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方式 | 业务合作 | 会员

水库防洪应急预案

2010-05-17   来源:安全文化网    热度:   收藏   发表评论 0

  1  总则

  1.1  水库防洪应急预案是针对因突发事件导致水库面临重大险情威胁,危及水库工程及下游生命财产安全时,为保证水库安全,有效防止和减轻灾害损失而预先制定的科学合理、可操作性强的抢险救灾应急预案。

  1.2  编制依据

  本应急预案依据《防洪法》、《水法》、《防汛条例》、《水库大坝安全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编制,综合考虑《综合利用水库调度通则》、《水库大坝安全评价导则》、《水库管理通则》以及《水库防洪应急预案编制导则》(试行)等标准和规范。

  1.3  编制原则

  应急预案体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彻“以防为主,全力抢险”的原则,坚持行政首长负责制,统一指挥,统一调度,服从大局,团结抗洪,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相结合,采取紧急抢护措施,力保水库安全,减轻灾害损失。

  1.4  预案启动适用范围与条件

  启动应急预案的适用范围包括水库管理范围和保护范围,以及水库下游的安吉县、长兴县和湖州市区等防洪保护范围。但水库下游防洪保护范围的应急预案,由湖州市防汛指挥部另行制订和组织实施。

  当满足以下任何一项条件时,可以申请启动紧急预案:

  1.4.1  工程发生重大险情

  1.4.1.1  挡水建筑物:发生严重的大坝裂缝、滑坡、管涌、漏水、大面积散浸、决口等危及大坝安全的可能导致垮坝的险情。

  1.4.1.2  泄水建筑物:紧急泄洪时溢洪道启闭失灵,侧墙倒坍,底部严重冲刷等危及大坝安全的险情;输水洞严重断裂或堵塞,大量漏水浑浊,启闭设备失灵等可能危及大坝安全的险情。

  1.4.1.3  水库下游防洪工程发生重大险情,需要紧急调整当年的调度方案。

  1.4.2  突发事件造成的重大险情

  1.4.2.1  超设防标准导致大坝、建筑物严重裂缝、基础破坏等危及大坝安全的险情。

  1.4.2.2  大规模山体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导致水库水位严重壅高等危及大坝安全的险情。

  1.4.2.3  库区出现漂船、漂木等漂移物体堵塞溢洪道,严重影响泄洪,危及大坝安全的险情。

  1.4.2.4  上级宣布进入紧急备战状态。

  1.4.2.5  以暴力胁迫阻挠紧急防洪调度或人为破坏的恐怖事件危及大坝安全的险情。

  1.4.2.6  其它不可预见的突发事件危及大坝安全的险情。

  1.4.3  超标准洪水

  1.4.3.1  本水库设计的校核标准为可能最大洪水,不考虑超标准洪水对水库工程的安全影响。

  1.4.3.2  水库下游河道的安全行洪能力和堤防安全防洪能力一般为10年至20年一遇,当发生超标准洪水,下泄流量超过下游河道和堤防的安全标准时,应根据审定的水库洪水预报方案,及时向省、市、县防汛指挥部作出预报,保证下游有关部门及时启动应急预案。

  1.4.4  由水库防洪紧急预案的审批部门下达的需要启动应急预案的其它紧急情况。

  1.5  紧急预案的启动程序

  当水库遭遇突发事件,危及水库工程及下游生命财产安全,满足启动紧急预案的条件时,由水库管理局向县防汛指挥部提出启动预案申请,县防汛指挥部报告县人民政府和市防汛指挥部,最后,由市防汛指挥部报告市人民政府,经市人民政府批准后,由县人民政府宣布启动预案,由县防汛指挥部组织实施。

  2  工程概况

  2.1  流域概况

  老石坎水库位于安吉县孝丰镇西南10千米处的西苕溪支流南溪上。坝址以上控制流域面积258平方千米。南溪发源于安吉县章村镇龙王山,海拔1589.3米(吴淞高程),流域面积408.8平方千米,主流长度47.2千米。主要二级支流有7条,其中在库区的有郎村溪、浮塘溪、张坞溪、深溪和景溪等5条。

