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总则
1.1 编制目的
为加强对施工生产安全事故的防范,指导应急反应行动按计划有序地进行,保证各种应急反应资源处于良好的备战状态,及时做好安全事故发生后的救援处置工作,防止因应急反应行动组织不力或现场救援工作的无序和混乱而延误事故的应急救援,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损失,有效地避免或降低人员伤亡,帮助实现应急反应行动的快速、有序、高效,特制定本预案。
1.2 编制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
《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
《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AQ/T9002-2006)
1.3 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承包施工的各类工程建设过程中造成的工程倒塌或报废,机械设备毁坏和安全设施失当造成人身伤亡或者重大经济损失的事故。
1.4 应急预案体系
根据建筑行业施工现场管理体系及行业特点,本应急预案体系包括综合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和现场处置方案。
本预案属公司综合应急预案,与专项预案和现场处置方案共同构成公司应急预案体系。
综合应急预案是从总体上阐述事故的应急方针、政策,应急组织结构及相关应急职责,应急行动、措施和保障等基本要求和程序,是应对各类事故的综合性文件。
专项应急预案是针对具体的事故类别、危险源和应急保障而制定的计划或方案,主要明确救援的程序和具体的应急救援措施。
现场处置方案是针对具体的装置、场所或设施、岗位所制定的应急处置措施。
1.5 应急工作原则
①预案是发生紧急情况时的处理程序和措施。
②预案是针对可能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环境受到严重破坏而又具有突发性的事故、灾害。
③预案是以努力保护人身安全为第一目的,同时兼顾财产安全和环境防护。
④预案应本着“预防为主、分工负责、统一指挥、分级响应”的基本原则,贯彻“单位自救和社会救援相结合”的总体思路,充分发挥企业在事故应急处理中的重要作用,尽量减少事故、灾害造成的损失。
⑤预案要结合实际,措施明确、具体、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
⑥预案应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
2 危险性分析
2.1 公司概况
单位总体情况:我公司是以建筑施工为主业的施工生产单位,(公司隶属的主管部门、下设的部门、分公司设置及从业人员等基本情况略)主要承揽土建、钢结构和市政工程建设。生产活动具有以下特点:产品的固定性;产品的多样性;产品的流动性;建筑生产涉及面广,综合性强;建筑生产的条件差异大,可变因素多;生产周期长、露天作业多、受自然气候条件影响大;立体交叉施工和高空、地下作业多;手工操作,劳动繁重,体力消耗大。由于这些特点,给施工生产带来了很大的不安全因素,容易发生生产安全事故,并可能殃及邻近作业人员,造成重大的人身伤亡事故和重大经济损失。
2.2 危险源与风险分析
从可能危害社区的重要角度来看,一个施工项目应当确定为一个危险源,进行风险分析;对企业项目安全管理来看,一个施工项目过程可能包含若干个危险源,进行风险分析。所以,我公司危险源主要存在以下两个方面:
2.2.1 施工场所危险源与风险分析
局限于存在施工过程现场的活动;主要与施工分部、分项(工序)工程,施工装置(设施、机械)及物质有关。施工场所危险源主要包括如下内容:
①脚手架(包括落地架,悬挑架、爬架等)、模板和支撑、起重塔吊、物料提升机、施工电梯安装与运行,人工挖孔桩(井)、基坑(槽)施工,局部结构工程或临时建筑(工棚、围墙等)失稳,造成坍塌、倒塌意外;
②高度大于2m的作业面(包括高空、洞口、临边作业),因安全防护设施不符合或无防护设施、人员未配系防护绳(带)等造成人员踏空、滑倒、失稳等意外;
