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液氯危险源辨识
1.1.1 液氯重大危险源辨识
液氯工段5个液氯储罐最大贮存量为110吨,正常1#、2#、3#单罐贮存量约为20吨,4#、5#贮罐单罐贮存量约为25吨;4个汽化器正常使用时可存液氯大约10吨左右;液氯重瓶的正常库存量约为20吨,由此可见液氯的存贮量都在国家标准GB18218-2000规定的临界量值以上,故被定为公司1#重大危险源。
液氯重大危险源辩识结果表
分类 |
生产场所(吨) |
储存区(吨) |
备注 |
国家标准 |
10 |
25 |
|
日常储存量 |
10吨 |
130吨 |
在其范围内 |
是否构成重大危险源 |
是 |
是 |
|
1.1.2 液氯重大危险源评估
公司规定重大危险源每年评估一次,主要由关键装置、重点部位联系人、综合管理部、安全部、生产部、总经办、二车间和三车间组成评估小组,安全部牵头每年大修后进行评估,评估的安全职责分工为:
联系人主要是根据关键装置重点部位安全管理制度规定确定的,联系人的职责是负责定期组织职工开展安全活动,指导班组安全建设和生产。
安全部主要行使安委办的职责,负责组织与重大危险源有关的以上部门每年评估一次,编制符合企业实际的安全评估表,要求对所分管的设备及附件的安全负责并每季度进行考核;
综合管理部主要对液氯储罐的压力表、液氯充装计量称、磁翻板液位计等计量器具的安全管理负责;
生产部主要对压力容器(液氯储罐、液氯管道、液氯汽化器等)、特种设备、安全阀、基建设施(液氯储罐基础及液氯管道支架等)、电气设施、压力容器操作人员和充装人员的安全管理负责;
总经办主要对液氯安装的有毒气体检测报警仪器的安全和有效性负责;对液氯岗位的人员合理安排、职工的安全教育和培训负责;
二车间主要对液氯重大危险源的设备设施的二级管理,职工的班组建设,隐患排查,安全培训教育以及安全班组活动等负责,有问题及时向相应的主管部门报告;
三车间主要对液氯重大危险源的电器、仪器仪表的二级管理负责1.2 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和发生的季节
1.2.1 氯气的危险特性
危险特性:本品不会燃烧,但可助燃。在阳光下与易燃气体混合时会发生燃烧爆炸。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
健康危害:根据剧毒化学品目录氯气属于剧毒品。对眼、呼吸道粘膜有刺激作用。可引起迷走神经兴奋、反射性心跳骤停。急性中毒:轻度者有流泪、咳嗽、咳少量痰、胸闷,出现气管炎和支气管炎的表现;中度中毒发生支气管炎或支气管肺炎,病人除有上述症状的加重处,出现呼吸困难、轻度紫绀等;重者发生肺水肿、昏迷和休克,可出现气胸、纵隔气肿等并发症。吸入极高浓度的氯气,可引起迷走神经反衬心跳骤停或喉头痉挛而发生“电击样”死亡。皮肤接触液氯或高浓度氯在暴露部位可有灼伤或急性皮炎。长期低浓度接触,可引起慢性支气管、支气管哮喘等;可引起职业性痤疮及牙齿酸蚀症。
1.2.2 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
根据以上氯气的危险特性,氯气发生的事故类型主要是中毒事故,导致氯气泄漏的主要原因一是压力容器的爆炸或泄漏,二是突然断电氯气系统内的氯气不能及时得到无害化处理导致氯气泄漏到大气中,而附近人员又没有及时疏散,致使人员中毒。
1.2.3 可能发生的季节
盛装液氯的设备和管道都是压力容器,根据季节的变化,结合工艺指标的运行,参照历年及同行业事故案例,经分析认为发生氯气中毒事故应多数在夏季,其次为春季,主要原因:
盛装液氯的设备和管道都是压力容器,夏季天气温度高,致使压力容器内压增大,如遇到承压能力不够、设备腐蚀严重等因素导致氯气泄漏而发生中毒事故;夏季还有一重要因素就是雷雨大风季节,因生产氯气的装置主要依靠电,雷雨大风季节对电有一定的影响,如污闪、雷击等,一旦电气故障,双路供电又不能及时满足需要,导致氯气泄漏而发生中毒事故。
春季发生事故的主要原因是设备设施的老化,由于我公司每年大修一次,并定在每年的6月份(夏季之前),设备设施的维护和保养十分重要,有些设备设施在使用过程中使用不当,致使腐蚀严重,又面临大修前期,出现泄漏的几率就高,因此,春季预防事故发生也是很重要的季节。
1.3 严重程度分析
液氯储罐破裂后氯气会生成有毒蒸气云,它在空气中漂移、扩散,直接影响现场人员并可能波及居民区。大量液氯泄漏可能带来严重的人员伤亡和环境污染。液氯沸点为-34.5℃,常温下以气态形式存在,为便于储存一般经加压液化后贮存在储槽内。液氯属于剧毒气体,受热后罐内压力增大,有爆炸危险;受热后容器内压增大,泄漏可导致中毒;有毒,不燃烧;有特殊的刺激性气味等。由以上特性可知液氯储槽一旦破裂导致液氯泄漏,极有可能造成大面积扩散而带来严重危害。
1.3.1 导致液氯贮槽破裂的危险因素包括:
1)液氯贮槽超量充装导致的超压爆炸;
2)液氯贮槽防晒降温等防护措施不完备导致的超压造成的爆炸;
3)液氯贮槽因未定期检测设备老化或材质问题导致爆炸。
1.3.2 液氯贮槽破裂时毒害区估算:
该公司液氯贮槽共计5个,分别为22m3三个,30m3两个,常温下30m3单槽最大贮存量39.984t,以此储罐进行模拟计算如下:
贮槽破裂前的环境温度t取15℃,液氯的沸点t0为-34.5℃
液氯的比热C为0.96kJ/kg℃,则当液氯贮槽破裂时,贮槽内压力降至大气压,处于过热状态的液氯温度迅速降至标准沸点放出的热量为:
Q=W×C×(t-t0)=39984×0.96×(15-(-34.5))=1.9×106(kJ)
设这些热量全部用于贮槽内液氯的蒸发,液氯的汽化热q为2.89×102(kJ/kg),则其蒸发量W'为:
W'=Q/q=1.9×106/2.89×102=6574.5(kg)
液氯的分子量M为70.91,则在沸点下蒸发蒸汽的体积Vg(m3)为:
Vg=22.4×W'×(273+t0)/(M×273)
Vg= 22.4×6574.5×238.5/(70.91×273)=1814.4(m3)
资料显示,氯在空气中的浓度达到0.09%时,人吸入5~l 0分钟即可致死,即0.09%为氯的危险浓度。因此,本次模拟计算中蒸发体积为Vg的氯气可以产生的令人致死的有毒空气体积为:
V=Vg/0.09%≈2015981 m3
假设这些有毒空气以半球形向地面扩散,则可根据下列公式求出该有毒气体的扩散半径:
R=(V/2.0944)1/3
式中 R-有毒气体的半径,m;
V-有毒气体的蒸气体积,m3
C-有毒介质在空气中的危险浓度值,%
R=(2015981/2.0944)1/3=97.2m
通过以上对液氯贮槽作事故后果摸拟分析可以看出:一旦该公司一个34m3液氯贮槽破裂造成液氯泄漏,贮槽周围97.2m范围内的人员在5-10分钟内可因吸入氯气而死亡,因为该公司液氯贮槽基本处于全厂中心位置,因此在以液氯贮槽为中心、半径为97.2m的范围基本涵盖该公司半个厂区,全公司700多人均可能受到致命伤害,因此应重点加强防护,避免事故发生。
1.4 事故预防和应急措施
1.4.1液氯重大危险源的技术性预防措施
1)重大危险源区域安装有毒气体检测报警仪并保持完好有效,一旦泄漏能及时发现,将事故得到有效控制;
2)每年对重大危险源进行评估,对设备、设施、基建、操作人员及安全附件科学评估,合格后方可使用或操作;
3)在灌区四周围设置应急碱液喷淋装置和围堰,一旦出现事故能有效对泄漏物进行中和和收容处理;
4)5个液氯储罐中,总是保持一台空罐以作为应急罐使用并挂牌警示;
5)5个液氯储罐中都安装有安全阀、磁翻板液位计,防止超压和高液位造成泄漏事故;
6)确保二级负荷用电,双路供电要保障完好有效。
7)确保应急物资如洗眼器、解氯水、事故引凤装置完好有效。
1.4.2液氯重大危险源的管理措施
1)加强安全管理和安全教育,完善和落实各项逐级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如巡回检查制、交接班制、安全责任制及安全教育制度等,提高职工的责任心和防范意识。
2)液氯贮槽充装量严格控制,不得超过贮槽容积的80%。
3)氯贮槽属于盛装危险化学品的压力容器,属于特种设备,制造安装必须具备相应资质,使用前必须经有关部门检测验收合格后方可使用,而且在使用过程中应定期检测,严格执行在用压力容器安全检验规程,发现问题要及时采取防范措施。
4)液氯充装要严格执行《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气瓶安全监察规程》的有关规定,防止因液氯充装过程发生事故而对液氯贮槽带来不利影响。
5)针对液氯大量泄漏制定相应的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并组织职工定期进行演练,以便提高职工应对突发事故的能力,减轻事故发生带来的损失。
6)每年对防雷进行检测和定期安全检查,确保电气安全。
7)安全部每年组织有关部门对重大危险源进行评估。
8)每年请有资质的单位对重大危险源监控设施进行检测检验。
9)一车间对事故氯吸收装置确保完好有效。
1.4.3液氯重大危险源的应急处置措施
1)液氯贮槽区及周围可能受到威胁的岗位应按有关规定配置一定数量的氯气捕消器、防毒面具及自给正压式空气呼吸气等防护设施,并确保完好有效。
2) 在电解与处理之间安装有事故氯吸收装置,以备应急之需。
3) 泄漏处置措施: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立即进行隔离,小泄漏时隔离150m,大泄漏时隔离450m,严格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毒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合理通风,加速扩散。喷雾状水稀释、溶解。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产生的大量废水。如有可能,有管道将泄漏物导至还原剂(酸式硫酸钠或酸式碳酸钠)溶液。也可以将漏气钢瓶浸入石灰乳液中。漏气容器要妥善处理,修复、检验后再用。
2.1 遵循的原则
安全生产事故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统一指挥、快速响应,分级负责,属地管理,分级管理,预防为主,科学施救,以人为本,生命至上,迅速组织救治的原则。
1)一把手负责,统一指挥,快速反应。要建立一把手负责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处置机制,成立一把手牵头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处置领导小组,统一指挥和全面负责的应急处置工作;形成处置生产安全事故的快速反应机制,立足于防范,抓早、抓小。一旦发生事故,确保做到快速反应,正确应对,果断处置,把事故危害降低到最小。
2)实行分级负责,属地管理的原则。发生生产安全事故时,应遵循属地化管理得原则,由本车间、本部门第一负责人统一指挥,立即启动部门应急预案或处置方案,按照应急预案要求及时进行处置。在采取应急处置措施的同时,报告上一级部门;对自身不能解决的问题,及时请求上级有关部门支持和帮助。
3)要体现分级管理的原则,不同层级的岗位对不同生产安全事故处置方案应有不同的应急反应和应急组织。厂级事故预案由安全部负责管理,即按照管理制度规定的周期或频次(至少每年一次)定期组织学习和演练;车间级预案由各车间管理,车间主任按照管理制度规定的周期或频次(至少每半年一次)定期组织学习和演练;岗位的现场处置方案由各工段负责管理,工段长按照管理制度规定的周期或频次(至少每季度一次)定期组织学习和演练。