  在库区上游有小㈠型水库一座,总库总176万立方米,大坝为混凝土拱坝,最大坝高30.2米,坝顶弧长98.8米。

  库区有章村、报福、杭垓等3个镇(45个村),总人口近10万人。

  2.2  水库基本情况

  老石坎水库是一座以防洪为主,结合灌溉、发电、养鱼、供水等综合利用的大㈡型水库。水库总库容11401万立方米,正常库容5400万立方米,台汛期限制库容4675万立方米。水库按百年一遇洪水设计,可能最大洪水校核,二十年一遇洪水全部拦蓄。防洪受益面积19万亩,灌溉受益面积8.8万亩。

  水库由拦河大坝、正常泄洪闸、非常泄洪闸、自溃坝、分洪闸、输水隧道、发电厂及升压站组成。大坝为粘土心墙砂壳坝,最大坝高36.9米,正常泄洪闸为3孔6×9米(宽×高)深孔闸门,平面钢闸门控制泄洪,设计最大泄洪流量2730立方米/秒。非常泄洪闸为5孔开敞式溢流堰,总净宽40米,弧形钢闸门控制泄洪,设计最大泄量968立方米/秒,启用标准为1000年一遇洪水。分洪闸为胸墙式结构,闸孔7×5.5米(宽×高),弧形钢闸门控制泄洪,设计最大分洪流量250立方米/秒。自溃坝为粘土斜墙砂砾坝,分为二级,启用标准为10000年一遇洪水,当水库水位超过125.0米时,启用一级自溃坝;当水库水位超过125.3米时,二级自溃坝自溃。一、二级自溃坝最大下泄流量为1843立方米/秒。输水隧洞全长156米,兼作发电引水和灌溉输水,洞身全部采用钢筋混凝土衬砌,衬砌后洞径3米,进口设检修用平面钢闸门和固定式钢结构拦污栅。发电站装机2台,总容量2.8兆瓦,设计年发电量1100万千瓦小时。

  水库始建于1958年8月,1960年10月停工。1964年10月复工续建,至1966年完成最大坝高28.5米,总库容4900万立方米的初期规模。1968年5月至1969年12月,大坝加高5米,最大坝高为33.5米,总库容8500万立方米。1978年1月至1983年12月,进行保坝扩建,大坝加高3.4米,达到现有规模。

  2000年,省水利厅对老石坎水库进行安全鉴定,发现主要问题有:大坝心墙粘土水平渗透系数达不到规范要求,两岸坝肩存在绕坝渗流;正常泄洪闸闸门及启闭设备和启闭平台部分大梁强度不够,检修闸门高度偏低,左边墩与大坝结合不良,存在绕渗;非常溢洪道坝体粘土斜墙与混凝土底板、隔墩、边墩等接触部位严重漏水,难以安全挡水;分洪渠护坡及消能设施损坏严重,不能安全行洪。为此,于2002年2月至2003年10月间,完成了对主体工程的除险加固。

  除险加固工程主要项目有:采用套井粘土防渗墙加固大坝心墙;对坝肩进行防渗帷幕灌浆。更换正常泄洪闸闸门和启闭设备;更换启闭平台部分大梁,新建启闭机室;采用低弹模混凝土防渗墙,对泄洪闸两侧边墩和大坝结合部作防渗加固;对泄洪闸基础进行固结灌浆和帷幕灌浆。新建非常泄洪闸;加固一、二级自溃坝;对非常溢洪道基础进行固结灌浆和帷幕灌浆。加固分洪渠消力池;修复渠道护坡;新建分洪闸进闸公路、通讯系统和管理房。对输水隧洞作固结灌浆加固处理,维修加固进口检修闸门和启闭机室。重建电厂渐变段,更换调速器,增设分段开关。新建大坝自动化观测系统,更新改造水情自动测报系统。

