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方式 | 业务合作 | 会员

密闭型测井放射源的防护原则和手段及污染的几种途径

2011-03-04   来源:安全文化网    热度:   收藏   发表评论 0

  放射线防护的三个原则是:时间防护、距离防护、屏蔽防护。

  ①控制受照射的时间。从事放射工作时,受到外照射的累积剂量与照射时间成正比,因此,在不影响工作效果的前提下,应尽可能减少在放射源旁边停留的时间,操作要做到动作准确、迅速。必要时可先做空白实验,以提高工作人员的技术熟练程度,减少照射时间,在剂量较大或需要时间较长时,可组织数人轮流操作,以避免个人受到较大剂量的照射。

  ②增大与放射源间的距离。点状放射源所产生的辐射强度与距离的平方成反比。在不影响工作的前提下,离放射源越远越好。操作中须用专用工具,如长柄钳子、镊子等远距离操作器械,对强放射源用机械手、机械化设备或遥控装置等操作。

  ③屏蔽防护。即在操作者与放射源之间加装合适的屏蔽物或人员穿劳保用品等。屏蔽物可以是固定式的或移动式的。属固定式的为固定的建筑和设施,属移动式的如:包装容器、铅砖、蜡块、防护屏等。使用的劳保防护用品有:铅胶皮、铅玻璃、铅塑料衣、铅手套、铅眼镜、防护头盔等,使用时要注意了解和测定防护性能是否达到要求。

    密封型放射源污染的几种途径。

  密封型放射源装在仪器上面,通过电缆将仪器下到井内,进行测井作业。在这一工作过程中可能造成放射性污染的主要途径有:在地面作准备时,由于操作人员过于紧张,装放射源不紧或根本没装上等原因致使放射源掉入井底,造成特大放射性事故,若无法打捞,将导致地下水体的放射性污染,井队也将因井底有放射源而无法工作,只能是封井报废,给周围环境造成极其恶劣的影g向;由于种种原因,放射源连同放射性仪器一同掉入井底,在实施打捞的过程中对井口工作人员会产生一些影响;由于保管不善将放射源丢失在井场或其他地方,或由于工作人员大意,在测井完毕后忘了将放射源从仪器中卸下,随仪器四处移动,辐射影响所经之强度很高的放射线,测井完毕,应首先断电使其充分衰变,然后将仪器缓慢上提,提至井口附近时再停留至少半小时,然后方能将其提出井口。如果过于慌张或为了赶时间,没等中子源能量衰减就将仪器提出井口,由此造成放射性污染;虽然持续时间不长,但对人体影响非常大。

  虽然放射性污染危害很大,但只要严格按操作规程办事,严格遵守相应的管理制度,专人负责,定期检查,以上几种情况均可避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