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 言
为了保证个人、企业、职工生命财产的安全,为了在因机械设备故障,操作失控等事故而发生突发性重大化学事故时,以最快的速度,有序、有效的抢险抢修实施救援,从而达到尽快控制事态发展,降低事故损失,保护环境,减少环境污染的目标,企业在生产经营管理活动中坚持"五同时"的原则,根据《安全生产法》和《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针对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在生产中做到"安全第一,预防为主",为了预防事故的发生,特编制本预案。
一、引用文件
我单位在编制的应急救援预案中引用了以下有关法律、法规文件,通过在本应急救援预案引用而成为本预案的条文,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修改(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预案,同时,根据使用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应急救援预案。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70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60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83号)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344号)
《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国务院令352号)
《危险化学品名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公告2003第1号)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编写规范》(GB16483)
《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
《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GB50160)
《常用化学危险品贮存通则》(GB15603)
《原油和天然气工程设计防火规范》(GB50183)
《企业职工伤亡事故经济损失统计标准》(GB6721)
二、术语、符号、代号
危险化学品:指属于爆炸品、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易燃液体、易燃固体、自然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有毒品和腐蚀品的化学品。
危险化学品事故:指由一种或数种危险化学品或其能量意外释放造成的人身伤亡,财产损失或环境污染事故。
应急救援:指在发生事故时,采取的消除,减少事故危害和防止事故恶化、最大限度降低事故损失的措施。
重大危险源:指长期限 的或临时地生产、搬运、使用或者储存危险物品,且危险物品的数量等于或者超过临界量的单元(包括场所和设施)。
危险目标:指因危险性质、数量可能引起事故的危险化学品所在场所或设施。
预案:指根据预测危险、危险目标可能发生事故的别、危害程度,而制定的事故应急救援预案。要充分考虑现有物质、人员及危险源的具体条件能及时、有效地统筹指导事故应急救援行动。
分类:指对因危险化学品种类不同或同一种危险化学品引起事故的方式不同发生危险化学品事故而划分的类别。
分级:指对同一类别危险化学品事故危害程度划分的级别。
三、企业简介
xxx石棉化工有限公司成立于1995年,注册资金80万,现有职工15人,年利税20万元,公司性质属有限责任公司。公司位于大城县大广安乡镇政府南200米处,占地面积2900M2。公司主要从事盐酸、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氧化锌、水处理剂、清灰剂等批发业务。
四、安全管理现状
xxx石棉有限公司十分重视安全管理工作,公司成立由法人代表(经理)任组长的安全领导小组,建立健全了安全管理体系。各级各类人员都有安全管理责任制,有完善的经营、销售管理制度,制定了危险物品安全管理制度。单位主要负责人参加了安监局的培训, 经考核合格,取得了上岗资格证书。
五、化学危险目标及具危险特性,对周围的影响。
根据本公司经营化学危险物品种数量、危险性质以及可能引起化学事故的特点,确定(1)盐酸(2)氢氧化钠(3)氢氧化钾(4)电器线路为事故应急救援目标:
六、危险目标周围可利用的安全、消防、个体防护的设备器材及其分布
在办公室南侧、仓库内各配有5kg干粉灭火器4具,手推式灭火器两具。消防锨、桶各2只,水管1条,防护服、防化学品手套、防毒口罩、自吸滤律式防毒面具各一套。
七、应急救援组织
1、应急救援组织
总指挥:徐中英
抢险组:张永胜 董字恒
后勤组:颜立帆 张行军
通讯员:李建杰
2、组成人员
(1)徐中英(经理)负责发生危化品事故应急救总指挥。
(2)张永胜 负责发生危化品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启动后的组织工作。
(3)李建杰负责发生危化品的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启动后的实施工作,报警联络。
3、主要职责
(1)组织制订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2)负责人员、资源配置、应急队伍的调动;
(3)确定现场指挥人员;
(4)协调事故现场有关工作;
(5)批准本预案的启动与终止;
(6)事故状态下各级人员的职责;
(7)危险化学品事故信息的上报工作;
(8)接受政府的指令和调动;