4)预防为主,科学施救的原则。在强调科学应对、妥善处置生产安全事故,最大限度降低危害的同时,要特别注重预防为主的方针,加强安全文化建设,做好经常性安全检查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尤其要从法规上、制度上、思想上、组织上、物质上全面加强安全建设,建立有效的预防机制,提高事故应急处理能力,落实各项防范措施。杜绝发生施救不当,导致多人中毒事故的现象。
[NextPage]
5)坚持以人为本,生命至上,迅速组织救治的原则。在处置生产安全事故过程中,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始终把人的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特别是对危及生命的人员要不惜一切代价,迅速组织救治与抢救。
2.2 此预案与其他预案的衔接
原则上启动岗位处置方案的同时上报本车间;启动车间事故预案上报厂级值班领导或调度,如果事态发展迅速扩大,启动厂级事故预案的同时上报上级有关部门,以此类推,一级对一级负责。
如液氯汽化岗位发生事故,应一边立即启动岗位处置方案,同时上报二车间;如发现有事态扩大,报告上一级即调度的同时,还要立即启动车间级应急预案,同时上报厂级领导;如发现事态有进一步扩大,再启动厂重大事故应急预案或综合预案,同时上报上级主管部门;如发现事态扩大不能得到控制,立即请求上级支援,启动上一级的应急预案。
3 组织机构及职责
3.1 应急组织体系
根据氯气的危害程度,设置应急救援组织机构,成立事故处理小组,负责化学事故的处理、调查、救援等工作。
组织体系构成
指挥:总经理
副指挥:党委书记、常务副总、主管安全副总、生产副总、总工程师、工会主席
成员:生产部、安全部、综合管理部、党群工作部、总经办、经营部、财务部、华兴运输服务公司及车间的负责人组成。
3.1.1 应急组织体系构成图
3.1.2 体系成员和部门工作职责和权限
发生氯气泄漏事故时,指挥由总经理担任,副指挥由常务副总、副总和工会主席担任,指挥不在时,由副指挥行使指挥的职责,如发生在中夜班,由公司值班或值班调度任指挥,行使指挥权力,处理事故,组织恢复生产等工作;同时成立现场指挥中心、抢修队、治安警戒队、应急物资配备队、周边单位工作队、医疗救护队、现场环境监测队以及车间代表队,共计9个应急救援队,其组成和职责陈述如下:
(2)现场指挥中心
①现场指挥中心组成:现场指挥中心组成由二车间主要管理人员、液氯工段有关人员组成。
②现场指挥中心职责:在指挥的领导和统一指挥下,协调、组织、开展现场指挥工作,根据指示,启动公司二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遵循以人为本,先救人的原则处理事故,采取切实可行的安全措施,防止事故扩大或蔓延,指导现场人员安全撤离污染区域,随时向指挥部报告事故发展状况和人员伤亡情况。及时向上级应急救援组织提出援助请求;组织事故调查;总结应急救援经验教训;组织恢复生产。
(3)抢修队
①抢修队组成:抢修队主要由生产部人员组成。
②抢修队的职责:抢修队的主要职责是查明事故发生的原因,采取果断有效的安全措施,控制消除危险,防止事故扩大,查清现场人员防止造成人员伤亡,及时向上级应急救援组织提出援助请求;参加事故调查;总结应急救援经验教训;组织恢复生产。
(4)治安警戒队
①治安警戒队组成:治安警戒队主要由总经理办公室人员组成。
②治安警戒队的职责:治安警戒队的主要职责是根据风向及泄漏情况及时确定管制道路,禁止车辆和行人通行,每年对队伍人员演练效果进行评审,组织学习和演练。协助做好现场人员抢救工作,协助做好中毒人员的救助工作,查清现场人员防止造成人员伤亡,及时向上级应急救援组织提出援助请求和汇报;协助事故调查;总结应急救援经验教训。
(5)应急物资配备队
①应急物资配备队组成:应急物资配备队由服务公司、经营部等人员组成。
②应急物资配备队的职责:等待指挥部安排应急物资采购和运输工作,如供应物资由经营部负责,物资运输及伤病员输送由公司车队和服务公司等组成。其主要职责是根据事故发展情况,做好应急物资的及时采购和运输,人员的撤离等工作,查清现场人员防止造成人员伤亡,及时向上级应急救援组织提出援助请求;协助事故调查;总结应急救援经验教训;组织恢复生产。
(6)周边单位工作队
①周边单位工作队组成:周边单位工作队由公司总经理办公室组成。
②周边单位工作队职责:周边单位工作队的职责是负责应急通讯的安全畅通和日常检查工作;负责应急救援队伍人员的学习和演练工作;负责每年对预案的评审、修订工作。根据泄漏和风向情况,接到指挥部的指令后及时通知下风向企业、村庄或学校,及时疏散群众向安全地带转移,同时通知群众采取用湿毛巾或其他可靠的安全措施向上风向撤离。查清现场人员防止造成人员伤亡,及时向上级应急救援组织提出援助请求;协助事故调查;总结应急救援经验教训。1000米内和500米内的周边单位联系电话见后边的附件。
(7)医疗救护队
①医疗救护队的组成:由党群工作部、财务部人员组成。
②医疗救护队的职责:医疗救护队的主要职责是做好预防中毒药品的准备工作;做好各种医疗救护方案的制订、落实工作;协助事故调查;每年组织救护人员学习和演练,并对医疗救护方案进行评审,提出改进措施,总结应急救援经验教训;做好现场救护工作。现场救护中接到救护命令后,组织两人以上人员佩戴好防护用品及时赶到事故现场,并分类进行救治。查清现场救护人员人数,防止造成次生事故致使人员伤亡,及时向上级应急救援组织提出援助请求。
(8)环境监测队
①环境监测队的组成:由综合管理部化验室、安全部污水化验室人员组成。
