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资源学院化学实验室药品库存放很多剧毒、易燃、易爆危险化学药品,危险化学药品的保管非常重要。如果发生危险化学药品库门窗被破坏,存放有毒药品保险柜被破坏或药品库内存放的亚硝酸钠、硫酸汞、乙二胺、喹啉、汞、氯化钡、硝酸汞、氯化汞等剧毒药品丢失100g以上时,将会造成极大的社会安全隐患,应立即进行调查处理。
为了加强对危险化学品事故的有效控制,最大限度地降低事故危害程度,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保护环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和国务院《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制定本应急救援预案。
一、环境资源学院实验室常用危险化学品按其主要危险特性有以下几类:
1.易燃液体危险特性:如:乙醇、丙酮等,此类药品易燃,其蒸气都或多或少具有麻醉作用,长时间吸入会使人失去知觉,深度或长时间麻醉可导致死亡。
2.易燃固体类危险特性:易燃固体(如赤磷等),是指燃点低,对热、撞击、摩擦敏感,易被外部火源点燃,燃烧迅速,并可能散发出有毒烟雾或有毒气体的固体。
3.遇湿易燃物品类危险特性:遇湿易燃物品(如金属钾、钠等)是指遇水或受潮时,发生剧烈化学反应,易于自然或产生大量危险的易燃气体的液体或固体。
4.氧化剂危险特性:氧化剂,如过氧化氢、高锰酸钾等,指具有强氧化性,易分解并放出氧和热量的物质。
5.毒害品危险特性:毒害品,如此类物品如吸入、吞服或与皮肤接触进入肌体后,累积达到一定的量,能与体液和器官组织发生生物化学作用或生物物理学作用,扰乱或破坏肌体的正常生理功能,造成死亡、严重损害人体健康。
6.酸性腐蚀品危险特性:此类物品呈固态或液态,具有强烈腐蚀性。其挥发的蒸气,能刺激眼睛,吸入会中毒。大部分酸性腐蚀品受热或遇水会放出有度的烟雾,有些无机酸性腐蚀品,具有较强的氧化性,接触可燃物易燃烧。
7.碱性腐蚀品危险特性:此类物品呈固态或液态,具有强烈腐蚀性。其挥发的蒸气和粉尘能刺激眼睛,吸入会中毒。
二、危险化学品事故的特点
化学毒物经大量的排放或泄漏后,污染空气、水、土壤或食物,而经呼吸道、消化道、皮肤或粘膜进入人体,引起群体中毒甚至死亡事故的发生,称化学事故。化学事故具有以下特点:
1、危险化学品丢失或泄漏造成的事故,会造成惨重的人员伤亡或巨大的财产损失。
2、危险化学品事故具有化学性损害多样性,即化学事故除造成人员伤亡外,也可引起人体各器官、系统暂时性可永久性的功能或器质性损害;可以是急性中毒也可以是慢性中毒;不但影响本人也可影响后代;可以致畸也可以致癌。
3、危险化学品事故由于各种毒物分布广、事故多,因而污染严重,环境被污染后,消除很难。
4、化学物质种类繁多,个人如果没有确定的危险源,确定是哪种物质引起的事故,将十分困难,对人员中毒或身体损害的确诊也很难。
5、危险化学品事故不仅可造成人身中毒,也可引起火灾或爆炸事故。
三、危险化学品事故救援的特点
现场灾情控制•现场急救•医院救治•配置个人防护用品。
四、化学危险药品丢失应急处理预案
1、当有人发现化学药品库以上剧毒药品丢失时,应立即向实验中心主任汇报。
2、实验中心主任得知情况后,首先要及时向学校领导、资源环境学院院长、后勤保卫处等汇报现场药品丢失情况,并安排专业至少两名人员留守现场,保护好现场,直至公安人员到达现场。
3、实验中心主任向各级领导汇报情况完毕后,立即组织通知实验室教师、实验员及相关学生在半小时内到达现场。
4、实验室教师、实验员到达现场后、立即召集相关成员到实验中心办公室集合,不得离开,等待相关部门领导调查问询。
5、相关部门领导全部到达现场后,实验中心主任与公安人员立即对实验室配带药品库钥匙人员,了解药品库门及剧毒药品保险柜钥匙是否有丢失、被他人使用或复制现象。
6、实验中心主任、教师对近期药品库人员出入、药品领用记录等情况立即进行详细检查,对实验室相关人员进行询问调查,了解掌握实际情况。
7、实验室教师、实验员在人员询问调查完毕后,立即对药品库所有药品进行一次盘查,确认其他药品有无丢失现象。如有丢失现象,专业主任、专工进一步进行深入调查。
8、据各方面线索对丢失药品流向做出判断,在最短时间内将丢失危险药品追回。
9、整个事件处理完毕后,实验中心主任在24小时内,以书面形式报告书上报后勤保卫处事件的全过程及专业采取的防范措施。
五、救援人员进入染毒区域的注意事项
1、救援人员进入染毒区域必须事先了解染毒区域的地形,建筑物的分布,有无爆炸及易燃烧的危险,毒物种类及大致浓度,选择合适的防毒用品,必要时穿好防护衣。
2、应至少2--3人为一个组集体行动,以便互相监护照应。所用的救援器材需具备防爆功能。
3、进入染毒区的人员必须明确一位负责人,指挥协调在染毒区域的救援行动,最好配备一部对讲机随时与现场指挥部及其他救援队伍联系。
六、急性化学中毒现场救治要点
1、将患者移离中毒现场,至空气新鲜的场所给予吸氧,脱除污染的衣物,用流动清水及时冲洗皮肤,对于可能引起化学性烧伤或能经皮肤吸收中毒的毒物更要充分冲洗,时间一般不少于20分钟,并考虑选择适当的中和剂中和处理;眼睛有毒物溅入或引起灼伤时要优先迅速冲洗。
2、保护呼吸道畅通,防止梗阻。密切观察患者的意识、瞳孔、血压、呼吸、脉搏等生命体征,发现异常立即处理。
3、中止毒物的继续吸收。皮肤污染冲洗不够时要继续冲洗或中和。经口中毒,毒物为非腐蚀性,立即用催吐或洗胃以及导泻的办法使毒物尽快排出体外。但腐蚀性毒物中毒时,一般不提倡用催吐与洗胃的方法。
4、尽快排出或中和已吸收入体内的毒物,解除或对抗毒物毒性。通过输液、利尿、加快代谢,用排毒剂和解毒剂清除已吸入人体内的毒物。
5、对症治疗,支持治疗。保护重要器官功能,维持酸碱平衡,防止水电解质紊乱,防止继发感染以及并发症和后遗症。
七、化学烧伤状况:
化学性烧伤为人体接触某些强腐蚀性化学物所引起的损伤。在局部可因热力作用,化学刺激、腐蚀等造成皮肤、粘膜灼烧,同时还可因吸收造成全身中毒。
1、酸类烧伤:例如接触到硫酸,烧伤局部会红肿痛,重者起水泡,呈烫伤症状。
2、碱类烧伤:烧伤局部皮肤粘滑或如肥皂样感觉,严重时会出现小泡,疼痛较剧烈。
3、无机物烧伤:例如铬酸、重铬酸钾等铬化合物对粘膜有剧烈的刺激,产生炎症和溃疡。铬的化合物可以致癌,吞服中毒。
4、有机化合物烧伤:例如接触到三氯甲烷、四氯化碳会使皮肤干燥、破裂。
上一篇:交通运输安全应急预案
下一篇:宾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