③焊接、金属切割、冲击钻孔(凿岩)等施工及各种施工电器设备的安全保护(如:漏电、绝缘、接地保护、一机一闸)不符合,造成人员触电、局部火灾等意外;
④工程材料、构件及设备的堆放与搬(吊)运等发生高空坠落、堆放散落、撞击人员等意外;
⑤工程拆除、人工挖孔(井)、浅岩基及隧道凿进等爆破,因误操作、防护不足等,发生人员伤亡、建筑及设施损坏等意外。
⑥人工挖孔桩(井)、隧道凿进、室内涂料(油漆)及粘贴等因通风排气不畅造成人员窒息或气体中毒危险源。
⑦施工用易燃易爆化学物品临时存放或使用不符合、防护不到位,造成火灾或人员中毒意外;工地饮食因卫生不符合,造成集体中毒或疾病。
2.2.2 施工场所及周围地段危险源与风险分析
存在于施工过程现场并可能危害周围杜区的活动,主要与工程项目所在社区地址、工程类型、工序、施工装置及物质有关。
①临街或居民聚集、居住区的工程深基坑、隧道、地铁、竖井、大型管沟的施工,因为支护、项撑等设施失稳,坍塌,不但造成施工场所破坏,往往引起地面、周边建筑和城市运营重要设施的坍塌、坍陷、爆炸与火灾等意外。
②基坑开挖、人工挖孔桩等施工降水,造成周围建筑物因地基不均匀沉降而倾斜、开裂,倒塌等意外。
③临街施工高层建筑或高度大于2m的临空(街)作业面,因无安全防护设施或不符合,造成外脚手架、滑模失稳等坠落物体(件)打击人员等意外。
④工程拆除、人工挖孔(井)、浅岩基及隧道凿进等爆破,因设计方案、误操作、防护不足等造成发生施工场所及周围已有建筑及设施损坏、人员伤亡等意外。
⑤在高压线下、沟边、崖边、河流边、强风口处、高墙下、切坡地段等设置办公区或生活区临建房屋,因高压放电、崩(坍)塌、滑坡、倾倒、泥石流等引致房倒屋塌,造成人员伤亡等意外。
3 组织机构及职责
3.1 应急组织体系
公司成立建设工程事故应急指挥部。
应急救援部总指挥:总经理
应急救援部副总指挥:主管安全副总经理
下设六个应急救援小组,组成人员如下:
现场抢救组:
安全保卫组:
医疗救护组:
善后处理组:
事故调查组:
后勤保障组:
危险源风险评估组:
技术组:
3.2 应急组织体系框图
3.3 应急组织职责
3.3.1 应急指挥部职责
①研究制定、修订本公司应对建设工程事故的政策措施和指导意见。
②负责指挥特别建设工程施工事故的具体应对工作。
③分析总结本公司建设工程施工突发事故应对工作,制定工作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
④负责本指挥部所属应急抢险救援队伍的建设和管理。
⑤承办上级应急委员会交办的其他事项。
3.3.2 应急救援总指挥
①分析紧急状态确定相应报警级别,根据相关危险类型、潜在后果、现有资源控制紧急情况的行动类型;
②指挥、协调应急反应行动;
③与企业外应急反应人员、部门、组织和机构进行联络;
④直接监察应急操作人员行动;
⑤最大限度地保证现场人员和外援人员及相关人员的安全;
⑥协调后勤方面以支援应急反应组织;
⑦应急反应组织的启动;
⑧应急评估、确定升高或降低应急警报级别;
⑨通报外部机构,决定请求外部援助;
⑩决定应急撤离,决定事故现场外影响区域的安全性。
3.3.3 应急救援副总指挥
①协助应急总指挥组织和指挥应急操作任务;
②向应急总指挥提出采取的减缓事故后果行动的应急反应对策和建议;
③保持与事故现场副总指挥的直接联络;
④协调、组织和获取应急所需的其它资源,设备以支援现场的应急操作;
⑤组织公司总部的相关技术和管理人员对施工场区生产过程各危险源进行风险评估;
⑥定期检查各常设应急反应组织和部门的日常工作和应急反应准备状态;
⑦根据各施工场区、加工厂的实际条件,努力与周边有条件的企业为在事故应急处理中共享资源、相互帮助、建立共同应急救援网络和制定应急救援协议。
3.3.4 现场抢救组
①抢救现场伤员;
②抢救现场物资;
③组建现场消防队;
④保证现场救援通道的畅通。
3.3.5 安全保卫组
①负责事故现场的警戒;
②阻止非抢险救援人员进入现场;
③负责现场车辆疏通;
④维持治安秩序;
⑤负责保护抢险人员的人身安全。
3.3.6 医疗救护组
①负责现场伤员救护;
②记录伤员伤情;
③协助120和上级部门对伤员的抢救。
3.3.7 善后处理组
①做好伤亡人员及家属的稳定工作,确保事故发生后伤亡人员及家属思想能够稳定,大灾之后不发生大乱;
②做好受伤人员医疗救护的跟踪工作,协调处理医疗救护单位的相关矛盾;
③与保险部门一起做好伤亡人员及财产损失的理赔工作;
④慰问有关伤员及家属。
3.3.8 后勤保障组
①协助制订施工项目或加工厂应急反应物资资源的储备计划,按已制订的项目施工生产厂场的应急反应物资储备计划,检查、监督、落实应急反应物资的储备数量,收集和建立并归档;