②环境监测队的主要职责:环境监测队的主要职责是做好大气、水质检测工作;做好检测方案的制定、学习和评审工作;协助事故调查工作;总结应急检测经验;做好现场检测工作为指挥部提供有效真实的监测数据,以使指挥部成员能够做出科学、合理的指令。接到现场检测指令后,组织两人以上人员佩戴好防护用品及时赶到事故现场周边环境,根据检测要求,有代表性并分组进行检测。查清现场检测人员人数,防止造成次生事故致使人员伤亡事故,及时向上级应急救援组织提出援助请求和汇报。
(9)各车间代表队
一、二、三、七车间各代表队的组成有相应车间主任、工段长、班组长及职工组成;其职责是:接到指挥部的指令迅速安排紧急停车程序,防止事故扩大或蔓延,而后,指导职工正确佩带有效的防护用品撤离到安全地带。清点现场人员,防止造成人员伤亡,及时向上级应急救援组织提出援助请求;协助事故调查;总结应急救援经验教训;组织恢复生产。
3.2 指挥机构及职责
3.2.1 指挥部组成
指挥部由公司领导和调度组成。
3.2.2 指挥部职责
指挥部的职责是决定启动应急预案的类型,以及预案的级别;决定是否发布应急救援联络信号;发布应急救援的命令;根据事故情况确定事故处理措施;命令各分队按预案顺序任务开展工作;决定是否向周边单位可能受到侵害的单位及时通报情况;指导群众撤离危险区域;决定向上级应急救援组织提出援助请求;组织事故调查;总结应急救援经验教训;组织应急预案的学习和演练;负责保护现场相关数据,尽快组织恢复生产。
3.2.3 应急指挥体系构成图
4 预防与预警
由于液氯属于剧毒品,其主要危险是中毒事故,为防止氯气中毒事故的发生,必须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且建立科学的预防和预警机制,进行监控和定期检测。主要监控方式、方法以及预防措施对预防事故的发生有很重要的作用,明确预警行动和预警级别对控制事故扩大至关重要。
4.1 危险源监控
4.1.1 危险源监测监控的方式、方法
氯气危险源监测、监控的方法有定期、不定期的监测方法,定期对设施设备进行监测,对重大危险源主要每年检测一次地基下沉情况、安全装置和安全附件每年一次效验、储存设施每年检测壁厚,压力容器每年进行试压、试漏、保压监测,我公司将重大危险源、关键装置和重点部位实行领导承包责任制,定期进行监控和考核。液氯质量尤其是液氯中三氯化氮的含量,利用分光光度计检测方法,定期检测其含量,防止三氯化氮积聚引起爆炸而导致中毒事故。
4.1.2 采取的主要预防措施
1)重大危险源区域安装有毒气体检测报警仪并保持完好有效,一旦泄漏能及时发现,将事故得到有效控制;
2)每年对重大危险源进行评估,对设备、设施、基建、操作人员及安全附件科学评估,合格后方可使用或操作;
3)在灌区四周围设置应急碱液喷淋装置和围堰,一旦出现事故能有效对泄漏物进行中和和收容处理;
4)5个液氯储罐中,总是保持一台空罐以作为应急罐使用并挂牌警示;
5)5个液氯储罐中都安装有安全阀、磁翻板液位计,防止超压和高液位造成泄漏事故;
6)生产部对压力容器、安全附件等职责范围内的强检设备进行定期检测检验;总经办对报警仪器、监控设备、仪表等等职责范围内的强检设备进行定期检测检验;
7)每年公司组织大修,尤其是对重大危险源和关键装置重点部位的设备设施进行维护保养,确保符合工艺安全要求;
8)加强从业人员的安全教育和培训,定期开展安全班组活动,提高职工的操作技能,做到持证上岗;
9)加强各级各类型的安全检查,结合季节特点开展有针对性的安全检查,充分发挥专业队伍的积极性,编制不同的专业安全检查表,以确保检查的目的性;
10)加强关键装置重点部位的安全管理,液氯重大危险源属于关键装置,其联系人定期到岗位组织安全班组活动,指导班组安全建设,确保关键装置、重点部位的安全。
4.2 预警行动
4.2.1 事故预警的条件、方式和方法
1、事故预警的条件
进入预警状态后,有关部门应当采取以下措施:
(1)立即启动相关应急救援预案。
(2)发布预警公告。
(3)转移、撤离或者疏散可能受到危害的人员,并进行妥善安置。
(4)指令各应急救援队伍进入应急状态,公司环境监测部门(化验室)立即开展应急监测,随时掌握并报告事态进展情况。
(5)针对事故可能造成的危害,封闭、隔离或者限制使用有关场所,中止可能导致危害扩大的行为和活动。
(6)调集应急所需物资和设备,后备队伍确保应急物资充分有效和其他保障工作畅通。
2、事故预警的方式
事故预警的方式主要是靠职工各级安全检查,及时发现问题,报警系统的完好有效及时,在发生泄漏后能发出报警信号两种方式。职工定期检查主要靠职工的安全责任心,岗位职工巡检和部门及各级的安全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防止事故扩大,报警系统所在部门或岗位,要定期效验报警装置的完好有效性,发现问题及时通知主管部门生产部,进行维护和保养,以确保有效运行。
[NextPage]
3、事故预警的方法
事故预警的方法主要按照事故发生的紧急程度、发展势态和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分为一级、二级和三级,分别用红色、橙色和黄色标示,一级为最高级别。
发布相应级别的警报,决定并宣布有关岗位进入预警期,同时向上一级报告,必要时可以越级上报,并向附近可能受到危害的毗邻或者相关车间通报。
(1)发布二级、三级警报,宣布进入预警期后,有关救援队伍和值班人员应当根据即将发生的事故的特点和可能造成的危害,采取下列措施:
①启动相应的应急预案;
②责令有关车间、岗位、监测网点和负有特定职责的人员及时收集、报告有关信息,加强对事故发生、发展情况的监测、预报和预警工作;
③组织有关车间和部门、专业技术人员、有关专家学者,随时对事故信息进行分析评估,预测发生突发事件可能性的大小、影响范围和强度以及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的级别;
④定时向有关部门报告事故预测信息和分析评估结果,并对相关信息的报道工作进行管理;
