,所检测的作业点铅尘浓度超标率为44.6%(33/74),治理前与治理后铅尘浓度比较无显著性差异(t=1.073,P>005),但铅尘浓度超标率有明显的降低(χ2=16.357,P<0.001)。
2.3治理前、后铅中毒发病情况比较 治理前、后对接触粉尘的作业人员进行职业健康检查,结果见表1。从表1可见,治理后铅异常(包括观察对象和铅中毒)检出率比治理前有明显降低(χ2=23.27,P<0.001),其中铅中毒检出率降低更明显(χ2=30.95,P<0.001)。
3讨论
接触铅可损害人体的造血、神经和消化等系统[4],有关铅及其无机化合物引起职业中毒的文献报道有很多,但关于PVC行业发生有机铅中毒的报道则较少见,经过我们调查发现本地区PVC生产行业的职业性铅危害较严重[1],原因是配料过程中添加了稳定剂硬脂酸铅等有机铅,因此在成型前的工序(如混料、投料等)均可产生含铅的扬尘,当缺少有效的通风除尘设施时,配料、混料、破碎和投料等工序的铅尘浓度严重超标,从而导致该行业经常有工人发生职业性铅中毒。
本地区PVC管材生产行业铅的职业危害属于老化学毒物在新行业出现的新问题,它不仅有铅中毒的特点,还有该行业本身的特点。PVC管材生产是顺德区20世纪90年代新兴行业,当时管理者和劳动者对该行业的职业危害认识不足,特别是企业管理者的职业卫生意识淡薄,早期的生产设备简陋,职业卫生防护方面投入少,粉尘作业场所缺少有效的抽风除尘设施,职业卫生管理不重视,加上劳动者知识水平较低,缺乏应有的职业卫生常识。随着该行业的迅速发展,职业病危害显得异常严重,但国内仅有少量从卫生工程角度针对该行业粉尘危害进行治理的报道[5],我们认为铅危害的治理应进行综合治理,因此我们对本地区该行业从卫生防护工程、职业健康教育、职业卫生管理多角度进行综合治理。经治理,企业管理者职业卫生意识得到提高,促使其增加对卫生防护设施的工程改造,铅尘的超标率从改造前的82.2%降至44.6%(P<0.001);通过职业健康教育,劳动者的卫生习惯有一定的改进,能自觉地采取个人防护措施,从而有效地预防了职业性铅中毒的发生,治理后接尘工人职业性铅中毒的发病率由7.2%降到0.8%(P<0.001)。
我们在该行业实施的铅职业危害综合治理工作取得了显著效果,减少了职业性铅中毒的发生,有效地保护了劳动者的身体健康,挽回了企业的经济损失和维护了企业的社会形象,为该行业的健康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但作业场所铅尘浓度仍然较高,因此还须进一步完善卫生防护工程设施,加强综合治理的力度和广度。
[参考文献]
[1]苏发展.顺德市聚氯乙烯管材行业铅职业性危害的调查报告[J].中国职业医学,2000,27(4):53—54.
[2]GBZ/T160.10—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铅及其化合物[S].
[3]GBZ37—2002,职业性慢性铅中毒诊断标准[S].
[4]何凤生.中华职业医学[M].第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218—219.
[5]张伟.聚氯乙烯塑料管道生产粉尘治理实验研究[J]职业医学,1999,26(2):26—28.
下一篇:职业病危害防护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