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方式 | 业务合作 | 会员

施工作业办公现场紧急预案

2011-03-25   来源:安全文化网    热度:   收藏   发表评论 0

  1总则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施工法》第六十九条规定:建筑施工单位应建立应急救援组织及配备必要的应急救援器材设备并进行经常性的维护、保养,以保证施工施工的正常运转。

  2应急救援预案的指挥机构(略)

  3相关部门和人员在应急救援中的职责和分工

  3.1甲方、总包方应安排专职应急救援人员,应急救援人员应进行专门应急救援培训,具备相关的应急救援知识,适应应急救援工作的需要。

  3.2北京振利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应安排兼职的应急救援人员:外保温施工工长。

  3.3外保温施工工长、劳务队队长发现施工安全事故后,应采取现场紧急救援并迅速上报甲方、总包方及北京振利建筑工程公司有关领导。

  3.4劳务队队长、施工工长发现安全施工事故后,应做好现场保护,不得破坏施工现场,毁灭有关证据,严禁救护过程中违章指挥和冒险作业,防止事故扩大、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4潜在事故的危险性分析

  4.1由于外墙外保温工程是在脚手架上施工,要求工人带好安全帽、系好安全带、穿好绝缘鞋施工。

  4.2脚手架施工必须由专职的架子工拆卸,外保温施工人员不得擅自拆卸脚手架任何附件。

  4.3由于现场搅拌所用的强制型搅拌机的用电是高压电,非专业电工不得擅自移动电气设备。

  4.4没有特殊的安全防护措施,不得与其他外墙施工的工种进行交叉作业。

  4.5做好聚苯颗粒的防火工作。

  4.66级以上强风严禁进行脚手架高空作业。

  4.7铺设脚手板时严禁有探头板、飞跳板等。

  5应急救援器材和设备

  消防栓、灭火器、各种防暑药物(如十滴水、霍香正气水)、医用的供氧设备、安全帽、安全带、绝缘鞋等。

  6紧急救援措施

  6.1对于高空坠落、物体打击、机械伤害,应迅速送往医院救治且保护好现场,并迅速上报有关上级领导部门以便采取更有效的救援措施。

  6.2对于触电事故,不要惊慌,必须先把人和电源分开,应迅速将伤者脱离危险区,一边采取紧急救护措施(如人工呼吸等)、一边送往医院。

  6.3如夏季高温出现中暑事故,发现有头晕、头痛、恶心、心慌及晕倒和昏迷不醒者应让病人平躺并放在阴凉通风处,松解衣扣和腰带,给患者喝一些凉开水、淡盐水等,也可给患者服十滴水或霍香正气水等消暑药物,病重者要及时送往医院治疗并上报有关领导部门。

  6.4如出现中毒事故,应给患者喝一些凉开水、淡盐水等并及时送往医院治疗和上报有关领导部门。

  6.5施工人员不得擅自接触总包的焊接车间,以免发生火灾,不得进入阴暗潮湿的基坑以免发生气体中毒(如一氧化碳中毒等),若发现一氧化碳等有毒气体中毒者应急时将患者转移到空气流通处所,使其呼吸畅通,中毒较重者应立即给其输氧以促进一氧化碳排出,发生呼吸衰竭的患者应进行人工呼吸直到恢复自动呼吸再送往医院治疗。

  7噪声、废气、污水排放控制

污 染 点

施工现场

环境影响

声环境、大气

预防措施

对作业人员进行教育,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

监督措施

填写点检记录

报警、联络

由责任人向本部门负责人汇报,负责人以内部信息交流表汇报至管代

应急处理

停业作业、关闭电源

负责人

项目经理

配合人

施工作业人员

  8机物料现场污染控制

污染点

施工材料

环境影响

土壤、大气

预防措施

采用可靠的原料桶装原料,换掉锈蚀桶,领料时注意泄漏

监督措施

进材料时,库管人员对材料桶逐桶检查

报警、联络

责任人报告领导,项目部安排处理,并以内部交流表汇至总经办

应急处理

对泄露物罐装,对残留物有效处理

负责人

项目经理

配合人

施工作业人员

  9电器意外火灾事故应急处理措施

  电气火灾事故与一般火灾事故有不同的特点:一是起火后电气设备带电,若是不注意,可能使灭火人员触电;二是有的电气设备充有大量的油,容易引发爆炸。因此应特别注意以下事项:

  ——采取断电措施,防止灭火人员触电。火灾发生时,要尽快通知电力部门,切断着火地段电源。在现场切断电源时,应就近将电源开关拉开,或使用绝缘工具切断电源线路。切断低压配电线路时,不要选择同一地点剪断,以防止相同短路;选择断电位置要适当,不要影响灭火工作的进行;不能让不懂电气知识的人员切断电源。

  ——掌握带电灭火的安全技术要求。为了争取灭火时间,或因特殊情况不允许断电时,则应进行带电灭火,以减少事故损失,但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选择使用不导电的灭火器具,采用二氧化碳、或干粉灭火器,不能使用水溶液或泡沫灭火器材。

  如采用水枪灭火时,宜用喷雾水枪,其泄漏电流小,对灭火人员比较安全;在不得已的情况下采用直流水枪灭火时,水枪的喷头必须用软铜线接地;灭火人员应穿绝缘靴或戴绝缘手套,以防止水柱泄漏电流人体触电。

  使用水枪灭火,喷头与带电体110千伏要大于3米、220千伏要大于5米;使用不导电的灭火器材,机体喷嘴距带电体的距离为10千伏要大于0.4米,35千伏要大于0.6米。

  架空线着火,在空中进行灭火时,人体与带电线导线断落接地,应立即划定警戒区,不得靠近,需要距离8米外,防止跨步电压触电。

  触电救护办法

  触电是一定量的电流通过人体,引起机体损伤或功能障碍,甚至死亡。触电的时间越长,电压越高,人体所受的电损伤就越严重。自然界的雷击也是一种触电形式,其电压可高达几千万伏特,造成极强的电流电击,危害极大。

  —— 触电分为一相触电和二相触电:

  1、一相触电:人站在地上,碰到一根电线,电流由触电处通过身体(脚)与地面相通,身体为导电体。如果脚穿胶鞋或站立在木板等绝缘体上就不会发生触电。日常生活中触电多属于这一种。

  2、二相触电:人体的两处同时碰到两根电线,电流由电位高处向电位低处贯通全身,构成电流回路,使人触电。还有一种跨步电压触电,是指当一根电线落在地上,此电线之落地点为圆心,20米以内地面有许多同心圆,这些圆周上的电压是各不相同的(即电位差)。离圆心越近电压越高,离远的则低。当人走进圆心10米以内,双脚迈开时(约0.8米),势必出现电位差,这就叫跨步电压。电流从电位高的一脚进入,由电压低的一脚流出,通过人体使人触电。

  —— 常见的触电原因 :

  1、架设供电线路不合规格。如临时急用线路架设过低;电力线与电话线共用一根线杆,久之绕在一起,刮风下雨人接电话而触电。

  2、用电设备损坏或不合规格。日常照明用的电灯开关、灯头损坏,插座盖子破损,小孩用手乱摸乱动易引起触电。电动机、变压器等电气设备不检修,铁壳上不装接地线,当线圈的绝缘层损坏,铁壳带电,人一接触即触电。

  3、电源进线、临时线路、电力设备不装单独的开关和保险线,因而不能在发生事故后立即切断电源。

  4、不遵照安全规程办事,一味蛮干。检修安装电灯、电器不拉断开关和闸盒;抢救触电者时,不用绝缘材料去挑开电线,而用手直接拉伤员,从而使救护人员触电。

  5、日常生活中的意外事故,如孩子放风筝时,线搅在电线上;有人拉电线到池塘捕鱼;用鸟枪打停在电线上的鸟雀不慎打断电线;闪电打雷时在山坡上或树下躲雨,易遭受雷击;下雨天发生触电事故更多见,暴雨将电线刮落刮断,年久失修的电线易走电,雨中奔走视物不清易误触断落的电线。

   ——影响触电伤害的因素:

