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总则
1.1 编制目的淮安四站输水河道工程中的穿湖段及运西河西段(淮安市实施段)的施工主要内容为:开挖3.67公里长的河道(运西河6+000~穿湖段2+200),运西河圩堤填筑。穿湖段新建1.2公里隔水堤,新建550米长的滚水堰,新建补水闸一座。运西河拆建3座涵洞、1座生产桥。
其中运西河西段1.47km为填筑上下游围堰后干挖施工。550m长的滚水堰工程位于白马湖中,需在湖中进行填筑围堰形成干地条件后方可施工。补水闸工程亦需在白马湖中填筑围堰形成干地条件后方可施工。为保证工程施工在汛期的安全特编写本防汛预案。
1.2 编制依据本预案编制所依据国家有关法律、及江苏省水利主管部门对于工程施工的防汛、度汛的要求、堤防施工、水闸施工的有关技术规范、规程的要求。
1.3 编制原则预防为主、准备充分、确保安全。
1.4 适用条件本防汛预案适用于淮安四站输水河道工程中的穿湖段及运西河西段(淮安市实施段)施工在汛期内的防汛安全工作,当在工程施工过程出现湖区水位超出施工期间的设计水位或工程施工围堰出现险情时可立即启动工程防汛预案,工地现场安全技术人员在认为需启动防汛预案时在第一时间内立即向项目经理进行汇报,项目经理需立即作出指示是否启动应急预案,项目经理需及时向监理、建设单位进行汇报应急预案的执行情况。
2 工程概况
2.1 工程概况工程地处淮河下游白马湖地区,位于北亚热带和暖温带的过渡地带,受季风环流影响,具有寒暑变化显著、四季分明、雨热同季的气候特征。春季气温上升快,秋季天高气爽,昼夜温差大。冬季盛行来自高纬度大陆内部的偏北风,气候寒冷干燥;夏季盛行来自低纬度的太平洋的偏南风,气候炎热多雨。因受区内湖面水体影响,与周围地区相比,夏季气温偏低,冬季气温偏高,初霜迟,终霜早,适宜农作物生长。年平均气温介于14~16℃ 之间,极端最高气温39.8 ℃ ,极端最低气温-16.1℃,无霜期约220~240天,多年平均日照时数约2300h,多年平均蒸发量1350mm,年积温5091.4 ℃,因四面临水,与周围相比,夏季气温偏低,冬季气温偏高,初霜迟,终霜早,适宜农作物生长。多年平均降水931mm,降雨年际差异较大,年最大降水量1453.6mm ( 1991 年), 年最小降水量569.1mm ( 1978 年),降雨年内季节间分配也不均匀,6~9 月份降雨占全年雨量的60~70% ,经常出现先早后涝,早涝急转,早涝交替的天气形势。
本区为淮河流域下游,其暴雨天气系统具有淮河流域暴雨天气系统的特性,大概可归纳成台风、涡切变、槽、涡、切变线等五大类,主要是6月左右的梅雨和7、8、9月间的台风形成的暴雨。每年春末夏初的6、7月份,南方的暖空气与北方的冷空气交锋于江淮中下游,形成持久性大范围的降雨天气称为梅雨,由于入梅时间迟早、梅雨期长短、雨量多少以及太平洋上空副高位置等因素影响,均可能形成水旱灾害。1962、1965年台风暴雨和1954、1991、2003年梅雨及1966、1978、1992、1994、1997年干旱,给该地区造成很大灾害。
本段工程水位代表站有山阳站和镇湖闸站。
根据山阳站(1973 ~2002 年)多年统计资料分析,多年平均水位为6.37m,历史最高水位汛8.16m ( 1991 年7 月)、非汛期7.19m ( 1998 年5 月),最低水位汛期5.88m ( 1978 年6 月)、非汛期5.61 m ( 1978 年11 月)。
根据镇湖闸站(1990 ~2002年)多年统计资料分析,闸上(湖区侧)多年平均水位为6.50m, 历史最高水位汛期8.26 m(1991年7月12日)、非汛期7.35m ( 1996 年11月11日),最低水位汛期4.72m ( 1997年6月15日),非汛期5.12m(2000年4月15日)。
2.2 在建工程的基本情况本工程河道工程为2级,运西河堤防为和穿湖段隔水堤、滚水堰、补水闸为3级,施工围堰为5级。
2.3 湖区水位控制标准施工期间湖区控制常水位为▽6.5,控制最高水位为▽7.0。
