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方式 | 业务合作 | 会员

化工企业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2011-07-08   来源:安全文化网    热度:   收藏   发表评论 0

  在生产经营危险化学品过程中,为了提高企业的抗灾防灾能力,有效地防止和减轻事故造成的损失,成立事故应急救援指挥小组,编制事故应急预案,组织员工学习、演练、贯彻实施,提高员工抢险救灾的应急处理能力,一旦发生事故,达到反应快速、应急处理有效、减少事故或灾害的损失的目的。

  一.基本情况及危险区域

  1、基本情况

  单位地址:____

  单位人数:___人

  2、生产贮存危险化学品:醋酸丁酯、汽油、甲醇、甲苯、丙烯酸(含二级易燃溶剂)、环已酮、金属烘烤漆、丙烯酸塑料漆、橡胶漆及聚脂面漆。

  3、主要的危险特性:其蒸气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与氧化剂能发生强烈反应。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引着回燃。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流速过快,容易产生和积聚静电。

  4、危险区域:生产车间、原料仓库、成品仓库。

  5、可能发生的事故:

  1)泄漏; 2)火灾、爆炸;3) 中毒 。

  6、单位消防器材情况及放置位置:

  1、生产车间:推车式干粉灭火器35kg   1个;

  手提式干粉灭火器4kg   4个;

  消防栓  2个、消防带 2条、20m软管卷盘一个;

  消防水池  10m3  ;

  2、仓库门口:手提式干粉灭火器4kg   7个;

  消防栓  2个、消防带 2条。

  3、化验室:手提式干粉灭火器4kg   3个。

  __市安监局联系电话:

  7、周围环境:工厂周边有围墙围绕。北面围墙外为荒地,无其它建筑;东面为空置厂房,生产车间与空置厂房之间设置防火墙,车间距防火墙1.6m;南面为石青管区道路,车间与仓库距道路边距离有31m;西面工厂围墙外为空地,围墙距厂外最近的建筑物距离有30m。

  二.事故应急救援组织及职责

  1.事故应急救援指挥小组

  组长:___ (现场指挥)联系电话:______

  成员:___(电话报警:119)联系电话:____

  ___  联系电话:____

  ___  ___ 联系电话:____

  其他人员负责抢救人员及物资

  2.职责

  (1)制定应急措施

  (2)组织紧急疏散

  (3)指挥抢险工作,控制险情

  (4)组织对事故现场的救护、保卫、保护

  (5)组织现场清理和消除危害后果

  (6)组织员工进行应急救援的学习和演练

  三.事故应急处理的原则

  事故的应急处理,必须遵循“先救人后救物,先救命后疗伤”的原则。

  四.应急救援的反应程序(组织实施)

  应急救援的反应程序如下:

  事故报警—紧急疏散—现场急救—溢出或泄漏处理—火灾控制

  五.事故应急救援的措施

  事故类型和原因

  泄露:违反操作规程、包装物破损、其他原因;

  火灾:违反操作规程、违反动火制度、外部原因;

  中毒:违反操作规程、包装物泄露、其他原因;

  1.事故报警

  事故发生后,现场发现人立即向“119”和安监局(电话:--------)及有关人员(仓库管理负责人或企业负责人)报警。内容包括:事故单位、发生时间、地点、事故类型、危险程度、报警人姓名及联系电话等。

  2.紧急疏散

  (1)事故发生后根据情况建立警戒区,除消防和应急处理人员外,其他人员禁止进入警戒区。

  (2)紧急疏散:迅速将警戒区与事故处理无关的人员撤离到安全区(扩散区外的上孔方向或高坡安全地带),以减少不必要的伤亡。

  (3)保管账册、现金、电脑的人员立即停止工作,把账册、现金、支票、电脑或其他资料包装好,转移到安全地带。员工听到报警后,全部集合待命,抢救伤员及疏散物资。各级人员必须听从指挥,行动迅速。

  3. 现场急救

  当发生化学事故,出现人员受伤或中毒,尤其是遇到危及生命时,必须当机立断作紧急处理,不能等待,以免错失良机。同时,还要尽快派人与就近医疗单位联系,组织救援帮助。

  化学事故现场急救,必须遵循“先救人后救物,先救命后疗伤”的原则,同时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1)救护者必须摸清化学品种的性质和毒性,在进入毒区抢救之前,首先做个体防护,並佩戴好合适的防毒面具的防护服

  (2)进入事故现场后,应迅速切断毒物来源,防止毒物继续外逸,为进一步开展工作创造有利条件。

  (3)迅速将中毒者或伤员移离危险区至空气清新的安全地带(扩散区外的上孔方向或高坡安全地带),在移离过程中要注意方法,不能强抢硬拉,防止造成骨折。

  把患者从现场抢救出来后,应先松解患者的衣扣和腰带,维护呼吸道畅顺;除去患者身上的毒物,防止毒物继续侵入人体。尽快开展现场紧急救护。

  (4)  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 :立即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彻底冲洗皮肤至少20分钟。急送医院就医。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20分钟。急送医院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呼吸心跳停止时,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勿用口对口)和胸心脏按压术。急送医院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牛奶或蛋清,催吐,洗胃,急送医院就医。