  2.3  水情水工监测及预报

  2.3.1  水情监测及预报

  水情自动测报系统始建于1992年,共设四个雨量遥测站,一个水位、雨量站,一个中心站,可通过卫星传输,向省、市、县防汛部门实时发送水情信息。在水库除险加固中,进行了全面的更新改造,目前运行正常。

  水情预报工作,主要由县水文站进行。

  水库自记水位台原实际可观测最高水位为123.0米,不能满足观测要求。除险加固中,已加高、加固,能观测水库校核洪水位125.4米。

  2.3.2  水工监测

  大坝监测系统始建于1970年。1981年保坝扩建时重新埋设,进行大坝渗流、绕坝渗流、大坝表面水平位移和垂直位移等四个项目的人工观测。

  除险加固中,新建了大坝自动观测系统。

  大坝渗流监测包括坝体、坝基和绕坝渗流压力三个部分。采用埋入式振弦渗压计、振弦式传感器读数仪、专用通讯电缆等观测设备和采集、传输、处理软件,形成自动观测系统,将观测数据输入中心控制室,使数据采集、资料整编、资料分析、资料管理、信息发布及网络管理等实现自动化。

  大坝渗流监测系统自2003年10月投入运行以来,运行正常,数据完整、可靠。

  根据有关规定,原有的人工观测系统仍继续使用。

  2.4  历史灾害及现状设施安全状况

  2.4.1  历史灾害

  1973年5月18日,发现大坝右段0+299桩号附近背水坡第一级平台护坡脚有较大渗水,立即上报省、地、县水利部门并弃水降低水位。5月21日,省、地、县有关部门领导及技术人员到现场,决定先采用灌浆堵漏,确保安全度汛。1973年冬,成立维修抢险指挥部,开挖大坝漏水段坝体直至坝底基岩,查明大坝心墙基槽底面岩断层破碎带渗水,经白蚁蚁道逸出下游坝坡。通过坝基处理坝体灭蚁回填,于1975年7月初竣工蓄水试验后,至1975年12月验收合格,恢复正常运行。

  1999年6月30日洪水中,当库水位达到122.6米时,非常溢洪道自溃坝背水坡严重漏水,且漏水量随库水位升高而不断加大。经省、市水利部门专家现场检查分析,原因为自溃坝粘土斜墙与混凝土底板、隔墩、边墩等接触部位及地基漏水。决定降低水位运行。除险加固中,全面翻修粘土斜墙与底板等结合部,并进行基岩固结灌浆与帷幕灌浆。至2003年汛期,除险加固工程完成后,恢复正常蓄水运行。

  在2003年10月完成的主体工程除险加固中,主体工程存在的所有问题均已进行加固处理。经2004年2月单位工程验收合格,并于2003年汛期恢复正常蓄水以来,经历过2005年8月出现的118.33米洪水(高于正常蓄水位1.33米),工程运行情况良好,工程监测数据正常。

  2.5  风险分析

  如遭遇突发事件,发生水库垮坝,或自溃坝意外溃坝等情况,则将造成安吉、长兴、湖州市区25万亩农田受灾,受淹面积将超过1000平方千米,西苕溪两岸的数百公里堤防将严重损毁,灾区的经济、社会、生态将会受到严重破坏。

  2.6  工程及防洪安全中存在的问题

  工程虽已经过全面的除险加固,目前情况良好。并于2005年8月出现过118.33米的洪水位。但与水库的历史最高水位123.38米相去甚远,与设计的校核洪水位125.4米相比差距更大。特别是非常溢洪道自溃坝,除险加固以后,尚未挡过水。因此,除险加固工程的效果,尚待接受水库高水位的检验。

