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方式 | 业务合作 | 会员

环境影响事故应急预案

2011-04-02   来源:安全文化网    热度:   收藏   发表评论 0

  一、目的:

  为了预防事故风险(比如火灾爆炸和物料泄漏等可能造成人员财产损失的情况)而造成的环境污染,降低危害和损失的程度,实行快速反应机制,特编制事故应急预案。

  二、应急计划区

  本公司的的危险单元和分布情况,分别设置浸出车间、溶剂库、油罐区为主要的应急计划区,此外还包括本公司1km范围内临近企业。

  三、应急组织机构

  成立邦基正大(天津)粮油有限公司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负责组织实施事故应急救援工作。成立以公司总经理为总指挥,生产厂长为副总指挥的领导小组,并根据事故实际情况,成立综合协调组、现场警戒组、救援排险组、环境监测组、医疗抢救组、物资供应组等六个救援专业组。

  应急救援指挥机构图如下:

 

  以上机构职责和组成部门如下:

  (1)应急救援指挥部:接到危险化学品事故发生报告后,总指挥或生产厂长及时赶赴事故现场进行现场指挥。针对事故性质,及时向市、区级报告。启动应急救援预案,组织人力、物力,迅速、有序、有效、妥善、及时地处理危险化学品事故。负责组织自身的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制定、修订,监督检查员工定期组织开展演练。

  (2)综合协调组(行政部):协调组织事故现场救援工作。负责向各个组传达指挥部负责人和现场指挥领导小组指令;负责风向、风级、温度、阴晴雨等气象预报;负责联系和督促各组工作;报告各组救援工作中的重大问题;负责联系驻军援助工作。

  (2)现场警戒组(保安部):负责划定现场的警戒区并组织警戒,维护现场治安和交通秩序;负责疏散事故区域内的群众和无关人员;负责救援运输车辆的畅通。

  (3)救援排险组(生产部):具体职责为:负责现场灭火协助、现场伤员的救助、设备的紧急维修、抢救伤员及对污染区域的清洗消毒工作。

  (4)环境监测组(安全部):负责组织和联络有资质的单位在事故发生区域对大气、水体、土壤等进行环境即时监测,确定危险物质的成分及浓度,确定污染区域范围,对事故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评估,制定环境修复方案并组织实施。

  (5)医疗抢救组(生产办公室):负责在现场附近的安全区域内设立临时医疗救护点,根据人员伤害的特点实施抢救。对受伤人员进行紧急救治并护送重伤人员到医院进一步治疗。

  (6)物资供应组(采购部):负责组织抢险物资的供应;组织车辆运送抢险物资;负责保障电力、通讯设施安全畅通。

  四、应急状态分类及应急响应程序

  根据事故的性质、严重程度、事态发展趋势实行分级响应机制,对不同的相应级别,相应地明确事故地通报范围、应急中心地启动程度、应急力量地出动和设备、物资地调集规模、疏散的范围等。公司的相应级别划分为两级,具体如下:

  (1)二级紧急情况

  单位自身的救援力量可以处理的紧急情况。事故单位立即成立现场指挥部,所需的后期支持、人员或其他资源增援由本单位负责解决。

  (2)一级紧急情况

  当公司应急救援力量难以处理,需要借助政府部门应急救援资源进行处理的紧急情况,或者需要各个部门和机构联合起来处理各紧急情况。通常政府要宣布进入紧急状态。在该级别中,应当由企业应急救援指挥部做出决定,向人民政府报告事故情况,请求人民政府救援力量进行支援。

  接到事故报警后,按照工作程序,对警情做出判断,初步确定相应的响应级别。如果事故不足以启动应急救援体系的最低相应级别,响应关闭。

  五、应急通讯、通知和交通

  厂区有二十四小时有效的报警、救援联系电话,确有灾害事故发生时,有多部电话可同时与安全、设备、保卫、保健系统进行联系;在现场通过呼叫系统和扩音器喊话或现场通知迅速撤离现场;非事故应急救援人员通过事故广播或电话通知进行疏散;应急救援人员在撤离前应向现场指挥报告,撤离后向指挥部报告;根据事故的扩大程度,用电话或其它有效方法及时通知周边地区的单位。

  六、应急环境监测及事故后评估

  公司成立环境监测组专门负责对事故发生中的应急环境监测及事故后评估,以对事故性质、参数与后果进行评估,为指挥部门提供决策依据。企业环境监测组的负责人员应收集天津市及周围区域内具有环境监测能力单位的资质及能力范围资料,并文字备案。在事故发生时根据具体事故发生类型及条件选择具有相应资质及能力的监测单位进行应急环境监测。

  七、撤离组织计划、医疗救护与公众健康

  包括事故处理人员对有害物质接触的控制,现场及临近装置人员撤离组织计划及可能受事故影响的临近区域人员及公众的撤离组织计划及救护。

  发生事故后,现场无法控制需要撤离时,运行单位必须通知相应区域内的职工和受事故影响的临近区域人员立即撤离到安全地带。

  针对火灾和泄漏事故,人员疏散时应注意将人员向上风头疏散,经过应急出口或安全通道达到安全地带。

  八、应急状态终止与恢复措施

  (1)应急状态终止

  必须达到以下三个条件后,由应急指挥部宣布应急状态结束,进入善后处理阶段;

  1)根据应急指挥部确认,突发事故已经得到有效控制和处置,重新恢复正常状态;泄漏源已被完全封堵,火源已完全熄灭;受伤人员全部脱离现场,并得到有效诊治;事故处理已全部完成并采取可靠的安全措施;设备及设施的抢修工作全部完成,安全防护设施得以恢复;事故现场残留危险品已进行了清洗消毒;确认现场不存在其它安全隐患,可以逐渐地恢复运行。

  2)有关部门已实施并继续采取保护公众免受突发事件带来影响的有效措施。

  3)已责成有关部门制定和实施突发事故恢复计划,并正处于恢复之中。

  (2)善后处理;

  1)组织实施恢复计划;

  2)继续监测和评价突发事故状况,直至基本恢复;

  3)评估事故损失,协调处理事故赔偿和其他善后工作;

  4)形成事故报告,并向相关部门移交。

  九、人员培训与演练

  企业风险事故救援培训、学习由企业负责生产安全及环保的部门负责。根据接受培训人员的不同,选择不同的侧重点,确定培训内容、制定培训计划。

  (1)作业人员培训:

  针对危险源辨识出的重大危险源的事故应急处理及预防等方面的知识,每年度至少培训一次。培训内容包括:

  1)事故发生前的征兆及预防措施。

  2)应急响应程序及信号规定、撤退路线。

  3)防护用具的使用知识等。

  (2)应急演练:

  1)应急分队每年至少举行一次实战演练,演练前要制定演练计划,确保演练效果。

  2)演练过程中,应急分队和熟悉危险环境的工人、有关安全管理人员一起参与。

  3)事故应急处理预案编制完成后,报应急救援组审批,经批准后向全体职工传达公布。

  4)演练时邀请企业应急总指挥、副总指挥、应急救援中队有关人员监督指导整个演练过程。

  5)每次演练后,应核对事故应急处理预案规定的内容是否被检查,找出不足和缺点,检查包括:在事故期间通讯系统能否运作、人员能否安全撤离、应急服务机构能否及时参与事故抢救、能否有效控制事故进一步扩大。

  十、公众教育和信息

  公司对邻近地区开展公众教育、培训和发布有关信息。做好风险分析和风险预警,让政府、社区和个人提高警惕,做好防范准备。

  十一、记录和报告

  设置应急事故专门记录,建立档案管理和专门报告制度,单独设立部门负责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