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事件分级
按照突发事件严重性和紧急程度,突发环境事件分为特别重大环境事件(Ⅰ级)、重大环境事件(Ⅱ级)、较大环境事件(Ⅲ级)和一般环境事件(Ⅳ级)四级。
1、特别重大环境事件(Ⅰ级)。
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为特别重大环境事件:
(1)发生30人以上死亡,或中毒(重伤)100人以上;
(2)因环境事件需疏散、转移群众5万人以上,或直接经济损失1000万元以上;
(3)区域生态功能严重丧失或濒危物种生存环境遭到严重污染;
(4)因环境污染使当地正常的经济、社会活动受到严重影响;
(5)利用放射性物质进行人为破坏事件,或1、2类放射源失控造成大范围严重辐射污染后果;
(6)因危险化学品(含剧毒品)生产和贮运中发生泄漏,严重影响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污染事故。
2、重大环境事件(Ⅱ级)。
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为重大环境事件:
(1)发生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中毒(重伤)50人以上、100人以下;
(2)区域生态功能部分丧失或濒危物种生存环境受到污染;
(3)因环境污染使当地正常的经济、社会活动受到较大影响,疏散转移群众1万人以上,5万人以下的;
(4)1、2类放射源丢失、被盗或失控;
(5)因环境污染造成重要河流、湖泊、水库水域大面积污染,或县城水源地取水中断的污染事件。
3、较大环境事件(Ⅲ级)。
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为较大环境事件:
(1)发生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中毒(重伤)50人以下;
(2)因环境污染造成跨地级行政区域纠纷,使当地经济、社会活动受到影响;
(3)3类放射源丢失、被盗或失控。
4、一般环境事件(Ⅳ级)。
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为一般环境事件:
(1)发生3人以下死亡;
(2)因环境污染造成跨县级行政区域纠纷,引起一般群体性影响的;
(3)4、5类放射源丢失、被盗或失控。
二、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发生在前海医院内的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理工作。
三、组织指挥体系及职责:
我院应急工作由院保卫科全面负责。组成如下:
组 长:黄煌轻
副组长:鲁文涛
成 员:张骏魁、刘午阳、马学龙、鲁燕峰、张超超
我院应急指挥小组组长为应急工作总指挥,负责应急工作的整体指挥工作;副组长为副总指挥,协助组长工作,传达各项指令、督促检查执行情况,负责协调各部门的应急工作;各成员负责贯彻和落实指挥小组布置的任务。由于医院工作的特殊性,各岗位上、下班后的状况差别很大。按照不同预案的要求,一旦发生紧急情况,遵循自动递补规则,上班时间内,由院内应急指挥小组负责;非上班时间,在班各岗位自动承担相应的职责,由当值保安班长根据情况立即启动相应预案并负责组织指挥应急工作。
四、应急响应
1分级响应程序
按突发环境事件的控制、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突发环境事件的应急响应分为一般(Ⅳ级响应)、较大(Ⅲ级响应)、重大(Ⅱ级响应)、特别重大(Ⅰ级响应)四级。超出本级应急处置能力时,应及时请求上一级应急指挥机构启动上一级应急预案。
属一般(Ⅳ级)环境事件,由本院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同时向市环保局报告。
属较大(Ⅲ级)以上环境事件,应及时向上级政府报告,由上级政府启动上级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
2、工作原则:
(1)预防为主
加强对突发环境事件的监测、监控并实施监督管理,建立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故风险防范体系,积极预防、及时控制、消除隐患,提高突发环境事件防范和处理能力,尽可能地避免或减少突发环境事件的发生,消除或减轻突发环境事件造成的中长期影响。
2、以人为本
把保障公众健康和生命安全作为首要任务。凡是可能造成人员伤亡的突发环境事件发生前,要及时采取人员避险措施;突发环境事件发生后,要优先开展抢救人员的紧急行动;要加强抢险救援人员的安全防护,最大程度地避免和减少突发环境事件造成的人员伤亡和危害。
3、信息报送
发生突发环境事件后,医院应急小组应在立即采取措施控制事态的同时,按应急小组紧急信息报送的有关规定,及时如实报告环保局、卫生局应急管理办公室,不得迟报、漏报、瞒报和谎报。必须在1小时内初报事件的有关情况,2小时内书面续报基本情况,并在事件处理完毕后立即上报处理结果。对初步判定属于较大级别以上的突发环境事件,应在30分钟内初报,并实行态势变化进程报告和日报告制度。
(1)初报可用电话直接报告,主要内容包括:环境事件的类型、发生事件、地点、污染源、主要污染物质、人员受害情况、事件潜在的危害程度、转化方式趋向等初步情况。
(2)续报可通过网络或书面报告(传真),在初报的基础上报告有关确切数据,事件发生的原因、过程、进展情况及采取的应急措施等基本情况。
(3)处理结果报告采用书面报告(传真),处理结果报告在初报和续报的基础上,报告处理事件的措施、过程和结果,事件潜在或间接的危害、社会影响、处理后的遗留问题,参加处理工作的有关部门和工作内容,出具有关危害与损失的证明文件等详细情况。
五、应急结束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宣布应急结束:
(1)事件现场得到控制,事件条件已经消除;
(2)污染源的泄漏或释放已降至规定限值以内;
(3)事件所造成的危害已被消除,无继发可能;
(4)事件现场的各种专业应急处置行动已无继续的必要;
(5)采取了必要的防护措施已保证公众免受再次危害,并使事件可能引起的中长期影响趋于合理且尽量低的水平。
除已启动上级应急预案需由上级政府决定应急结束外,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结束由医院环境应急指挥小组主任批准后实施
六、保障措施
(一)物资供应保障
根据应急救援工作的需要,做好物资供应工作,如通讯器材、救援器材、防护器材、药品等。
医疗救护队配备专用抢险救护车及完善的医疗救护设施和必备药物、器具。
(二)制度保障
严格执行设备管理和检修规程,对容器与设备电器仪表安全装置经常检查,保证灵活好用。严格执行岗位操作法,不得违背控制条件与操作程序,对工作严肃认真,不许玩忽职守是避免事故发生的积极措施,只有把它渗透于工作管理之中,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工作才有主动权。
七、培训和演练
(一)培训
医院定期进行防范意识教育及重点部位的检查与防护工作。
对员工进行经常性的突发性事故的防范教育,使员工认识到防范的重要性,并成为一种制度。定期进行危险源部位设备的检查、测试与大修,始终保持医疗设备或装置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对要害部位要坚持季节性、专业性、节假日的安全及污染隐患大检查工作。认真落实好危险源部位设备的安全防护、报警装置、监测装置,配备必要的消防器材、器具等,并设立警句标牌。
(二)演习和训练
医院制定突发性事件应急预案,定期进行防范技能训练,防患于未然。
根据医院的实际情况,在对危险源的分布情况和性质调查分析基础上,制定突发性事件应急预案。并按预案的由各专业部门定期组织进行安全防护、防火、急性中毒、环境污染等突发性事件的防范与救援的演习训练,提高员工的防范技能,做到来之能战,战之能胜,一旦发生事故能有条不紊地进行抢救、抢险,尽量缩小事故危害范围,做到预防为主,有备无患。
上一篇:液氨球罐事故应急处理预案
下一篇:高温中暑事故应急救援预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