  3  应急组织保障

  3.1  应急指挥机构及分工

  按照省防汛指挥部的指令,老石坎水库的防汛责任人为安吉县政府县长唐中祥,具体负责人为副县长叶海珍和县水利局局长郑伟中。

  按照行政首长负责制的规定,和分级部门负责的原则,县成立水库防洪应急指挥部,由县政府、政府相关职能部门、人武部、水库管理单位等组成。指挥部下设参谋部、后勤部。指挥长为安吉县县长唐中祥,副指挥长为副县长叶海珍,水利局局长郑伟中,县人武部长朱玉成。成员有县政府办公室副主任毛荐先,气象局长周月中,交通局副局长吴柏顺,供电局长樊华成,县供销社主任李德新,公安局副局长汪秋鸿,民政局副局长高柏华,建设局副局长马洪滨,电信局长俞绮辞,广电局长赵达明,县新闻宣传中心总编辑姚兴标,财政局副局长梁蕴伟,国土局党组成员曲卫,经贸委副主任毛利林,卫生局副局长王泽舫,林业局副局长董爱龙,农业局副局长叶援宝,县发计委副主任徐人良,县人保公司经理俞建英,老石坎水库管理局局长陈天顺。

  指挥部各成员单位职责如下:

  县政府办公室:负责抢险救灾的组织、协调、监督、指导等工作。组织防洪抢险,参加防洪决策。

  县人武部:执行国家赋予的抗洪抢险任务,负责组织民兵抢险队伍,指导乡镇和有关单位落实民兵抢险队伍。在紧急防汛期派联络员驻指挥部,联系落实抗洪抢险、营救人员、转移物资等重大防汛抗灾任务。

  县水利局:负责防洪抢险的行业管理,及时收集掌握雨情、水情、工情、灾情,协同有关部门做好洪水预报。组织防洪抢险、水毁工程修复及水利设施灾害统计、评估工作。

  县气象局:负责灾害性天气预报、监测,及时提供有关气象信息,参加防汛决策。

  县交通局:组织运送抢险、救灾、防疫人员、物资、设备,为紧急抢险和人员撤离及时提供运载工具。负责本行业工程的防洪抢险、水毁工程修复,以及灾情统计、评估。

  县供电局:负责辖区内防洪抢险的电力供应保障,电力工程防洪抢险、水毁工程修复和灾情统计、评估。

  县供销社:负责有关防洪物资的储备和调运,灾区所需生产、生活资料的货源组织和供应。

  县公安局:负责防洪抢险的治安保卫工作,维护抢险秩序和灾区社区治安。防洪紧急期间,协助组织人员撤离和转移,打击盗窃防洪物资、破坏水利工程的犯罪活动。必要时,负责实施交通管制。

  县民政局:负责救灾和灾民的生活救助工作,接收和分发救灾捐赠款物。负责民政灾情统计、评估。

  县建设局:负责监督、检查建制镇范围内的防洪工作,指导落实防洪措施。负责本行业防洪、排涝、供水工程的防洪抢险,做好防洪抢险期间和灾后的居民供水保障工作。

  县电信局:负责本行业电信设施的防洪抢险,保障防洪应急电信设施安全和水情、险情、灾情电话畅通。

  县广电局:负责防洪抢险、水情灾情、抗灾救灾等音像资料的摄编工作。做好防洪抢险信息发布和有关法律法规宣传工作。

  安吉新闻宣传中心:负责防洪法规宣传、防洪抢险信息发布、抗灾救灾动态报导工作。

  县财政局:及时下拨县本级防洪抢险经费,监督使用。

  县国土资源局:负责对重大的山体滑坡、崩塌、地面塌陷、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预案制定、监测、防治和善后处理工作,并随时向指挥部提供有关情报。

  县经贸委:负责检查、指导、监督所属单位的防洪抢险工作。负责抗洪抢险的生活后勤工作,做好救灾物资、器材、商品供应的组织协调,配合做好救灾食品发放工作,并负责工业线的灾情统计、评估。