  有许多因素可以影响触电的危害。如触电的电压、电流、时间、途径等等。在相同的条件下,人体接触的电压越高,流经人体的电流就越大,危险性就越大。家庭用电一般为220伏交流电,如触电足以造成人的死亡。高压电气设备有较好的防护,发生触电的机会反而很少。潮湿的时候电阻小,通过人体的电流相对大。

  —— 触电对人体的伤害:

  触电对人的伤害主要是电灼伤和电击伤。

  1、电灼伤:主要是局部的热、光效应,轻者只见皮肤灼伤,严重的面积大并可深达肌肉、骨骼。电流入口处较出口处严重,组织出现黑色碳化。

  2、电击伤:电流对人致命的威胁是造成心脏的心室纤维性颤动,很快导致心跳停止。电流对神经中枢的危害,导致呼吸停止。

  —— 临床表现 :

  1、轻型:精神紧张、面色苍白、触电处麻痛、呼吸心跳加速、头晕、惊吓,敏感的人可发生休克,倒在地上,但很快恢复。心电图可能出现期外收缩。

  2、重型:触电后即出现心跳呼吸的变化。呼吸初时浅快、心跳快、心律不齐、肌肉抽搐、昏迷、血压下降。如不及时脱离电源,很快呼吸不规则以至停止,心律紊乱至心室颤动,数分钟后心脏停跳而死亡。心电图检查能确切反映受害程度及预后。

  触电的并发症还有失明、耳聋、精神异常、肢体瘫痪、出血、外伤或骨折、继发感染。

  雷击的危害类似触电,只是更快更严重。当雷电直接击中人体时,会立即引起死亡。如果人在雷击点方圆10米以内,有时会受到跨步电压的伤害。

  —— 应急措施 :

  争分夺秒,反应敏捷,迅速进行抢救,往往奏奇效。

  1、立即切断电源。可以采用关闭电源开关,用干燥木棍挑开电线或拉下电闸。救护人员注意穿上胶底鞋或站在干燥木板上,想方设法使伤员脱离电源。高压线需移开10米方能接近伤员。

  2、脱离电源后立即检查伤员,发现心跳呼吸停止立即进行心肺复苏。应坚持不懈地做下去,直到医生到达。

  3、对已恢复心跳的伤员,千万不要随意搬动,以防心室颤动再次发生而导致心脏停跳。应该等医生到达或等伤员完全清醒后再搬动。

  触电应以预防为主,严格按操作规程用电,防止意外事故发生。

  10食物中毒紧急处置办法

  10.1中毒起因

  常见食物中毒可分为 :细菌性食物中毒 (食物被致病性微生物污染后 ,在适宜的温度、湿度和营养条件下大量繁殖。人吃了这种含有大量细菌及其霉素的食品 ,就可以发生食物中毒 )、化学性食物中毒 (食物经有毒的化学物质污染后被人食用而引起的中毒 )、动植物食物中毒 (一些动物、植物本身含有某种天然有毒成分 ,或由于储存条件不当 ,形成某种有毒物质 ,被人食用后造成中毒 ,如发芽土豆、鲜黄花菜、河豚中毒等 )、真菌性食物中毒 (某些食物存放时发生霉变 ,人食入这类含有大量霉菌毒素的食物而中毒 ,如霉变甘蔗、红薯等 )4种。中毒的人经常在进食后半小时至 24小时内出现症状 ,如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头晕、无力等 ,严重的可以因为剧烈的腹泻造成脱水、休克、呼吸衰竭而危及生命。

  10.2食物中毒救护

  呼救。立即向急救中心呼救 ,送中毒者到医院进行洗胃、导泻、灌肠。

  催吐。用人工刺激法 ,用手指或钝物刺激中毒者咽弓及咽后壁 ,引起呕吐 ,同时注意 ,避免呕吐误吸而发生窒息。

  妥善处理可疑食物。对可疑有毒食物 ,禁止再食用 ,收集呕吐物、排泄物及血尿送到医院做毒物分析。

  防止脱水。轻症中毒者应多饮盐开水、茶水或姜糖水等。重症中毒者要禁食 8── 12小时 ,可静脉输液 ,待病情好转后 ,再进些米汤、稀粥、面条等易消化食物。

  在采取上述方法及时急救过程中 ,还要送医院治疗。

  如夏季高温出现中暑事故,发现有头晕、头痛、恶心、心慌及晕倒和昏迷不醒者应让病人平躺并放在阴凉通风处,松解衣扣和腰带,给患者喝一些凉开水、淡盐水等,也可给患者服十滴水或霍香正气水等消暑药物,病重者要及时送往医院治疗并上报有关领导部门。如出现中毒事故,应给患者喝一些凉开水、淡盐水等并及时送往医院治疗和上报有关领导/部门。