(9)组织应急预案的演练;
(10)负责保护事故现场及相关数据。
八、报警通讯联络方式
1、24小时有效的报警装置
办公室电话:0316-5950859
九、事故发生后所采取的措施
(一)危险目标 盐酸
分子式:HCL
分子量:36.46
危规分类及编号:第8.1类酸性腐蚀品;危险货物编号:81013
物化性质:无色或微黄色发烟液体,有刺鼻的酸味。
主要用途:重要的无机化学品,广泛用于染料、医药、食品、印染、皮革、冶金等行业。
熔点:-114.8摄氏度(纯)
沸点:108.6摄氏度(20%)
相对密度(水:1):1.20
相对密度(空气=1):1.26
溶解性:与水混溶,溶于碱液。
禁忌物:碱类、胺类、碱金属、易燃或可燃物。
燃烧(分解)产物:氯化氢
危险特性:对大多数金属有强腐蚀性,能与普通金属发生反应,放出氢气而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浓盐酸在空气中发烟,触及氨蒸气生成白色云雾。大鼠吸入LC50:4701Xl0-6X3Omin;小鼠吸入LC5o:2142XlO"6X3Omin;遇氰化物能产生剧毒的氰化氢气体。与碱发生中和反应,并放出大量的热。具有较强的腐蚀性。
健康危害:接触其蒸气或烟雾,可引起急性中毒,出现眼结膜炎,鼻及口腔粘膜有烧灼感,鼻血、齿银出血、气管炎等;误服可引起消化道灼伤、溃疡形成,有可能胃穿孔、腹膜炎等。眼和皮肤接触可致灼伤。
慢性影响:长期接触,引起慢性鼻炎,慢性支气管炎、牙齿酸蚀症及皮肤损害。
应急措施:消防方法:用碱性物质如碳酸氢钠、碳酸钠、消石灰等中和,也可用大量水扑救。消防人员须穿戴氧气防毒面具及全身防护服。用沙土、雾状水进行灭火。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或用2%碳酸氢钠溶液冲洗。若有灼伤,就医治疗。
眼睛接触:应立即提起眼险,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 分钟或用2%碳酸氢钠溶液冲洗。
吸入:应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呼吸困难时给输氧。给予2%-4%碳酸氢钠溶液雾化吸入,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误服者用水漱口,应给饮牛奶或蛋清、植物油等口服,不可催吐,立 即就医。
防护措施:工程控制:密闭操作,注意通风。尽可能机械化、自动化。提供安全淋浴和洗眼设备。
呼吸系统防护:可能接触其烟雾时,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全面罩)或空气呼吸器。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建议佩戴氧气呼吸器。
眼睛防护:呼吸系统防护中己作防护。
身体防护:穿橡胶耐酸碱服。
手防护:戴橡胶耐酸碱手套。
其它: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毕,淋浴更衣。单独存放被毒物污染的衣服,洗后各用。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包装储运:储存于阴凉、干燥、通风良好的仓间内。应与碱类、金属粉末、卤素(氟、氯、漠)、易燃或可燃物等分开存放。不可混储混运。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分装和搬运作业要注意个人防护。运输按规定路线行驶,勿在居民区和人口稠密区停留。
泄漏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酸碱工作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进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小量泄漏:用砂土、干燥石灰或苏打灰混合。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清水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二)氢氧化钠
1、物质的理化常数:
别名:苛性钠;烧碱;火碱;固碱
分子式:NaOH
分子量:40.01
国标编号:82001
CAS号:1310-73-2
外观与性状:白色不透明固体,易潮解
蒸汽压:0.13kPa(739摄氏度)
熔点:318.4摄氏度
沸点:1390摄氏度
溶解性:易溶于水、乙醇、甘油,不溶于丙酮
密度:相对密度(水=1)2.12
稳定性:稳定
危险标记:20(碱性腐蚀品)
主要用途:用于肥皂工业、石油精炼、造纸、人造丝、染色、制革、医药、有机合成等
2、对环境的影响: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
健康危害:本品有强烈刺激和腐蚀性。粉尘或烟雾刺激眼和呼吸道,腐蚀鼻中隔;皮肤和眼直接接触可引起灼伤;误服可造成消化道灼伤,粘膜糜烂 出血和休克。
危险特性:本品不会燃烧,遇水和水蒸气大量放热,形成腐蚀性溶液。与酸发生中和反应并放热。具有强腐蚀性。
燃烧(分解)产物:可能产生有害的毒性烟雾。
3、现场应急监测万法 (略)。
4、实验室监测万法:
酸碱滴定法《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测定万法》(第二版),杭士平主编混合指示剂比色法《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测定万法》(第二版),杭士平主编
5、环境标准:
中国:车间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 0.5mg/rn'
6、应急处理处置方法:
( 1)泄漏应急处理