  县卫生局:负责灾区的防病、治病工作,做好灾区卫生防疫,预防流行疾病。

  县林业局:负责全县防洪桩木调拨供应工作,做好所属单位的防洪抢险的检查、指导和监督。负责林业灾情的统计、评估。

  县农业局:负责制订和指导农业、水产及农经作物的抗灾、补救措施,做好下属单位的防洪抢险工作,负责农业灾情的统计、评估。

  县发计委:负责防洪抢险经费、物资的供需协调。

  人保安吉县支公司:做好投保单位物资的防洪防淹工作和受灾损失的理赔工作。

  老石坎水库管理局:做好水情、雨情测报、工程巡查、工情监测、险情报告及安全保卫等工作,严格执行指挥部调度指令,参加防洪抢险决策,紧密配合应急专家组和抢险队伍工作。

  水库防洪应急指挥部参谋部,由县水利局、防汛办、气象局、国土局和老石坎水库管理局等部门组成,负责水情、工情监测和抢险救灾技术指导。参谋部组织了水库抢险应急专家组,由陈小平(县水利局副局长)、鲁志军(县水利局副局长,高工)、戴达华(县水利局总工,高工)、谷红卫(县水利局副总工,工程师)、赵忠林(县水利局副所长,高工)、胡光祥(县水利局副所长,工程师)等六人组成。

  后勤部由供销社、电信局、电力局、公安局、交通局、林业局、发计委、经贸委、财政局、民政局、卫生局等部门组成。负责抢险物资、食品、通讯、电力、治安、交通及医疗卫生等工作。

  3.2  信息传递和报告

  水库管理局和县防汛办及时收集水库的雨情、水情、工情和险情,定时向水库防洪应急指挥部和市防汛办报告,在紧急状态下,每半小时报告一次,必要时随时报告。同时,由水库防洪应急指挥部后勤部采取电视、广播、电话等方式向下游灾区发布险情警报。

  3.3  决策与执行

  水库发生重大险情时,水库应急指挥部必须快速反应,科学决策。由指挥部召集参谋部和后勤部成员单位会商后,由指挥长签发命令,交指挥部成员按照分工立即分头执行。

  3.4  抢险队伍

  3.4.1  专业抢险队

  专业抢险队是由水库管理局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组成的抢险技术骨干,人员有汪卫东、毛伟、胡永安、陈建平、严志刚、王伟民、黄秋宏、凌宏峰等,由汪卫东负责。在工程出现重大险情时,必须立即赶到现场,研究决定抢险措施,指挥抢险。必要时,应由县水库应急抢险专家组决策。

  3.4.2  群众抢险队

  由孝丰镇、报福镇各组织以当地党员和民兵为骨干的群众各300人,以营、连的军事组织形式集合待命。

  3.4.3  人民解放民、武警部队

  根据水库突发事件的特点,由县人武部负责联络安排驻军和武警部队做好准备,必要时投入抢险。

  3.5  抢险物资准备

  3.5.1  土料、砂石料

  土料在茶叶山土料场取用,砂石料2#弃土场取土场取。石料不足时,可拆水库管理围墙块石使用。

  3.5.2  其它物资

  木料、麻(草)袋、铅丝等物资器材,分别由供销社、林业局储备、调运。

  3.6  通讯保障

  水情应急传递采用现有的自动遥测报汛系统、卫星通讯系统。也可用有线或无线电话、电脑网络等。

  3.7  救灾防疫保障

  3.7.1  救灾物资

  救灾食品、生活用品和灾民饮用水等,均由县供销社组织供应,灾民救济由民政局负责,进行供需协调。

  3.7.2  灾区防疫

  医疗救护和卫生防疫,均由卫生局组织,由后勤部协调。全县的医院、防疫站、妇幼保健站、乡镇卫生院,均为医疗救护单位。

  4  主要应急措施

  4.1  险情监测和巡查

  由水库管理局工程管理股、生产技术股和安全保卫股负责,分头进行24小时不间断的监测和巡查,并按时或随时向应急指挥部报告。险情监测负责人为刘克军,巡查负责人为毛伟。总负责人为谭江亮。