  11施工/办公/生活现场消防的应急准备和响应

  11.1施工作业现场应急事件的处置

  施工作业现场消防应急事件处置,执行工程总包方安全管理要求,参加总包方安排的消防和生产安全的安全演练,服从总包方的工作安排.施工准备进行安全培训时,应进行消防/施工安全应急准备和响应的环境和安全培训。

  11.2办公/生活现场应急事件的处置

  11.2.1灭火基本知识

  发现火情迅速拨打火警电话119,讲清地点、着火材料并到路口等候消防车。

  用干粉、砂子、毛毯、棉被罩住火焰,然后浇水扑打。

  用面盆、水桶等器皿传水灭火,能找到消防栓更好。

  个别物品起火,要赶紧把着火物搬到室外灭火。

  油锅起火,直接盖上锅盖,关掉电源。

  家用电器起火,先切断电源,然后用毛毯、棉被窒息灭火,如仍未熄灭,再用水浇。

  电视机着火用毛毯、棉被窒息灭火时,人要站在电视机侧后,以防晶体爆炸伤人。

  煤气、液化气灶着火,要先关闭阀门,用围裙、衣物、被褥等浸水后捂盖往上浇火。

  救火时门窗要缓慢打开,以免空气对流加速火焰蔓延或火焰突然窜入伤人。

  将燃烧点附近的可燃物或液化气罐及时疏散到安全地点。

  11.2.2火灾逃生注意事项

  躲避烟火不要往阁楼、床底、衣橱内钻。

  火势不大,要当机立断披上浸湿的衣服裹上湿毛毯、湿被褥冲出。

  在浓烟中逃生要尽量放低身体,并用湿毛巾捂住嘴、鼻。

  身上衣服着火,要就地打滚,压灭身上的火苗,千万不要奔跑。

  生命受到威胁时,可用绳子或把床单撕成条状连起来,紧拴在门窗档或重物上顺绳、布条滑下。

  若逃生之路被封锁,立即退回室内,关闭门窗、堵住缝隙,有条件的话向门窗浇水。

  充分利用房屋里的天窗、阳台、水落管或竹竿等其它物件逃生。 

  11.2.3火情处理

  --- 当火警发生时,应采取如下措施:

  保持镇静,不要惊慌失措。

  按动最近之火警报警器并通知值班人员和安全部门主管。

  通知总机,说出火警发生的地点及火势大小。

  呼唤最近的同事援助。

  在安全的情况下,利用最近的灭火器材尽力将火扑灭。

  切勿用水或泡沫灭火机扑灭因漏电而引起的火情。

  把火警现场所有的门窗关闭,并关闭所有的电器开关。

  --- 如火势蔓延,应及时采取如下疏散措施:

  疏散区按照防火区隔进行划分,由专人负责其所在区域的疏散工作。

  听到广播后应立即组织撤离火警现场。

  撤离火警现场时,切勿搭乘电梯,必须从消防梯疏散。

  员工应参加火警演习,熟记火警讯号、火警通道、出入位置及灭火器具使用方法。

  11.2.4意外紧急事故

  -- 在紧急或意外情况下注意:

  保持镇静,立即通知上级领导和保安部门。

  协助维护现场。

  与同事鼎力合作,务使公司业务保持正常进行。

  -- 如果员工在公司内受伤或发生事故,应当注意:

  在场的员工应立即通知部门主管或值班经理。

  协助救护伤病者。

  自觉维护现场秩序。

  附加说明:

  本文件由公司安委会提出并起草

  本文件由公司安委会组织实施和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