②定期检查、监督、落实应急反应物资资源管理人员的到位和变更情况及时调整应急反应物资资源的更新和达标;
③定期收集和整理各项目经理部施工场区的应急反应物资资源信息、建立档案并归档,为应急反应行动的启动,做好物资源数据储备;
④应急预案启动后,按应急总指挥的部署,有效地组织应急反应物资资源到施工现场,并及时对事故现场进行增援,同时提供后勤服务。
3.3.9 事故调查组
①保护事故现场;
②对现场的有关实物资料进行取样封存;
③调查了解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及相关人员的责任;
④按“三不放过”的原则对相关人员进行处罚、教育、总结。
3.3.10 危险源风险评估组
①对各施工现场及加工厂特点以及生产安全过程的危险源进行科学的风险评估;
②指导生产安全部门安全措施落实和监控工作,减少和避免危险源的事故发生;
③完善危险源的风险评估资料信息,为应急反应的评估提供科学的合理的、准确的依据;
④落实周边协议应急反应共享资源及应急反应最快捷有效的社会公共资源的报警联络方式,为应急反应提供及时的应急反应支援措施;
⑤确定各种可能发生事故的应急反应现场指挥中心位置以使应急反应及时启用;
⑥科学合理地制定应急反应物资器材、人力计划。
3.3.11 技术组
①根据各项目经理部及加工厂的施工生产内容及特点,制订其可能出现而必须运用建筑工程技术解决的应急反应方案,整理归档,为事故现场提供有效的工程技术服务做好技术储备;
②应急预案启动后,根据事故现场的特点,及时向应急总指挥提供科学的工程技术方案和技术支持,有效地指导应急反应行动中的工程技术工作。
4 预防与预警
4.1 危险源监控
①工程开工前认真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或专项施工方案,制定出防控措施,并严格执行审批程序。
②在工程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方案实施,严格执行现场危险性较大分部分项工程验收程序,落实防控措施。
③加强现场巡视,对危险源进行辩识登记,掌握危险源的数量和分布状况,实施相应的预防控制措施。
④加强监督检查和日常巡查,对危险源防控措施进行动态监控,认真整改存在隐患和问题。
⑤认真落实各项安全生产责任制、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加强安全教育,严格检查处罚,切实增强全员安全责任意识。
⑥淘汰落后的技术、工艺,适度提高工程施工安全设防标准,从而提升施工安全技术与管理水平,降低施工安全风险。
⑦制订和实行施工现场大型施工机械安装、运行、拆卸和外架工程安装的检验检测、维护保养、验收制度。
⑧制订和实施项目施工安全承诺,确保安全投入。
4.2 预警行动
4.2.1 预警级别
依据建设工程施工安全隐患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发展情况和紧迫性等因素,由低到高划分为蓝色、黄色、橙色、红色四个预警级别。
4.2.1.1 蓝色预警
当符合下列条件之一时可发布蓝色预警:
①有关部门发布大风、大雪、大雨、高温等恶劣天气蓝色预警时;
②主要节日:元旦、春节、“五一”国际劳动节、“十一”国庆节;
③重大会议:国家、省、各地召开党代会、人大、政协会议;
④特殊季节:夏季高温、雨季、汛期、冬季严寒;
⑤施工高峰期之前;
⑥日常隐患排查治理过程中发现典型或带有普遍性的安全生产问题后;
⑦上级主管部门下发蓝色预警后。
4.2.1.2 黄色预警
当符合下列条件之一时可发布黄色预警:
①有关部门发布大风、大雪、大雨、高温等恶劣天气黄色预警时;
②本市发生一起较大建设工程施工突发事故时;
③上级主管部门下发黄色预警后。
4.2.1.3 橙色预警
当符合下列条件之一时可发布橙色预警:
①有关部门发布大风、大雪、大雨、高温等恶劣天气橙色预警时;
②本市发生一起重大建设工程施工突发事故时;
③上级主管部门下发橙色预警后。
4.2.1.4 红色预警
当符合下列条件之一时可发布红色预警:
①有关部门发布大风、大雪、大雨、高温等恶劣天气红色预警时;
②本市发生一起特别重大建设工程施工突发事故时;
③上级主管部门下发红色预警后。
4.2.2 预警信息
