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编制目的和依据
为确保公司、社会及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防止突发环境污染事故发生,并能够在事故发生的情况下,及时、准确、有条不紊地控制和处理事故,有效地开展自救和互救,最大限度把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环境污染和经济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做好应急救援准备工作,落实安全责任和各项管理制度。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突发环境事件信息报告办法(试行)》和《山东省环境保护条例》及其他环保法律法规,特制定本应急救援预案。
第二章 相关术语
一、环境应急事件
本预案所称环境应急事件,是指由于违反环境保护法规的经济、社会活动与行为,以及意外因素或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等原因造成直接或间接向环境排放超过其自净能力的污染物或能量,造成环境污染,人体健康受到危害;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植物,自然保护区受到扼杀或破坏;国家、集体、公民财产受到损失;影响社会稳定的突发性环境事件。
二、应急救援
指在发生事故时,采取的消除、减少事故危害和防止事故恶化,最大限度降低事故损失的措施。
三、预案
指根据预测危险源、危险目标可能发生事故的类别、危害程度,而制定的事故应急救援方案。要充分考虑现有物质、人员及危险源的具体条件,能及时、有效地统筹指导事故应急救援行动。
第三章 事件分级
按照突发环境污染事件的严重性和紧急程度分级界定,分为特别重大环境事件(I级)、重大环境事件(II级)、较大环境事件(III级)、一般环境事件(IV级)四级。
一、特别重大环境事件(I级)
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为特别重大环境事件:
(一)发生30人以上死亡,或中毒(重伤)100人以上;
(二)因环境事件需疏散、转移群众5万以上,或直接经济损失1000万元以上;
(三)区域生态功能严重丧失或濒危物种生存环境遭到严重污染;
(四)因环境污染使当地正常的经济、社会活动受到严重影响;
(五)利用放射性物质进行人为的破坏事件,或因I、II类放射源丢失、被盗、失控造成大范围严重辐射后果,或者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线装置失控导致3人以上(含3人)急性死亡;
(六)因环境污染造成重要城市主要水源地取水中断的污染事故;
(七)因危险化学品(含剧毒品)生产和贮运中发生泄露,严重影响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污染事故;
(八)国家、省指令确认的核试验一级应急状态(红色)。
二、重大环境事件(II级)
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为重大环境事件:
(一)发生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中毒(重伤)50人以上100人以下;
(二)区域生态功能部分丧失或濒危物种生存环境受到污染;
(三)因环境污染使当地经济、社会活动受到较大影响,疏散转移群众1万人以上、5万人以下的;
(四)因I、II类放射源丢失、被盗、失控,或者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线装置失控导致2人以上(含2人)急性死亡或者10以上(含10人)急性重度放射病、局部器官残疾;
(五)因环境污染造成重要河流、湖泊、水库及沿海水域大面积污染,或者县级以上城镇水源地取水中断的污染事件;
(六)国家、省指令确认的核试验二级应急状态(橙色)。
三、较大环境事件(III级)
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为较大环境事件:
(一)发生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中毒(重伤)50人以下;