⑤及时按照有关规定向有关部门发布可能受到事故危害的警告,宣传避免、减轻危害的常识,公布咨询电话。
(2)发布一级、二级警报,宣布进入预警期后,还应当针对即将发生的突发事件的特点和可能造成的危害,采取下列一项或者多项措施:
①责令应急救援队伍、负有特定职责的人员进入待命状态,并动员后备人员做好参加应急救援和处置工作的准备;
②调集应急救援所需物资、设备、工具,准备应急设施和避难场所,并确保其处于良好状态、随时可以投入正常使用;
③加强对重点岗位、重要部位和重要基础设施的安全保卫,维护社会治安秩序;
④采取必要措施,确保交通、通信、供水、排水、供电、供气、供热等公共设施的安全和正常运行;
⑤及时向社会发布有关采取特定措施避免或者减轻危害的建议、劝告;
⑥转移、疏散或者撤离易受事故危害的人员并予以妥善安置,转移重要财产;
⑦关闭或者限制使用易受事故危害的场所,控制或者限制容易导致危害扩大的公共场所的活动;
⑧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必要的防范性、保护性措施。
有事实证明不可能发生重大事故或者危险已经解除的,发布警报的有关部门或人员应当立即宣布解除警报,终止预警期,并解除已经采取的有关措施。
4.2.2 预警级别
针对事故危害程度、影响范围和单位控制事态的能力,将事故分为不同的等级。按照分级负责的原则,明确应急响应级别。生产安全事故应急响应坚持属地为主的原则,各应急救救援队伍按照有关规定全面负责生产安全事故应急处置、协调、支援工作。
按生产安全事故的可控性、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应急响应分为重大(Ⅰ级响应公司级)、较大(Ⅱ级响应车间级)、一般(Ⅲ级响应岗位级)三级。超出本级应急处置能力时,应及时请求上一级应急救援指挥机构启动上一级应急预案。Ⅰ级应急响应由公司公司指挥部组织有关部门实施救援。
4.2.3 预警信息发布程序(方式及流程)
信息的发布程序公司指挥部应将事故发展和处理情况,定期通知总经理办公室,总经理办公室负责生产事故信息对外统一发布工作。生产事故发生后,要及时发布准确、权威的信息,正确引导社会舆论。及时通知并疏散周围群众,从安全、稳定的大局出发,做好思想政治工作。
预警信息发布的流程图如下:
5 信息报告程序
5.1 报警系统及程序
氯气重大危险源发生生产安全事故后,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应当在10分钟内报告值班人员或应急指挥部的有关人员,值班人员或应急指挥部的有关人员接到事故报告后,应在1小时内向上级有关部门报告,同时向上一级相关专业主管部门报告,并立即组织进行现场调查。紧急情况下,可以越级上报。
5.2 现场报警方式,如电话、警报器等
现场报警方式:有两种,一种是现场安装了氯气有毒气体报警仪,一旦氯气泄漏达到规定的浓度,将会发出报警笛声,提醒操作工迅速查找泄漏点,采取果断的堵漏措施;
5.4.1 相互认可形式
使用紧急电话,我公司关键装置、重点部位都配备有紧急电话,此电话一般情况不允许使用,只有事故状态或紧急情况方可使用的电话,紧急电话的铃声只要响起,就相互认可有紧急情况发生,根据接听对方的报告内容,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且紧急撤离和疏散。
5.4.2 报警的内容
当氯气重大危险源发生事故时,当班应积极采取补救措施,控制事故的扩大,消除事故隐患,报告车间或抢救指挥部,并将事故的详细情况说明,报警内容包括:事故单位、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化学品名称和泄漏量、事故性质(外泄、爆炸、火灾等)危险程度,有无人员伤亡,及报警人姓名、联系电话等。
5.5 应急反应人员向外求援的方式
1.应急反应人员喊话:氯气泄漏了!请大家紧急停车后迅速向上风向撤离。
2.应急反应人员用紧急电话向外联系请求支援。
3.通过广播的方式:氯气泄漏了!请大家紧急停车后带上防毒面具或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迅速向上风向撤离。
6 应急处置
6.1 响应分级
针对事故危害程度、影响范围和单位控制事态的能力,将事故分为不同的等级。按照分级负责的原则,明确应急响应级别。生产安全事故应急响应坚持属地为主的原则,各应急救救援队伍按照有关规定全面负责生产安全事故应急处置、协调、支援工作。
6.1.1 响应分级分类
按照生产安全事故的可控性、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应急响应分为重大(Ⅰ级响应公司级)、较大(Ⅱ级响应车间级)、一般(Ⅲ级响应岗位级)三级。
6.1.2 响应分级判断依据
响应分级的判断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重大危险源辨识标准》、《重大危险源分级标准》。
6.1.3 不同响应分级的处置措施
重大级别属于Ⅰ级响应即公司级,启动公司级应急预案,较大级别属于Ⅱ级响应即车间级,启动车间级应急预案,一般级别属于Ⅲ级响应即岗位级,启动岗位级应急预案。超出Ⅰ级应急处置能力时,应及时请求上一级应急救援指挥机构启动上一级应急预案。Ⅰ级应急响应由公司指挥部组织有关部门实施救援。
6.2 响应程序
根据事故的大小和发展态势,明确应急指挥、应急行动、资源调配、应急避险、扩大应急等响应程序,下面用四个方面分别陈述:
6.2.1 制定响应程序的目的
为了预防或减少潜在生产安全事故或紧急情况对施工安全造成的影响,对可能出现的火灾、爆炸及危险品泄漏进行预防和控制,保证人员和物资的安全;对可能发生的氯气重大危害的紧急情况做出积极准备和响应,以减少对人员和环境的影响。