预警信息主要对加强建筑安全生产工作、避免事故发生提前进行警示,有针对性地作出符合公司实际的安全生产工作部署,提示公司各施工项目认真分析和查找安全生产薄弱环节,深刻吸取已发生事故的教训,总结经验,确保安全。
预警信息主要内容包括建设工程施工突发事故的类别、预警级别、起始时间、可能影响范围、警示事项、应采取的措施和发布机关等。
4.2.3 预警的发布和解除
各级预警由公司安全部门经主管经理和董事长批准后方可发布和解除。发布和解除形式有召开会议、下发文件两种。
4.2.4 预警响应
有关部门发布大风、大雪、大雨、高温等恶劣天气相应级别预警时,公司应急指挥部各成员单位按照本预案相应级别规定进行响应。
蓝色预警响应:各成员单位按照职责分工,坚持领导带班,昼夜有人值班,随时保持通信联络畅通。根据情况,市建设工程事故应急指挥部办公室组织巡查。各施工现场管理人员、安全员上岗到位,密切关注自然灾害,做好抢险的各项准备工作。
黄色预警响应:在蓝色预警响应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领导带班,加强巡查,关注施工现场重大危险源动态,发现问题及时处置、及时报告。经总指挥批准,组织全市施工现场的安全排查。市建设工程事故应急指挥部办公室与各有关单位保持联系,各类有线、无线通信设备处于开通状态。各施工现场管理人员、安全员上岗到位,严格制止并纠正违章施工现象,尽快消除安全隐患,同时密切关注自然灾害,做好抢险的各项准备工作。
橙色预警响应:在黄色预警响应的基础上,各有关单位密切关注施工现场重大危险源、隐患整改及自然灾害情况,各单位带班负责同志要随时掌握情况,全力消除安全隐患。必要时调整施工时段或停止户外现场施工。应急队伍随时待命,接到事故报告后,立即进行抢险,建议市民避开有关工程。
红色预警响应:在橙色预警响应的基础上,各有关单位高度关注重大危险源及自然灾害动态,带班负责同志要主动了解掌握情况,加强值班和监测密度。必要时,停止高处作业。
4.3 信息报告与处置
4.3.1 信息报告与通知
①公司应急救援组织设立24小时值班电话。电话为:XXXXXXXX。
②突发安全事故时,事故发现人员立即报告项目负责人,由项目负责人拨打值班电话报告事故情况或直接报告应急救援副总指挥和总指挥。应急值班人员接警后,立即将警情报告应急救援总指挥、副总指挥。
③为有效开展事故救援活动,现场项目负责人应在第一时间寻求社会救援力量。
火灾:项目负责人拨打119,向公安消防部门求援。
急救:项目负责人拨打120,向医疗急救中心求援。
④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事故发生时间、类别、地点和相关设施;遇险人员人数;现场联系人姓名和电话等。
⑤应急救援总指挥、副总指挥事故报告后,符合本预案启动条件时,立即发出启动本预案的指令;应急值班人员接到启动应急预案命令后,立即向各救援小组成员下达赶赴现场指令。
⑥接到突发安全事故指令的各救援小组立即赶赴事故现场进行现场抢救排险。
⑦根据事故类别及时向事故发生地政府主管部门报告。
4.3.2 信息上报
①事故信息上报采取分级上报原则,最终由公司主管经理向政府有关部门上报。
②信息上报内容包括:事故发生单位情况;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部位以及事故现场情况;初步掌握的人员伤亡(包括下落不明的人数)、直接经济损失等情况;可能造成的危害以及采取的措施;事故报告单位、报告人、批准人、报告时间及联系方式等。事故伤亡人数及直接经济损失情况发生变化的,应当及时补报。
③按照国家规定,在1个小时内向事故发生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进行报告。
4.3.3 信息传递
事故现场第一发现人员→现场项目负责人→应急值班电话或直接报告应急救援副总指挥和总指挥→各应急小组→应急小组人员→公司有关部门。
5 应急响应
5.1 响应分级
按事故的可控性、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本预案应急响应级别原则上分为“一级(扩大救援响应)”和“二级(公司级救援响应)”两级。
响应标准如下(所称的“以上”包括本数,所称的“以下”不包括本数):
5.1.1 一级响应启动标准(扩大救援响应)
存在下列任意一种情况,启动一级响应。
①公司应急机、应急力量或资源不足,无力控制事态,需要上级增援的;
②事故后,有3人以上被困的;
③已经或可能导致3人以上死亡的;