2.4 水情监测及预报、调度本工程防汛的安全主要为保证施工围堰的安全,在施工度汛期间积极和地方的气象部门联系取得一手的气象资料。在各滚水堰、补水闸、运西河西段的西堤的施工围堰处设立观测水尺一副,用于监测湖区水位,度汛期间由各观测点的测报人员在每天上午6点、下午6点将水位情况用手机短信的方式传报于项目经理,遇特殊天气根据实际情况可随时上报水情,当湖区水位超过6.5m时通过阮桥闸调节湖区水位,当水位接近7.0m时通过淮安一站、二站抽排调节湖区水位。
2.5抢险措施
如工程发生险情项目部将通过现场施工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工程施工设备、工程防汛物资等措施进行工程抢险。
2.6 风险分析工程在度汛期间如发生施工围堰溃坝事件可能导致工程施工机械浸没水中,正在实施的工程需重新返工处理,工程工期延误最短20天,最长可达30天。
3 应急组织保障
3.1 应急指挥机构及分工成立淮安四站输水河道运西河西段(淮安市实施段)施工安全度汛工作小组。项目经理对工程度汛承担全部职责,担任工作小组组长。
副组长:
成员:
联络员:
水文资料收集整理:
二工区水位观测负责:
一工区头水位观测负责:
3.2 决策的制定与执行
防汛预案的制定由项目部总工室制定,方案的启用与否由项目经理决定,预案的执行有项目经理指令相关人员执行。
3.3 抢险队伍一工区专业抢险队负责运西河段、补水闸的施工围堰的安全,主要负责人为:黄保国;抢险队队长为:刘美荣。抢险专业队要求在接到险情命令后10分钟集结完毕,20分钟内到达险工位置。
二工区专业抢险队负责滚水堰的施工围堰的安全,主要负责人为:徐华林;抢险队队长为:谢中权。抢险专业队要求在接到险情命令后10分钟集结完毕,20分钟内到达险工位置。
3.4 抢险物资准备工程抢险物资为在围堰300m范围内的土料1万方、编织袋、应急电源、抢险专业队伍的劳动防护用品、水上安全设施。
3.5 通讯保障
3.5.1 水情应急传递方式当常规测报发生故障时,采用汽车带人到总部汇报情况。
3.5.2抢险指挥通讯将采用手机10部、对讲机4部用于抢险指挥的通讯联络,另可通过电脑的互联网络与建设处、监理部进行联络。
3.5.3 应急状态下通讯人员值班制度再应急状态下联络员24小时值班、遇有紧急情况应立即向项目经理汇报并请求指示。对请示、指示内容应均有书面记录。
4 主要应急措施
4.1 险情监测和巡视在汛期及雨季各段的主要负责人应安排人员对围堰进行巡视,对巡视内容形成书面记录上报项目部。
4.2 湖区水位应急调度方案如因湖区水位上涨对工程施工围堰形成危险,项目部应及时向监理部、建设处进行汇报,请求进行水位调度,并积极做好应急准备。
4.3 工程应急抢险措施按工程发生的险种,说明发生不同险情时的抢险方案,方案中要求明确抢险方法、所需抢险物资、负责不同抢险部位的抢险队伍和责任人等。工程防汛安全主要为度汛期间的围堰的安全,汛期围堰发生破坏的主要形式有如下几种:a、围堰内外水头差过大,围堰的背水面因渗透压力太大在坡面发生渗流变形发生流土而导致围堰破坏;b、湖区水位过高超过▽7.0以上而湖内库容又无法及时调度,围堰遭遇高水位及风浪冲刷导致围堰决口破坏;c、工程施工过程中对围堰使用不当而导致围堰决口。
对于第一种破坏形式在坡面表面发生表征现象时,由工区值班人员及时向工区负责人汇报,工期负责人及时向项目部进行汇报,项目经理在1小时内到达工地现场并对现场情况及时决定是否启动应急预案。第一种破坏形式的抢险方法为延长坝体的渗透路径,在坝体的背水面增设后戗,后戗宽度为5米,后戗体顶高程为▽5.0,后戗的坡脚增设反滤排水设施。后戗的填筑采用挖掘机在备用土源区装5T自卸车进行填筑,工地度汛机械为挖掘机4台、自卸车18台。
对于第二种破坏形式在湖区水位超过▽7.5时,或水位超过▽7.2,湖面风速达到7级以上后由工区值班人员及时向工区负责人汇报,工期负责人及时向项目部进行汇报,项目经理在1小时内到达工地现场并对现场情况及时决定是否启动应急预案。第二种破坏形式的抢险方法为在对围堰进行临时的加设防浪子堰设施。抢险专业队伍在备用土源区用蛇皮袋装土,在原堰顶加设1m高的放浪子堰。子堰土源为备用土源,土袋运送为装载机运送,工地度汛机械为装载机2台。当围堰发生决口采取用挖泥船在决口处定位打木桩填塞编织土袋的方式进行立堵。
对于第三种情况根据险情实际发生的情况,按一、二种情况进行处理。
上一篇:消防应急预案
下一篇:建筑工地消防安全应急预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