6.2.2 专项应急功能的实施程序
(1)应急准备和响应的重点:根据公司液氯重大事故和危险因素确定的易发生爆炸、氯气泄漏的储存等事故或伤亡事故、职业病事件等,作为应急准备和响应范围。应急准备和响应的重点设备设施:液氯储罐、液氯钢瓶、汽化器、液氯或氯气管道等设备设施。
(2)潜在事故和紧急情况主要可能是:设备设施爆炸,主要是因为液氯中含三氯化氮超过了规定值;突然停电、停水造成设备设施中氯气不能及时处理,导致急性中毒事故;设备设施的严重老化,致使腐蚀减薄发生泄漏;职工违反操作规程,使设备设施(压力容器)不能满足承压能力,发生物理爆炸,发生氯气泄漏事故。
(3)应急准备:公司成立应急准备领导小组,由主管副总经理任组长,组员由各部门负责人等组成;各车间成立应急小组,制定本车间应急预防措施及应急组织指挥体系;各应急小组成员应进行应急培训和演练,检验应急准备工作是否充分。
(4)应急响应
一般事故的应急响应:
当事故或紧急情况发生后,当事人立即向当班班长汇报,并采取应急措施,防止事态扩大;组织应急成员对事故进行处理,并向公司调度或相关主管领导报告。
重大及以上事故的响应:
当重大及以上液氯生产安全事故发生后,当事人或发现人,立即向调度或领导报告,同时采取应急措施,防止事态扩大;组织应急小组人员对事故按应急措施进行处理,并立即逐级报告车间主任、公司主管副总经理、公司总经理;公司调度通知应急领导小组相关成员立即到现场协助调查处理;当发生紧急情况时,事故单位主管领导应及时组织应急小组成员对事故进行处理,防止事态扩大,同时在1小时内上报告公司及上级相关部门;报警:紧急事故发生时,发现人应立即报警:报警主要内容:事故单位、时间、出事地点、氯气可能泄漏量、事故性质、设备设施损坏及人员伤亡情况、报警人姓名及联系电话等。
(5)检查和教育:各应急队伍均应进行日常检查;对化学危险品的储存、使用操作等内容进行监督检查;对潜在的应急准备与响应范围进行检查;对应急场所人员应进行岗位安全教育和消防知识教育,发生紧急事故后的应急措施教育等内容。
6.2.3 扩大应急的基本要求和内容
6.2.3.1 扩大应急基本要求
扩大应急要有针对性:针对液氯重大危险源进行定期检测、评估、监控,并制定相应的扩大应急预案;扩大应急要有科学性:扩大应急救援工作是一项科学性很强的工作,必须以科学的态度,在全面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实行领导和专家相结合的方式,开展科学分析和论证,制定出决策程序和处置方案、应急手段先进的应急反应方案,使应急预案真正具有科学性;扩大应急预案要有可操作性:扩大应急预案应具有实用性或可操作性。即发生重大中毒事故时,有关应急组织、人员可以按照应急预案的规定迅速、有序、有效地开展应急救援行动,降低事故损失。为确保应急预案实用、可操作,重大事故应急预案应充分分析、评估本地可能存在的重大危险及其后果,并结合自身应急资源、能力的实际,对应急过程的一些关键信息如潜在重大危险及后果分析、支持保障条件、决策、指挥与协调机制等进行系统的描述。同时,应急相关方应确保重大事故应急所需的人力、设施和设备、资金支持以及其他必要资源;扩大应急预案要有完整性:扩大应急预案内容应完整,包含实施应急响应行动需要的所有基本信息。应急预案的完整性主要体现在下列几方面:功能(职能)完整。应急预案中应说明有关部门应履行的应急准备、应急响应职能和灾后恢复职能,说明为确保履行这些职能而应履行的支持性职能;应急过程完整。应急管理一般可划分为应急预防阶段、应急准备阶段、应急响应阶段和应急恢复四个阶段,每一阶段的工作以前一阶段的工作为基础,目标是减轻重大事故造成的冲击,把其影响降至最小。重大事故应急预案至少应涵盖上述四阶段,尤其是应急准备和应急响应阶段,应急预案应全面说明这两阶段的有关应急事项。同时,应急预案应包含对事故现场进行短期恢复内容。适用范围完整。应急预案中应阐明该预案的适用范围。应急预案的适用范围不仅仅指在本区域或生产经营单位内发生事故时应启动预案。其他区域或企业发生事故,也有可能作为该预案启动条件,即针对不同的内容,可能会对预案的适用范围进行扩展;扩大应急预案要合法合规:扩大应急预案中的内容应符合国家法律、法规、标准和规范的要求。应急预案的编制工作必须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我国有关生产安全应急预案的编制工作的法律法规包括《安全生产法》、《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职业病防治法》和《建筑安全管理条例》等,因此,编制安全生产应急预案必须遵守这些法律法规的规定;扩大应急预案要有可读性:扩大应急预案应当包含应急所需的所有基本信息,这些信息如组织不善可能会影响预案执行的有效性,因此预案中信息的组织应有利于使用和获取,并具备相当的可读性。易于查询。应急预案中信息的组织方式应有助于使用者找到所需要的信息,各章节组成部分阅读起来较为连贯,能够较为轻松方便地掌握章节安排,查询到所需要的信息;语言简洁,通俗易懂。应急预案应使用规范语言表述预案内容,并尽可能使用诸如地图、曲线图、表格等多种信息表现形式,使所编制的应急预案语言简洁,通俗易懂。应急预案中应主要采用当地官方语言文字描述,必要时补充当地其他语种;尽量引用普遍接受的原则、标准和规程,对于那些对编制应急预案有重要作用的依据应列入预案附录;高度专业化的技术用语或信息应采用有利于使用者理解的方式说明;层次及结构清晰。应急预案应有清晰的层次和结构;应急预案要相互衔接: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应相互协调一致、相互兼容。如生产经营单位的应急预案,应与上级公司应急预案、当地政府应急预案、主管部门应急预案、下级单位应急预案等相互衔接,确保出现紧急情况时能够及时启动各方应急预案,有效控制事故。
