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方式 | 业务合作 | 会员

高温中暑事件应急处置方案

2014-08-13   热度:   收藏   发表评论 0

  1  危险源与危险分析

  1.1  安全风险

  通过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存在以下安全风险,可能会导致发生高温中暑事故。

  1.1.1  高温场所内作业;

  1.1.2  日光曝晒环境中作业;

  1.1.3  工作强度过大;

  1.1.4  作业人员连续工作时间过长;

  1.1.5  作业人员睡眠不足或过度疲劳。

  1.2  发生事故的条件

  1.2.1  高温场所内通风条件差;

  1.2.2  日光曝晒下作业且无防暑降温措施;

  1.2.3  在高湿度环境下作业;

  1.2.4  作业人员患有相关疾病;

  1.2.5  作业人员精神紧张或身体状况不良。

  2  高温中暑防治措施

  2.1  盛夏期间做好防暑降温工作,室内应开窗使空气流通,地面经常洒水,设遮阳窗帘等,有条件的安装空调。

  2.2  主动加强与上级气象业务单位的天气会商,及时发布高温中暑事件预警及相关信息。

  2.3  改善高温作业条件,加强隔热、通风、遮阳等降温措施,

  2.4  合理安排作息时间,避开高温作业时间。

  2.5  加强对高温中暑病例监测、报告,对夏季露天作业工地等重点场所开展主动监测,做好高温中暑病人的救治。

  2.6  向高温环境作业人群提供预防性给药。

  2.7  设置休息区域,配置供水点,发放饮水杯。

  2.8  开展防暑降温知识宣传,增强作业人员的自我保护意识。

  3  应急响应

  3.1  作业人员感觉到头痛、心慌时应立即到阴凉处休息、饮水。

  3.2   中暑后的症状

  3.2.1  中暑先兆:在高温环境下活动一段时间后,出现乏力、大量出汗、口渴、头痛、头晕、眼花、耳鸣、恶心、胸闷、体温正常或略高。

  3.2.2  轻症中暑,临床表现为头昏、头痛、面色潮红、口渴、大量出汗、全身疲乏、心悸、脉搏快速、注意力不集中、动作不协调等症状,体温升高至38.5℃以上。

  3.2.3  重症中暑,包括热射病、热痉挛和热衰竭三种类型,也可出现混合型。其中:热射病(包括日射病)亦称中暑性高热,其特点是在高温环境中突然发病,体温高达40℃以上,疾病早期大量出汗,继之"无汗",可伴有皮肤干热及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等。

  热痉挛主要表现为明显的肌痉挛,伴有收缩痛。好发于活动较多的四肢肌肉及腹肌等,尤以腓肠肌为著。常呈对称性。时而发作,时而缓解。患者意识清,体温一般正常。

  热衰竭起病迅速,主要表现为头昏、头痛、多汗、口渴、恶心、呕吐,继而皮肤湿冷、血压下降、心律紊乱、轻度脱水,体温稍高或正常。

  3.3  中暑后的处置方法

  3.3.1  及时脱离高温环境,迅速将病人移到阴凉、通风地方,垫高头部,解开衣扣,平卧休息,观察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变化。

  3.3.2  用冷水毛巾敷头部,或用冰袋置于中暑者头部和大腿根部等部位,或用30%洒精擦身降温,并补充淡盐水、冷西瓜水、绿豆汤等含盐清凉饮料,清醒者也可服人丹、十滴水、藿香正气水等。

  3.3.3  对日光照射病者应严密观察意识、瞳孔等变化,头置冰供暖或冰帽,以冷水洗面及颈部,以降低体表温度,有意识障碍呈昏迷者,要注意防止因呕吐物误吸而引起窒息,将病人的头偏向一侧,保持其呼吸道通畅。

  3.3.4  对重症中暑者应立即送往医疗机构进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