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方式 | 业务合作 | 会员

液氯容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2014-07-04   热度:   收藏   发表评论 0

人员应按照安全操作规程(作业指导书)的要求及时关闭相关阀门、设备,进行一些力所能及的先期处置,立即通知单位管理、维修、应急抢险人员赶到现常指挥人员根据情况决定是否启动本单位应急救援预案。当发生大量泄漏、或事态无法控制时、或有迹象表明事态趋向失控时应立即向当地政府报警,当地政府应急指挥人员决定是否启动本地区应急救援预案。

  7.1  现场询情

  救援人员到达现场后,要详细询问知情人有无发生爆炸、泄漏容器储量、泄漏部位、泄漏量、扩散面积、有无人员伤亡、已采取哪些措施以及可能采取的堵漏方法等。

  7.2  关阀、断源

  事故单位工程技术人员或熟悉现场的其他人员应立即关闭输送物料的管道阀门,切断事故源。消防人员在上风方向负责用开花或喷雾水枪掩护并协助操作。关阀人员防护用品必须穿戴齐全。

  7.3  确定警戒范围

  用有毒气体检测仪测定氯气浓度及扩散范围;用风向仪测定现场及周围区域的风力和风向;根据检测结果确定警戒范围,设置警戒标志,布置警戒人员,严控人员出入,并在整个处置过程中,实施动态检测。

  7.4  抢救伤员

  救援人员穿好全封闭防化服,戴上氧气呼吸器,在消防水幕的掩护下,迅速深入毒区搜寻遇险和被困人员,及时将他们转移救治。

  7.5  紧急疏散

  根据地形、风向、风速、事故设备内液氯储量、泄漏程度、以及周边道路、重要设施、建筑情况和人员密集程度等,对泄漏影响范围进行评估,在专家的指导下设定危险区域、缓冲区域、疏散区域,进行人员疏散、实施交通管制和交通疏导。

  7.6  清理现场

  对事故现场内能够与氯气发生化学反应的化学物品,能够转移的立即转移,难以转移的应采取保护措施,防止引起爆炸。

  7.7  稀释降毒

  在泄漏点上风位置,用带架水枪以开花形式和固定式喷雾水枪对准泄漏点喷射,吸收有毒气体,防止和减少有毒气体向空中排放。为了提高洗消效果,可以在消防水中加入苏打粉或其他碱性物质。

  禁止用水直接冲击泄漏物或泄露源,现场要采用筑堤、挖坑、设置隔离沟等方法收容废水,防止泄漏物向下水道、通风系统和密闭性空间扩散。

  7.8  泄漏处置

  7.8.1  泄压排空。当罐体开裂尺寸较大而又无法止漏时,迅速将罐内液氯导入空罐或其他储罐中。

  7.8.2  如果罐壁发生泄漏,泄漏量不大而又无法堵漏时,可将氯气导入(10~15) %氢氧化钠溶液中进行中和处理。

  7.8.3  带压密封(器具堵漏)。救援人员到达现场后在采取以上措施进行处置的同时,根据侦检人员现场侦察获得的信息(如泄漏部位、泄漏点形状等),在确保容器不爆炸的情况下会同有关专家研究制定使用器具堵漏的方案,这样既可以迅速控制氯气的持续泄漏,又可以及时断绝泄漏源,是处置此类事故最有效的措施。

  (1)管道壁发生泄漏,又不能关阀止漏时,可使用不同形状的堵漏垫、堵漏楔、堵漏胶、堵漏带等器具实施封堵。

  (2)微孔泄漏可以用螺丝钉加粘合剂旋入孔内的办法封堵。

  (3)罐壁撕裂泄漏可以用充气袋、充气垫等专用器具从外部包裹堵漏。

  (4)带压管道近似断裂泄漏可用捆绑式充气堵漏袋,或使用金属外壳内衬橡胶垫等专用器具施行堵漏。

  (5)阀门、法兰盘或法兰垫片损坏发生泄漏,可用不同型号的法兰夹具并注射密封胶的方法实施封堵,也可以直接使用专门阀门堵漏工具实施堵漏。

  7.9  现场洗消处理

  根据液氯的理化性质和受污染的具体情况,可采用化学消毒法和物理消毒法处理,或对污染区暂时封闭,依靠自然条件如日晒、通风等使毒气消失,或喷射雾状水进行稀释降毒,待环境检测合格后再行启用。

