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方式 | 业务合作 | 会员

某化工有限公司环境事故应急预案

2014-12-18   热度:   收藏   发表评论 0

讯迅速、准确无误;

  b.迅速调剂各种车辆,集合队员待命,接到任务迅速出车;

  c.人力行政部准备好各种通讯及生活必需品。物流部协助。

  另外,各级专兼职安全员在通讯不畅的情况下担任上传下达联络任务。

  2、生产管理部调度

  视事故情况指挥安排局部或全部装置停车及相应的隔离指令。

  3、治安队

  人力行政部、生产车间接到报警后,

  a.治安队根据事态的发展,可能引起急性中毒和爆炸的范围,保卫人员设置警戒线,警戒线范围根据事故状况而定。封锁有关道路,制止无关人员进入。必要时通知门卫关闭厂门,禁止无关人员入厂围观。

  b.人力行政部通知门卫做好引导抢险车辆到达事故现场的准备,并指挥各种抢救车辆,有秩序地进入抢救区域。在事故下风向设立警戒,阻止一切无关事故抢险的机动车辆及行人进入危险区,终止一切明火作业。

  c.若接到总指挥疏散指令,保卫人员强制警戒区内人员按指定路线疏散。疏散的方向、距离和集中地点,根据不同事故、当时的环境、风向等由指挥部做出具体规定,总的原则是疏散路线和安全点处于当时的上风向。

  d.对可能威胁到厂外居民(包括友邻单位人员)安全时,人力行政部立即和地方有关部门联系,引导居民迅速撤离到安全地点。

  生产车间管理人员协助进行上述工作。

  4.消防分队

  生产管理部接到报警后,

  a.迅速召集义务消防队成员,迅速赶到现场,侦察并报告灾情,并在保证生命安全的前提下,搜索转移遇险人员,控制事态发展。

  b.专业消防队伍到达后,首先由指挥部成员向其报告已知的事故情况,研究下一步的抢险方案,并指派技术部熟悉工艺设备人员协助其展开抢险工作。

  5.抢险抢修队:

  技术部、生产保障车间接到报警后,

  a.设备技术部迅速安排工艺、设备技术人员赶赴现场,指导现场抢险,有效堵漏,防止事故扩大;具体方案执行相应事故的《应急处置方案》和《重大危险源专项预案》

  b.生产保障车间迅速安排维修工、电焊工、电工、钳工等赶赴现场,对损坏的设备设施进行修复,防止事故的扩大,尽量减小事故损失。

  c.生产保障车间迅速安排仪表工赶赴现场,对损坏、失灵的仪表进行修复或更换,并保证仪表的可靠运行。

  6.医疗救护队

  事故发生后,

  a.车间值班长和现场其他人员首先将受伤人员迅速转移至上风向安全地点,进行初步抢救,如止血、固定、人工呼吸等。

  b.发生化学灼伤,要立即在现场用清水进行足够细致的清洗。

  c.发生中毒者,首先保持呼吸畅通,服解毒药品。

  d.及时送医疗单位抢救或联系专业医疗队伍到现场实施抢救。

  7.环境检测队

  中心化验室接到报警后,

  a.准备有关现场监测或采样仪器和器具,根据指挥部指令,随时准备进行检测工作。

  b.发生危险化学品泄漏,上级环境保护检测部门尚未到达现场,中心化验室首先对危害区域的危险物质浓度进行检测。

  8.物资供应队

  物流部接到报警后,随时待命,为事故应急提供所需物资和机具。

  9.运输队

  人力行政部报警后,随时待命,根据事故应急救援需要,提供或联系运输车辆和司机。

  10.说明事项

  a.应急救援队伍尽可能佩戴明显的标识,可醒目识别。可以以服装颜色区别。

  b.应急人员根据现场危险特性,可能存在的危害因素,配备相应的安全防护设备。关系到应急人员安全问题时,可先行撤离后及时向现场指挥报告。

  c.因抢救伤员、消防抢险、防止事故扩大以及疏导交通等原因需要移动现场时, 必须做出标志、拍照和详细记录,并妥善保存现场重要痕迹、物证等。

  4.3通讯及救援信号确定

  1、厂救援信号主要利用厂内电话和配备的手机(厂外时)进行报警联络,全厂的手持对讲机均应调到同一频段。

  2、指挥部向全厂发布救援指令,可利用一切可利用的防爆通讯工具发布,如厂内广播通话系统。

  3、危险区域警戒线以各工序护栏为界,参与抢救抢险人员分别佩带明显黄色袖臂章。

  4.4人员紧急疏散、撤离

  4.4.1事故现场人员清点、撤离

  当发生重大泄漏事故时,由指挥部发布实施紧急疏散、撤离计划。事故区域所有员工必需按预案或指令进行紧急疏散、撤离。治安队立即到达事故现场,设立警戒区域,指导警戒区域内的人员有序离开。警戒区域内的事故车间主任负责清点撤离人员,检查确认区域内无任何人员滞留后,向治安队汇报撤离人数,进行最后撤离。当员工接到紧急撤离命令后,应对生产装置进行紧急停车,并对物料进行安全处置无危险后,方可撤离岗位到指定地点集合。