④已经或可能导致10人以上中毒(重伤)的;
⑤已经或可能导致1000万元以上直接经济损失的。
公司应急指挥部决定的其他需要扩大应急响应的
5.1.2 二级响应启动标准(公司级救援响应)
存在下列任意一种情况,且本公司有能力控制事态的,启动二级响应。
①事故后,有1人以上、3人以下被困的;
②已经或可能导致3人以下死亡的;
③已经或可能导致10人以下中毒(重伤)的;
④已经或可能导致1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
5.2 响应程序
项目部应急响应的过程为接警、警情判断、应急启动、应急指挥、应急行动、资源调配、应急避险、事态控制、扩大应急、应急终止和后期处置等。
施工现场突发事故发生后,由现场应急总指挥根据事故情况,确定响应级别。需启动一级响应时,一级救援响应启动前,二级响应必须已经启动。
5.2.1 二级响应程序
①突发安全事故时,事故发现人员立即报告项目负责人,项目负责人立即发布停工明令,指令电工断电,并清点人数。同时拨打值班电话报告事故情况或直接报告应急救援副总指挥和总指挥。应急值班人员接警后,立即将警情报告应急救援总指挥、副总指挥。同时,现场项目负责人应在第一时间寻求社会救援力量,拨打120急救电话,遇火灾时还应立即拨打119求援。发生有毒有害气体泄露或可能造成环境污染的还应通知有关单位和部门,组织现场人员疏散。
②应急救援总指挥、副总指挥接到事故报告后,符合本预案启动条件时,确定响应级别,立即启动本应急预案。各救援小组成员赶赴现场,应急救援总指挥和副总指挥收集分析事故初步情况,并做好上报工作。
③应急救援总指挥、副总指挥按本预案确立的基本原则和专家建议指挥救援工作。对事故影响范围内的非应急人员进行疏散,指挥各应急救援小组开展应急救援工作。
④事态得到控制后,应急救援总指挥宣布应急结束,安排布置应急恢复和应急发布有关工作。
⑤事故发生时,必须保护现场,对危险地区周边进行警戒封闭,按本预案营救、急救伤员和保护财产。如若发生特殊险情时,应急指挥中心在充分考虑专家和有关方面意见的基础上,依法及时采取应急处置措施。
5.2.2 一级响应程序
①应急救援总指挥、副总指挥接到事故报告后,认为符合一级响应启动标准时,或者当现场现有应急救援力量和资源不能满足抢救行动要求时,由应急救援总指挥及时向工程所在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报告,请求支援。
②上级应急增援力量到达后,由现场副总指挥负责组织公司各应急救援小组与上级应急救援小组衔接。
③现场所有本公司应急人员和应急小组应服从上级应急救援指挥机构的指挥。遇有不同意见或特殊情况需要说明时,应通过本公司应急救援总指挥或副总指挥进行反映。
5.2.3 响应程序流程图
5.3 应急结束
当社会救援赶到现场,(建议删除)事故现场得以控制,经确认被困人员全部救出,受灾人员全部安全撤离,导致次生、衍生事故隐患已消除,经公司救援领导小组批准后,宣布应急结束。
应急结束后,将事处置故情况上报;向事故调查处理小组移交所需有关情况及文件;写出事故应急工作总结报告。
5.3.1 事故情况上报事项
①发生事故工程基本情况;
②事故发生经过和事故救援情况;
③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直接经济损失;
④事故发生的原因和事故性质;
⑤事故责任的认定以及对事故责任者的处理建议;
⑥事故防范和整改措施。
5.3.2 需向事故调查处理小组移交的相关事项
①事故报告人情况;
②事故发生前和救援过程中有关的影像资料;
③事故初步上报情况及报告内容。
6 信息发布
事故发生后,由应急救援副总指挥代表代表应急小组,会同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把应急救援各阶段进展情况及时准确向新闻媒体通报,发布的信息时必须以事实为依据,与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一同,?客观准确表述事故态势、发展状况及救援情况。
救援结束后,事故调查和处理信息由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统一发布。
7 后期处置
经事故调查报告批复后,应根据事故调查报告对事故责任人进行处理和落实事故防范措施,立即进行生产秩序恢复前的污染物处理、必要设备设施的检修、人员情绪的安抚。开展抢险过程应急能力评估和应急预案的修订工作。