  化学消毒法:用氢氧化钠、碳酸氢钠等碱性物质溶解于消防车水罐中或通过洗消设备加压,喷洒在染毒区域和受污染物体的表面进行洗消。

  物理消毒法:用活性碳等具有吸附能力的物质吸附有毒气体;或对染毒区空气用水驱动排烟机吹散降毒等。

  7.10  现场恢复

  经有关部门、专家对事故现场的安全进行检查合格后,方可允许人员进入进行事故现场清理、维修设备、恢复生产等。

  8  保障措施

  8.1  通信与信息保障措施

  8.1.1  明确与应急工作相关联的单位或人员的通信联系方式和方法,并提供备用方案。

  8.1.2  建立信息通信系统及维护方案。

  8.1.3  保障报警、通信器材完好,保证信息渠道24小时畅通。

  8.2  救援装备和物资保障

  8.2.1  应急救援设备、设施与物资列表。要求明确类型、数量、性能、存放位置、管理责任人及其联系方式。

  8.2.2  设备、物资(经费)支持工作程序。

  8.3  应急队伍保障

  明确本企业各专业应急队伍及负责人的通信联络方式,要求附人员联络表。

  8.4  经费保障

  在编制预案时应当明确应急所需专项经费来源,规定使用范围和管理监督措施,保障应急状态时应急经费及时到位。

  8.5  培训和演练

  8.5.1  应急救援培训

  (1)培训计划及落实的措施和应急人员的素质、能力要求。

  (2)全员培训,提高应急意识、自我保护和参与救援的措施。

  8.5.2  演习(演练)

  (1)应急预案演练的计划、组织实施要求。

  (2)检验应急行动与预案的符合性,应急预案的有效性和缺陷的评估。

  (3)根据演练后实际对预案进行改进的要求。

  8.6  其他保障

  8.6.1  建立应急抢险专家库,包括化工设备、危化品专家和当地地质、气象、水文和环境监测等相关部门的专家信息。

  8.6.2  需要请求援助的外部机构和组织的名单和联络方式。

  8.6.3  根据本单位应急工作需求而确定的其他相关保障措施(如:交通运输保障、治安保障、技术保障、医疗保障、后勤保障等)。

  9  预案编制、管理和更新

  9.1  预案编制一般步骤

  9.1.1  编制准备

  (1) 成立编制小组。

  (2) 制定编制计划。

  (3) 收集资料,主要是本单位基本情况和液氯容器设备基本状况。

  (4) 安全状况分析和重大危险源分析。

  (5) 资源和自身救援能力分析。

  9.1.2  编制预案

  9.1.3  审定和演练

  9.1.4  改进措施

  9.2  预案编制的格式要求

  9.2.1  格式

  (1) 封面。包括标题、单位名称、预案编号、实施日期,编制、审核、签发人(签字)、公章。

  (2) 目录。

  (3) 总则(引言、概况、目的、原则、依据)。

  (4) 预案内容。

  (5) 附件。

  (6) 附加说明。

  9.2.2  基本要求

  (1)使用A4纸打印文本。

  (2)正文采用仿宋四号字,标题采用宋体三号字。

  9.3  应急预案的制订与发布

  应急救援指挥部组织应急预案编写、修改、验证。预案编制后组织或邀请专家进行审定,并由单位主要负责人批准后发布、实施。

  9.4  预案的演练和更新

  9.4.1  预案在发布后应组织预案所涉人员学习贯彻、演习演练。

  9.4.2  演习演练至少一年一次,根据演练的情况,对预案进行更新。

  9.4.3  根据人员变动、设备参数改变、演习演练验证结果、新经验新教训,以及法律法规、主管部门和地方政府要求的改变等实际情况,对预案进行更新和修订。

  9.5  预案上报

  预案发布或更新后报送特种设备安全监察部门和当地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备案。

  9.6  监督检查

  依据《安全生产法》、《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和其他法律、法规的规定,接受上级主管部门对本预案的制定、完善、演练进行监督检查。

  10  事故调查

  10.1  事故现场的保护

  (1)强调除因抢救伤员和控制事态发展外,在事故调查尚未进行之前,任何人不得破坏和改变现场。特种设备事故发生后,事故发生单位及相关单位和人员应当保护好事故现场。确因抢救人员、防止事故扩大以及疏通交通等原因,需要移动现场物件的,应当做出标志、绘制现场简图并写出书面记录,妥善保存现场重要痕迹、物证。