隔离泄漏污染区,周围设警告标志,建议应急处埋人员戴好防毒面具,穿化学防护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用洁清的铲子收集于干燥净洁有盖的容器中, 以少量加入大量水中,调节至中性,再放入废水系统。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经稀释的洗水放入废水系统。如大量泄漏,收集回收或无害处理后废弃。
(2)防护措施
呼吸系统防护:必要时佩带防毒口罩。
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防护服:穿工作服(防腐材料制作)。
手防护:戴橡皮手套。
其它:工作后,淋浴更衣。注意个人清洁卫生。
(3)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立即用水冲洗至少15分钟。若有灼伤,就医治疗。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险,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至少15分钟或用3%硼酸溶液冲洗。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必要时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患者清醒时立即漱口,口服稀释的醋或柠檬汁,就医。
灭火方法:雾状水、砂土。
(三)氢氧化钾:危险特性和物化性质与氢氧化钠相似,故省略。
(四)电器电路
电器电路事故时由于非正常的作用与人或系统造成的。而触电事故时最常见的电器电路事故,触电事故又分为低压单项触电、低压两相触电、跨步电压触电或高压电击。触电原因及预防措施:
触电原因:
(1)缺乏电器安全知识,如带电拉高压隔离开关;用手触摸被破损的胶盖刀闸等。
(2)违反操作规程,如在高压线附近施工或运输大型货物,施工工具或货物碰击高压线;带电接临时照明线及临时电源;火线误接在电动工具、外壳上等。
(3)维护不良,如大风刮断的电路未能及时修理;胶盖开关破损,长期不予修理等。
(4)电器设备存在安全隐患,如电器设备漏电;电器设备外壳没有接地而带电,闸刀开关或磁力启动器缺少护壳;电线或电缆因绝缘磨损或腐蚀而损坏等。
预防措施:
(1)采用安全电压,当电器设备电压超过24V时,必须采用防治人直接带电体的保护措施。
(2)保证绝缘性能:就是用绝缘才将带电导体密封起来,使之不被人身触及,从而防止触电事故。
(3)采用屏护,防止人体有意或无意触及或过分接近带电的遮盖、护罩、箱闸等安全装置。
(4)保持安全距离。
(5)合理选用电器装置:在潮湿、多尘以及有腐蚀性气体的环境中,应采用密闭式电器设备;在有易燃易爆危险的环境中,必须采用防爆式电器设备。
(6)装设漏电保护装置。
(7)采用接地与接零。
救援措施
(1)对触电人员要就迅速脱离电源
①抵押出电视帮助触电者脱离电源的方法:
A、如果电源开关或电源插头在触电地点附近,可立即拉开开关或拔除插头,切断电源。
B、如果电源开头或彩头不再触电附近,可用绝缘柄的电工钳或用干燥木柄的斧头切断电源,或勇敢木板等绝缘物质插入触电者身下,隔断电源。
C、如果电线打落在触电者身上或压在身下,可用干燥木棒、木板或橡胶手套等绝缘物作为工具,拉开触电者或挑开电线。
②高压出电视帮助触电者脱离电源的方法:
A、立即通知有关部门停电。
B、带上绝缘手套、穿上绝缘靴,用相应电压等级的绝缘工具拉开开关。
C、如果事故发生在线路上,抛掷裸金属线使线路短路接地,破坏保护装置工作,切断电源。
(2)进行现场急救
触电者脱离电源后,应根据触电者的具体情况,迅速的对症救治。
①如果触电者上是不中、神志清醒,但有些心慌、四肢麻木、全身无力,但已清醒过来,应让触电者安静休息,注意观察病情医生进行治疗或送往医院。
②如果触电者伤势较重,已经失去知觉,但心脏跳动和呼吸尚未中断,应让触电者安静的平卧,解开其紧身衣服以利于呼吸;保持空气流畅,若天气寒冷,则注意保暖,严密观察,速请医生治疗或送往医院。
③如果触电者伤势严重,呼吸停止或心脏跳动停止,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或胸外心脏挤压进行急救。若二者都已停止,则应同时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和胸外心挤压急救。但在送往医院途中,不能终止急救。
④若触电者同时发生外伤,应根据情况酌情处理。
十、事故处理
⑴工人视事故情况,迅速报警,通知应急救援组人员。
⑵总指挥下达按应急预案处置的指令,同时发出警报通知各指挥部成员和应急救援队伍赶赴事故现场。
⑶指挥部根据事故状态,命令应急救援队立即开展救援工作。
⑷公司专职在值的消防员到达事故现场后,身体自卫防护器材穿戴整齐,首先查看有无中毒人员,以最快速度,将中毒人员脱离现场,同时,由消防队员协助抢修队进行工作。
⑸医护人员根据中毒人员情况,进行相应的治疗措施。
⑹当事故状态得到控制,应急救援组织成员作认真细致的检查,确认事故隐患已消除,恢复正常营业。
十一、预案分级响应条件
危险化学品一旦发生泄漏,预案开始启动。
十二、事故应急救援终止程序
1、确定事故应急救援工作结束。
2、通知本单位相关部门,周边地区及人员事故危险的解除。
十三、应急培训计划
1、应急救援人员的培训,每季度进行一次。
2、应急救援响应的培训,每季度进行一次
3、社会或周边人员应急响应知识的宣传,每年一次。
十四、演练计划
每半年进行一次演练,上半年演练危化品事故发生后应采取的处理措施。下半年演练受伤人员现场救护。
十五、附录
政府有关部门联系电话:
xx市市医院:2037242 大城县医院:5512177
xx市环保局:2034442 大城县环保局:5573057
xx市劳动局:2227364 大城县劳动局:5522135
xx市安监局:2110311 大城县安监局:5565569
xx市消防大队:2020119 大城县消防大队:119
上一篇:橡塑专用胶生产厂事故应急预案
下一篇:非煤矿山事故应急救援预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