善后处理组依据国家有关规定,做好伤亡人员善后赔偿工作。
8 保障措施
8.1 通信与信息保障
8.1.1 应急工作相关联的单位、人员通信联系方式
见附件1。
8.1.2 各应急小组成员联系方式
见附件2。
8.1.3 信息通信系统及维护方案
后勤保障组负责定期维护上述联系方式,遇有电话变更,及时更新,确保联络畅通。
8.2 应急队伍保障
每个在建工程项目部必须建立一支现场自救队,成员由项目部安全管理人员组织骨干施工人员组成,由公司安全科负责领导,定期进行培训和演练。
8.3 应急物资装备保障
见附件3。
8.4 经费保障
应急专项经费由 XX 款项支出。
使用范围:
数额:
监督管理措施:
8.5 其他保障
①公司设理应急救援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公司安全科。
②应急领导小组日常备用一辆应急交通运输车辆,备用车辆只承担距单位较近的运输任务,司机手机电话24小时开机,一旦应急事故发生,通知司机速回。
③安全保卫组应常备用于应急突发事故的警戒带,一旦发生突发事故,在事故现场治安警戒使用。
④项目部卫生所应当常备医疗急救用品。
⑤安全负责人应每周对施工现场的消防器材和应急用锹、镐、撬棍等进行检查、保养、维护。定期更换灭火器,日常维护消防设备设施的有效使用,清除消防器材前及安全通道的遮挡物,保持消防器材应急使用及安全通道畅通。
⑥应急组织机构的全体成员,应树立“接警即动”的观点,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勇敢、科学、冷静应对事故,不能盲目、蛮干。遇到有毒有害物质或有其它潜在危险时,必须有防范措施或请专业队伍进行抢险工作。
⑦在组织机构内,当正职休假,开会等外出时,副职承担正职职责。
9 培训与演练
9.1 培训
①年初制定生产计划时,同时制定应急预案培训计划。
②培训方式包括:应急救援知识辅导、有奖知识问答、救援设备现场操作、自救常识演练等。
③要求每名职工有自我保护意识,掌握突发事故后各类自救常识,会正确使用灭火器等一般应急器材。
9.2 演练
公司和各项部每年至少组织一次综合模拟突发事故安全应急演练,检验指挥系统、现场抢救、疏散、救援响应能力。
各应急组成员必须熟悉各自的职责,做到动作快、技术精、作风硬。根据实际演练情况,查找不足,总结经验,不断完善事故应急预案。
演练结束后对演练进行评估及总结,及时修正及弥补应急突发事件救援预案制定的缺陷。
10 奖惩
①对于在抢险救灾过程中,无故不到位或迟到及临阵逃脱者,将给予行政处分和经济处罚。
②在抢险救灾过程中,不服命令的,将给予处罚。
③在抢险救灾过程中,表现勇敢、机智、成绩突出人员应给予表扬或物质奖励。
④在抢险救灾中,受到伤害的员工,按照工伤条例进行赔偿。
⑤事故处理完成后,主管部门写出报告(总结):事故经过、事故发生原因、处理过程、经验教训、人员伤亡、损失大小情况、事故直接损失、间接经济损失、奖罚人员名单等上报上级有关部门,并在项目部存档备案。删除
11 附则
11.1 术语和定义
11.1.1 应急预案
针对可能发生的事故,为迅速、有序地开展应急行动而预先制定的行动方案。
11.1.2 应急准备
针对可能发生的事故,为迅速、有序地开展应急行动而预先进行的组织准备和应急保障。
11.1.3 应急响应
事故发生后,有关组织或人员采取的应急行动。
11.1.4 应急救援
在应急响应过程中,为消除、减少事故危害,防止事故扩大或恶化,最大限度地降低事故造成的损失或危害而采取的救援措施或行动。
11.1.5 恢复
事故的影响得到初步控制后,为使生产、工作、生活和生态环境尽快恢复到正常状态而采取的措施或行动。
11.2 应急预案备案
本预案报总经理(法人)审阅批准实施,留安全负责人或主管科室备案。同时上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11.3 维护和更新
每次演练结束或根据国家有关安全生产法规的颁布及人员设置变动情况及时修改、补充预案。
11.4 制定与解释
本预案由XXX公司安全科制定,由XXX公司安全科负责解释。
11.5 应急预案实施
本预案自XXXX年XX月XX日开始实施。
上一篇:建筑公司火灾应急处理预案
下一篇:一般工程专项应急预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