(二)因环境污染造成跨地级行政区域纠纷,使当地经济、社会活动受到影响;
(三)因III类放射源丢失、被盗、失控,或者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线装置失控导致9人以下(含9人)急性重度放射病、局部器官残疾;
(四)国家、省指令确认的核试验三级应急状态(黄色)。
四、一般环境事件(IV级)
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为一般环境事件:
(一)发生3人以下死亡;
(二)因环境污染造成跨县级行政区域纠纷,引起一般群体性影响的;
(三)IV类、V类放射源丢失、被盗、失控,或者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线装置失控导致人员受到超过剂量限值的照射。
第四章 应急救援组织机构人员及各部门职责
一、组织机构
(一)指挥机构:
总 指 挥:
副总指挥:
指 挥:
成 员:
抢险组:
组 长:
副组长:
消防组:
组 长:
成 员:
疏导组:
组 长:
成 员:
事故善后处理组:
组 长:
成 员:
施救组:
组 长:
成 员:
后勤保障组:
组 长:
成 员:
警戒组:
组 长:
成 员:
合成车间
组长:
成员:
尿素车间
组长:
成员:
机修车间
组长:
成员:
电仪车间
组长:
成员:
以上人员负责突发环境污染事故应急救援工作,负责日常的安全生产工作。发生环境污染事故时,启动应急救援预案,负责通知指挥领导小组所有成员参加事故应急救援处理工作。
发生突发环境污染事故时,以领导小组为中心,负责公司应急救援工作的组织和指挥。如总经理不在公司时,由常务副总经理全权负责应急救援指挥工作。总经理和常务副总经理皆不在公司时,由总调度长和安环部部长全权负责应急救援指挥工作。
二、应急救援工作各部门职责
(一)救援组实施方案
发生危险化学品事故时,由事故发生地人员向应急救援小组发布应急救援命令、信号。
收到信号后应急小组迅速指挥救援队伍实施救援行动,负责人员、资源配置、应急队伍的调动。
向上级和当地政府有关部门汇报事故情况,必要时按指挥组长命令向外发出救援请求。
(二)协调事故现场有关工作。组织事故调查,总结应急救援经验教训。
(三)救援组织职责
全面负责公司的安全生产工作。
负责公司各类应急救援预案的制定、修订工作。
组建应急救援队伍,组织好应急救援人员的配备调动工作。
经常组织安全检查及时发现问题,消除安全隐患。
检查、督促做好危险化学品事故的预防措施和应急救援的各项准备工作。
组织队伍实施救援,必要时向有关单位发出救援请求。
组织事故后的调查处理工作,总结经验教训。
(四)各部门职责及分工
公司各职能部门和全体员工都负有化学事故应急救援的责任,各专业队伍是化学事故应急救援的骨干力量,担负着公司内各类危险化学品事故的救援和处置工作。
1、指挥部人员分工:
(1)总指挥:组织指挥全厂的应急救援工作。
(2)副总指挥:协助总指挥负责应急救援的具体指挥工作。
(3)指挥部成员:
①安环部部长:协助总指挥做好事故报警、情况通报及事故处置工作。
②保卫部部长:负责救援、警戒、治安保卫、疏散、道路管制工作。
③总调度长:负责事故处置时生产系统开、停车调度工作;事故现场通讯联络和对外联系;负责事故现场及有害物质扩散区域内的洗消、监测工作;必要时代表指挥部对外发布有关信息。
④技术部部长:协助总指挥负责工程抢险、抢修的现场指挥。
⑤卫生所所长:负责现场医疗救护指挥及中毒、受伤人员分类抢救和护送转院工作。
⑥办公室主任:负责抢救受伤、中毒人员的生活必需品供应。
⑦供应部部长:负责抢险救援物资的供应和运输工作。
2、救援专业队伍的组成及分工
公司各职能部门和全体职工都负有自然灾害事故应急救援的责任,各救援专业队伍,是自然灾害事故应急救援的骨干力量,其任务主要是担负公司自然灾害事故的救援及处置,其任务分工如下:
(1)通信联络队:由保卫部、安环部、生产技术部、调度室、办公室组成,每部出1人,共5人。
负责人:办公室部长,担负各队之间的联络和对外联系通信任务。
(2)治安队:由保卫部负责组成,共10人。
负责人:保卫部部长,担负现场治安,交通指挥,设立警戒,指导群众疏散。
(3)消防队:驻厂消防队10人。公司消防队。
负责人:保卫部部长,担负救援、洗消和抢救伤员任务。
(4)抢险抢修队:由各动静维修班、机修车间和电修车间组成,共40人,包括:铆管工、电(气)焊、电工、起重、钳工等。