6.2.3.2 扩大应急主要内容
总指挥决定扩大的范围后,立即按程序上报,启动相应级别的应急预案。事故应急救援预案一般只应涉及与发现、中断、抢救事故有关的内容,主要有组织措施、物资保障条件、有关检查和维护保养措施、事故应急抢救措施等。
组织措施:包括应急救援机构名称、成员单位、负责人及职责分工,详见应急救援机构图;物资保障条件:指事故应急救援所需设备、设施、物品等的配置和供给条件。主要包括:抢险救援装备。指抢险指挥车、抢险运输车、工程抢险车、专用工具、切管机、铡管机、钻孔套丝机、电焊机等;医疗救护设施。指抢救受伤害人员所需的救护车、担架及其它设备、设施、器械、药品等;抢险人员防护设施。主要指氧气呼吸器、空气呼吸器、防毒面具、防化服、防护服等;通讯联络设施。含固定电话、移动式电话、对讲机、警报器等;有关检查和维护保养措施:指及时发现事故征兆,尽快中断事故所必须进行的检查和相应维护保证工作。主要包括:危险监控、监测;通讯联络设的有效性检查,以上检查应制定相应检查表,列出检查对象及部位、检查标准、巡查路线、检查周期、责任单位等,发现问题应及时处理。
[NextPage]
6.2.3.3 基本任务
控制危险源:及时控制造成事故的危险源是应急救援工作的首要任务,只有及时控制住危险源,防止事故的继续扩展,才能及时、有效地进行救援。特别对发生在城市或人口稠密地区的化学事故,应尽快组织工程抢险队与事故单位技术人员一起及时堵源,控制事故继续扩展。
抢救受害人员:抢救受害人员是应急救援的重要任务。在应急救援行动中,及时、有序、有效地实施现场急救与安全转送伤员是降低伤亡率,减少事故损失的关键。
指导群众防护,组织群众撤离:由于化学事故发生突然、扩散迅速、涉及范围广、危害大,因此应及时指导和组织群众采取各种措施进行自身防护,并向上风方向迅速撤离出危险区或可能受到危害的区域。在撤离过程中应积极组织群众开展自救和互救工作。
做好现场清洁,消除危害后果。对事故外逸的有毒有害物质和可能对人和环境继续造成危害的物质,应及时组织人员予以清除,消除危害后果。
6.2.3.4 基本形式
根据事故应急救援工作按事故波及范围及其危害程度,可采取三种不同的救援形式。
公司自救。公司自救是事故应急救援最基本、最重要的救援形式,这是因为公司最了解事故的现场情况,即使事故危害已经扩大到事故单位以外区域,事故单位仍须全力组织自救,特别是尽快控制危险源。
社会救援。对公司的社会救援主要是指重大或灾害性化学事故,事故危害虽然局限于事故单位内,但危害程度较大或危害范围已经影响周围邻近地区,依靠本单位以及消防部门的力量不能控制事故或不能及时消除事故后果而组织的社会救援。
对事故单位以外危害区域的社会救援。主要是对氯气剧毒品化学事故而言,指事故危害超出本单位区域,其危害程度较大或事故危害跨区、县或需要各救援力量协同作战而组织的社会救援。
6.2.4 应急处置措施
事故应急抢救和处置措施:这是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关键性内容。为了保证其系统性、有效性和可操作性,事故应急抢救措施应分层次、分对象、分后果类别提出,并且最好以应急卡片的形式表达。所谓分层次,是指对于同一种事故(中毒事故),企业内应急救援指挥部、各救援小组应急措施的着眼点应有所侧重,同时又相互联系,构成一个有序的整体。所谓分对象,是指针对不同的应急救援小组,应明确各自的应急措施,所谓分后果类别,主要是指根据中毒事故性质的不同事故后果的严重程度也不同,应制订相关的应急措施,如有毒气体泄漏与其进口伐门或管道泄漏应制订各自不同的应急措施;应急卡片应针对各种不同的危险模式说明应急处理的顺序、操作要领、作业注意事项。应急卡片的内容表达尽可能准确、简洁、易以实施,就像诸葛亮的锦囊妙计一样,一看就懂,懂了就能操作,实施了就有很好的效果。
泄漏应急处置措施: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立即进行隔离,小泄漏时隔离150m,大泄漏时隔离450m,严格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毒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合理通风,加速扩散。喷雾状水稀释、溶解。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产生的大量废水。如有可能,有管道将泄漏物导至还原剂(酸式硫酸钠或酸式碳酸钠)溶液。也可以将漏气钢瓶浸入石灰乳液中。漏气容器要妥善处理,修复、检验后再用。
6.2.5 应急响应程序图
6.3 处置措施
针对液氯中毒事故对可能发生的事故特点、危险性,制定的应急处置措施
6.3.1 紧急疏散措施
事故现场人员的清点由当班长负责,非事故现场人员由指挥组织撤离;紧急疏散撤离时应注意:
1)必须佩戴防护用品,并用相应的监护措施。
2)应向上风方向转移,治安警戒队明确专人引导和护送疏散人员到安全区,并在疏散或撤离的路线上设立哨位,指明方向。
3)不要在低洼处滞留。
4)要安排专人查清是否有人留在污染区。
抢救人员撤离前应报告事故发生的泄漏量,处理的情况,危险程度、人员的伤亡情况、事故现场人员情况等,撤离后应报告发生事故后的具体处理情况,人员伤亡情况,清点人员情况等。
6.3.2 泄漏控制措施
根据液氯贮存的主要场所,发生事故后分别采取以下措施。
6.3.2.1监测措施
事故发生后,当班长人员迅速佩戴好必须的防护用品并在对事故现场实施监控后,在有专人监护情况下,进入到事故现场进行勘察,以确定事态的发展的大小,确定氯泄漏的具体情况。
事故现场在抢修堵漏处理的同时,环境监测队定期对现场空气质量实施有效检测,及时将监测结果报告现场指挥中心,现场指挥中心根据检测结果安排、组织现场抢救和处理措施。现场监护人员根据抢险处理情况,及时与指挥中心联系并报告处理情况,当事态有扩大的危险时及时上报有关部门,由指挥部决定是否请求社会支援。及时组织外部及周边人员的安全疏散和撤离。
