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方式 | 业务合作 | 会员

天津市长途汽车公司道路交通事故应急预案

2009-11-12   来源:安全文化网    热度:   收藏   发表评论 0

  1、编制预案的目的:

  为最大限度的减少公司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减少企业损失,保证人民群众及旅客的生命财产安全,根据《国家安全生产法》《道路交通安全法》及天津市安监局《关于加强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要求,制定本预案。

  2、危险性分析:

  2.1公司运营生产概况:

  我公司是以从事旅客运输为主的道路客运企业。公司拥有直接用于旅客运输生产大客车485部,17000余客座,运行区域遍及津、京、冀、晋、鲁、豫、皖、鄂、湘、苏、浙、闽、陕、渝、蒙、辽、吉、黑等18省、自治区、直辖市。日行程约18万公里,单程日行程约382公里。营运驾驶员860人左右,公司安全专职管理人员85人。

  2.2危险性分析:

  人、车、路构成运营生产的必须要素,由于驾驶员驾驶车辆行驶在道路上,道路上车马行人的动态位移变化需要驾驶员采取不同的应对措施,稍有不慎或处置不当便会发生行车事故,其工作性质和特点决定了道路运输的高危、高风险,其危险性由客观和主观因素构成。

  (1)客观因素:

  a.营运线路上的危险路段(点),如傍山险路,滑坡路段,连续弯道,急转弯,涵洞隧道,漫水路,无人值守的铁路道口,村镇、交叉路口,汽车摆渡,含蜡质高的道路。

  b.特殊天气:大风、(台风)、雾、雨、雪、冰(夜班班车)

  c.不规范的市场管理造成个别车辆经营者争抢客流,胁迫驾驶员违法行车。

  (2)主观因素:

  a.驾驶员患有妨碍安全驾驶的疾病或服用镇静等违忌药物。

  b.驾驶员的违法行为。

  c.违规操作处置不当。

  d.客观影响造成情绪不稳定及思想负担。

  e.疲劳驾驶、超速行驶。

  f.思想麻痹,经验主义。

  g.私自更换驾驶员。

  h.私自拆改车辆设备,改变车辆安全工作性能,驾驶不合格车辆。

  3、应急组织机构与职责:

  3.1应急指挥办公室组织人员和职责

  办公室主任:公司总经理

  副主任: 党委书记,主管财务经理、安全技术副总经理,工会主席

  成员:   安监处,财务处,行政办公室主任、(处长)、事发基层单位经理,书记,主管安全副经理。

  应急指挥办公室设在公司安全监督处。          

  电话:022 2634 4358        022 2634 0362(公司行政办公室) 

  ★  通讯联系电话见附件

  应急指挥办公室职责:(特大交通事故)

  (1)、现场办公,在主任领导下负责组织、协调事故应急处置工作,在处置过程中,根据现场应急指挥组的即时信息汇报,确定应急处置方案。

  (2)、协调各有关部门全力保障施救现场的物资、资金、通讯、人员、交通工具的需求。

  (3)、负责向上一级主管部门报告事故情况。

  (4)、组织对事故的调查,分析,结案工作。

  3.2现场应急指挥组成员及职责:(应急救援结束后转入常态事故调查处理工作组)

  组长:  公司安全监督处处长

  副组长:事发单位经理

  成员:  事发单位安全副经理、安全管理人员(若干人)、公司有关处室人员

  组长职责:

  (1)负责对事故的调查及应急处置,领导各专业小组开展工作。

  (2)及时准确向应急指挥办公室主任汇报事故应急处置进度及最新情况,提出下一步工作建议,按应急指挥办公室指令开展工作。

  (3)特殊紧急情况可先处置后上报。

  副组长职责:

  (1)配合组长开展工作。

  (2)在组长不在现场时履行组长职责。 

  (3)及时向投保的保险公司报案。

  专业工作组职责:

  (1)事故处理专业组:

  A.参与配合公安交管部门、政府部门对事故现场的应急处置调查、认定、处理、工作。

  B.负责有关必备基础管理材料的准备报送。

  C.负责对事故救援大事记的记录、整理

  (2)伤员接待专业组:

  A.负责死者尸体处理存放事宜,与医院配合协调做好伤者的救治及与其相关的食宿,医药费用的列支管理。

  B.负责伤者的出院(转院)事宜,并及时向现场应急指挥组组长汇报伤者情况。

  (3)家属接待专业组:

  A.安抚死者、伤者家属情绪、听取家属意见,向家属收集事故结案时需家属提供的有关证明。

  B.负责事故家属的食宿安排,并做好记录。

  (4)综合组:

  A.专人负责事故所需各项费用的审核、记录、支出。

  B.负责对事故处理所需车辆的调配使用及处理事故时所需物品的采买。

  C.负责事故处理期间的大事记及会议记录的整理,负责向有关领导、部门提供所需材料的准备及报送。

  D.负责现场事故处理人员的食宿安排。

  E.负责领导小组与公司总部的工作联系。

  除此之外各专业组参照公司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内容开展工作。

  4、预防措施:

  4.1每班必对驾驶员资质进行检查,对班车应配备驾驶员人数进行核对。

  4.2每班必对驾驶员三检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必对灭火器,安全锤、车内设施是否有拆改进行检查。

  4.3每班发车前必须对驾驶员进行问询与告知教育并签认。

  4.4公司和基层客运单位每天对重点线路,重点车,重点驾驶员的行车状态进行安全动态监控,及时消除安全隐患。

  4.5每月必对运行车辆进行定期验车,重大节、假日必须上线验车保正车质完好。

  4.6每月上线路检一次,对重点车辆及驾驶员的行车、操作、情况处置进行检查。

  4.7每月根据不同形势要求季节特点,对驾驶员进行一次安全培训教育。

  4.8重大节、假日的专题安全教育和培训,并配发宣传提示卡每人一卡学习掌握。

  4.9每半年对运营驾驶员进行一次脱产安全培训教育。

  4.10严格执行集团外聘驾驶员管理规定,驾驶员必须持技术合格证上岗。

  4.11对安全不放心驾驶员(重点人)进行一对一的重点人谈话教育并记录在案。

  4.12对驾驶员进行运行安全和预防宣教的格网化管理。

  4.13开展经常性、有针对性的安全生产大检查活动。

  5、应急响应:

  5.1事故等级:按照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的严重程度,影响范围,和单位控制事态的能力将事故主要分为两个级别。

  I级:造成一次死亡3人以上(含3人)故或重伤11人以上的特大道路交通事故。

  II级:造成一次死亡1—2人(含2人)或重伤3人以上的重大道路交通事故。

  II级事故公司启动应急处置方案。

  5.2发生I级事故响应程序及处置:

  (1)发生一次死亡3人以上(含3人)或重伤11人以上的特大道路交通事故后,事发单位主管领导接报后在第一时间立即报告公司应急指挥办公室(必要时可直报应急指挥办公室主任或副主任)。

  报告内容:肇事驾驶员基本信息,事发时间、地点、天气状况、伤、亡人数、影响范围及事故初步形态等。

  公司应急指挥办公室接报事故后立即报公司主管安全生产副经理(指挥办副主任),主管安全副经理立即报公司经理(指挥办主任),公司经理立即召集应急指挥办成员分析事故严重程度并立即启动安全生产事故应急响应救援预案(一级响应),协调指挥办副主任和成员单位立即组织人员,车辆,资金等赶赴现场。与此同时,将事故的基本情况,事发地点、时间,伤、亡情况,影响范围等信息报上一级主管部门。

  (2)赶赴现场后,指导现场应急指挥组工作,部署各专业工作小组开展事故施救,调查,善后处理等工作。协调当地交管及有关部门实施应急救援。

  (3)准确、及时将现场各类信息,进展情况由应急指挥办公室主任向上一级主管部门负责人汇报。

  5.3应急响应原则:

  发生特大交通事故后,其响应原则是从速、从快处置,避免事态扩大、防止次生伤亡和损失、减小社会影响。

  6、应急结束:

  6.1事故现场清理完毕,伤者送至医院救治并得到妥善安置,死难者安置妥当、事故车辆拖至停车场存放,与当地政府或交管部门建立起沟通协调机制后,由应急救援办公室主任(公司总经理)适时宣布应急结束。

  6.2根据事故初期发展态势,也可在事发后第七日宣布应急救援结束。

  7、后期处理:

  7.1善后处置:

  应急救援结束后,其事故调查认定及事故伤亡人员的善后事宜,由现场处置小组(应急指挥组)的各专业小组进行接替处理。

  7.2邀请投保的保险公司,承运人,财险公司有关人员到达现场,开展相关的保险受理,预赔款借支和赔付工作。

  8、总结报告:

  事故全部处理调解结案以及保险理赔结束后,由现场应急指挥组写出事故报告,一式两份报公司经理办公室审议,一份存入公司安全监督处存档备查。

  9、培训与考核:

  9.1对管理人员应急响应能力的培训:

  (1)对管理人员法规知识进行定期培训,使之熟知事故处理过程中正确运用的法律法规。

  (2)对管理人员应对事故处置能力及处理程序的培训。(半年一次)

  (3)对管理人员保险投保,理赔业务知识的培训。(半年一次)

  9.2考核

  每年对应急指挥办公室全体人员及现场工作专业组有关人员,基层单位安全管理人员进行一次突发交通事故应急响应预案演练。通过演练,达到临阵不乱,反应迅速,处置得当,各尽其责,高效运作的目的。对演练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分析总结并记入演练档案。

  10、附则:

  应急预案备案

  本预案发布后报集团主管部门和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备案。

  11、制定与解释:

  本预案由公司安全监督处制定修改与解释。

  12、附件:

  12.1应急响应指挥机构人员图

  12.2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

  12.3道路交通事故二级响应现场处置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