负责人:机修车间主任,担负抢险抢修指挥协调。
(5)医疗救护队:由驻厂卫生所,共2人。
负责人:办公室、工会、卫生所所长,担负抢救受伤、中毒人员。
(6)物资供应队:供应部、车队、办公室组成,共10人。
负责人:供应部部长,担负伤员生活必需品和抢救物资的供应任务。
(7)运输队:由车队组成,共5人。
负责人:车队队长,担负物资的运输任务。
第五章 厂区内外报警、通讯联络方式
公司内突发环境污染事件报警方式采用内部电话和外部电话(包括手机、小灵通等无绳电话)线路进行报警,出现事故时立即拨打电话或手机进行报警,各部门手机24小时开机。
一、公司内部报警
总经理:
常务副总:
安环部:
二、重大事故发生时,必要时向外部相关部门进行求援
外部救援织机构电话:
消防队
安监局
环保局
卫生局
职业病防治院
急救中心
120
第六章 事故发生后应采取的处理措施
公司员工实行严格的三级安全教育制度,每年度进行培训、考核,充分提高职工的自救互救的能力,预防环境污染事故及事故早发现、早处理技能。
公司已经确定的危险目标均在生产区内,属于禁火区域。危险目标定期进行保养、维护。制度化,一旦发生事故,现场人员迅速汇报求援小组,并及时投入抢险排除和初期应急处理,防止事故扩大和蔓延。
一、事故处理预案
已确定的目标具有易燃、易爆、易腐蚀、有毒有害等危险性,因此,一旦发生事故,处理不当或失控,可能导致火灾、爆炸、多人中毒、灼伤和造成大面积的环境污染等严重危险状态。
二、事故处理原则
(一)消除事故原因;
(二)阻断泄漏;
(三)把受伤人员抢救到安全区域;
(四)危险范围内无关人员迅速疏散、撤离现场;
(五)事故抢险人员应做好个人防护和必要的防范措施后,迅速投入排险工作;
三、人员疏散方案
听到某个区域需要疏散人员的警报时,区域内的人员迅速、有序地撤离危险区域,并到指定地点结合,从而避免人员伤亡。装置负责人在撤离前,利用最短的时间,关闭该领域内可能会引起更大事故的电源和管道阀门等。
(一)事故现场人员的撤离
人员自行撤离到上风口处,由当班班组长负责清点本班人数。当班班长应组织本班人员有秩序地疏散,疏散顺序从最危险地段人员先开始,相互兼顾照应,并根据风向指明集合地点。人员在安全地点集合后,班长清点人数后,向车间主任报告人员情况。发现缺员,应报告所缺员工的姓名和事故前所处位置等。
(二)非事故现场人员紧急疏散
由事故单位负责报警,发出撤离命令,接命令后,当班负责人组织疏散,人员接通知后,自行撤离到上风口处。疏散顺序从最危险地段人员先开始,相互兼顾照应,并根据风向指明集合地点。人员在安全地点集合后,负责人清点人数后,向事故车间主任报告人员情况。发现缺员,应报告所缺人员的姓名和事故前所处位置等。
(三)抢救人员在撤离前、撤离后的报告
负责抢险和救护的人员在接通知后,立即带上救护和防护装备赶赴现场,等候调令,听从指挥。分批进入事发点进行抢险或救护。在进入事故点前,抢险负责人必须向组长报告每批参加抢修(或救护)人员数量和姓名并登记。
抢修(或救护)队完成任务后,负责人向组长报告任务执行情况以及抢险(或救护)人员安全状况,申请下达撤离命令,组长根据事故控制情况,必须做出撤离或继续抢险(或救护)的决定,向抢险人员下达命令。抢险负责人若接撤离命令后,带领抢险(或救护人员)撤离事故点至安全地带,清点人员,向组长报告。
(四)周边区域的单位、社区人员疏散的方式、方法
当事故危急周边单位、社区时,由办公室向政府以及周边单位书面发送警报。事态严重紧急时,直接联系政府以及周边单位负责人,并向政府或负责人发布消息,提出要求组织撤离疏散或者请求援助。在发布消息时,必须发布事态的缓急程度,提出撤离的具体方法和方式。撤离方式有步行和车辆运输两种。撤离方法中应明确应采取的预防措施、注意事项、撤离方向和撤离距离。撤离必须是有组织性的。
第七章 抢救、救援及控制措施
一、抢险、救援
(一)抢救原则
1、发生伤亡事故,抢救、急救工作要分秒必争,及时、果断、正确,不得耽误、拖延;
2、救护人员进入有毒气体区域必须两人以上分组进行;
3、救护人员必须在确保自身安全的前提下进行救护;
4、救护人员必须听从指挥,了解中毒物质及现场情况,防护器具佩戴齐全;
5、迅速将伤员抬离现场,搬运方法要正确。
6、搬运伤员时需遵守下列规定:
①根据伤员的伤情,选择合适的搬运方法和工具,注意保护受伤部位;
②呼吸已停止或呼吸微弱以及胸部、背部骨折的伤员,禁止背运,应使用担架或双人抬送;
③搬运时动作要轻,不可强拉,运送要迅速及时,争取时间;
