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一些劳动防护用品根本起不到保护劳动者生命安全的作用,诸如安全帽和安全带强度不够而造成工人受伤甚至失去生命的事故频繁见诸报端,由此引发了对劳保产品质量问题的拷问。而这并非是问题的全部,事实上,除监管上存在盲区外,其产品质量升级也势在必行……
废塑料做的安全帽不安全
2009年4月6日下午,一名头部受重伤的建筑工人,被紧急送到浙江省第二人民医院急诊室,这名工人的头颅里插进了一根钢筋,深度达30厘米,送到医院时呼吸心跳已经出现衰竭,最后不治身亡。受伤工人是被从楼顶掉落的钢筋砸中头部,但他当时按规定佩戴了安全帽,按理不应该造成这样严重的伤害。事后,安全帽被送到了浙江省劳动保护用品质量监督检验站检测,被判定为不合格产品。
事实上,这些劣质劳保用品在市场上并不鲜见。调查发现,不仅仅是安全帽,包括安全绳、安全网、手套等在内的劳保用品同样有很多三无产品,或者是价格便宜但明显劣质的产品,这些产品不符合国家标准,也起不到保护劳动者生命安全的作用,质量问题堪忧。
尽管《劳动防护用品管理规定》明确规定,劳动防护用品的研制应执行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地方标准;研制的产品须经劳动部或国家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认可的检验机构检验合格后方能投入市场;生产劳动防护用品的企业应具有必备的生产条件和相应的产品质量检验手段,并按照产品所依据的标准进行生产;生产特种劳动防护用品的企业应申办相应的特种劳动防护用品生产许可证……
规定不可谓不明确、不具体,但是,依然有很多一无标准二无许可证的“地摊式”小企业在生产劳保用品。价格低、质量差就是他们生产的产品的共同特点。以建筑工地和空调安装中常用的安全带为例,合格的安全带价格至少在30元左右,而在一些小店里,它的价格甚至在10元以下。一劳保产品公司的负责人大倒苦水,由于假冒伪劣产品泛滥,害得正规厂家难以为继。
调查发现,当前一些安全帽不具备抵抗高空坠物的功能,易燃易爆作业场所工作人员穿的防静电工作服不防静电等,还有一些用人单位并没有为工人提供必要的劳动防护用品,有的是将正式职工与农民工区别对待,发放不同规格的劳动防护用品,有的甚至要求劳动防护用品和生产用的小型工具由农民工自备。本来,劳动防护用品是劳动者保护其安全和健康的最后一道防线。可这种情况下,最后一道防线却“不攻自破”了。
企业使用劳保产品现状
在人们的印象里,煤矿工人得尘肺病的多。实际上,在我国向工业化社会转型的过程中,职业伤害无处不在。就尘肺病而言,不仅煤矿有,几乎所有的矿山都有,不仅矿山有,纺织、钢铁等行业也有,像箱包、制鞋行业的“苯中毒”等等。
调查发现,许多用工单位漠视防护,部分企业为了追求经济利益,不懂也不愿意建立劳动健康监护制度和措施,工作场所防护设施简陋,没有给劳动者配备个人使用的防护用品。一些私营企业的工作环境恶劣,常年在高温、有毒、有害的环境中劳动,没有任何劳动安全防护措施。一些机械厂、钢丝绳厂的工人就暴露在漫天的粉尘中,连口罩、手套都没有,造成工伤事故时有发生。
这并不是问题的全部,当前企业中,还存在少数职工不能按要求佩戴、使用防护用品的情况。值得一提的是,对于职工的违规行为,企业的应对措施也较为单一。如一旦发现职工不按要求佩戴、使用个体防护用品,企业会给予员工一定的经济处罚。个别企业会先对职工进行教育,再酌情处理。业内人士分析,表面上看,职工违规说明其自身的安全意识淡薄,但如果企业的安全教育能真正深入职工心中,职工又怎会违规?问题的出现不能仅从一方面查找原因,单纯的处罚只会增加职工的心理负担。不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类似“交了罚款后在犯错”的现象还会重复出现。