  4.2  工程应急抢险措施

  本工程校核标准为可能最大洪水(R、M、F),因此,不考虑超标准洪水的应急措施。

  库区无大中型水库,有一座小㈠型水库,总库容176万立方米,与本水库大坝直线距离40千米以上,对本水库建筑物无灾害性影响,也不予考虑。

  库区无大的可漂移物体,不考虑漂移物对坝体撞击的影响。

  根据本水库工程的实际情况,考虑以下重大突发事件引发的危及大坝安全的险情与应急措施。

  4.2.1  自溃坝漏水,可能引起非正常溃坝。

  由于自溃坝引冲槽高程分别为125.0米和125.3米,坝底高程为118.0米。因此,自溃坝的最大挡水深度在7米以上。在水库最高水位接近或低于125米,不启用自溃坝的情况下,要求自溃坝能安全挡水,此时如果溃坝,将造成意外的重大灾害。

  抢险方案为:

  加大正常泄洪闸及非常泄洪闸的泄洪流量,进一步迫降水库水位;

  采用土工膜覆盖上游漏水部位,上游、下游填筑麻(草)袋堵漏等措施。

  4.2.2  泄洪闸门故障

  启闭设备或闸门故障,造成不能泄洪,或不能按调度计划加大泄洪流量,导致水库水位上升,危及大坝安全。

  抢险方案:

  正常泄洪闸门故障:加大无故障闸门的泄洪流量,如三孔正常泄洪闸全部发生故障,则启用非常泄洪闸。

  正常泄洪闸、非常泄洪闸全部发生故障:则根据泄洪流量要求,启用一级或全部自溃坝。此时,可根据紧急程度,采用开挖或爆破方式。

  电源故障:可启用备用电源。

  4.2.3  漂浮物堵塞泄洪闸闸孔

  闸孔堵塞,造成泄流不畅,或造成启闭失灵,不能按调度计划泄洪,导致水库水位上升,危及大坝安全。

  抢险方案:

  如启闭正常,可提升闸门,加大泄流量,增大冲刷能力,并采用卷扬机、挖掘机等设备,尽可能逐步清除闸孔上游面漂浮物,减少堵塞物。同时,增加未堵塞闸孔泄流量。如闸孔全堵塞,且启闭失灵,可采用小药量水下爆破,逐步清除漂浮物。在所有措施均不能清除漂浮物的紧急情况下,考虑启用自溃坝。

  4.2.4  下游危急,必须控制下泄流量。

  抢险方案:

  按校核洪水位验算最小下泄流量,按验算结果控制运行。

  4.2.5  其他险情

  如:库区临水岸坡坍塌,坝顶涌浪,坝体渗漏、管涌、漏洞,坝体裂缝、陷坑、滑坡,水工建筑物滑动、倾倒等险情,由专业抢险队根据现场情况,确定抢险方案,组织抢险。

  4.2.6  所有抢险方案,均需立即报告指挥部参谋部,经抢险专家组会商决策,由指挥长签发命令,按照命令执行。

  4.2.7  水库下游的防洪抢险,由湖州市防汛指挥部根据老石坎水库溃坝洪水淹没图制定的应急预案组织实施。

  4.3  预警通讯应急措施

  4.3.1  警报方式

  警报主要通过电视、广播、有线及无线通讯发布,警报信号采用警报器及铜锣。

  解除警报通过电视、广播、有线及无线通讯发布,信号采用警报器及铜锣。

  4.3.2  出险标志

  在出险处白天悬挂红布标志,夜间使用红灯标志。

  预警通讯应急措施,均由湖州市防汛指挥部制定的老石坎水库溃坝应急预案组织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