④严重出血的伤员,应采取临时止血包扎措施;
⑤救护在高处作业的伤员,应采取防止坠落、摔伤措施。
2、人员防护
一般泄漏的防护要求:
①呼吸系统的防护:可能接触其蒸气或烟雾时,必须佩带防毒面具或供气式头盔。
②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镜。
③防护服:穿工作服(防腐材料制作)。
④手防护:戴橡皮手套。
参加救护、救援人员必须防护规定着装,并注意风向。
3、人员监护
参加救护、救援人员的以互助监护为主,按照必须在确保自身安全的前提下进行救护原则处理。在救援中因为不可预见的因素而导致队员受伤的,其他救援人员发现时必须向相关领导报告,并做出是否申请支援的决定,若申请支援时,由指挥部下达预备救援队进入事故现场参加救援的命令。
二、现场实时监测及异常情况下抢险人员的撤离条件、方法
(一)发生以下情况,应急救援、抢险人员可以先撤离事故现场再报告:
1、事故已经失控;
2、个体防护装备已经损坏,危及到自身生命安全;
3、发生突然性的剧烈爆炸,危及到自身生命安全。
(二)发生下列情况,指挥部必须下达让应急救援、抢险队员撤离的命令:
1、事故已经失控;
2、应急救援、抢险队员个体防护装备损坏,危及队员的生命安全时;
3、发生突然性的剧烈爆炸,危及到抢险队员生命安全。
第八章 危险品应急处理措施和方法
一、急救措施
(一)将患者移到新鲜空气处。
(二)呼叫120或者其他急救医疗服务中心
(三)如果停止呼吸应施行人工呼吸。
(四)如果出现呼吸困难要进行吸氧。
(五)移去并隔离被除数污染的衣服和鞋子。
(六)皮肤或眼睛不慎于接触到该物质要立即用清水进行冲洗至少20分钟。
(七)保持患者温暖和安静。
(八)密切观察患者病情。
(九)接触或吸入本品可能发生迟发性反应。
(十)如果患者吸入或食入本类物质,请不要施行口对口人工呼吸。如果需作人工呼吸,要戴单向阀袖珍式面罩或使用其他合适的医用呼吸进行。
(十一)确保医护人员知道事故的隐患中涉及的有关物质,并采取自我防护措施。
二、液氨泄露的处理方法
小规模泄露:对氨罐泄露处堵漏,然后用水龙对现场进行喷淋。
大规模泄露:发生液氨泄漏时,需先进行泄露孔的堵漏工作。因液氨泄露易形成白雾,能见度极低,且极度危险,因此,必须着防化服,佩戴自给式呼吸器,在水龙掩护下进入现场。堵漏工作无法完成时,需将罐内氨气全部排放,然后用大量水对液氨进行稀释。为防止氨水对周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必须在泄露区周围筑坝防止氨水溢流。
第九章 受伤人员现场救护、救治与医院救治
公司离桃村镇中心医院较近,各类危化品造成的人员受伤,先按上述要求对受伤人员做基本的救治防护,再由办公室负责车辆调度使用,立即送往医院进行救护,必要时公司应派出专人进行看护。
第十章 事故应急救援终止程序及事后总结与演练
一、当事故得以控制,消除环境污染和危害后,并已经进行取证工作后,由组长下达解除应急救援的命令,由生产安全部门通知事故单位解除警报,由办公室通知警戒人员撤离,在涉及到周边社区和单位的疏散时,由总指挥通知周边单位负责人员或者社区负责人解除警报。
二、事故发生后,应就事故的发生原因、处理情况、造成的损失及以后预防重点等方面进行总结,分析原因,防止类似事故的发生,并对《应急预案》进行适当修改,以保证其持续有效,便于操作。
三、事故演练与培训
为提高职工在各类突发事故中的应急救护能力,安全生产领导小组应对生产科每年进行至少一次的事故应急处理的理论培训,包括生产科所用危险化学品的种类及数量、潜在事故源点、应急设施的配备情况及有关自救方面的内容等,并配合公司进行至少一次的消防安全演练,演练内容包括:消防设施的使用、人员的救护、物资的转移、紧急疏散等。
第十一章 有关规定和要求
为保证事故发生后能迅速准确,有条不紊地处理,尽可能减少事故造成的损失,平时必须做好应急救援的准备工作,落实岗位责任制和各项制度。
一、落实救援组织。救援组织和救援人员应按照专业分工,本着专业对口,便于领导、便于集结和开展救援的原则,设立组织,落实人员,随时根据人员变化进行组织调整,确保救援组织落实。
二、按任务分工做好救援物资准备如:手套、消防器材、交通工具等。
三、定期组织救援训练、演练及学习。
四、组织经常性的应急常识教育。
五、建立完善各项制度。
上一篇:炸药库事故应急预案(模拟)
下一篇:某厂突发事故应急救援预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