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方式 | 业务合作 | 会员

环境污染应急预案(模版)

2011-08-23   来源:安全文化网    热度:   收藏   发表评论 0

  1. 目的

  预防重大污染事故的发生,对已发生的污染事故能迅速、有效、妥善处理,防止重大污染事故的发生,减少事故危害、损失和影响。

  2. 组织

  2.1机构名称:环保污染事故应急小组

  2.2组长:总经理

  2.3副组长:生产副经理、技术副经理

  2.4成员:环保管理部门负责人、技术部门负责人、生产管理部门负责人、各车间主任、办公室主任、财务部门负责人、供应部门负责人。必要时聘用相关专家。

  日常办事机构设在环保管理部门。

  3.事故分级

  3.3.3 重大环境事件(I级)。

  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为重大环境事件:

  1) 发生死亡3人及以上,或中毒(重伤)5人及以上;

  2) 因环境污染造成跨地级行政区域纠纷,使当地经济、社会活动受到影响;

  3)因环境污染造成重要河流、水库大面积污染,或县级以上城镇水源地取水中断的污染事件。

  4) 3类放射源丢失、被盗或失控。

  3.3.4 较大环境事件(II级)。

  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为较大环境事件:

  1) 死亡1人或2人,中毒(重伤)3人及以上、5人以下

  2) 因环境污染造成跨县级行政区域纠纷,引起一般群体性影响的;

  3) 4、5类放射源丢失、被盗或失控。

  3.3.5一般环保事故(III级)

  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为一般环境事件:

  1) 无人员死亡,有3以下人重伤,有多人轻伤。

  2) 引起部分群众不满。

  4. 预防和预警

  4.1 预防工作

  1)建立污染源、放射源台账。加强对产生、贮存、运输、销毁废弃化学品、放射源的管理,掌握我厂环境污染源的产生、种类及地区分布情况。了解有关技术信息、进展情况和形势动态,提出相应的对策和意见。

  2) 开展突发环境事件的假设、分析和风险评估工作,完善各类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

  4.2 预警

  1) 收集到的有关信息证明突发环境事件即将发生或者发生的可能性增大时、已发生的环境事件已经或可能影响其他区域时, 进入预警状态。

  2) 进入预警状态后, 发布企业预警公告,同时由组长决定是否通知地方政府政府环保管理机构。

  3)转移、撤离或者疏散可能受到危害的人员,并进行妥善安置。

  4)指令各环境应急救援队伍进入应急状态,环境监测部门立即开展应急监测,随时掌握并报告事态进展情况。

  5)针对突发事件可能造成的危害,封闭、隔离或者限制使用有关场所,中止可能导致危害扩大的行为和活动。

  6)调集环境应急所需物资和设备,确保应急保障工作。

  4.3 我厂可能性事故

  1)最大可能污染物:?、?溶液。

  2)可能原因:生产设备发生重大故障,槽罐中?、料浆无控制大量排出,事故池不能满足需要而溢流外排。

  3)可能最大外排量:碱液化?m3。

  4.4 控制碱污染事故的措施

  1)现场负责人应尽可能阻止或减少含碱料液的泄出。对已泄出含碱料液要尽可能回收,不能回收时再排入事故池。

  2)现场负责人应指挥和协调各生产车间尽可能回收事故池中含碱料液,阻止或减少外排。

  3)如有可能外排时,应在外排路线上选项择合适位置进行堵截,防止进入黄河等河流。对已堵截?料液尽量回收,不能回收时要中和处理或稀释处理达标后方可外排。

  4)对未能堵截的污染物要先期处理,而后再处理已堵截部分。

  5. 应急响应

  5.1 分级响应

  I 、II级 由企业应急小组响应。

  III级 由所在单位响应。

  5.2 响应程序

  1)保持各部门、应急小组成员与突发环境事件现场应急指挥、相关专业人员的通信联系,随时掌握事件进展情况;

  2)必要时成立环境应急指挥部;

  5.3信息报送与处理

  由现场工作人员随时将情况报告现场指挥,现场指挥随时将情况报告应急小组组长,由组长决定是否报告相关部门,紧急情况可越级上报。

  5.4 指挥和协调

  事故所在部门负责人是事故初期的现场负责人和指挥协调人,应急小组组长可根据事态决定现场指挥和协调人。

  6. 安全防护

  1)现场工作人员的安全防护

  现场处置人员应根据不同类型环境事件的特点,配备相应的专业防护装备,采取安全防护措施,如防护镜、耐酸碱手套、耐酸碱鞋、、防护服等,防止化学伤害,严格执行应急人员出入事发现场程序。

  2)如有化学伤害发生,要采取必要的现场救护措施,必要进通知120急救中心或送伤员到医院抢救。

  3)现场应设置警示标志或警示岗,防止不了解情况人员误入危险区域或误用污染物品。

  4) 受灾或受污染威胁群众的安全防护

  现场应急小组或地方政府负责组织群众的安全防护工作,主要工作内容如下:

  a.根据突发环境事件的性质、特点,告知群众应采取的安全防护措施;

  b.根据事发时当地的气象、地理环境、人员密集度等,确定群众疏散的方式,指定有关部门组织群众安全疏散撤离;

  c.在事发地安全边界以外,设立紧急避难场所。

  7. 污染监测

  事故发生后,环保管理部门要制定污染监测计划,对可能污染进行监测,直止无异常方可停止监测工作。

  8. 信息发布

  应急小组长组长指定专人负责信息发布,其他人不得无组织发布信息,防止造成恐慌或引起不必要的损失和影响,所有人员不要听信谣言,以讹传讹。

  9. 应急保障

  1)物资准备

  a.有一定量中和用酸储备;

  b.编织袋200条,铁铣20把,镐头10把,水桶5个;

  c.防护镜40副,耐酸碱手套40副,耐酸碱鞋40双。

  2)通讯保障

  所有相关人员要保持通讯畅通。

  3)人力保障

  应急响应后所有部门配合现场指挥给以人力支持,服从调配。

  10.应急结束

  污染源已得到控制,污染环境物已停止外排,排出污染物已得到合理处置,污染影响已消除,应急小组可宣布应急结束。

  11.后处理

  应急结束后要对事故原因进行分析,对应急过程进行总结,事故责任人要受到处理和教育,功人员要得到表彰,制定防范措施,对事故的污染影响进行监测,对事故受害者进行理赔,对事故的损失进行评估和汇总,对预案进行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