  (2)液氯容器事故发生后,相关人员应收集相关的证据并保全。

  10.2  事故调查的一般工作程序

  10.2.1  成立事故调查组,确定调查组成员组成。

  10.2.2  了解事故概况。听取事故情况介绍,初步勘察事故现场,查阅并封存有关档案资料。

  10.2.3  确定事故调查内容。

  10.2.4  组织实施技术调查。必要时进行检验、试验或者鉴定,注明检验、试验、鉴定的机构。

  10.2.5  确定事故发生原因及责任。

  10.2.6  对责任者提出处理建议。

  10.2.7  提出预防类似事故的措施建议。

  10.2.8  写出事故调查报告并归档。

  10.3  情况调查

  向事故发生单位主要负责人及其相关人员询问关于事故发生前后及事故过程的情况,主要内容有:

  (1)有关人员基本情况;

  (2)设备运行情况,设备是否正常,是否有超温、超压、超载、超速、变形、泄(渗)漏、异常响声、安全附件及保护装置失效等异常情况;

  (3)运行管理及作业人员的操作情况;

  (4)现场应急措施及应急救援情况;

  (5)其他情况。

  10.4  资料调查

  事故发生单位主要负责人及相关人员应当主动提供事故发生前后液氯容器的生产(含设计、制造、安装、改造、维修,下同)、检验、使用等档案资料、运行记录和相关会议记录(包括工作日记)。调查组重点查阅以下资料:

  (1)液氯容器的生产档案资料。液氯容器结构、强度、材料的选用情况;液氯容器及其安全附件、安全保护装置的制造质量情况;型式试验、安装、改造、维修质量情况,并对液氯容器损坏造成的影响进行分析。

  (2)液氯容器及其安全附件、安全保护装置定期检验情况及存在问题整改情况。

  (3)安全责任制、相关制度落实情况。安全责任制、相关管理制度、应急措施与救援预案的制订和执行情况;液氯容器使用登记、作业人员持证情况;运行中违章作业、违章指挥或者误操作情况,运行相关记录情况,运行的参数波动等异常情况。

  (4)液氯容器使用单位对存在事故隐患的整改情况。

  10.5  现场调查

  事故现场的调查应当收集较完整的原始客观证据,数据要准确,资料要真实。

  10.5.1  事故现场检查的一般要求

  仔细勘察记录各种现象,并进行必要的技术测量。记录液氯容器的承压、承重部件、事故发生部位及周围设施损坏情况,要注意检查安全附件及安全保护装置等情况。

  10.5.2  人员伤亡情况的调查

  包括:事故造成的死亡、受伤(重伤、轻伤可按GB6441《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界定)人数及所处位置、伤亡人员性别、年龄、职业、职务,从事本职工作的年限,持证情况等。

  10.5.3  事故现场破坏情况的调查

  主要包括设备损坏的状况,设备损坏导致的现场破坏情况与波及范围,拍摄现场照片,绘制现场简图,记录环境状态。如属爆炸事故,应当寻找爆炸源,收集设备爆炸碎片及其残余介质。

  10.5.4  设备本体及部件损坏情况的调查

  主要包括:部位、形状、尺寸。

  (1)注意保护好严重损伤部位(特别注意保护断口、爆破口),仔细检查断裂或者失效部位内外表面情况,检查有无腐蚀减薄、材料原始缺陷等;

  (2)应当测量断裂或者失效部件的位置、方向、尺寸,绘出设备损坏位置简图;

  (3)收集损坏碎片,测量碎片飞出的距离,称量飞出碎片的重量,绘制碎片形状图;

  (4)对无碎片的设备,应当测量开裂位置、方向、尺寸。

  10.5.5  安全附件、附属设备(施)损坏情况的调查

  (1)安全附件。主要包括:安全阀、压力表、液位计、测温仪表、爆破片装置等。

  (2)事故涉及的液氯容器的附属设备(施)。

  10.5.6  事故发生过程中采取应急措施与应急救援情况

  10.5.7  需要调查的其他情况

  11  附则

  11.1  有关术语和定义

  编制应急预案时,涉及到的专用或专有名词术语应当进行定义。

  11.2  预案的实施和生效时间

  11.3  制定与解释

  明确本应急预案负责制定与解释的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