  员工在撤离过程中,应带好岗位上所配备的防毒面具,在无防毒面具的情况下,通过有毒气体弥漫区时,不能剧烈跑步,应憋住呼吸,用湿毛巾唔住口、鼻部位,慢速朝上风方向或指定地点走去。

  疏散集中点由指挥部根据当时现场的气象条件确定,总的原则是撤离到泄漏点的上风向。

  4.4.2非事故现场人员紧急疏散

   事故警戒区域外的范围为非事故现场。当发生重大泄漏事故时,指挥部根据当时气象条件,对扩散后可能染毒的区域、场所内的人员,实施有序疏散,各部门和车间第一负责人或指定其他人员进行人数清点,并向治安队汇报。疏散人员应到指挥部指定的地点集中。疏散之前做好各生产装置的停车工作。

  4.4.3人员撤离、疏散后的报告

  事故现场和非事故现场的人员按指挥部命令撤离、疏散到指定安全地点集中后,按照班、车间(部门)第一负责人逐级上报的顺序,检查统计应到人数,实到人数后,由各部门第一负责人向治安队汇报,治安队汇总后向指挥部总指挥报告撤离、疏散的人数。

  4.4.4周边区域的单位、社区人员疏散

  当发生重大泄漏事故时,可能威胁到厂外周边区域的单位、社区安全时,生产管理部应立即与政府突发事件救援中心联系,并配合政府引导居民迅速疏散到安全地点。

  指挥部协助政府救援中心通过各种途径向周边可能受到危害的公众发出紧急公告,告知事故性质、对健康的影响、注意事项等,使公众能够做出自我防护响应。

  4.5危险区隔离

  4.5.1危险隔离区的设定

  1、液体泄漏事故:

  一般泄漏事故:以泄漏点为中心,将半径20m以内区域划定为危害核心区,将距离泄漏点周边50m内区域划定为危害边缘区。

  严重泄漏事故:以泄漏点为中心,将半径50m以内区域划定为危害核心区,将距离泄漏点周边100m内区域划定为危害边缘区。

  2、有毒气体泄漏事故:

  一般泄漏事故,以泄漏点为中心,将半径50m以内区域划定为危害核心区,将距离泄漏点周边100m内区域划定为危害边缘区。

  严重泄漏事故:以泄漏点为中心,将半径200m以内区域划定为危害核心区,将距离泄漏点周边500m内区域划定为危害边缘区。

  事故危害核心区初步划定以后,应根据现场环境监测和当时的气象资料,可进一步扩大或缩小划定事故危害核心区和危害边缘区。

  4.5.2事故现场隔离区的划定

  1、厂内危害核心区域用黄黑相间警示带设警戒隔离区域,并设警戒哨,限制人员、车辆进入。

  2、厂外危害核心区域的隔离、警戒由指挥部请求外部救援力量,由公安治安部门实施,厂治安队配合。

  3、严格控制进出事故现场(危害核心区域)的人员,危害边缘区属于监控区域,存在危害风险。

  4.5.3事故现场周边区域的道路隔离或交通疏导

  一旦发生严重危险化学品泄漏事故,对事故现场周边区域的道路实施隔离交通管制:

  若易燃易爆物品发生泄漏,尚未引起火灾甚至爆炸,事故周边区域为禁行区,任何车辆不得进入。应急车辆在危险区外指定位置停留。

  若有毒物品发生泄漏,或易燃易爆物品已引起火灾,救护车、消防车、抢救物资运输车、指挥车辆在现场指挥下,进入事故隔离区内指定位置。

  其他车辆均不得进入事故隔离区;对原停留在隔离区内的车辆视情况实施疏导,疏导路线由治安队根据当时的气象风向情况,尽量沿上风向驶出厂外。

  4.6扩大应急和社会支援

  一旦发生重大环境事故,厂应急救援力量不足或有可能危机社会安全时,指挥部必须立即向上级主管部门和友邻单位通报,必要时请求社会力量援助。社会援助队伍进入厂区时,生产管理部设专人联络、引导并告知安全注意事项。