6.3.2.2 危险区的隔离
1)危险区的设定
小事故事发点为危险区;一般事故事发车间为危险区;大事故与重大事故全厂区均为危险区。
2)事故现场隔离区的划定方式、方法
发生微量泄漏的小事故,以50米米为半径划定隔离区;发生中量泄漏的大事故划定半径150米为隔离区;发生大量泄漏的重大事故划定半径500米为隔离区;发生特别重大事故由公安、消防、安监等部门统一划定隔离区。
3)事故现场隔离方法
小事故由事发工段安排专人在事故周围50米范围内的路口、道路、建筑等处人为隔离;一般事故由车间在事故周围100米处设立隔离,必要时可由公司调度室协助安排人员,要求隔离人员至少两人可相互观察到;大事故由公司应急指挥中心与车间人员共同设立隔离区、立警示牌;重大事故由公司应急指挥中心通知周边区域人员,共同在道路、路口设立警示牌、拉警戒线。
4)事故现场周边区域的道路隔离或交通疏导办法。
如发生特别重大事故,我公司周围半径1000米处设立隔离区,由我公司人员协助公安、交通部门设立警戒线;严禁车辆、人员进入,所有车辆可绕行。
6.3.2.3 抢险救援措施
1)液氯生产场所的管道或设备处发生泄漏:通过关闭有关阀门停止作业或通过采取改变工艺流程、物料走副线、打循环、减负荷运行等方法,必要时可实施全厂紧急停车。
2)液氯钢瓶泄漏:尽可能马上转动钢瓶,使泄漏部位处于气态空间,减少泄漏程度。泄漏严重时,应身着防化衣,佩戴空气呼吸器或正压式氧气呼吸器进行处理,并至少有1名监护人员。根据液氯钢瓶泄漏位置的不同分别采取不同的安全措施。钢瓶瓶阀泄漏,可用六角帽拧紧堵漏。若为瓶体焊缝泄漏,可用内衬胶垫片加铁箍拧紧、使之不漏或漏到最小限度后再做特殊处理。漏点控制后,应迅速将瓶内的液氯处理掉,以消除危险。
3)运输卡提供的应急措施及与本单位、生产厂家、托运方联系后获得的信息而采取的应急措施。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立即进行隔离,小泄漏时隔离150m,大泄漏时隔离450m,严格限制出入。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式式呼吸器,穿防毒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合理通风,加速扩散。喷雾状水稀释、溶解。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产生的大量废水。如有可能,用管道将泄漏物寻至还愿剂(酸式硫酸钠或酸式碳酸钠)溶液,也可以将漏气钢瓶浸入石灰乳液中。漏气容器要妥善处理,修复、检验后再用。
6.3.2.4 控制事故扩大的措施
发生氯泄漏事故后,岗位人员及时对漏点位置、泄漏情况做出判断后,对漏点所在的管道、设备或钢瓶进行预先处理,采用打卡子、封堵、打衬胶、箍等方法进行堵漏。本岗位人员在处理漏点的同时,及时将泄漏及处理情况汇报公司应急指挥中心,由公司应急指挥中心根据泄漏量的大小,组织全厂紧急停车,并组织公司及周边区域人员进行撤离,以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6.3.2.5 事故扩大后的应急措施
事故可能扩大后,对厂区和周边区域造成威胁时,应立即向总指挥报告并及时调度有关岗位的开停车或全厂紧急停车。总指挥根据事故的严重程度决定是否需要社会性救援。如需社会性救援,指挥部要立即向上级有关部门和友邻单位通报和救援,救援队伍到达时,要派专人联络、引导,正确疏散,并告之安全注意事项,以保障社会救援人员的安全。
6.3.3 氯气中毒事故的预防措施
1)发生氯气泄漏后,要做好个体防护工作,如配戴防毒面具、防毒口罩、氧气呼吸器,穿防化衣,用湿毛巾或湿衣物捂住口鼻等。
2)做好个体防护的同时按照应急指挥中心的指示向上风向疏散,不要在低洼处滞留。
3)若吸入少量氯气,可喝两口岗位上配备的解氯水,若吸入过多的氯气,立即送往医院治疗。
4)应急抢险人员做好个体防护的同时进行氯气捕消和堵漏,防止事故扩大,并且要两人以上同行,不得单独行动。
5)按照事故泄漏量的大小设置隔离区,防止无关人员进入导致中毒事故。
6.3.4 中毒人员现场救护措施
1)接触氯气的人群职业性接触方式可分为皮肤接触、眼睛接触、吸入等方式。
2)依据接触氯气的人群职业性接触方式,对患者进行分类救治,现场紧急抢救方案如下: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就医。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呼吸心跳停止时,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术。就医。
7 应急物资与装备保障
明确应急处置所需的物质与装备数量、管理和维护、正确使用等,下面就空气呼吸器、氯气捕消器、液氯碱雾喷淋装置、防毒面具等主要的应急物资介绍如下:
7.2 应急物资与装备保障要求和管理措施
7.2.1 应急物资与装备保障要求
(1)岗位上配备的应急物资与装备不能随便动用,只有事故状态时按规程方可使用;
(2) 应急物资与装备要按照规定的期限,及时更新或充装,保持完好有效,以应急之需;
(3)岗位上配备的应急物资与装备一旦使用,要及时检查更新。
7.2.2应急物资与装备保障管理措施
(1) 应急物资与装备保障实施定置管理,放在指定的位置;
(2) 岗位上配备的应急物资与装备要指定具体负责人管理;
(3) 岗位上配备的应急物资与装备车间要纳入交接班管理;
上一篇:生活区灭火应急预案
下一篇:三氯化磷重大危险源应急救援预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