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方式 | 业务合作 | 会员

国际工程恐怖袭击事件应急预案

2014-07-02   热度:   收藏   发表评论 0

  1 事故类型和危害程度分析

  恐怖袭击事件主要包括袭击、劫持、破坏等。

  1)袭击:爆炸(对人员、建筑和车辆等目标的爆炸),暗杀,自杀性袭击,生物、化学、核袭击、信息袭击、投毒和纵火等。

  恐怖分子利用炸药、生物毒剂、纵火等形式对生产场所、设施、人员等实施袭击。

  2)劫持:劫持人质,劫持车辆等,并提出不合理要求;

  3)破坏:恐怖分子破坏生产设施、交通道路等重要设施或系统。

  恐怖袭击容易引起恐慌、造成人员伤亡、工程设施遭受破坏,影响正常的生产和生活。

  2应急处置的基本原则

  以人为本、力保安全;统一指挥、整体配合;快速反应、措施果断。

  3组织机构及职责

  3.1应急组织体系

  参见《中国水利水电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总体应急预案》

  3.2指挥机构及职责

  参见《中国水利水电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总体应急预案》

  4预防与预警

  4.1危险源监控

  1)监控方式、方法

  加强现场保安工作,加强对外来人员进入施工场所和生活营地的管理,组织安全保卫人员现场巡查制度,及时排除“疑似危险物品”。

  2)加强与所在国安全保卫部门或警察局的联系,及时收集恐怖袭击的有关信息;

  3)加强与我驻外使(领)馆的联系,及时收集有关恐怖袭击的信息;

  4)实行外来人员出入生产设施、生活营地的登记制度,禁止不明身份的人员进入现场;

  5)严格执行出差请假和销假制度,减少人员外出频率;

  6)实施当地人员雇佣审查制度;

  7)设立安全岗亭,在营地和施工区设立必要的安全岗亭;

  8)中方营地与外方营地分开布置,减少因文化、习俗差别引起的冲突;

  9)加强安全教育、培训必要的防范应对技能。

  4.2预警行动

  在出现以下情况时,可启动预警:

  1)发现多个“疑似危险物品”;

  2)收到有关恐怖袭击的信息;

  3)收到恐怖袭击的传言等。

  5信息报告程序

  1)报警系统及程序

  参见《中国水利水电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总体应急预案》,必要时可先行向外部救援机构寻求支援。

  2)现场报警方式

  报警主要采取移动电话、对讲机、口头等方式报警。当事人或知情人应首先向现场负责人报警,请求支援;现场负责人接到报警必须组织人员开展安抚、劝说工作。同时,向上一级报告。

  各工区、项目部职能部门、项目部、分局等负责人的电话号码,定期在本单位内部发放或公布,告知于各参建人员。

  3)通讯、联络方式

  为保证通讯、联络畅通,各单位、部门等负责人电话必须保持24小时开通,随时接收应急救援报告和发布相关信息,充分利用电话、对讲机、网络进行联络。

  4)通告、报警形式和内容

  为了现场应急领导小组在最短的时间了解事故情况,及时开展救援,报警内容必须简练、准确。

  5)向外求援方式

  在内部救援能力不足时,主要向邻近请求协调其他单位救援。必要时,向社会救援组织发出应急救援信息。

  6应急处置

  6.1响应分级

  1)事件分级

  参照生产安全事故分级标准进行事故分级,并分为三级应急响应。

  2)响应分级

  (1)Ⅰ级应急响应

  发生Ⅰ级、Ⅱ级事故时,由公司重特大事故应急领导小组统一指挥,现场应急处置领导小组配合开展应急救援工作。

  (2)Ⅱ级应急响应

  发生Ⅲ级事故时,由公司较大事故应急领导小组统一指挥,协调处理。

  (3)Ⅲ级应急响应

  发生Ⅳ级事故时,发生单位(部门)启动本单位(部门)现场应急处置方案处置。

  6.2响应程序

  1)Ⅰ级响应程序

  当事故达到Ⅰ级应急响应标准时,公司重特大事故应急领导小组启动相关应急预案,同时按照如下内容响应:

  a、事故单位立即上报公司,公司接到报告后,立即召开紧急会议,启动应急预案,组成事故救援领导小组,就有关应急事项做出决策和部署。

  b、公司重特大事故应急领导小组赶赴现场参加、指导现场应急救援。

  c、按照应急报告程序及时向股份公司等上级单位报告事故情况,并及时续报事故发展态势。

  2)Ⅱ级应急响应

  当达到Ⅱ级应急响应标准时,按照如下程序进行响应:

  a、现场应急处置领导小组及各救援小组成员到位,先期开展现场应急救援。

  b、公司较大事故应急领导小组成员到位,及时掌握事态发展和现场救援情况,并向现场应急指挥部下达关于应急救援的指导性意见。

  c、应急指挥中心按照程序向公司报告事故救援进展情况,并及时续报事态发展和现场救援情况。

  3)Ⅲ级应急响应

  当事故达到Ⅲ级应急响应标准时,事故发生单位(部门)应急指挥机构立即启动现场应急处置方案,组织实施应急救援,并按照如下程序进行响应:

  a、立即向事故发生单位应急指挥机构报告,事故发生单位的应急指挥机构接到报告后,该机构成员必须立即到位。

  b、由事故发生单位的应急救援指挥机构组织研究制定决策救援方案,统一指挥和调配本单位(部门)一切有效资源进行事故的应急处理;必要时请援政府支持保障部门采取应急行动,防止事故的进一步扩大。

  c、应急办公室进入预备状态,做好如下应急准备:应急办公室立即向现场应急领导小组有关成员报告事故情况,应急领导小组主要成员到位,并按照应急指令下达程序下达关于应急救援的指导意见;应急办公室及时掌握事态发展和现场救援情况,并及时向应急领导小组汇报。