  4.7公共关系处理

  1、人力行政部积极进行事故应急救援正确和引导性宣传号召,消除公众的恐慌心理,控制谣言,避免公众的猜疑和不满。同时避免以下几点:

  a.猜测事故

  b.未经授权的人员发布信息

  c.隐瞒事实和误导媒体

  2、人力行政部安排专人提供公众来访接待和咨询服务,地点设在办公楼会议室。

  a.接待公众来访、查询;

  b.向公众说明事故信息、防护措施;

  c.接待公众查找亲人下落并登记具体情况;

  d.接待、安抚死者及受伤人员家属。

  4.8应急结束

  4.8.1应急结束

  事故达到以下条件时,应急救援工作结束,警戒解除。全厂进入事后处理阶段。

  a.现场人员安全得到保障,受灾人员已妥善安置;

  b.事故危险状况已消除;

  c.环境污染已得到控制或已消除;

  d.发生次生灾害的危险已消除;

  4.8.2现场保护

  1、设置内部警戒线,以保护现场和维持现场的秩序;

  2、保护事故现场被损坏的设备部件,碎片、残留物等及其位置;

  3、在现场搜集到的所有物件均应贴上标签,注明地点、时间、及管理者;

  4、对搜集到的物件应保持原样,不准冲洗擦拭。

  4.8.3事故调查与处理

  根据事故情况,指挥部配合政府有关部门进行事故调查或独立进行调查,独立调查应根据总指挥指令,在副总指挥的指挥下,以生产管理部为主,组成由安全、生产、技术、环保、设备人员和事故车间人员参加的事故调查小组,在现场调查取证,调查分析事故发生原因,研究制定防范措施。生产管理部同时编写事故调查报告,主要包括:

  a.事故的基本情况;

  b.事故的应急处置情况;

  c.事故损失和损耗;

  d.各应急救援队伍救援工作情况和总结;

  e.事故遗留问题;

  f.对环境事故应急预案的改进建议;

  4.8.4现场洗消

  1、以事故车间为主,技术部和生产管理部协助,对事故现场进行洗消,清除泄漏物。

  2、重大事故,由专业消防队伍负责洗消工作。

  3、另外,抢险排水及洗消污水的排放应经环保部门的检测达标排放,以防造成次生灾害。

  4.8.5恢复生产和生活秩序

  1、在生产副总指挥下,组成由设备、动力、机修、电修和事故车间参加的抢修小组,研究制定抢修方案并立即组织抢修,尽早恢复生产。夜间发生事故,由行政值班人及技术部调度按应急救援预案规定,组织指挥事故处置和落实抢修任务。

  2、若受灾人员数量较大,人力行政部负责接受捐赠资金和物资工作,财务部负责根据规定进行保险理赔和支付事故赔付工作,确保受灾人员生活有保障。

  5应急支持保障  

  5.1通信与信息保障

  1、人力行政部建立24小时值班制度。夜间由行政值班人和技术部调度负责。未发生事故期间,采取电话值班方式;发生事故期间,采取办公室值班方式。

  2、应急救援指挥部成员及应急救援队伍成员必须保持移动通讯24小时开机状态。

  3、技术部调度工作地点设有全厂广播通话系统。

  4、生产管理部公布应急电话,并根据职务及任职人员的变动情况及时更新联系方式,并将联系方式发放到各部门及车间。

  5、周边人员需要疏散时,应及时利用电话、当地的电台、电视台、有线广播等,及时告知公众撤离。

  6、在易燃易爆场所,所有通讯设备都必须保证本质安全,具备防爆功能,避免因使用手机而引起火灾爆炸。

  5.2应急队伍保障

  1、落实应急救援组织,应急救援指挥部成员和应急救援队伍应按照专业分工,本着专业对口、便于领导、便于集结和开展救援的原则,每年3月上旬,生产管理部根据人员变化进行组织调整,确保应急救援组织的落实。

  2、生产管理部与滨海开发区消防、医疗等专业救援队伍保持联络,确保事故救援时及时有效。

  3、各专业救援队伍负责人定期组织救援训练和学习,各队按专业分工每年训练两次,提高指挥水平和救援能力。掌握自救和互救的措施,学会如何在危险环境中保护自己。

  5.3应急物资和资金保障

  1、各部门和车间按照任务分工做好物资器材准备,如必要的指挥通讯、报警、洗消、消防、抢修等器材及交通工具。上述各种器材的归属部门指定专人保管,并定期检查保养,使其处于良好状态,各重点目标设救援器材柜,专人保管以备急用。

  2、生产管理部建立全厂应急物资和器材台帐,制定定期检查保养制度,并检查其执行情况。

  3、厂财务部设立应急设施、演练和救援专项资金,纳入年度安全经费预算计划,并储备事故应急资金50万元,以保证应急管理运行和应急处置中各项活动的开支。必要时,厂财务部应向山东先达化工有限公司财务部急申请紧急调拨应急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