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建议有效的防灾减灾组织和完善应急救援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损失,根据《安全生产法》、《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和《化学事故应急救援编写导则》,结合本厂实际,特制定本预案。
一、企业基本情况
(一)公司地理位置:原厂址为重庆市江北区建新西路34号。
(二)行业、规模:5万吨/年产烧碱、2万吨/年产液氨氯、2万吨/年产盐酸、0.8万吨/年产甲烷氯化物。
(三)工厂周边环境:距厂围墙外500米范围内分布在厂西面北面居民约5万人。机关有苗儿石派出所、工商银行储蓄所、邮政所。
二、重大危险源
主要危险源:液氯、盐酸、氯化氢和四氯化碳。
危险特性:氯气有毒化学物质,可与多种无机或有机物发生剧烈反应,在密闭状况下,可引起燃烧或爆炸,且具有强烈的腐蚀作用。甲烷氯化物也是有毒化学物质,对人体中枢神经起麻醉作用,对肝肾损害性强,高浓度可致人死亡。盐酸是一种酸性腐蚀品,高浓度可致人死亡。
三、重大危险源危险性评估
(一)液氯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原因及后果
原因:管道破裂、腐蚀穿孔,接头密封失效,阀门密封失效;贮槽壳体裂缝,液面管破裂;钢瓶破裂,瓶阀泄漏,内部异物引起爆炸;三氯化氮爆炸;事故氯化处理装置失效不能启用。
后果:氯气大量泄漏,随风势波及苗儿石地区、观音桥地区,甚至嘉陵江对岸化龙桥地区,造成密集人群中毒。
(二)甲烷氯化物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原因及后果
原因:管道破裂、腐蚀穿孔,接头密封失效,阀门密封失效;贮罐壳体裂缝,液面管破裂。
后果:大量泄漏,随风势波及苗儿石地区、观音桥地区,甚至嘉陵江对岸化龙桥地区,造成密集人群中毒。
(三)盐酸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原因及后果
原因:地质滑坡泥石流砸坏贮罐;高温时间长,材质老化,使贮罐破裂;液面管破裂。
后果:大量泄漏,可造成周围人员中毒或灼伤,流入嘉陵江,造成水体污染。
四、预防事故的措施
(一)建立重大危险源各自独立的监测报警装置,实现24小时监控报警,监控报警中心设在总调度室和重大危险源操作控制室;
(二)加强操作人员、维修人员日常巡回检查,及时发现隐患,防止突发事件;
(三)加强贮槽贮罐(含管道阀门等)的定期检验检查和维修,及时更新设备;
(四)严格执行操作规程,避免人为操作失误;
(五)治理危岩滑坡,经常检查库区变化情况。
五、事故后应采取的工艺处理措施
(一)氯气泄漏
在抢修堵漏的同时,启动氯气泵将事故设备和管道中的氯气抽吸至其他氯气段,有效减少泄漏量.
(二)甲烷氯化物泄漏
在抢修堵漏的同时,将事故设备和管道中的甲烷氯化物迅速转移至完好的贮罐中,对泄漏在外的甲烷氯化物喷洒雾状水并用活性炭吸收。
(三)盐酸泄漏
在抢险堵漏的同时紧急关闭通往泄漏部位的阀门,开启酸泵将泄漏贮槽中的盐酸抽吸至其他完好的贮罐一减少泄漏量,用大量水稀释(最好用碱水)已泄漏出来的盐酸,以减少污染。
六、人员紧急疏散、撤离
(一)现场人员清点、撤离
指挥部应采取逐级清点的方法对现场操作人员,抢险救护人员,抢修堵漏人员,保卫警戒人员进行认真清点.当各职能小组人员完成本职工作后立即撤离现场,撤离方向为当时风向的相反方向,撤离方法为步行.
(二)非现场人员紧急疏散
指挥部应责令所有非现场人员离开现场,由抢险救护人员沿指定路线和逆风方向护送非现场人员紧急疏散,再由保卫警戒人员护送直至安全地带。
七、危险区的隔离
(一)危险区的设定:事故发生后,指挥部应立即根据性质如燃烧、爆炸、毒物外泄等规定危险区范围,指令保卫警戒组设立危险区警戒线。
(二)事故现场隔离区划定的方式、方法
1.燃烧火灾现场,应确定隔离区为距燃烧中心50米的范围;
2.爆炸现场,应确定隔离区为距爆炸中心100米的范围;
3.毒物泄漏现场,应确定隔离区为距泄漏中心200米范围;
(三)事故现场隔离方法
隔离方法采取警戒拉线及警示标志结合的方法
八、检测、抢险、救援及控制措施
(一)检测的方式、方法及检测人员防护、监护措施
1.检测的方式、方法
①燃烧爆炸用便携式可燃气体监测报警仪检测空气中可燃气体含量。
②毒物泄漏用便携式有毒气体监测报警仪检测空气中有毒气体的含量。在线的有毒气体报警装置也将超标的信号传到调度室实现声关报警。
2.检测人员的防护、监护措施
①在燃烧、爆炸事故发生时,由消防人员身着防护服在现场检测;
②在毒气泄漏事故发生时,检测人员必须佩戴个人防护面具在现场检测。
(二)抢险、救援方式、方法及人员的防护、监护措施
1.抢险、救援方式、方法
有消防员和医务人员两人一组进入现场搜寻,并用人工搀扶或担架将受伤者撤离现场;
2.人员的防护、监护措施
抢险救援人员进入现场必须穿戴防护用具,并且保证每组两人以上为一组,不得单独行为。
九、例会制度
应急救援领导小组每季度召开一次领导小组成员及救援队伍负责人会议,总结上季度工作,找出存在问题,制定有效措施,不断完善应急救援系统和应急救援装备、物资、药品等检查、维护制度。
十、演练制度
(一)应急救援领导小组至少每年组织一次三个重大危险源化学事故的应急救援演练。每年的演练应模拟不同的事故原因及不同的危害程度进行;
(二)针对每次演练出现的问题、存在的不组,修改预案;
(三)针对演练的薄弱环节对应急救援队伍进行危险品知识和抢险救援技术培训教育;
十一、外部救援
请求政府协调应急救援力量。经与江北区政府协调,我长发生化学事故,超出厂区范围,危及周边甚至江北城区时,直接拨打110或120,请求联动,从外部对事故进行应急救援。
十二、预案分级相应条件
(一)一级预案启动条件
一级预案为厂内事故预案,即发生的事故仅局限在厂区范围内,对周边及其他地区没有产生影响,只要启动次预案即能利用本单位应急救援力量制止事故。
(二)二级预案为所发生的事故已波及一平方公里范围内居民。为此,必须启动此预案,迅速通知周边社区街道、派出所及地方政府,在启动此预案的同时启动一级预案,不失时机地进行应急救援,当确实无力制止事故扩大时,请求外部联动救援。
(三)三级预案为所发生的事故迅速波及两平方公里范围以上时需立即启动此方案。根据联动约定,立即拨打110或120,请求立即派外部支援力量。同时出动消防车沿周边喊话,必要时启动人防空袭警报,疏散居民。
下一篇:制药公司环境污染事故应急处置预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