  6.3处置措施

  1)出现爆炸、生物、化学、核与辐射恐怖时的处置措施:

  (1)呼吸道防护。立即佩戴防毒面具和其他简易呼吸道防护器材,如特制的聚氯乙烯纤维轻便口罩、防尘口罩等。在紧急情况下,用医用口罩、毛巾口罩及其他纺织品等捂住口鼻也有一定的防护效果。

  (2) 皮肤防护。穿戴制式防毒衣或布料防护服;不具备上述服装时可扎紧“三口”(领口、袖口、裤口)。将上衣塞入裤腰或外扎腰带,颈部以毛巾围严及戴手套,也有一定的防护作用,如外穿雨衣效果更好。此外,还可戴防毒眼镜或周边密封的风镜对眼结膜进行保护。

  (3)可能时在现场专业救援人员指导和协助下口服解毒药物,注射解毒针,而后自行到就近医院治疗。

  (4)尽快撤离现场。如情况特殊,无法及时撤离时,进入专业救援人员指定的集体防护设施,或在个人防护的基础上,进入较密闭的普通房舍。

  2)普通群众一旦发现“疑似爆炸物”时的处置措施:

  (1)及时报警。应及时向就近的工作人员报警或通过周围的报警器向警方报警,并迅速将周围的人员疏散。报警时,最好不要使用无线电通讯工具,以免引爆无线电遥控的爆炸物。

  (2)紧急处置。不要轻易翻动可疑物品;可能时,应根据爆炸物的情况及其所在位置分别采取不同的紧急处置方法;若怀疑爆炸物为遥控装置,可利用铁皮罩、铁桶、金属盆、铁锅等就便器材将其罩住进行屏蔽;若为电起爆的爆炸物,且电雷管脚线外露时,应迅速将雷管脚线剪断;对于人体炸弹,有把握时应迅速将其制服;若为导火索起爆的爆炸物,未点燃时只需疏散人群,待警方来人处置;当导火索已点燃且外露时,应迅速判明燃烧的位置,在未燃烧的位置将其剪断或将其从药包中拔出即可;若来不及处置、随时都会发生爆炸时,应脸朝下且头部背向爆炸物就地卧倒,或尽量选择安全位置躲避。

  (3)迅速撤离。应在工作人员或公安部门的组织下,保持镇静,听从指挥,按规定的路线迅速、有秩序地撤离现场。撤离时,不要相互拥挤,以免堵塞出口、发生骚乱或引起踩踏事故。

  (4)封控现场。在专业人员进行排爆作业时,应处在警戒区之外。爆炸物若处于露天情况下,警戒区的最小半径为炸药量在9—20千克的汽车炸弹为300米;炸药量在3—10千克的行李炸弹为200米;炸药量在3千克以下的爆炸装置为100米,期刊、信件等微型爆炸装置为10米。同时,积极协助警方进行调查,向警方提供有利的线索。

  3)一旦发生爆炸恐怖事件后,普通群众实施自救互救的措施:

  (1)掩蔽。将发生爆炸时,应就近隐蔽或卧倒,护住重要部位。

  (2)灭火。就近寻找灭火器灭火,火势较大无法灭火时,用随身携带的口罩、手帕或衣角捂住口鼻;若在密闭空间内烟味太呛,可用矿泉水、饮料等润湿布块,防止因烟雾和毒气引起的窒息。

  (3)撤离。如果发生大量人员慌乱撤离,应防止被挤倒后踩伤;人员拥挤时,要用一只手紧握另一只手手腕,双肘撑开,平放于胸部,微微向前弯腰,形成一定的空间,保证呼吸顺畅,以免窒息晕倒,若被挤倒,应设法让身体靠近墙根或其他支撑物,把身子倦缩成球状,双手紧扣置于颈后,保护身体的重要部位或器官。

  (4)抢救。有能力的人员应协助警方和医务人员抢救伤员,就地取材,进行止血、包扎、固定,搬运伤员时应注意使脊柱损伤病人保持水平位置,以防止移位而发生截瘫 。

  (5)协助。在警方对现场进行搜查以发现是否还有未爆炸的爆炸物时,应注意协助警方保持好现场,并及时向警方提供可疑人员、物品等线索。

  4)发生劫持人质事件时的处置措施:

  (1)报警。发生劫持人质事件后,应立即给当地公安机关报警,以便取得帮助。

  (2)选派应变能力强、口才较好、身体强壮的人员与犯罪嫌疑人周旋,对犯罪嫌疑人进行劝说,以拖延时间。

  (3)本着“保护人质不受伤害”的原则,保护有关对象的安全,采取灵活、果断的手段确保人质安全。

  (4)与当地部落首领取得联系,由其协助解决人质事件。

  (5)一旦发生伤害事故,以最快的速度将伤员送往就近医院进行抢救,并通知家长或亲属。

  (6) 将详细情况急速上报所在国使(领)馆和公司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等上级部门。

  (7)作好善后处理工作。

  7应急物资与装备保障

  各单位建立应急物资储备为主,社会救援物资为辅的应急救援物资供应保障体系,完善应急救援物资储备的内部联动机制,做到资源共享,动态管理。在应急状态下,服从公司应急指挥办公室的统一指挥、调配。管理责任人经常进行检查,保证设备、设施完好有效,数量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