  (5)经现场紧急处理后,迅速将患者送往就近医疗部门治疗,以争取时间。

  4.泄漏控制

  ⑴进入现场人员必须配备个人的防护器具,同时在应急处理时严禁单独行动,要有监护人,必要时用水枪作掩护。并切断电源,防止产生点火源。

  ⑵泄漏控制:在应急救援指挥组的统一指挥下,利用堵漏物资和防爆工具采取措施进行堵漏,制止进一步泄漏和扩散,对泄漏物可用沙土等复盖,若大量泄漏可利用堤围收容。

  ⑶对泄漏物的处理:泄漏被控制后,要及时将现场泄漏物,采取复盖、收容(集)、稀释、弃置处理等方法,使泄漏物得到安全可靠的处置,防止二次事故的发生。

  5.火灾控制

  (1)灭火注意事项:发生化学品火灾时,灭火人员不应单独灭火,出口应保持清洁和畅通,要选择正确的灭火剂,灭火时应考虑人员的安全。

  (2)灭火对策

  ①扑救初期火灾,:在火灾尚未扩大到不可控制之前,应使用适当的移动式干粉灭火器来控制火灾。并切断电源,防止产生新火源。

  ②对周围物资采取保护措施:为防止火灾危及相邻物质,必须采取保护措施,迅速疏散受火势威胁的物资。若有易燃液体外流,可用沙袋或其他材料筑堤拦截,或控导流至安全地点。

  ③火灾扑救:扑救危险化学品火灾不可盲目行动,应针对每一类化学品,选择正确的灭火剂和灭火方法来安全地控制火灾。如化学品火灾太大,化学品火灾的扑救应由专业消防队来进行,其他人员不可盲目行动。在消防队未到达时,使用适当的消防器材尽量减小和阻止火灾的蔓延、扩大,扑救时须佩戴防毒面具;组织员工尽量抢救商品,防止包装破损,尽可能把危化品搬离火灾现场,转移到安全地带;待消防队到达后,介绍贮存的物料及其特性、数量、部位、配合消防队扑救。

  ④必要时采取堵漏或隔离措施,预防发次生灾害扩大。火灾扑灭后,仍要派人监护、清理现场、消灭余火。

  六、预防事故措施:

  1、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及安全管理制度,操作工人不得违规作业。

  2、车间、仓库管理人员必须经常进行安全检查,发现隐患及时处理。

  3、保持作业场所的通风

  控制作业场所中的有害气体、蒸气,通风是最有效的控制措施。借助于有效的通风,使气体、蒸气的浓度低于最高容许浓度。

  通风分局部通风和全面通风两种。

  对于点式扩散源,可使用局部通风。使用局部通风时,应使污染源处了通风罩控制范围内。为了确保通风系统的高效率,通风系统设计的合理性十分重要。对于已安装的通风系统,要经常加以维护和保养,使其有效地发挥作用。

  对于面式扩散源,要使用全面通风。全面通风亦称稀释通风,其原理是向作业场所提供新鲜空气,抽出污染空气,进而稀释有害气体、蒸气或粉尘,从而降低其浓度。采用全面通风时,在厂房设计时就要考虑空气流向等因素。因为全面通风的目的不是消除污染物,而是将污染物分散稀释,所以全面通风仅适合于低毒性、无腐蚀性污染物存在的作业场所。

  4、呼吸防护

  据统计,职业中毒的95%左右是吸入毒物所致,因此预防尘肺、职业中毒、缺氧窒息的关键是防止毒物从呼吸器官侵入。

  带防尘口罩和防尘面具;用以防止有毒气体、蒸气、毒烟雾等经呼吸道吸入产生危害,

  5、其它个体防护用品

  为了防止由于烟、雾、蒸气等所导致的眼睛和皮肤伤害,也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相应的防护用品或护具。

  眼睛护具主要有护目镜(也称安全眼镜)、以及用来防止腐蚀性液体、蒸气对面部产生伤害的面罩。

  用抗渗透材料制作的防护手套、围裙、靴和工作服,用于避免皮肤与其直接接触所造成的伤害。

  七.应急预案的演练和检查

  1.事故应急预案,企业应及时将应急预案发放到员工,组织员工认真地学习,並定期(每半年)进行演练。在演练过程中,企业应让熟识危险设施的工人和相关的安全管理人员一起参与。

  2.应急预案的检查

  每一次演练后,企业应对事故应急预案规定的内容进行检查,找出其中的不足之处並加以改进。检查主要内容如下:

  (1)通信系统能否正常进行

  (2)危险设施处理步骤是否安全、有效

  (3)应急救援步骤是否安全、有效

  (4)应急救援物资是否储备充足、品种齐全、保管完好

  (5)应急救援设备、设施是否处于完好备用状态

  (6)应急救援人员对应急预案是否安全掌握

  3.对每一次演练和检查,做好记录和资料的整理,並建立档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