另外,有的企业虽然为劳动者配备了劳动防护用品,但这些用品很大程度上闲置了——职工从来不主动佩戴劳动防护用品。对于这种情况,业内人士认为有以下两种原因:一是目前的劳动防护用品在满足安全功能的同时,不能很好地解决舒适性问题,如防护口罩,由于透气性不好,长时间佩戴会使人感到不适,一些职工因此不愿佩戴;二是企业没有对职工如何正确使用劳动防护用品进行过专业培训,没有将不佩戴防护用品的后果告诉职工,而只是一般性地介绍些安全生产常识,从现实的角度出发,企业应对职工加强劳动防护用品的培训。
其实,当前大多企业均已建立个体防护用品管理制度,但也有企业只制定了管理制度,而没有相关的发放标准,且管理制度是建厂初期制定的,十几年来一直未有改变。另外,也有些小型企业至今仍未建立个体防护用品管理制度及相关的发放标准。业内人士认为,制度是大家共同遵守的办事规程或行动准则,有了制度,企业的个体防护用品管理才能落实到位。
劳保用品良莠不齐,监管有盲区
目前,绝大部分国有经济的劳保用品企业已改制成为民营和股份制企业。但由于历史原因,目前大多数企业的竞争力较低、经营规模偏小、管理水平不高,资金缺乏,经营粗放,缺少现代营销理念和市场敏感度。同时,企业追求短期经营利润,忽视企业长远经济利益,处于低水平、低质量、低效益的竞争状态,总体水平亟待提高。
由于劳动防护用品是保护劳动者的特殊商品,国家曾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加强特种劳动防护用品的市场监管,实行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定点销售,这对规范劳保用品市场质量,提高劳保用品企业准入条件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劳动防护用品市场可谓良莠不齐,无序竞争的现象愈演愈烈。
业内人士指出,随着各地工业化城市的迅速崛起,国内已经出现了一个庞大的PPE(个人防护用品)市场。而在这个市场中,由于一些不符合国家质量标准的低级产品采用低价策略占领市场,一些高端产品又遭受知识产权侵权,仿冒产品或品牌的现象屡见不鲜,有关执法部门虽然进行了打击与取缔,但短时间内还很难消除假冒伪劣产品。因此,在市场上大范围倡导新型的、市场化的安全防护用品交易模式,引导大家购买、使用符合标准的安全防护产品显得异常重要。
国家早在2005年就出台了《劳动防护用品监督管理规定》,对劳动保护用品的发放、使用、管理各环节都有详细规定。有关人士认为,市场上之所以仍然存在如此混乱的问题,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监管仍有盲区。
据了解,对劳动防护产品的监管,质监、工商、安监等部门都具有职能,然而,却都面临尴尬。质监部门有检测手段,管生产企业,但不便去流通企业和使用企业检查;工商局无检测手段,管流通环节,却不便去生产企业和使用企业检查;安监部门无检测手段,管使用企业,但又不便去生产企业和流通企业检查。
业内人士认为,劳动防护用品目前在市场和管理上的缺失,暴露了用人单位在劳动保护上的很多缺失,缺少企业应尽的义务,缺乏企业的社会责任。从深层次说,劳动防护用品在保护职工身体健康的同时,对企业的安全生产和长远发展也是极为有利的。
我国的劳动防护用品市场空间巨大。有关专家估计,目前中国PPE年市场需求高达500亿元,而且每年仍以超过20%的幅度增长。可以说,中国劳保用品行业正处在一个黄金增长时期。业内人士认为,要改变目前中国劳保用品市场的现状,除了监管举措外,还必须要从产品的质量入手,为行业来一次大洗牌。劳保用品要提升质量,技术是无法回避的话题。工业发展到今天,对劳保用品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如果没有新的材料、新的制造工艺,那么劳保用品只能继续在原地踏步,无法真正适应时代的需要。
上一篇:选择、使用及保养听觉保护器
下一篇:防毒面具防护原理及佩戴方法