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方式 | 业务合作 | 会员

化学危险品运输、存放、使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2011-03-14   来源:安全文化网    热度:   收藏   发表评论 0

  1.总则

  为了积极应对化学监督过程中因化学危险品储存、运输、使用不善等原因引起的人身伤亡事件,有序地组织开展抢救工作,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及时控制事故扩大。海勃湾发电厂化学专业特制定“化学危险品运输、存放、使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2概况

  化学实验经常接触到各种化学试剂,在操作过程中常伴有各种气体、蒸气、烟雾和粉尘等生成。这些化学试剂和反应生成物有不少是可燃的、有毒的、有腐蚀性的或是易爆炸的。实验仪器很多是玻璃制成的,实验过程中又经常使用灯火或其它热源加热,容易发生如失火、爆炸、触电、割伤、烧伤和中毒等事故。

  3应急预案内容

  3.1应急指挥机构及其职责

  3.1.1组织机构

  化学危险品突发事件应急救援领导小组

  3.1.2 领导小组职责:

  (1)根据突发事件的情况,化学专业统一组织应急救援预案的实施工作组织实施应急救援预案,一旦发生突发事件,按照应急预案迅速进行处置,突发事件发生后,及时准确报告上级部门。

  (2)有危及电厂其他工作场所和人员险情时,及时沟通情况并组织人员和物资疏散工作。

  (3)配合上级有关部门进行事故调查处理工作。

  (4)做好稳定工作秩序和伤亡人员的善后及安抚工作。

  (5)向上级领导部门报告突发事件的原因、责任、结果及处理意见。

  3.2危急事件的预防措施:

  3.2.1.易燃物和强氧化剂分开放置。

  3.2.2.进行加热或燃烧实验时,要求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3.2.3.使用易挥发的可燃物质,实验装置要严密不漏气,严禁在燃烧的火焰附近转移或添加易燃溶剂。

  3.2.4.使用酒精喷灯前应先检查盛酒精的筒有无酒精外漏,酒精蒸气出口处有无局部阻塞。

  3.2.5.易挥发的可燃性废液只能倾入水槽,并立刻用水冲去。可燃废物如浸过可燃性液体的滤纸、棉花等,不得倒入废物箱内,及时在露天烧去。不得把燃着的或带有火星的火柴梗投入废物箱内。

  3.2.6.实验室内严禁吸烟。

  3.2.7.实验室内经常备有砂桶、灭火器等防火器材。

  3.2.8.实验结束离开实验室前,仔细检查酒精灯是否熄灭,电源是否关闭。

  3.3应急预案的启动

  3.3.1当工作现场发生不可处理的毒气或易燃易爆物泄漏,可能危及人身安全时,发现人应立即将泄漏地点、泄漏的物品、现场的状况和有无被困人员等情况向应急组汇报。

  3.3.2组长迅速指挥调度,将发生泄漏的设备及时隔离;当事件危及人身安全时,应迅速将有关人员和值班人员撤离至安全地带。

  3.3.3应急组接到汇报后,启动“化学危险品运输、存放、使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通知各部门人员,立即赶赴现场参加应急救援。

  3.4危急事件的应对

  3.4.1当运输化学危险品过程中发生不可处理的泄漏时,驾驶员和押运人员应立即报告消防部门,有关人员立即赶赴现场,对突发事件进行紧急处理:

  (1)突发事件发生时,首先考虑采用转移法,即将事故容器内的溶液,转移到安全的容器内。

  (2)突发事件发生时泄漏至地面时,采用围提堵截的方法:用沙土等筑堤堵截泄漏液体或者引流到安全地点。

  (3)当酸、碱溶液排放到地沟时,应立即用碱性溶液进行中和,防止地下管道受损和造成污染事故。

  (4)用熟石灰对地面存留的酸液进行中和;用盐酸对地面存留的碱液进行中和。

  (5)处理联胺泄漏时,因其可引起燃烧和爆炸,要注重防火工作。

  (6)加强培训,提高员工对突发事件的认识和辩解能力;掌握化学危险品的性质、危害特性、包装容器的使用特性和发生意外时的应急措施。

  (7)制定运输过程中预防化学危险品泄漏的技术措施和安全管理规定。

  (8)资物储备要求:

  (1)化学车间应储备一定数量的人身防护用品:例如:正压式呼吸器、防化服、防毒面具、应急照明灯等。

  (2)对酸气体系统应配备生石灰、卸酸用软管、酸系统检修所需要的备品备件和工器具等救援物品。

  (3)对碱气体系统应配备生石灰、卸碱用软管、碱系统检修所需要的备品备件和工器具等救援物品。

  (4)定期检查化学危险品存放、使用现场喷淋设备完好无损,保证现场水源充足。

  3.5生产、生活维持或恢复方案

  3.5.1当泄漏停止后,由应急救援领导小组组长宣布“化学危险品运输、存放、使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结束,设备转入检修状态。

  事故发生单位应派人监护、保护现场,接受突发事件调查,协助安监部门和上级安全管理部门调查突发事件原因。

  3.5.2在处理危急事件过程中,根据设备泄漏地点,合理调度,在人员不受伤害的情况下,采取措施维持设备运行。

  3.5.3危急事件结束后,组长和有关技术人员应根据实际情况迅速恢复有关设备系统的运行,保证安全生产的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